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趕在秋寒來臨之前,達成了在心中醞釀已久的布拉格之行。
卡夫卡曾在寫給女友米蓮娜的一封信中說:“我最喜歡劃著我的小船沿伏爾塔瓦河逆流而上,然後仰臥在船中順流而下,欣賞不同形式的橋……” 這也是我看到伏爾塔瓦河時的第一印象。
周末的天氣碰巧是那麽的好,陽光下,伏爾塔瓦河蜿蜒的河道上跨著各樣的橋梁,河麵漂浮著各式的船隻,伏爾塔瓦河還如一麵天然的魔鏡,倒映著岸邊和水麵的景色......有河流的城才美,是一點不假,真不能想像一座沒有伏爾塔瓦河婉約穿流的布拉格城。
河麵上來來往往駛過帆船和遊船,相遇的遊船上人們相互招手致意,行進中遊船播放出氣勢宏偉的交響曲,蕩漾在風中,在沃爾塔瓦河上,在人們的心坎上,歡悅祥和的氣氛非布拉格伏爾塔瓦河莫屬。
這是捷克傑出作曲家斯梅塔那(Bedrich Smetana)的交響樂詩 Vltava《沃爾塔瓦河》。
歌詞從河水的源頭開始描寫,逐漸映現出奔騰不息的河流、岸邊茂密的森林、富有生氣的鄉村、寧靜的月夜、險要的峽穀、古老的維謝格拉德(Vyehrad)城堡和布拉格寬闊的河床;這些景致與民俗生活和神話傳說相聯係,也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麗和悠久的曆史文化,從中摘出兩小節:
“......兩條小溪流過寒冷呼嘯的森林,
匯合起來成為伏爾塔瓦河,向遠方流去。
它流過響著獵人號角回音的森林,穿過豐收的田野,
歡樂的農村婚禮的聲音傳到它的岸邊。
在月光下水仙女們唱著蠱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遊。
......
伏爾塔瓦河從斯維特揚峽穀的激流中衝出,
在岸邊轟響並掀起浪花飛沫。
在美麗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寬闊,
帶著濤濤的波浪從古老的維謝格拉德堡Vyehrad的旁邊流過......”
從來沒有一首曲子如此細膩地描寫著一條河流,它讓捷克人引以為傲的伏爾塔瓦河更富有靈性。
1874年至1879年之間,斯梅塔那懷著對祖國熱愛的激情,花了五年的心血譜寫了規模宏大,樂章絢麗的巨作《Ma Vlast》(我的祖國),這部套曲分六個獨立的樂章,而《伏爾塔瓦河》是其中的第二章,也是整個交響套曲中最悠揚動人的章節。整部作品在捷克音樂的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曆來被認為是捷克民族交響音樂的起點。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1874年斯梅塔那在開始譜寫這部巨作時,當他發現自己患上了嚴重的耳疾,不得不辭去指揮的職務,致力於譜曲。在嚴重的聽障下,他繼續堅持創作,竟然寫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Ma Vlast》。1882年11月5日當他的整部作品首次公演時,他的雙耳已經全失聰,聽不到任何聲音了。 這讓人聯想起音樂偉人貝多芬,他們都有卓越的音樂才華,還有同樣的命運...... 最終斯梅塔也精神錯亂了,1884年5月12日在布拉格去世。
斯梅塔那已經離世一個多世紀了,在他的墓碑上人們刻寫下他的交響詩《Ma Vlast》中六個樂章的曲名,第一首是《Vyehrad維謝格拉德高堡》,那兒正是他現在長眠的地方,第二首是《Vltava伏爾塔瓦河》,而伏爾塔瓦河就在維謝格拉德高堡的腳下奔流。
在布拉格老城,曾經的皇家法院原址上,現在是斯梅塔那音樂廳,一座充滿了Art-deco韻味的古典建築。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曾在此宣布獨立,讓這座建築聲名大噪。自1946年起,每年5月12日斯梅塔那的忌日,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在這裏拉開序幕,傳統的開場曲目總是交響詩《Ma Vlast 我的祖國》,以此紀念斯美塔那。
盡管斯梅塔那在世時並沒得到過當局的重視,但是後來的人們糾正了一切,捷克人始終記著他,尊之為捷克的音樂之父,捷克民族音樂的奠基人。
和伏爾塔瓦河上的遊船一樣,所有的捷克航班上每當起飛或降落時也播放這首經典,斯梅塔那被人們永遠地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