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隨筆:日本傳統宗教的商業化

來源: 駱駝123456 2019-08-29 10:04: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276 bytes)

日本是東亞最現代化的國家。很多去過的朋友,談起日本的富裕、安全、人民的彬彬有禮、和環境的幹淨整潔等,都讚不絕口。我在2018年3月和2019年6月兩次去日本旅遊,每次曆時大約兩個星期。一路走過,有些簡單的觀察與感想。希望我的隨筆能做到圖文並茂、篇幅短小、閱讀方便。

無論走在日本的城市或鄉村,你都會感到強烈的宗教氣氛。大小不一的神社和廟宇無處不在,充斥日本的鬧市和山野。甚至在繁忙的商業鬧市區,本來不適合設立正規的宗教場所,你也會發現,每隔不遠都能找到供人祈福和祭拜的小型神龕。日本人普遍有宗教信仰,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前者產生於日本本土,曆史悠久。後者在公元六世紀從韓國傳來。唐朝時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促進了佛教在日本的大發展。日本人對自己的信仰很用心、很虔誠。宗教深入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宗教場所總是人頭攢動、香火旺盛。宗教組織在日本的影響力巨大。

但是我發現了一個明顯和嚴重的問題,就是日本宗教的商業化、金錢化。絕大部分觀察者似乎對此視而不見,或避而不談,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講出來,供大家思考。下麵的幾張圖片記錄了我的親眼所見:

圖1 稻荷神社是日本最古老、機構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神社之一,在日本有3萬多家分社。它的“本社”名叫“伏見稻荷大社”,位於京都附近的稻荷山上。一年四季,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和香客絡繹不絕。圖中的那些門狀物,類似中國的牌坊,日本人叫“鳥居”,記錄著信眾的“奉納”、就是“捐錢”。在每一個鳥居上,門柱的一側刻著奉納者的名字、時間、和祈求神保佑的內容等,另一側刻著“奉納”兩字。這些鳥居遍布稻荷山,擁擠得從山下排到山頂,形成多個甬道,被視為世界奇觀。在登山路上的顯要位置立著鳥居的價目表。捐錢多,鳥居就大;捐錢少,鳥居就小;不捐錢,當然就得不到鳥居。圖中最上麵和右下方的照片來自網絡。我到訪時,神社周圍較擁擠,尤其是那個價目表前麵,我沒有機會拍到清晰的照片。

圖2 奈良春日神社明碼標價的祈禱價目表。春日社也是日本非常有影響力的神社。價目表的本質也是“捐錢多,祈福就多;捐錢少,祈福就少;不捐錢,就沒有祈福”。這張價目表讓人感到赤裸裸的商業氣息。信徒祈禱,是人與神的心靈交流,本不需要金錢或他人中介,時間長短也不重要。宗教機構存在的意義是指引和促進人與神交流,但是日本神社對祈禱活動收錢、強調代人祈禱服務、並按時間長短收錢,可能誤導信眾,扭曲祈禱的意義,阻礙人與神的交流。日本宗教商業化程度之深、之廣,都讓作為基督徒的我觸目驚心。

圖3 在日本的傳統神社和寺廟裏,祈禱需要付錢。最上圖是春日神社本殿門口的售票處。進入神社大堂需要買門票,在日本非常普遍。左下圖是信眾們麵對神龕前的投幣箱。這種投幣箱在日本傳統神社和寺廟裏無處不在,包括街頭無人看管的小神龕。右下圖就是一個這樣的街頭小神龕,門前鼓勵奉納的石碑顯得巨大,讓人不能躲避。供信眾祭拜的神龕前也有幾個奉納投幣箱,被石碑擋住。

圖4 日本傳統宗教的金錢化和商業化,極端普遍,可以說無孔不入。日本的神社或寺廟的內部和周邊,一般都布滿各式各樣的要求和鼓勵奉納的“廣告物品”,如本圖中的石燈座、紙燈籠、銘牌、奉納者名錄等。大型的神社或寺廟經常位處山頂。它們附屬的代表奉納的“廣告物品”就會漫山遍野,數以萬千。設置這些物品的模式都類似,就是奉納多,規模就大;奉納少,規模就小。比如左上圖中的石燈座,大小區別明顯,價錢也相應不同。沒有奉納,當然就得不到這種“廣告物品”。

我們在中學時都學過,在中世紀後期,西歐基督教堂腐敗,向信眾販賣“贖罪券”。意思就是如果交錢了,神職人員就在神麵前為你說好話,以後神對你的罪的懲罰就變少了。可惜大多數人即使學習了這段曆史,也看不清裏麵的道理。其實東方宗教的各種“給錢多,祈福就多”的做法,邏輯就是用錢換取神的賜福,與當年的“贖罪券”沒有本質區別。傳統宗教組織以神的名義向信眾索要財物,不止發生在日本,也同樣發生在東亞各地,包括中國,而且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東亞版的“贖罪券”,流行的範圍和腐敗的程度,早已超過了當年基督教堂發行的“贖罪券”。

麵對金錢對信仰的蠶食,中世紀的一些西歐基督徒覺醒了,例如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他們認為,金錢不能買到神的賜福,並且在《聖經》中找到了依據。《聖經》講“因信稱義”,就是人隻要在心中堅信神,就完成了信徒的任務,就可以得到神的賜福。人對神的責任,有且隻有心中的“信”。奉獻財物不是必要的。實際上,現實世界裏的任何物質和行為,包括捐錢、行善、神職人員的中介等,都不是神賜福於人的必要條件,也不是人信神的必要條件。奉獻、行善等,都應該是信仰的自然後果和流露,程度和方式因每個人的條件與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不應該有統一標準。人的信仰,本質上不應該用行善或奉獻的多少來評判。因為信仰是關乎人的精神,與善行或金錢等物質因素無關。神不需要錢,也不需要被幫助。是人需要錢、需要被幫助。宗教組織,比如教堂、神社和寺廟,都是人的組織,不是神。他們經常有正當的原因向信徒祈求財物或幫助,但他們索取時應該以自己的名義,而不應該以神的名義。

五百年前的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人勇敢地站出來,以普通基督徒的身份,好不留情麵地抨擊具有絕對社會權威的教廷。很多西歐基督徒迅速地理解和接受了這些先驅者的思想。為了保衛信仰免於墮落,西歐人民從此開創了對人類曆史影響深遠的宗教改革運動。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派展開了全麵而激烈的競爭,包括打了三百年宗教戰爭。這種關於信仰的競爭,促發了西歐的理性時代,推進了現代科學技術大發展,並且創造了現代國際秩序。我們中國人也受益於這場基督教內部的思想競爭。為擴展自己的影響力,從十六世紀開始,天主教和新教爭相向世界各地派遣使團。在明朝,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帶來了西方文明的最新成果,包括天文學、數學、現代地理知識、先進火器的使用與製造技術等。中國於是開始了漫長而曲折的現代化過程。

反觀東亞的各個傳統宗教,至今也沒有出現 “因信稱義”這樣的、把信仰與物質的關係厘清、把它們嚴格區分開的信條。在東亞宗教的信徒裏,也還沒有出現過敢於站出來抗擊宗教商業化的東方版馬丁路德。中國和日本的中學生們,在曆史課上得知中世紀的基督教堂販賣“贖罪券”,都看得懂教廷在其中的自私和虛偽、以及這種行為所代表的理論的荒唐和精神的墮落。但是成年後的中國人和日本人,麵對身邊的神社和廟宇販賣對神的祈福,絕大多數人卻看不懂其中的自私和虛偽、荒唐和墮落。東亞傳統宗教裏的神職人員們,很自然地利用這些宗教思想領域的模糊為自己牟利。他們把人的自私裝扮成神的要求,以神的名義向信眾索要金錢和物質好處。因此東亞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神道教等,就因為教義的缺失和眾人靈魂酣睡而變得言行虛偽、精神墮落了。它們不那麽專注人的內心精神,而追逐外在的物質利益。信仰體係是文明大廈的基礎。在東亞,宗教的思想錯誤、以及信徒和神職人員的行為失當,抑製了文明的整體發展,為西歐的基督教文明提供了後來居上的機會。

二零一九年七月初 於美國家中

電郵:yuanzhiluo@yahoo.com 博客:https://www.lyz.com

所有跟帖: 

當然商業化,所以沒啥意思。 -北美平民2015- 給 北美平民201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2:49:50

在中國人眼裏可能沒啥意思,但是在信徒眼裏,宗教很重要,所以我指出他們宗教的問題,是希望幫助他們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3:40:39

在北美時間長了,如何對東亞的文化,包括宗教有一種更為寬厚的態度 -FreeGo- 給 FreeGo 發送悄悄話 Free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3:26:52

理解。我覺得,認真地對待別人的信仰,誠實地給出中肯意見,是對別人的最大尊重。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3:29:22

對其他宗教發表“意見”可能隻能限於學者之間的交流。對於普通人,宗教是一種信仰一種生活方式,就如同我們吃中餐一樣。 -FreeGo- 給 FreeGo 發送悄悄話 Free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3:43:28

:-D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基督徒,但我就有探究、比較信仰的動力。察己知人,一定也有很多普通的日本信徒想深入探究信仰的道理和問題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3:46:34

我自己也體驗到日本宗教非常商業化的一麵,有的吃驚,原以為隻是國內如此。這些“商業化“的形式可能有很長曆史。 -FreeGo- 給 FreeGo 發送悄悄話 Free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3:46:04

同意。所以馬丁路德,加爾文等人才偉大。他們重新向人們指出“因信稱義”的道理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26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3:49:41

不対、宗教就是種哲學。用不著把宗教看得那末高、學哲學也得花銭的。嗬嗬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18:41:41

信仰不神秘,一般包含一種哲學,但不同於哲學。根本區別在於心態。信仰要人堅信它。學哲學,讓你知道它,不一定堅信它。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20:20:14

中國的寺廟也一樣。過年的時候你到洛杉磯的寺廟拜一拜也是一樣的。 -lucy2008liu- 給 lucy2008liu 發送悄悄話 lucy2008li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22:13:59

這大概不是哪個國家的問題,而是佛教、道教、神道教的問題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9/2019 postreply 22:18:47

神社不是每過多少年就要重建嗎?捐的錢是用來幹這個的吧。哪個宗教不需要經費管理,政教分離那就得自己想辦法 -ffayyca- 給 ffayyc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30/2019 postreply 07:49:07

我文中寫道,“神不需要錢,是人需要錢”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364 bytes) () 08/30/2019 postreply 10:44:38

日本神社寺廟都是私人所有的。西方教堂也是私有的。不奇怪啊 -加州lalin- 給 加州lali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30/2019 postreply 08:22:04

你把宗教場所看成商業機構,但宗教場所本質與商業機構不同。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30/2019 postreply 10:48:54

didn't churches here request 10% of ur slary as donation? -nycfish- 給 nycfis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30/2019 postreply 09:42:46

是的,但那是以教堂的名義,不是以神的名義。教堂是人的組織。 -駱駝123456- 給 駱駝123456 發送悄悄話 駱駝123456 的博客首頁 (185 bytes) () 08/30/2019 postreply 10:47: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