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你種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胡適
遍布大街小巷的街頭藝術是多倫多的一大特色。塗鴉聖地非downtown的Graffiti Alley莫屬;說到壁畫,距多倫多市中心十多公裏的Village of Islington絕對不容錯過。
今天的多倫多由六個城市合並而來,The Village of Islington位於西邊的Etobicoke市,她始建於1814年,最初名為Mimico,曾是重要的交通中轉站,沿村中心的Dundas Street West集中有許多商店,教堂,學校和郵局。Montgomery Inn曾是Islington村的焦點。原是農夫往Humber River沿岸的磨坊送穀物的途中歇腳的地方,村民也常來此喝茶閑坐。百多年來村莊早已湮沒在國際化的都市群裏,但它的原始魅力正被一幅幅壁畫記錄下來。
2004年起一個叫The Village of Islington BIA的機構利用部分地稅,開始製作描繪社區曆史的戶外壁畫。大部分壁畫出自John Kuna之手,除兩幅 “迎賓” 壁畫是畫在Mimico Creek上的橋頭外,其餘26幅都畫在街道兩側建築物的側麵並沿Dundas Street West覆蓋了整整5個街區。
壁畫有反映現代生活的,有反映二十世紀老村莊生活的,也有反映十九世紀早期開拓者時代生活的,內容十分豐富。社區為每幅壁畫配有一塊交代曆史背景的指示牌(見下圖)。
壁畫有反映現代生活的,有反映二十世紀老村莊生活的,也有反映十九世紀早期開拓者時代生活的,內容十分豐富。社區為每幅壁畫配有一塊交代曆史背景的指示牌(見下圖)。
上圖描繪了Islington曆史上三個階段的Dundas Street West,時間跨度超過100年:壁畫左側是1900年左右的風貌,中部是1950年代的汽車,右側為現在的街道。
真實的生活片段,取材於四張老照片。
左:蘋果包裝工;中上:Islington的第一輛汽:1917年雪佛蘭;中下:周日午後:著名攝影師Walter Moorhouse和家人在陽台上;右:工作中老鞋匠。
上圖描繪了禁酒時代(大約1928年),一輛收集空的蘇打汽水瓶的卡車。
上圖展現了1920年代後期的高爾夫球手的著裝風格。後麵的球童穿著的特殊防護裝備亮了。前景中的小朋友在忙乎什麽?
1954年10月15日颶風(史稱Hurricane Hazel)襲擊了多倫多造成大規模的破壞。Islington高爾夫球場和Mimico Creek溪穀附近的低窪地帶大部分地區被水淹沒。上圖記錄了誌願者抵達現場,幫助清理被颶風推到的樹木和麵目全非的球場。遠處高地上的Islington United Church成了整個地區的臨時補給站。
上圖描繪一百年前鎮上街道景觀,人物和建築均於老照片,反映了十九與二十世紀交替時的風貌。下麵為局部
皇家音樂學院1950年到1980年在Islington設有分部。 上圖裏的學生是1947年時的Glenn Gould (加拿大著名的古典鋼琴家),他是該音樂學院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左下角是一張莫紮特的鋼琴樂譜。
上麵的壁畫讚揚了Islington的種族和多元文化特征。從1950年開始Islington逐步由歐洲人為主的社區轉變為今天的多種族社區。壁畫裏來自四大洲的人們穿著四大洲的服飾,共聚一堂,祖父母,父母,子女和孫輩共享同一空間,讓人感慨時間可以造就一切。
上麵壁畫中的小朋友正在用釣魚線在小河裏釣魚。水麵下的世界是一個世紀前在Mimico Creek中常見的幾種動物。
上麵的壁畫講述了1944年5月一件即可氣又可笑的事件,前因後果不再贅述。壁畫左麵的三個人是種白菜的農民,中國人。天空中隨風飄落的五彩紙片是可以兌獎的募捐卡。
由於沒有照片,藝術家根據一本筆記的描述,用畫筆還原了這個磨坊池塘的遺跡,這裏曾是幾代Islington年輕居民最愛的遊泳場。沐浴者穿著的這種早期泳衣,款式脫胎於1920年代之前真實的歐洲泳衣設計,並結合了畫家大膽的想象。
建於1840年代的漂亮老屋Briarl,也稱Gunn House,坐落於Montgomery Inn的東邊。原本是具有攝政風格的一座別墅,在1850年代經過重新設計後,擴展成意大利風格的house。從1870年到1985年,這座房子都是由Montgomery家族及其後代所有。易主後雖經Heritage Community多次遊說,Briarly還是在1989年8月被開發商拆除,為新建Townhouse讓路。
前麵提到的Montgomery Inn幾經風雨和變遷,這座喬治亞風格的建築當過旅館,改過教堂,也曾遭長期廢棄。現在它是一間博物館。它是Islington村幸存下來的少數建築中的一個。
Islington的舊社區被城市吞沒了,壁畫的主要設計者John Kuna曾經說過,他創作的目的不僅是還原曆史的片段,展示曆史的魅力,還希望帶給大家一種舒適,平和,寧靜,回家的感覺。 與其哀悼易逝的過往,不如繼續風雨兼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