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漫步在日本京都,這個完美仿照大唐長安和洛陽而建的千年古都的大街小巷,思緒總會情不自禁隨時光的風飄遠,飄到“霓裳一曲千峰上”,“舞衣晴曳碧天霞”的大唐。如果那時恰巧我也在,我一定會伴著大唐的“滿耳笙歌”翩翩起舞,舞出大唐的盛世年華,舞出盛唐的千古風流。這盛世年華,這千古風流,在西安,也在洛陽。相比於聲動海內外的西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洛陽,今天隻是一個三線城市,可唐朝時的它卻是“傾國又傾城”,“千嬌百媚看不夠”的富貴鄉。
洛陽
洛陽
為什麽作為唐朝別都的洛陽,會成為“富財雄”之地?為什麽洛陽在和平年代是天堂,在動亂年代卻變地獄?為什麽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不斷遊走的洛陽會被無數朝代青睞,樂此不疲地在此建都呢?
因為這裏是中原的王冠,是中華的心髒,是華夏的靈魂。唐朝詩人於鄴說:“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北宋文學家和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一座洛陽城,就賞透了人間的芳菲,看盡了世事的滄桑。我在酷日當空的盛夏,穿梭到歲月深處,和著時光的冷暖,在灑落一地溫柔和憂愁的洛陽,一路徜徉,去輕拾它碎玉般的往事。
洛陽
洛陽
這往事,要從上天賜予它的“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說起。打開中國地圖,洛陽北依邙山,南臨伏牛山和熊耳山,西接崤山和中條山,東望嵩山。在山林環抱中,八個易守難攻的關口像保鏢一樣把洛陽圍在中間。被大山圍攏的洛陽,看似封閉,但位於伊洛平原的它卻是一個“美女”。境內一馬平川,沃野千裏,北麵有黃河,南麵接洛水,東麵連江淮,西麵倚關隴。連綿的青山和八大關口讓洛陽有險可守,而黃河和洛水又為其提供了便利的航運和灌溉的水源,澆灌出肥沃的土地。這耕地資源充足的土地不僅適於繁育足夠的族群和人口,也適合築城。地處中原腹地的它除了是關東通往關中的要道之外,還是黃河流域水陸的樞紐,四通八達,向北可抵燕趙,東南可達吳會,南到荊襄,西通三輔和巴蜀。洛陽“四麵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的絕佳地理位置不正是河南話裏的“中”嗎?不正是“中國”兩個字的來源嗎?
上蒼賦予洛陽“天下之中”的形勝之地,不僅鑄就了它粗野中滲著細膩,狂放中露著優雅的風骨,也讓它命中注定會開啟華夏文明的開篇之章。《易經》有言:“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代表華夏文化源頭的“河圖”和“洛書”發源地就在洛陽,而這個聖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傳說6000多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呈出洛書,伏羲根據這幅圖案繪製了五行八卦,於是乎,河圖洛書成為中國太極八卦、易經卜算和風水玄學的源頭。
洛陽
洛陽
如果河圖洛書的傳說和炎黃堯舜的虛無縹緲都讓中國五千年曆史的稱呼略顯蒼白,那位於洛陽的河洛古國的重見天日,則讓中華文明古國的稱號順理成章。這個湮沒於曆史叢林中5000多年,潛藏著華夏民族文化基因密碼的古國的驚鴻一現,瞬間驚豔了世界。在河洛古國的居址內,出土了模擬北鬥九星天文的9個陶罐,而這北鬥星正是帝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天人感應”政治禮儀觀的核心。
河洛古國開辟的華夏文明第一章,不是曇花一現的掠影,而是可以綿延萬裏的樹種。這樹種,在如梭的時光裏,乘風而行,灑在中國大地上,綻放出五千年綿綿不息的繁花似錦,為中華大地披上了盛裝。從夏商到西周和東周,從東漢到曹魏和西晉,從北魏到隋唐和武周,再到後梁、後唐和後晉,吸收天地之精華的洛陽像磁鐵一樣吸引著王朝、半王朝和割據政權與洛陽這個“佳人”朝暮共纏綿。
洛陽
洛陽
在實行兩京製的西周,雖然西安是都城,但當作為陪都的洛陽建成後,周王大部分時間都在洛陽。這是為什麽呢?因為洛陽有“朝諸侯,頒政令,祀天帝”、“製禮作樂”的名堂和放置於名堂中象征王權,寓意定鼎中原的九鼎。從這時起,洛陽很多時候都是中國天然法定的都城,是“物流倉府,宮闈增飾,服玩相輝”的風水寶地。
這風水寶地,秦朝時被相國呂不韋占據並大規模營建,為秦滅六國做好了東方戰略基地的準備。漢高祖劉邦稱帝時初都洛陽,在這裏,他提出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人才觀。漢武帝時這裏是“漢國之大都”,之後被開創“光武中興”的東漢劉秀定為國都。東漢時繁華無限的洛陽不僅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而且第一次實現了與絲綢之路另一端古羅馬帝國的直接對接,還興建了中國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開辦了古代高等教育先河的太學,安裝了世界上第一個自動旋轉的天球儀和驗震器。
東漢時商業宗教、科學技術和文化禮儀全麵開花的洛陽,是班固《東都賦》中的“圖書之淵”,是用靈台和明堂“統和天人”之地,是“辟雍海流,道德之富”之城。
洛陽
洛陽
當光陰的星盤指向魏晉之時,曹操按諸侯之禮在此安葬關羽,隨後洛陽成為短暫大一統西晉王朝的首都。這個時期的洛陽城以禦街和宮苑為中軸線,開創了被以後所有王朝繼承的首都規劃新格局。在此期間,左思花10年時間寫就的《三都賦》描述了洛陽的風土、人情和物產,內容精湛,文筆優美,風行一時。因抄寫的人太多,造成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衍生出了“洛陽紙貴”的成語。
同東漢一樣,魏晉時期的洛陽也結滿了科技和藝術的碩果。用差速器來辨認方向的指南車、形如龍骨的灌溉工具龍骨水車、還有把機關一開,樂工擊鼓吹簫,歌女翩翩起舞的雜技木偶水轉百戲等被發明,中國最早的地圖集和中國最早的書法作品之一及玄學萌芽被公諸於世,而音樂家嵇康臨刑前從容彈奏的十大古琴曲之一的《廣陵散》也成為千古絕響。
“處乎土中,平夷洞達,萬方輻湊”的洛陽在北魏迎來了鮮卑民族與大漢民族血液相融的喜相逢時期。兩種文明的兼容並蓄,碰撞出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碰撞出集曆史、地理、佛教和文學於一身的名著《洛陽伽藍記》和中國古代最全麵、最係統的地理名著《水經注》、碰撞出一個世界古代史上麵積最大的都城和貿易極其發達的國際化大都市。
洛陽
當雄才大略,剛愎自用的隋煬帝降臨到洛陽時,洛陽轉變了“畫風”。這個既是天使,又是惡魔的皇帝差不多用了洪荒之力營造東都洛陽,把帝國的東西連接到一起,還以洛陽為中心,或開通新運河、或疏通舊運河,打通了帝國的南北生命線。洛陽也借其力,“氛氳生浩氣,颯遝舞回風。宸藻我盈尺,賡歌樂歲豐”,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對洛陽的鍾愛或許誰也比不上中國最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她不僅把洛陽改作了最恰如其分的名字-神都,而且修建了中國曆史上體量最大的木質建築-名堂和象征世界中興的天樞,還在穿城而過的洛河上搭建了天津橋,把皇宮、皇城、宮城、皇家園林和城市的裏坊區“串”起來,讓萬國的船帆和胡人的商旅在洛河上即能仰望洛陽巍峨的氣象。這氣象,讓白居易作詩“津橋東北鬥亭西, 到此令人詩思迷” ,也讓李益詠出“何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的詩句。
如豔壓群芳的牡丹般美麗聰慧的武才人,靠寫出“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而重新博得唐高宗恩寵的女中豪傑,憑借著睿智和心機讓洛陽再次響起最悠揚的歌聲,再次舞出最華美的霓裳。
洛陽
洛陽,像一個身著華服的美貌女子,牽著歲月的手,走過韶華易逝的流年。“她”讓歲月的蔓,慢慢侵蝕“她”曾有的盛世容顏。雖然盛世容顏彈指間灰飛煙滅,但“她”卻把中國五千多年文明的嫣香盈滿了衣袖。當“她”的長長裙擺掃過滄桑變換的中華大地之時,那嫣香也隨之擴散,香飄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