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底,16歲的希特勒,住在奧地利林茨市,每天帶著畫板上街遊蕩,畫教堂、歌劇院、大橋,晚上回到住所後,和他的室友August Kubizek(1888 – 1956,當時在學音樂,後為樂團指揮,1953年出版《我青年時代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討論,有朝一日,林茨市按他的宏偉設想,應該如何如何布局建設(注2,第37頁)。我讀《Malheureux le pays qui a besoin d’un héros》到此,不禁想我16歲時在幹什麽?在想什麽?在上初中,學工,學農。所想的事情裏,最害怕的是有一天沒飯吃,最偉大的是解放全人類。但解放全人類不能算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是人家灌輸給我的。希特勒所幻想的林茨市該如何建設,沒有任何人灌輸給他,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從這一點看,希特勒的確又與一般青少年有所不同,他應該是那種天生有強烈使命感的青年,盡管他當時在失學失業。 (見拙作《希特勒成為希特勒之前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