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停馬觀花般的旅行

來源: 原野青蛙 2019-12-30 22:14: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38 bytes)

一次停馬觀花般的旅行

原野青蛙


自打信息革命開始,人類的生活越來越依賴高科技的虛擬世界。 今天的世界,手機,微信,導航已經變成了身體的延續。

做高科技是謀生的手段,但不能是生活的目的。前二年在歐洲每三周看三個國家,一連著幹了三次。今年寒假開始懷念低科技的日子。想找回放鬆簡單, 淳樸愉快的感覺。

這次隻抽了三天時間。隻看幾個博物館。涵蓋古典汽車,蒸汽火車,早年飛機。

今次旅行,費用上極其簡樸,除了百十元博物館門票和正常的旅館餐飲外,沒有其他豪華開銷。

三天裏奢侈的是時間。

與走馬觀花相反,因為不趕路,不打卡,不湊景點,所以在時間上,計劃和實施做得奢華無比。沒有一次以前的旅行可以與此相比。

在汽車博物館,一位 Docent 在門口看到我們的帶有賽車標誌的baseball帽子後,專程陪同,逐輛介紹博物館的寶貝。進門是早上十點。期間一路暢談,沒有看過手機,沒有瞄過手表。到臨別握手感謝,已經是下午一點多。如此這般花掉三個半小時在高科技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離開之前,我們順便提了兩個汽車和摩托車引擎順時針正轉還是反轉的問題,Docent 說他沒答案,但卻要讓他幾天睡不著覺了。

在火車博物館,遇上另外一位誌願講解。聊了一個多小時,把蒸汽機車的裏裏外外全講遍了。

蒸汽機車上麵的五個高高豎著的東東,幹什麽用的,講得清清楚楚。下麵的鍋爐如何加煤、加柴,加油燒水,如何驅動大紅輪,也清楚了。臨別請教常壓的水,是如何加到高壓的鍋爐裏麵去的,老伯伯說這不是他的專業,要學習之後才能回答。約了下次去再找他繼續探討。

在飛機博物館,又遇到熱心的曾與首位登月的阿姆斯特朗共過事的誌願講解員。從簡到繁,把家用電扇為什麽這麽多葉片,飛機和風力發電為什麽如此少葉片,講得清清楚楚。他管他同事叫 Neil。臨別他還告訴我們,Neil 當年出發去月亮時,帶著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時用過的木製螺旋槳的部分木片。Neil 的兒子現在在拍賣。還提到Neil的一流駕駛技術和超人的沉著冷靜。

看飛機不能不提萊特兄弟。萊特兄弟之前的飛機設計師們,隻會用船的與電風扇類似的螺旋槳。排風有餘,推力不夠。所以一直成功不了。

萊特兄弟最大的貢獻,是通過世界上第一台自製風洞,改進了機翼的設計。從機翼得到啟發,從沒走過前人的彎路。直接發現了細條螺旋槳才能提供足夠的推力。

他們的粗糙的手工打磨的木頭螺旋槳,按一個估計,其推進效率,隻比100 年後的今天,最先進的鋁合金螺旋槳差5%。

萊特兩兄弟的成功,看來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有目的,有預謀,有計劃的一步一步,攻克技術難關後的水到渠成。沒有他們的發現,我們有可能現在還在坐船橫渡大洋呢。

一直覺得,高科技把現代人和這個的世界的真實基礎,借著舒適和效率的名義,硬生生地隔開了。

我們每天隻與幾個漂亮的,人工製作的,虛擬的界麵打交道。按現在的趨勢,所有東西,早晚隻要兩個指頭,一個屏幕,就可以招之即來的。

可是現實社會並不是這樣運作的。再全自動駕駛的車,也要四個輪子的。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