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裏關於幸福的看法,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瞬間感覺”,肯定帶有很濃重的特定時空的味道。信不信,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人都召集起來,讓他們隻能用“幸福”或者“不幸”來回答問題的話,你能想象出結論是什麽了吧?基本上是五十對五十。
對於我,除了不得已選擇了“幸福”或者“不幸”之外,我會在心裏麵悄悄地說:“我去,暈了!”這也許就是我寫這篇博文時當時的那種感覺吧?!
如果我們把這個主題“幸福還是不幸”,拿到春秋戰國時代,讓諸子百家去進行社會大辯論,
你會發現,這場辯論會肯定會精彩紛呈,一定會有一千種說法,一萬種推理,一億種感覺。哪有個完呢?!到頭來,每個大家,比如道家、墨家、儒家等,很有可能寫出五十卷的書來論證他們的道理。
如果沒記錯的話,法國大革命時期,羅伯斯比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著名的話:“一個人的自由,就是另一個人不自由的開始。”我們基本上可以相信,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難怪莎士比亞這麽說:“活著,還是不活?這是一個問題。”
哎,任何一個命題,如果細究起來,如果我們從哲學、政治、藝術、文學、社會學等等等等角度去考察的話,總會衍生出無數的更多的探討和結論,最後是,繞來繞去,必定把我們自己都繞進去了。是這樣吧?還是黑格爾的那句話說的有點體貼:“凡是現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