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也見過幾個大城市,而且也在天朝上國的首善之區生活過,還是被100年前裏加的建築和城市布局所震撼!
這個建築是1873年完工的。100多年過去了,狀態依然完好,街道是那麽的寬闊,完全可以和現在的城市相媲美!
這是1884年的建築,莊嚴氣派。一樓是店鋪,上麵是民居。
這是1911年的建築,看樣子是居民樓。
抬頭一看,一個老大爺光著膀子趴在窗戶上抽煙。這可是有100年曆史的建築,這也有點兒暴殄天物了。
這是1912年的建築,有特色。住在這裏麵,應該多少有一點兒皇宮的感覺。
這是中央火車站對麵的建築,應該是一些公司的辦公室。
這些古老的建築不僅僅是建築,也是藝術。種種跡象表明,100年前的裏加人就過上小康生活了。真正的小康是不僅是經濟上的小康,而且也是文化上的滿足。
地理位置決定一切
裏加天生就是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的港口。有價值的東西,人人都想得到,這就注定了裏加多災多難的曆史命運。
德國商人是第一批踏上裏加的外國商人,直到現在還能看到德國對裏加社會各個方麵的影響(請看裏加的文化,迷信和傳說--波羅的海三國)。
德國人在裏加賺得盆滿缽滿,自然會引起別人的不服氣。首先瑞典就不服氣了,瑞典可是海盜(Viking)的故鄉。德國人做的是海上生意,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瑞典人的特長正好用上了,直接把德國人打趴下了。有一項愛好或是特長是多麽的重要!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俄羅斯這頭北極熊不知不覺站在了瑞典人的麵前。俄羅斯把瑞典打趴下,牢牢控製了裏加。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花拳繡腿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實力才是解決糾紛的基礎。
上圖中的建築大部分是在1910--1913年期間建造的,正是俄羅斯統治裏加的時期。當時規定這樣的建築不能超過6層,即21.3米。在那個年代,沒有電梯,六層以上的商品房估計賣不出去。“一樓髒二樓亂,三樓四樓住高幹”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居住的樓層表明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老城依舊在
這就是狹窄的老城街道,可是遊客不少。
在這窄窄的街道上,汽車依然不少。
老城雖然擁擠狹窄,可這是身份的象征。一些國家的大使館就在老城區的建築裏。
在老城區也有大規模的購物中心。
很多遊客會一邊喝啤酒一邊曬太陽。
城市在改建
大規模的基建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這裏的一部分建築已經被拆除。沒有被拆除的難道是釘子戶?不知道是否有神奇的"一指沒"(領導的手指到哪裏,那裏的建築馬上就被拆除。)?
還有一些看起來像筒子樓的建築,不知道什麽時候改建。
最好不要改建,因為這裏是一個簡易的露天停車場。我的車就停在這裏,24小時隻要5歐元。這裏基本上還算是裏加的市中心,離中央火車站也就1000米。
剛到裏加的時候,被這樣的交通標誌搞暈了,問了當地人才明白。兩個錘子代表工作日(星期一--星期五),“sestdienas”是星期六,星期天免費停車。
感覺裏加的人們幸福感指數不低。
倆個好哥們一邊等車,一邊嬉戲。本來想上去問他們到老城區怎麽走,怕打擾了他們的興致。
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幸福交給別人,繼續往前走。
安居才能樂業!百年基業從建造高質量的房屋開始!如果非要給居民樓的保質期規定一個期限,最起碼也要100年!
請掃描二維碼或是搜索關注我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