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西西裏(九):諾曼人走了

來源: 多倫多小珂 2020-03-21 18:02: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937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多倫多小珂 ] 在 2020-03-21 18:10:3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從2020年1月份開始寫這個係列,不知不覺已經2個月了。在這2個月裏,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歲月靜好的人們,現在卻每天膽戰心驚地看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的節節上升。大家都沒有想到,雖然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但人類卻如此的脆弱。我堅信疫情最後會被人類戰勝,但是也許我們再也不會有過去那樣的生活方式了。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意大利封國了,不知道何時才能再回到那片神奇的地方。
 
我開始懷疑我是否還有心情,把這個係列寫完。
 
LG說,趁著記憶還鮮活,留些東西在筆下吧。
西西裏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蒙雷阿萊,一座找不到舒適的城市,要麽下雨,要麽刮風,要麽為窮人敲喪鍾。不過今天已經沒人這麽描述這座小城了,因為這兒有諾曼王朝最後的燦爛和輝煌--蒙雷阿萊大教堂。
 
蒙雷阿萊(Monreale)的意大利語的意思是皇室山,它離巴勒莫隻有10來公裏。2015年,意大利入選的第51個世界遺產包括了切法盧,蒙雷阿萊和巴勒莫一共九大諾曼王朝建築。
一提到諾曼王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英格蘭的那個House of Normandy。創立那個王朝的是當時的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
 
但是在威廉率軍渡過海峽準備攻占英格蘭的時候,諾曼底還有很多中小貴族在往東發展,他們來到了意大利南方,來到了西西裏。
 
11世紀初的西西裏,正被阿拉伯人占領,教皇於是雇傭這些英勇善戰卻又遊手好閑的諾曼人去攻打阿拉伯人。
 
1068年,諾曼貴族羅傑一世率領700騎士,渡過墨西納海峽。1091年,他們占領了西西裏。但這個時候的西西裏還不是王國,隻是一個公國。一直到1130年,羅傑一世的兒子羅傑二世才被教皇加冕為西西裏國王。
那時候的西西裏王國不僅包括西西裏島,還包括意大利南部的一大片土地。
 
羅傑二世下來建造了我們去過的切法盧大教堂和我們將要前去的巴勒莫帕拉提那禮拜堂。
 
羅傑二世死後,其子威廉一世(史稱好人威廉)即位。威廉一世死後,他的兒子,史稱壞人威廉的威廉二世即位。
 
蒙雷阿萊大教堂就是威廉二世建立的。
蒙雷阿萊大教堂(Duomo di Monreale)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諾曼式建築。
 
諾曼人(Norman)的字義是來自北方的人。他們的祖先來自北歐,是維京人的一支。
 
公元10世紀,一批維京人在首領羅洛(Rollo)率領下,南下法蘭西,攻占塞納河,圍攻巴黎,當時的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無計可施,於是把當時西北部的一塊地方割給了他們,並封羅洛為第一代諾曼底公爵(ducs de Normandie),而那個地區從此就叫作諾曼底(Normandy).
 
開創了英格蘭的諾曼王朝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和開創了西西裏的諾曼王朝的羅傑一世(Roger I of Sicily),都是羅洛的後代。時至今日,羅洛已被證實是所有歐洲君主的遠祖,他在歐洲和近東的曆史發展中留下了永恒的影響
諾曼人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民族,從公元10世紀開始,他們僅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就和拉丁世界融合在一起,曾經的來自北方的野蠻人,不僅在語言上完全被同化,而且在宗教上也徹底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雖然出身粗鄙(其先祖維京人大多從事海盜營生),但諾曼人對於不同文化一直采取的兼容並蓄的態度,造就了一個開放豁達的諾曼王朝。當時的西西裏得天獨厚,在文化上,它依然屬於阿拉伯世界,但它與東方的拜占庭帝國的希臘文化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同時宗教上卻傾向西方的拉丁世界,於是在蒙雷阿萊,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三種文化交融的光輝。
希臘的雕塑。
 
天主教的聖像。
 
 
設於大主教宮的蒙雷阿萊宗教博物館(Museo diocesano di Monreale),收藏了大量的不同時代的宗教藝術珍品。
 
這些藝術珍品涵蓋自11世紀到19世紀的800多年曆史變遷。
 
有些雕塑已經殘破不全。但下麵這幅淺浮雕,還可以看出,是反映耶穌剛剛被羅馬士兵逮捕的情景。
 
站在博物館的這些珍貴文物麵前,我仿佛穿越回800多年前威廉二世的那個時代。
 
因為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Sicily)46歲就早早過世,1166年威廉二世(William II)即位的時候隻有11歲,當時他的宮廷導師--來自英格蘭的巴勒莫大主教沃爾特(Walter Ophamil),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
 
1170年,沃爾特為了削弱王權,計劃建造一座西西裏最宏偉的大教堂--巴勒莫大教堂,以便於一手把持王國的教權。

那時候,為了鼓勵匈牙利和西西裏國王出兵攻打阿拉伯人,教皇給了這兩個國王任命大主教的權力。

於是為了對抗沃爾特,1174年,年輕的威廉二世也開始在蒙特阿萊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於是諾曼世界最豪華的一座教堂--蒙雷阿萊大教堂就此誕生。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歐洲大教堂的建造動輒數十年,甚至數百年,但蒙雷阿萊大教堂前後隻花了不到10年的世界,就完成了主體建設。
 
諾曼人雖然趕走了統治西西裏的那些阿拉伯哈裏發們,但是從羅傑二世開始實行的寬鬆的宗教政策,卻讓大批穆斯林留了下來,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和諾曼人,希臘人生活在一起。
 
那時候的諾曼王朝,海軍將領是希臘人,因為希臘人航行技術高超,而財政大臣卻是阿拉伯人,因為他們數學好。
大教堂的外部濃濃的阿拉伯裝飾,是穆斯林工匠的傑作。
 
教堂大門右邊的這座青銅雕塑就是威廉二世,他虔誠地舉著大教堂的模型,準備獻給他麵前的聖母瑪麗亞。但我總覺得雕塑過於蒼老,曆史上的威廉二世應該要年輕得多。
 
鐫刻著聖經故事的青銅大門,是雕塑家博南諾·皮薩諾(Bonanno Pisano)的傑作,他於1185年在比薩(Pisa)製作了這些門扇。
 
大教堂的格局不是純粹的拉丁十字,而是拉丁風格和希臘風格的混合體。
 
進入大教堂,映入眼簾的就是主祭壇那幅巨大的耶穌馬賽克鑲嵌畫。相比於切法盧的那幅,這幅畫中的耶穌更加威嚴。
這幅名為全能統治者(Ruler of All)的耶穌畫像,有七米多高。教堂的所有金色光芒仿佛都從畫中散發出來,俯視眾生的耶穌威嚴地舉起右手,祝福天下的忠誠信徒。
 
畫中的耶穌身披藍色長袍。中世紀的時候,所有顏色中,因為原材料昂貴,藍色的製備最為艱難,於是最昂貴的顏色,獻給至高無上的耶穌,也就順理成章了。
耶穌畫像下麵是聖母瑪麗亞,她懷抱著年幼的耶穌。聖母的周圍環繞著先知,使徒和天使。因為工匠們來自東方的拜占庭,畫裏的人物服飾也是寬衣大袖,濃濃的希臘風。
這幅壁畫,僅次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索菲亞大教堂的馬賽克壁畫,可惜後者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之時遭到很大的破壞,所以蒙特阿萊的這幅巨作,應該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拜占庭壁畫了。
兩個側殿的壁畫表現了聖徒彼得和保羅的故事。
 
主祭壇前麵的大理石地麵,來自於拉丁世界的羅馬。這種別致的幾何形狀的大理石鑲嵌地板(Cosmatesque),同樣起源於拜占庭,公元12世紀開始盛行於羅馬。這些精美的大理石地板,是當時威廉二世派人專門從羅馬運回來的。
 
耶穌的十二使徒。
 
舉目四望,牆壁上的這些壁畫都是聖經裏舊約和新約的故事,從天地創造,到天使報喜;從伊甸園中的亞當夏娃,到洪水來臨前的諾亞方舟;從耶穌誕生,到耶穌受刑。。。
 
 
 
金碧輝煌的馬賽克壁畫幾乎覆蓋了大教堂的所有牆壁,這些壁畫的總麵積超過六千平方米。
仔細端詳,每一幅壁畫旁邊都鐫刻著拉丁文或者希臘文注解。
 
 
在宗教上,伊斯蘭教反對聖像崇拜,但這不妨礙穆斯林工匠們在天花板上,為我們留下如此對稱又變化複雜的幾何裝飾。
 
 
大教堂內有一個小禮拜堂--聖十字架禮拜堂( Chapel of the Holy Crucifix ),建於1686年,它是西西裏巴洛克最好的傑作之一。
 
離開諾托小鎮後,我沒想到,在巴勒莫附近,我又看到如此精致的巴洛克雕塑。
借著雕像下麵的文字注釋,我才認出了基督教四大先知。
 
這是先知耶利米(Prophet Jeremiah)和先知以西結(Prophet Ezekiel)。
 
先知耶利米著有《耶利米書》,被稱為流淚的先知,因為他明知猶大國遠離上帝後,所注定的悲哀命運,卻無能為力。
 
先知以西結著有《以西結書》,被稱為猶太教之父。
先知但以理(Prophet Daniel),著有《但以理書》。
 
先知以賽亞(Isaiah),他是基督教和猶太教共同承認的先知,著有《以賽亞書》,告誡以色列人回歸上帝。
 
 
教堂正殿的兩側是皇家墓室。
 
右側前麵的是威廉一世的紅色大理石石棺,在威廉一世的石棺後麵,是威廉二世的白色大理石石棺。
 
左側則是威廉二世的母親,威廉一世的王後瑪格麗特(Margaret of Navarre)和她先後夭折的幾個兒子的墳墓。
 
也許是曆史的定數吧。諾曼人蝸居在小小的諾曼底的時候,繁殖力極強,羅傑二世那一輩有十二個兄弟,並肩南征北戰。但自從西西裏諾曼王國建立以後,他們的繁殖能力卻一代不如一代。

羅傑二世和威廉一世分別育有四個兒子,但都隻有一個兒子長大成人。到了威廉二世時代,國家昌盛,子民愛戴,但他卻偏偏缺少了兩件東西:長壽和後代。
威廉二世去世的時候隻有三十六歲,而他美麗的王後--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女兒瓊(Joan)卻不曾給他生育一個子嗣(瓊的哥哥就是英國曆史上鼎鼎大名的曾經和薩拉丁死掐的獅心王理查(Richard I of England,所以好人威廉也算是獅心王的連襟了)。
 
雖然此後羅傑二世私生子的兒子坦克雷德(Tancred)曾經即位五年,但曾經燦爛輝煌的諾曼王朝還是沒有擺脫三世而竭的命運。
我沒有想到的是,大教堂的皇家墓室裏,還保存著號稱聖路易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Louis IX)的心髒。
 
1270年,在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中,虔誠的路易九世死在了遠離法國的北非沙漠中。為了不把國王的遺體留在敵國的土地上,法國人把路易九世的遺體放在加水的葡萄酒裏煮,直到骨肉分離。
 
這種被稱為條頓葬(Mos Teutonicus)處理遺體的方式,在中世紀很盛行,當時的歐洲人認為,用這種方式處理有地位的人的遺體,是一種有尊嚴的做法。
法國人把路易七世的骨頭帶回了法蘭西,而他的肌肉和心髒就留在了遙遠的西西裏,留在了上圖鐵絲網後麵的瓷缸裏。
 
 
 
通過狹窄的甬道,我們來到大教堂的塔頂。
 
 
居高臨下,舉目望去,近處是蒙雷阿萊市中心。
 
 
 
遠處是被稱為"金色貝殼"(La Conca d'oro)的肥沃山穀,那兒盛產柑橘、橄欖和杏樹。
 
 
蒙雷阿萊大教堂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教堂回廊(Cloister)它是12世紀末與教堂同期建造的本篤會修道院的一部分。
 
回廊呈現正方形,每側長47米,由228根細長的雙柱組成,每側支撐26個尖拱。雙拱門鑲嵌有火山石和石灰石裝飾。
 
 
 
移步換景,這兒的每一根石柱都不相同。
 
柱頂的這個雕塑,左邊是威廉二世,他手捧著大教堂的模型,獻給右邊的聖母瑪麗亞。
 
有些柱頭雕刻的是人物。
 
有些柱頭雕刻著飛禽。
 
有些柱頭雕刻著走獸。
 
 
 
每一個柱頭風格各異,有的輕盈優雅,有的厚重雕飾,有的精雕細刻,有的也許是因為當時的工人為了搶進度,而敷衍了事。
 
在庭院的一個角落裏,有一個華麗的噴泉,它由一個圓柱形的底座支撐,從底座上升起一個形似手掌的主幹,點綴有水平之字形裝飾。頂部的花蕾裝飾著六個舞蹈人物,與六個樂師交替排列。在上方,水從頂著大葉子的十二個獅子臉和人臉中噴出。
 
 
 
陰雨中,我們告別了蒙雷阿萊。
 
看完威廉二世下令建造的蒙雷阿萊大教堂,我更想看看他爺爺建造的巴勒莫諾曼王宮和禮拜堂了。實際上,我們是第二天去那兒的,但為了結構緊湊,我一並放在本篇裏吧。
 
樸素的王宮大門上方是一塊巨大的西西裏王宮紋章。西西裏之行,讓我對歐洲各家族的紋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問。
 
諾曼王宮(Palazzo dei Normanni)目前是西西裏地區議會(Sicilian Regional Assembly)的所在地,現存的建築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羅傑二世命令下修建的。他於1130年成為西西裏國王後,便將自己的居所轉移到了這裏,並建造了一座異常華麗的宮殿,從那時幸存下來的隻有兩個部分:路吉羅大廳(Ruggero Hall)和帕拉提那禮拜堂(Palatine Chapel)。
 
後來的腓特烈二世繼續以此為王宮,但自霍亨斯陶芬王朝黯然退場後,該宮殿被外界忽視了幾個世紀。1555年這兒成為西班牙總督的居所。18世紀這兒被再次改造,如今的王宮還有幾分昔日羅傑二世的氣息,真的很難說了。
 
這輛馬車據說是腓特烈二世遺留下來的。
 
帕拉提那禮拜堂(Palatine Chapel)是在1130年和1140年之間為羅傑二世(Roger II)建造的,它被用作皇宮內的私人禮拜堂,所以其規模比不上蒙雷阿萊大教堂,但是其內飾卻更加精致。
 
因為是王家禦用禮拜堂,所以材料經過精挑細選。地板上是大理石形成的瑰麗幾何圖案,鑲嵌有馬賽克和各種寶石,如斑岩、蛇紋石和花崗岩等。
 
 
和蒙雷阿萊大教堂一樣,這座禮拜堂有三個半圓拱形主殿(Apse),這大概是繼承自拜占庭的傳統吧。
 
中間的主殿,上方是耶穌,下方是聖母和使徒,
兩側的Apse分別鑲嵌著耶穌的兩大門徒聖保羅和聖彼得。
 
 
 
端坐的耶穌,畫麵左邊是彼得,右邊是保羅。
 
我發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許是諾曼人覺得自己沒有文化,抑或是他們唯恐同胞對聖經的熟悉程度不夠自信,從蒙雷阿萊到帕拉提那,每一幅壁畫上都有文字注解,這是我們在後來的天主教教堂裏不曾看到的現象。
 
 
在這兒,阿拉伯拱頂和拜占庭馬賽克,是如此和諧地並存。
 
屋頂的天花板讓人歎為觀止。這種被稱為穆卡納斯(Muqarnas)的蜂窩狀和鍾乳石狀的拱頂,由一隻隻木塊精雕拚接而成。
 
仔細觀察,每一個拚嵌的木塊都是八角形,每一個角度保持嚴格的45度,更令人驚訝的是,每一個八角形的邊都刻著不同的花紋。
這些當時的突尼斯能工巧匠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阿拉伯藝術的極致。
 
 
路吉羅大廳(Ruggero Hall),建於1131年左右。這裏的天花板馬賽克圖案與帕拉提那禮拜堂的馬賽克壁畫創作時期相近,但風格迥異。這兒有更明顯的波斯和阿拉伯韻味。金色的背景襯托著高度風格化的樹木和動物,奇妙的生物和狩獵場景。
 
 
在這兒孔雀代表永生,獅子代表著力量和莊嚴。
 
 
諾曼王宮除了諾曼王朝的遺存以外,還有幾個廳是後來的產物。比如海格力斯廳(Hercules Hall),此廳得名於布滿廳內的多幅描繪古希臘大力士海格力斯的壁畫,
現在海格力斯廳是西西裏地區議會所在地。
 
 
 
沒有想到這兒還有一個中國廳(Chinese Room),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當時的西西裏在波旁王朝統治下,國王斐迪南四世(Ferdinand IV)he王後瑪麗亞 卡特琳娜(Maria Carolina)無比著迷於東方的中國,特意把一間茶室裝飾成中國風。
 
隻是這些壁畫和那些中國字怎麽看怎麽別扭。定睛看去,很多中國字都是工匠們生編硬造出來的。
這些壁畫上的人物,雖然穿著清朝的服飾,但絲毫像中國人,大概畫家當時找不到中國人做模特,隻能找幾個當地人湊數吧。
離開諾曼王宮的時候,我想了許多。
 
諾曼王朝雖然曆史短暫,但它在西方曆史上卻具有非常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英格蘭的諾曼王朝從1066年到1154年,持續了88年,從征服者威廉開始,英國開始了集權統治,結束了以前被別人征服的曆史。威廉給英格蘭帶來了西歐大陸的封建製度,使英格蘭從此融入到西歐大陸中去。

而西西裏的諾曼王朝從1130年到1194年,雖然存續時間更短,隻有短短64年,但這半個世紀多一點的時間,卻在西西裏曆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從羅傑二世到威廉二世,西西裏成為一條紐帶,成為一座橋梁,連接起東西方文化,匆匆而過的他們,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獨具風格的諾曼文化遺產,他們也作為序曲,導引了一個號稱世界奇觀的偉大人物--腓特烈二世的登場。對於後者,我會在告別西西裏之時好好聊聊。
由諾曼人,我又想到他們的祖宗維京人。一千年前,當維京人南下的時候,除了後來演變成諾曼人的那批之外,還有一批維京人轉而奔向北美,他們不僅在大西洋中的格陵蘭島設立了定居點,甚至還抵達了今天加拿大的紐芬蘭。隻可惜,當地惡劣的氣候環境以及和土著人的衝突,讓隻在紐芬蘭停留了10年左右,就不得不北歸。

假如當時維京人在北美生存下來,那麽整個北美大陸的曆史會不會就此改變?以維京人的強悍,也許後來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不會如對土著人那樣輕易征服他們吧,如果當初維京人深入到了美國大陸,大概後麵也就沒有了英國人殖民的可能。。。隻是曆史沒有也許。

所有跟帖: 

好喜歡!謝謝分享。 -棗泥- 給 棗泥 發送悄悄話 棗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2/2020 postreply 07:32:05

謝謝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06:26:05

寫的真好,一直跟讀。本來春假定了去西西裏,這下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希望盡快度過這個難關。 -JWater- 給 JWat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22/2020 postreply 08:59:53

意大利災情慘重, 真的不知何時再能踏上那片土地。隻能祈禱。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06:27:04

好看好看 -johndoe26- 給 johndoe26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22/2020 postreply 10:37:18

謝謝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06:27:17

好看,繼續!跟著你遊西西裏。 -栗子灣- 給 栗子灣 發送悄悄話 栗子灣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2/2020 postreply 10:56:09

還有兩篇,這個係列遊記就結束了。謝謝跟讀。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06:28:09

寫的太棒了! -cowwoman- 給 cowwoman 發送悄悄話 cowwom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2/2020 postreply 11:16:04

過獎了。為自己的旅行做個總結。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06:28:47

謝謝詳細介紹。上圖辛苦! -石假裝- 給 石假裝 發送悄悄話 石假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2/2020 postreply 22:52:42

謝謝, 我是用美篇寫遊記的, 那個放圖不辛苦, 然後再拷到文學城來的。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06:30:08

Thanks a lots , and a lots for sharing the wonderful travel note -19428182- 給 1942818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00:12:37

thank you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06:30:23

因為碰上大雨我們沒有去參觀這個教堂,跟著你去了一趟:) -PYT2013- 給 PYT2013 發送悄悄話 PYT201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11:41:18

諾曼人留下的東西還是很值得看看的。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13:46:16

我們的路線正好相反,我是先去的Palatine,然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去了Monreal.想知道,隻是比較大殿和小殿內金色馬賽 -安娜晴天- 給 安娜晴天 發送悄悄話 安娜晴天 的博客首頁 (254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15:53:23

再說一句,你的遊記裏補充很多宗教和文化知識,很喜歡,辛苦了。 -安娜晴天- 給 安娜晴天 發送悄悄話 安娜晴天 的博客首頁 (637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16:05:46

謝謝!我是利用後來寫的過程來整理一下自己的知識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125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16:10:37

我個人可能更喜歡蒙雷阿萊的教堂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145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16:06:19

美圖好文! 放心吧,一定可以再回去的。 -小溪家- 給 小溪家 發送悄悄話 小溪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3/2020 postreply 20:06:39

這個大教堂隻修了不到10年?你確定? -dididar- 給 dididar 發送悄悄話 dididar 的博客首頁 (219 bytes) () 03/24/2020 postreply 14:23:38

主體建築1174年開始興建,大約1182年結束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315 bytes) () 03/24/2020 postreply 15:57:23

照片拍的好看,文字介紹的細致,點讚了! -如詩如畫- 給 如詩如畫 發送悄悄話 如詩如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5/2020 postreply 00:37:56

謝謝留言和點讚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5/2020 postreply 06:29: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