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倫堡與納粹有關的那段曆史

來源: 顧劍 2020-08-28 14:59: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74 bytes)

這也是我手邊剛完成的書稿裏的節選,貼上來試試水,也做個補充。誰讓我二十年前剛出道的時候是寫戰爭文章出身的呢:-)

******

第4節 紐倫堡

3. 紐倫堡與納粹有關的那段曆史
 

古城紐倫堡並不總是歲月靜好。正因為它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中心地位,納粹上台之後,這裏成為納粹運動的中心之一。希特勒把他的“千年帝國”稱為第三帝國,因為第一帝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第二帝國是普魯士1871年統一德國建立的德意誌帝國。他要讓納粹運動和重要的古代帝國的政治中心發生聯係,以強調政權的合法性。在第一帝國最重要的幾個城市當中,查理曼大帝的首都亞琛似乎是最合適的,可是它在比利時邊境上。維也納是後五百年的帝國首都,但屬於奧地利,德奧1938年才合並。隻有紐倫堡最合適,它正好處於當時德國版圖的中心位置。甚至在納粹1933年掌握政權之前,就把紐倫堡作為1927年和1929年全國大會的會址,掌權以後,從1933到1938年,更是每年固定在紐倫堡舉行全國黨代會,每一次都是數十萬人的宏大集會。1934年的納粹黨全國代表大會,由著名的禦用導演萊尼·雷芬施塔爾拍攝成紀錄片《意誌的勝利》,直到今天還能在網上下載到。一個紐倫堡黨代會,另一個1936年柏林奧運會,是納粹黨宣傳手段上的裏程碑。筆者收藏了這兩部紀錄片,不得不承認,單純從藝術水準和宣傳效果上來說,女導演雷芬施塔爾是天才,很多今天拍電影的手法,象移動機位、航拍、高速攝影,都是她發明出來的。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今天每屆奧運會前固定的火炬接力活動,也是由納粹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前發明的宣傳手段。

今天在紐倫堡古城外,東南方向3公裏有一大批空地,當年納粹全國黨代會的會場就在這裏。二次大戰爆發前的30年代,希特勒要禦用建築師施佩爾負責在這一大片環湖空地上建設納粹黨全國大會總部會場,一切都要按照希特勒的那種現代派審美觀來搞:線條簡潔有力,多用石料,仿造古羅馬的古典樣式,並且把規模放大五到十倍。在二戰爆發前已經完成的就是齊柏林體育場,可以容納14萬人。更大的黨代會總部會場建了一半,就因為戰爭爆發停工了。今天的黨代會總部大部分是荒廢的,有一角利用起來,建成納粹曆史的博物館。可是因為德國去納粹化的法律,它不能叫做博物館,所以正式的名稱是“納粹曆史檔案中心”,其實就是博物館。從古城以東或者火車站坐9路有軌電車10分鍾就能到納粹曆史博物館門前。這座博物館在巨大而乏味的納粹黨全國大會未完成的舊址裏麵隻占了一個角落,但是經過現代建築的改裝,頂樓伸出來一段玻璃廊橋,稍稍打破單調的感覺。博物館裏麵用各種多媒體方式追溯納粹的發家史,和給德意誌及歐洲各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對於特別熟悉二次大戰史的筆者來說,內容並沒有什麽新意,陳列也沒什麽好看的,倒是如果做專業的曆史研究,應該可以聯係這裏,閱讀到豐富的文獻資料。我來這裏的主要目的,是看看當年的建築和會場。

這座未完成的巨型黨代會會場,半是用作集會的體育場,半是黨部辦公大樓,呈馬蹄形,馬蹄開樓對著湖麵,從街上看納粹檔案中心這一麵是圓弧形,三層高的紅色砂岩大廈,仿造羅馬圓形競技場。在圓弧的內圈是集會所用的場地,根據留下來的設計圖紙顯示,如果階梯式看台完全建成的話,將可以容納5萬人在裏麵集會,相當於大半個古羅馬圓形競技場,或者半個舉辦北京奧運會的鳥巢體育場的容量。根據施佩爾的設計,圓形會場建成以後還要覆蓋頂蓋,並在頂蓋上留下透明的天棚,用自然光進行照明。而階梯式看台下方的空間,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層高的外觀,用作黨部辦公大樓,今天大部分荒廢,一個角用作了博物館。在紀錄片《意誌的勝利》裏麵,納粹黨紐倫堡集會的會場就在它旁邊,叫做齊柏林體育場,可以容納14萬人,也是一個龐然大物,希特勒、戈林、魯道夫·赫斯等納粹頭麵人物就在它的主席台上檢閱衝鋒隊遊行。從影片裏可以看到,主席台上方有一個巨大的納粹萬字黨徽,1945年美軍占領紐倫堡以後炸掉了納粹標記。今天齊柏林體育場可以免費參觀,看上去水泥看台年久失修,荒廢多年的樣子。

紐倫堡可以說是從頭至尾見證了納粹的興亡。戰後著名的紐倫堡審判會場,今天也還在,但是離開老城中心和納粹黨代會會址都還遠,在新城裏,離開火車站5站地鐵。它是紐倫堡高等法院裏的一個審判廳,因為高等法院日常還是要工作的,如果偶爾審判庭不夠用的話,極偶爾的時候也會占用當年紐倫堡審判的那件紀念廳,所以去參觀前如果想確保審判廳那天開放,最保險的日子是周末。在一樓買了票以後,有電梯直接上到當年審判庭的樓層,中間是辦公區域,電梯不停。審判庭隻是一間屋子,麵積也不大,還保持著當年的陳設,和照片上的差不多。曆史上的紐倫堡審判,第一批最重要的戰犯起訴了22人,象希特勒、戈培爾、希姆萊這些人都在被捕前自殺,這些人不算。這22人當中,納粹勞工陣線領導人萊伊在判決前自殺了。所以總共判決了21人。其中12人被判處絞刑,以戈林為首,但戈林在判決之後,行刑之前自殺。還有一個判處絞刑沒能執行的是納粹黨務首腦馬丁·鮑曼。他其實是在柏林戰役最後的突圍過程中死於混戰,可是沒有找到屍體,當時缺席判處絞刑,無法執行。後來1973年在柏林火車站的施工工地挖到白骨,經過1998年的DNA驗證,確實是鮑曼的屍體,原來他在紐倫堡審判前就已經死於戰場。算下來,21名宣判的戰犯當中,12人判處絞刑,實際執行10人。也有3名判決無罪釋放,包括希特勒上台之前的總理巴本、德國銀行總裁沙赫特。剩下來的7名戰犯,4名終身監禁,3名有期徒刑。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即便名垂青史的紐倫堡審判也有“冤假錯案”:第7名被執行絞刑的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約德爾上將,原本隻是個純粹的軍人,判死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處於軍方的核心位置,必須簽署希特勒給軍隊下達的屠殺命令。紐倫堡審判當時美軍就對判決有意見,6年以後的1953年德國和法國的法庭分別宣布約德爾無罪,撤銷紐倫堡軍事法庭的判決。

我覺得學法律和外交的朋友應該去紐倫堡看看當年軍事法庭的舊址。這裏可以說是國際公法裏戰爭罪行,尤其是反人類罪的誕生之地。在法學上,紐倫堡審判創造了很多先例,在英美法係當中,法律不是由法條組成,而是由判例組成的,紐倫堡審判的判例,有很多本身就是今天國際法的基礎。後來聯合國在荷蘭海牙建立了常設的國際法院,職能就類似於當年臨時性質的紐倫堡軍事法庭。國際法院曾經運用紐倫堡審判確立的法律原則,審理了前南斯拉夫、波斯尼亞、盧旺達、南非發生的反人類罪行。讓屠殺得以被揭露,讓正義得以伸張,這就是紐倫堡審判給後世留下的最大精神財產吧。

 

所有跟帖: 

你這幾年忙什麽呢,怎麽不寫了。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0 postreply 17:53:35

寫書,翻譯書,當係主任,最主要還是忙著玩 -顧劍- 給 顧劍 發送悄悄話 顧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20 postreply 08:06:57

那麽詳細,謝謝 -高山青- 給 高山青 發送悄悄話 高山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0 postreply 19:53:39

這就是紐倫堡吸引你的地方吧,記得你說過,最喜歡的德城之一。問好顧帥! -安娜晴天- 給 安娜晴天 發送悄悄話 安娜晴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30/2020 postreply 05:33: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