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小夥丁真因一條短視頻走紅,但他很認真的告訴大家,他的家鄉在四川(圖片來自網絡)。
事實上丁真的家鄉理塘縣,和名聲赫赫的稻城亞丁、色達、康定一樣,都在四川省最西、最高、最大的地級行政區 - 甘孜藏族自治州(其中藏族人口占80%)。這裏處於川、藏、滇、青四省之交,是“康巴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她擁有眾多極致風光,從前卻名聲不顯,但自2020起熱度大漲,成為很多國人的旅行“黑馬”目的地(圖片來自網絡)。
我有幸在丁真爆紅之前的2019年,造訪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的“紅色佛國”- 色達。那裏距離成都有600多公裏,乘車約12小時,有世界最大的佛學院。我是陪朋友去參加法會的,也有不少人(尤其是攝影愛好者)是被色達的紅房子所吸引,那裏什麽都是紅色的,經幡、木屋、僧侶,那是屬於藏地神秘而又威嚴的“紅”。
我自己斷然拍不出這樣震撼的照片,隻好借一張網上的:“色達山河一片紅”。
我們包了一個藏族司機的越野車,他也來自丁真的家鄉甘孜,在約12小時的車程裏,向我們充分展現了四川的多彩。
一路上經過數不清的大橋和隧洞
這裏有九寨溝的水
四姑娘山的秋色
貢嘎山的雪
塔公的草原
數不盡的犛牛
紅瓦白塔
甘孜州,就在這片“仙境”之中。
川西的路況有時算不上很好,我們在途中就被一個武警拉練的車隊堵了一個多小時(因為不敢超他們的車,他們車上都編了號),後來索性停下來在一個藏族風味餐廳吃飯。
這裏不愧是戶外天堂,途中看到不少騎行人士。
摩托車上的“奧巴毛”貼紙很吸睛。
The love song of Kangding
在“跑馬溜溜的山上”拍個婚紗照,也是個不錯的創意。
色達,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東北部,藏語的意思是“金馬”,因曆史上曾在色達境內出土了一塊馬形的大金塊而得名。
先去賓館落腳,色達縣城的中心就叫“金馬廣場”。
廣場上很多藏民在賣蟲草
縣城裏走一走
典型的康巴漢子
四川是個極為立體的省份,從最高點的嘎貢山,到最低點的廣安市,落差達到了7300餘米。而色達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空氣據說比拉薩還稀薄,高反基本避免不了,晚上睡不好覺,所以不少旅遊團都不敢過夜,看一眼就走。
朋友雖是漢人,但家裏原先是西藏軍區的,小時候在藏區長大,頗有佛緣。我陪她是去參加法會,參見她的上師的,所以我們必須在這裏停留幾日。據說信眾在法會期間行持念咒、頂禮、供養、為僧眾供齋、持戒、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都會呈十億倍地增長。所以每年1,4,6,9月的法會期間遊客會劇增。
我們投宿的雖名為“大酒店”,餐飲也就相當招待所水平,但在色達就不要太挑剔了。
況且因為高原反應,也吃不下什麽,來碗粥就點鹹菜就行了。
來得晚的,或者經濟條件不好的,隻能睡這種地方了,像不像hostel?
人們口中常說的色達,實際上指的是色達佛學院,早飯後我們驅車前往,沿路看到不少標語。
距色達縣城20公裏處,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在溝口有一座恢弘的牌坊,上麵用藏、漢文寫著“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漢文牌匾。
所謂五明,是藏傳佛教對學問的一種概括,就像漢地大學,把學科都歸為文科和理科一樣。“五明”就是五門學科,概括了工巧明(工藝學)、聲明(語言學)、醫方明(醫學)、因明(邏輯論理學)和內明(宗教佛學)。
穿過大門,排列著十幾座白塔,據介紹是用來存放經書和供奉神佛。
過了牌樓後有個大停車場,私家車基本不允許往上走了。從這裏到真正的佛學院山腳下,還有約兩三公裏的路程,絕大部分人會選擇坐shuttle bus。有攻略裏說因為要跟藏人和僧侶擠在一趟車上,他們因為條件不太好沒有經常洗澡換衣服的緣故,身上會有一股味道,建議遊客自備口罩。我雖然也特意準備了,但感覺車上的味道還能忍受,所以就沒戴。
下了車便能看到星羅棋布的紅色小木屋
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麵的山坡,龐大的陣勢讓人震驚。
從佛學院的大門口開始,有一條很長的上坡路,很多人都走得氣喘籲籲。
五明佛學院裏有賣小罐氧氣的,身體條件不好的,可以買上一個備用,實在難受了就吸一口。
在佛學院內有商店餐廳和超市可提供簡餐,但是不供應肉食、蔥薑蒜等調料,因為所有僧尼吃素,我看到還有素火鍋。
這裏也有賓館
我甚至發現了一個公共澡堂
盡管如今的佛學院看上去規模宏大,但事實上色達佛學院成立的時間並不長,是由晉美彭措法王於1980年創辦的。創立之初,這是一個僅有32名弟子,山溝裏的“學經點”。但迅速吸引了各地信徒前來學習,1987年十世班禪大師表示讚成在這裏成立佛學院。1997年,經四川省宗教局批準,“色達縣喇榮寺五明佛學院”正式設立。短短40年間從藏區一個山穀深處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三萬多出家僧眾在此修行居住。
喇榮五明佛學院屬於藏傳佛教裏的寧瑪派,是幾大教派裏最古老的。據介紹,佛學院分為長期和短期進修兩種學製,長期學製為6年,特殊學位需13年,學員需通過各學科的考試,並經過答辯和在大眾前激烈地辯論,才能得到學院授予的堪布(就是法師學位,相當於博士吧),此後才有資格給他人講經說法。
男性出家人可以稱紮巴,高等級的僧人稱喇嘛(上師),女性統稱覺姆。五明佛學院內分喇嘛、覺姆、居士三個居住區,各區規定嚴格,特別是男女眾分開,不得混住,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異性的區域,否則就違反了學院的戒律。連在學院誌願者商店內購物,都分為男眾購物時間和女眾購物時間,當然在家居士不受此限製,隨時都可以去。佛學院內禁止吸煙、飲酒、賭博。
在佛學院裏行走,不懂路可以問當地僧侶。但要注意就是男生問紮巴,女生問覺姆,他們比較介意男女直接溝通。這幾位逛菜攤的就是覺姆。
佛學院的大殿坐落在山穀底部,其中包括了喇嘛(男性出家者)聽課的大經堂、覺姆(女性出家者)上課的覺姆經堂,以及漢地僧眾學習的漢經堂。
不得不感慨信仰的力量,近些年漢地僧眾赴高原學法的人數日漸增多,佛學院的漢僧教學體係也日趨完善。尤其是內地漢人的大量布施捐款,直接導致佛學院提供給漢人的經堂是麵積最大,條件最好的。法會期間傍晚7點半有普通話的講經,這是我天黑後拍的,非常漂亮。
進入漢經堂內部,裏麵已經人山人海,幾層樓大家都席地而坐,不誇張地說真的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大屏幕上這位,是佛學院創始人晉美彭措法王的主要弟子索達吉堪布仁波切。
索達吉堪布1985年進入佛學院,深入學習了所有藏傳佛教傳統哲學論典課程,並係統接受了藏傳佛教密法的完整傳承。後被任命管理該佛學院,並成為最主要的教授之一。因為普通話講得好,受法王托付,肩負起為漢地四眾弟子傳法的重擔。同時成立“菩提學會”,便於廣大學員有係統、有組織地學習佛法。
索達吉堪布已成為中國當代最知名的藏傳佛教大德之一。作為一位藏族喇嘛、一位佛教學者和老師、一位多產的藏漢翻譯家、一位現代佛教思想家,他在眾多國內外著名高校進行演講,以用傳統佛教理論審視、分析全球現代生活問題並提供應對措施而聞名於世(圖片來自網絡)。
據我觀察,現場聽布道的漢人裏,以女信眾居多,不排除來追星的。坐在我附近一位深圳的女士,雖然已經呼吸困難了,但當大堪布仁波切一出場,她立馬激動地大喊“我的男神”,不能自己。
估計某些人的行為已經擾亂了上師們的學習和修行,以至於不少地方在門口都掛了外人勿入的牌子,提醒大家收起好奇心,莫要貿然闖入!
色達五明佛學院最高的山頭上有座金碧輝煌的建築,叫做“壇城”,是佛學院最為殊勝的地方。
壇城的梵文名稱為“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平時是人們轉經的場所。
這個漂亮的玻璃房裏,有個巨大的轉經筒。
撥動鎏金轉經筒,虔誠地表達著自己的信仰,祈福避災。
另外一層是轉經廊,放置了一圈轉經筒。每天無論早晚都有人在這裏轉經,注意要按順時針方向繞。
一等祈福10800圈,二等祈福1080圈,三等祈福108圏。
壇城邊的空地上,永遠有磕長頭的虔誠信徒。我靜靜地觀察著他們,感受不一樣的氛圍。
佛陀把眾生的煩惱大體上分為一百零八種,不論是念佛也好,磕頭也好,磕一個頭代表降服一種煩惱。
色達佛學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漫山遍野的紅色小木屋。從旅遊或攝影的角度看,成千上萬的紅色僧舍,是絕美的題材。但在視覺震撼的背後,卻是修行者每天必須麵對的清苦和危險。
修行者在此求學,高寒缺氧,條件異常艱苦,而且生活全部要自理。為了解決住宿問題,他們自己動手在山坡上搭建起了小木屋,並統一粉刷成具有神聖含義的紅色。隨著佛學院的影響不斷擴大,來此學習的僧眾學生不斷增加,修建的紅房子在山坡上不斷蔓延,超過萬間,綿延數公裏。
密密麻麻的紅房子隱藏了眾多安全隱患,首當其衝的是消防隱患。僧尼自發修建的僧舍,主要構件均為木材,耐火極限很低,屋內的電線也是自行鋪設且年代較早,線路老化,很容易引發火災,而且由於僧舍密集度極高,所以,如果一間屋子失火,火勢就會迅速向周圍的僧舍蔓延,後果不堪設想。而且,由於房屋的建設雜亂無章,常出現“通道建房”、“過道搭棚”等現象,這就使得能夠通行的道路十分狹窄曲折,如果發生火災,非常不利於救援。
色達佛學院海拔約4000米,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在零下1℃左右,冬季最低溫可低於零下30℃。僧尼居住的紅房子沒有自來水,所有用水均需要僧尼用大塑料桶從河邊背到僧舍中,在冬、春季節,由於河水斷流,整個學院則會完全停水。這裏的房子內部十分狹窄,基本生活設施落後,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僧舍區的垃圾隨意堆放、廁所髒亂,這樣的環境特別容易滋生細菌,如果爆發疫情,將難以控製。
網上一直在傳佛學院即將拆改建的消息,而大規模的拆除則是從2017年開始的。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從1985年前往色達佛學院學習佛法至今,他已在這裏生活了35年,見證了色達佛學院的發展。他在講課時向學生說明,未來將要拆除的數量不明,但估計根據政府規定,非四川本地學生將陸續遣返,最終佛學院會留下僅5000名學生和6000棟房屋,以控製規模。
站在山頂四望,可以看到不少正在作業的挖掘機和吊車,和戴著安全帽的工人。大規模拆除紅房子,世界最大佛學院的改造進行時。我此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拍攝震撼的大片,而是為了最後看一眼色達佛學院原來的樣子。
2020年,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主持堪布之一索達吉發表聲明,令人驚訝地宣布關閉了他的國際弘法平台“菩提學會”及其“弘法教務處”。終止一切活動,並關停相關網站。我慶幸自己2019年去了那裏,盡管改造之後的色達佛學院的環境應該會更好,但不可否認,改造後的色達佛學院將不複從前,再也不是曾經的色達了。
天葬的傳統在藏地流傳至今,色達基本每天都能看到天葬,時間一般是下午2點左右。天葬台位於佛學院和色達縣城之間,建在半山緩坡上,用鐵皮和欄杆圍出一塊籃球場大小的平地,那便是進行天葬的地方。每天都有來自藏區各地的屍體,先由喇嘛誦經,超渡靈魂上天,後送至天葬台,這裏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漢人傳統中最常見的土葬,在藏民眼裏卻是最不名譽的葬法,隻有對強盜、殺人犯或是患染傳染病者才用土葬。在藏民的觀念裏,土葬會使靈魂被土地吸收,不得升天而無法投胎轉世,是對死者的懲罰。塔葬隻有如達賴、班禪或活佛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使用,火葬則是得道高僧采用的葬法,水葬夭折的嬰兒或孤寡者才采用的葬法。
藏族推崇天葬,認為拿"皮囊"來喂食禿鷲,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 - 舍身布施,是最尊貴的,在此生完結時做了最後一件功德。藏族人認為天葬的本質是:人來自於自然,最後回歸於自然,相信生命是永遠輪回,對生與死看得從容淡泊。因此死亡,對於藏民族來說並非意味著生命的終結,而是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圖片來自網絡)。
天葬師在遊客看不見的地方,用快刀將屍體剖開,之後吹響海螺,招來兀鷲,然後將皮和肉一條條地剔出來,兀鷲們會一擁而上,當最後一堆巨大的內髒被拋出來的時候,天葬儀式就算結束了。天葬過程中有較濃重的血腥味道,介意的可以自備口罩或回避。其實我隻看到了禿鷹叼肉,其他的操作都被有意遮擋了。
天葬台附近有專門介紹天葬文化的浮雕,描繪的是六道輪回、八大屍陀林等,骷髏雕像往四麵八方延伸。關於天葬,神秘、恐怖是漢人的印象,高貴、聖潔則是藏人的看法。至於我問什麽要去看天葬,希望能對生與死有一種更深刻的體會吧。對於藏人這大致是一種精神渴求,詮釋了佛教清淨靈魂,舍身布施,淨除孽障的寓意。
色達是《格薩爾王傳》的發祥地之一,感興趣的話縣城裏有個藝術中心,參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這基本就是一個神話故事,源遠流長。
網紅丁真的家鄉甘孜州,是四川的另一副麵孔,和大多數人眼中以火鍋、串串、麻將、大熊貓為代表的“四川印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有人將色達稱為川西的信仰佛國,是每一個有信仰的修行者向往的地方。色達旅遊並不屬於常規的風光旅遊線路,而是以厚重的人文色彩著稱。這裏有著不同的風俗和習慣,所以還請大家帶著足夠的尊重出行。
去色達前我沒有仔細考慮過自己應該去感受的東西,到了那裏才真正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巨大威力。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修行有多艱苦,皈依佛門的信念要有多堅定才能堅持下去。也許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宿命,但有堅定信仰的人應該是樂觀的人,即便經曆了許多挫折,苦難和悲劇。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力量是最值得敬畏的,那就是信仰的力量。談信仰,不隻是宗教,實際上無神論者也可以有其正義的信仰和生命的終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