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宅在家裏,既不能打球也不能跳舞,除了工作,看書,聽音樂(跟著我找到的那位博主每天上古典音樂鑒賞課),寫博客,做飯,就是托著腮幫子做白日夢。這些白日夢裏除了包括一些美好的幻想,比如疫情之後去買彩票,如果真中了獎怎麽合理的使用那上億的獎金;或者大兒子明年萬一考上了名校,我要不要在車後麵貼上XXX Mom以外,還有一個真正可以實現的夢想,那就是去哪裏旅行。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八字真言是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警句,其實古代萬卷是指皇帝的試卷,為了進京趕考,金榜題名,讀書人要長途跋涉,所以行萬裏路。現在當然是指讀書的同時也要邁開腿走出去看看,增長見識學以致用。我從初中開始就在媽媽的帶領下,每年寒暑假都遍訪名山大川,古城名勝。來了美國就更是年年都要安排一到兩次的旅行,走過的國家用兩隻手已經數不過來了,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捷克,匈牙利,奧地利,波蘭,巴拿馬。。。今年暑假本來安排去英國,現在也都歇菜了,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背起行囊,舉家遠足。但腿邁不出去沒關係,思想可以插上翅膀飛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白日夢裏我先捋捋自己最想去和最不想去的幾個地方。
最想去的幾個地方:英國的坎特伯雷小鎮,法國巴黎,希臘的邁泰奧拉,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阿聯酋的迪拜,芬蘭的薩利瑟爾。。。還有很多想去的地方,荷蘭,新西蘭,冰島,肯尼亞,埃及。。。可世界太大了,根本不可能走完全,所以夢遊還是要從最想去的地方開始。
英國在4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雖然有很多,像倫敦(London)、伯明翰(Birmingham)、利茲市( Leeds)、格拉斯哥市(Glasgow )。。。但英國的小鎮才是英倫文化的縮影,要體驗原味的英倫文化,就要去走訪英國的小鎮,而位於倫敦東南角的Canterbury 坎特伯雷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因為那裏有一座甚為壯觀的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大教堂是坎特伯雷的鎮城之寶,如果沒有大教堂的話,坎特伯雷應該僅僅是個安靜的,平凡的英國小鎮吧。教堂修建於公元597年,由教皇派St Augustine大主教起始,前前後後修建了近5個世紀, 是英國最古老最著名的基督教建築之一。在英格蘭,坎特伯雷之所以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基督教信仰的搖籃,正是因為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存在。小鎮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是基督教的發祥地,也是世界各地虔誠基督教徒的朝聖聖地。我雖然不是基督徒,但大教堂的宏偉壯觀仍然讓我心生向往。(圖片來自網絡,將來自己去了寫遊記的時候一定會有更好的照片。)
巴黎我已經在六年前去過了,但當時因為行程緊湊,隻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般的的到此一遊。巴爾紮克說過:“巴黎是一片名副其實的海洋,任憑什麽探測器也無法知道她的深淺。”也就是說,巴黎是一個看之不盡,看之不清的城市。人們與她碰麵後,驚喜也好,失望也罷,看了之後還要看,來了之後還想來,正是巴黎的魅力所在。我當然也不例外,六年前的幾日遊我走遍了巴黎的著名景點,盧浮宮,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凡爾賽宮,凱旋門。。。在香榭麗大道的香奈兒旗艦店買了經典款的小羊皮挎包,也在塞納河上的藝術橋欄邊掛上了愛情鎖,但到如今每每做起白日夢,她仍然是我魂牽夢繞的所在。一定要回去,回去再看看那個像夢一樣的地方。(這照片是我自己照的)
其實希臘最著名的是荷馬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相較於希臘的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狄俄倪索斯劇場, 聖托裏尼島。。。希臘神話好像更為世界人民耳熟能詳。眾多現代的文學作品更是創作於希臘神話的基礎上,像現在最熱門的奇幻小說《波西·傑克遜》裏,美國作家雷克·萊爾頓就涉及了大量的希臘神話,他的作品一直是我家熊二的最愛。不過對我來說,神話永遠也不如現實有吸引力,尤其是看到朋友帶回來的去希臘旅行的照片,其中邁泰奧拉(Meteora)修道院更是讓我眼前一亮。中國有懸空寺,而希臘有”懸空修道院”邁泰奧拉。這個建在懸崖上的修道院位於希臘北部的卡蘭巴卡(Kalambaka),幾百萬年前,這裏是一片汪洋,後來地殼運動和海水的衝擊使之變成了石林。而在一些高聳的岩石山頂,依稀會看到點點房屋,那正是懸在空中的邁泰奧拉修道院。邁泰奧拉修道院中最著名的一個修道院Metamorphisis被建在最高的的一處懸崖上,它是整個邁泰奧拉文化的精華所在。修道院的建築形式是“聖阿索斯山的拜占庭”風格。特征是:紅磚外表是裝飾,其內是石頭填充,紅瓦穹頂,穹頂頂部為圓型,四周是多麵型。(圖片來自網絡)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說實話俄羅斯給我的印象是越來越好了。熊大跟俄羅斯的老師學了十年的拉丁舞,熊二舞伴的父母都來自俄羅斯的聖彼得堡。他們不止一次的充滿自豪的給我介紹聖彼得堡這個城市,讓我對之越來越充滿了好奇。中國跟前蘇聯曾經是鐵哥們兒的關係,我父母輩的那些知識分子裏很多人都沒學過英文,但俄語卻都學了好多年。他們讀的文學作品,唱的革命歌曲當然也有很多來自俄國,所以他們對俄國的了解我想就如同我們現在對歐美的了解一樣精細吧!但對我來說,以前除了知道俄國有個莫斯科,其他的有關俄羅斯的傳統,文化,藝術,城市的知識還真是近些年才補充起來的。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在人口超過百萬的世界城市中最靠北。她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聖彼得堡必須走走看看的地方太多了,冬宮,夏宮,葉卡捷琳娜宮,救世主滴血大教堂,涅瓦大街,喀山大教堂,馬林斯基劇院,聖以撒大教堂,普希金城。。。熊二舞伴的媽媽給我下麵這個介紹她家鄉城市的視頻,我看過之後,就完全理解為什麽蘇聯是老大哥了,也理解了為什麽至今俄國人無論走到世界的什麽地方,都有一種鼻孔朝天的傲慢。俄羅斯的皇帝們太會享受了,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老大哥家裏坐坐。
阿聯酋的迪拜(Dubai)對我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為我考慮到彩票中了獎以後去哪裏撒錢比較爽。我對迪拜的了解並不多,就單純的知道那裏是有錢人燒包的地方,滿大街都是金錢的味道。貧窮極度的限製了我的想象力,我必須去迪拜這樣的地方以便拓展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不是那夢幻妖嬈的極光一直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我不一定喜歡去芬蘭這個全國領土有三分之一都在北極圈裏的冰雪國家。芬蘭的冬季漫長,經常被稱作是聖誕老人的故鄉。芬蘭語中北極光是“狐狸之火”的意思,而在芬蘭數伊納裏湖畔的“狐狸之火”燒的最為絢麗,所以芬蘭的極光之旅一般首選地是伊納裏(Inari)。一般來說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看極光的最好時間段,也就是說想看極光必須冬天去芬蘭。想想要在天寒地凍白雪皚皚的曠野裏才能欣賞到這人間的極致美景,心裏還真是有些打顫。不過他老人家不是說過:“。。。。,無限風光在險峰。”嘛。雖然詩詞曾被解讀為淫詩,但道理是這個道理,人間的無限風光往往都在人們難以企及的地方。(圖片來自網絡)
說罷最想去的地方,再來說說不想去的地方。說實話世界這麽大,或貧窮或富有的國家,或先進或落後的城市,或天然或人工的景色,我好像都沒有什麽不能接受的,但有一個地方是八抬大轎抬我也不感興趣的:印度。新聞中時常看到外來女性在印度被侵犯,這讓我對那裏的一切文化傳統都失去了興趣。好在迄今為止在我最不想去的地方裏,還沒有第二個名字。
白日夢做的挺美,可惜睜開眼一看又到了吃午飯的時間。這宅在家裏的日子不知何時是個盡頭,一日三餐一頓都不能少真的讓我有點崩潰。啥也別說了,做飯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