蘇州的春節很“鬧猛”

來源: 2021-02-13 06:47:1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鬧猛”,是個吳語詞匯,通用於北部吳語地區即吳語太湖區,比如蘇錫常,杭嘉湖及上海等地區,大意是繁忙,熱鬧。春節“鬧猛將”是吳地的一大民俗,與“過年”的慶祝和娛樂活動結合進行,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才告一段落,是一年中曆時最長的一項民俗節慶活動。

大年初一,早上一打開手機,接踵而至的各個群裏的微信便讓人應接不暇,相互拜年,爭搶紅包,你來我往。我雖不參與這類具體互動,但看著國內同學倒是個個興致極高,忙得不亦樂乎。尤其是蘇州的同學,興致勃勃地分享著他們那裏春節慶祝活動的情形,那歡樂熱烈的場麵,喜慶祥和的氣氛,透過小小的屏幕撲麵而來,令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過去在蘇州度過的難忘時光和點滴記憶不禁浮現在眼前。

多年以前,曾經在蘇州經曆了前後四年的大學時光。那幾年,每當寒假臨近,同學們便利用周末結伴前往觀前街,察院場,石路等蘇州市內較繁忙熱鬧的地方,逛街,看熱鬧(蘇州人稱之為“軋鬧猛”),同時采買一些蘇州年節期間時興的特產小吃,比如黃天源的年糕,稻香村的棗泥麻餅,采芝齋的芝麻餅等等。那時正處在實行計劃經濟最後幾年,糧食還是憑糧票定量供應的,放寒假不在學校吃飯,膳食科就設法利用學生的糧食定量采購一些年糕,在學生離校前分發給下來,好帶回家過寒假。

但那幾年春節期間並不在蘇州過,究竟當地老百姓具體怎麽慶祝春節,還是沒有切身感受過。因為寒假過後回到校園,過年的節慶活動早已偃旗息鼓,熱鬧場麵也不複存在了。畢業離校以後,忙忙碌碌,蘇州便隻存在於記憶裏。意想不到的是,又經過幾年工作和學業,東跑西顛,人海茫茫中尋覓到的另一半卻正是來自蘇州的。以後,雖然工作生活在另一座城市,但每年年節假日卻沒少往蘇州跑,走親訪友,走街串巷,對那裏的飲食物產,風土人情,節慶民俗等等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

又經過了很多年,蘇州在心目中留下的印象也漸漸地模糊了,加上這麽多年的發展變化,蘇州的城市風貌早已經麵目全非。很感謝這位同學分享春節裏的所見所聞,這一切使我直觀地感受到那裏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喚起了我心底裏對於蘇州的種種珍貴美好的印象和記憶。

“鬧猛”程度堪比觀前街的旅遊熱點七裏山塘:

姑蘇婆婆現場展示用古法製作蘇式點心,引得路人駐足觀看。

那麽多藍色紙折的風車,不知有什麽說法。

蘇州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評彈表演和觀摩場所。

更多各式各樣的店鋪。

人潮洶湧“軋鬧猛”。

鬆鶴樓是姑蘇餐飲業裏的老字號。

什麽什麽會館,不知是真人秀還是模特兒

 

紅發魔女

大紅燈籠高高掛,雖然看起來很紮眼,但中國文化裏最具代表性的顏色正是紅色,所以到處看到的都是這番景象。

整潔清爽的居民小區

蘇州的春天來得早,眼下已是春暖花開。

 

入夜後,遊園燈會人氣超旺,“軋鬧猛”的好去處。說好的,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以後。

蘇州的春節真“鬧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