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十年代,美國陷入了經濟大蕭條,有好幾年的時間賴特的事務所都沒有接到一單像樣的生意,事業跌到了穀底。當時賴特幾乎陷入破產的境地,塔裏埃森也幾次差點被銀行收走,走投無路的賴特不得不另找出路,那幾年他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出版了他的《自傳》,擴大影響;二是在塔裏埃森開辦了建築學院,課徒收費,一來好歹有些學費收入,二來學員可以當成免費的勞動力,可謂一舉兩得。
當時美國建築界的主流正回歸保守,古典主義盛行,而另一部分主張現代主義的激進派,則大力提倡來自歐洲的包豪斯、風格派理念。相比之下,賴特的草原風格似乎過時了,人們不禁懷疑這位年近古稀的建築大師是否已經江郎才盡。誰曾想,幾年之後,一件劃時代的作品橫空出世,讓沉寂多年的賴特又再度一鳴驚人,開啟了他建築生涯的第二春,老樹開花,重塑輝煌。
【流水別墅】
考夫曼百貨公司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匹茲堡地區最大的百貨公司,公司的老板是埃德加·喬納斯·考夫曼(Edgar Jonas Kaufmann Sr.)。考夫曼家族是來自德國的猶太人,世代經商,在德語裏考夫曼就是商人的意思。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他的父親和幾位叔伯先後移民美國,來到匹茲堡開店經商,不到二十年的光景,就已經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家族企業。考夫曼1885年出生在匹茲堡,他曾在耶魯大學學習工程,之後到過巴黎、德國等地學習,大學畢業後,便在自己的家族企業任職曆練。1909年,按照當時許多猶太移民的習俗,他娶了堂妹莉蓮·考夫曼為妻,通過繼承與並購,一步一步從幾個伯父叔父拿到公司的股份,最終在1913年,出任百貨公司的總裁,還不滿30歲。考夫曼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接管公司之後,經營有方,幾年之後,就把公司的營業額翻了三倍,二十年代,考夫曼百貨公司已經成為匹茲堡地區最大的百貨公司,在周圍的5個州共有59家商店。公司在匹茲堡市中心的旗艦店和大樓上的那座鍾成為匹茲堡市的著名的地標。
1. 考夫曼百貨公司匹茲堡旗艦店的大鍾。
考夫曼和他的堂妹結婚後,第二年兩人生了一個兒子,是夫婦倆的獨生子,起名為小考夫曼(Edgar Jonas Kaufmann Jr.)。小考夫曼對經商不感興趣,愛好的是藝術。他曾在歐洲學習繪畫,打算在紐約做一名職業畫家。1934年,小考夫曼讀了賴特的《自傳》,對這位建築大師產生了興趣,便離開紐約,來到威斯康星塔裏埃森,在賴特的建築學校做一名學徒。同年,老考夫曼和太太去塔裏埃森看望兒子,在那裏結識了賴特。老考夫曼原本對賴特的建築便心儀已久,這次會麵更是相談甚歡,進而邀請大師為他們夫婦設計一座度假的別墅。
2. 埃德加·喬納斯·考夫曼。
喜愛自然的考夫曼一家在匹茲堡東南方70英裏一個叫熊奔溪穀(Bear Run)的地方買下一片土地,經常去那裏野營郊遊。那裏有大片茂密的森林,一條清澈的山溪奔流直下,在山石間留下一掛掛晶瑩的瀑布,景色十分秀麗。考夫曼決定在這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一座度假別墅,1934年12月,他專門陪賴特去實地考察。賴特也被那裏獨特的地形地貌深深吸引,他一邊在本子上作著記錄,一邊在腦海裏構思著設計方案。賴特請考夫曼提供一份把每塊大石頭和6英寸直徑以上的樹木都標點清楚的地形圖,以供設計參考。1935年3月,地圖應約送至賴特的設計事務所,不過接下來的幾個月,賴特似乎把這件事完全忘在了腦後。有一天,賴特突然接到考夫曼的一個電話,在電話裏考夫曼告訴賴特自己正在密爾沃基,離塔裏埃森隻有不到三個小時車程,他準備馬上過來看看別墅的設計方案。據學生們回憶,賴特放下電話,馬上來到繪圖桌前,鋪開一張紙,動手畫了起來。三個小時以後,當考夫曼進到工作室,一張設計草圖已經擺在那裏。這張一氣嗬成的設計圖紙,基本上就是別墅的最終設計方案,之後隻做了很少改動。這就是傳說中的倚馬可待,一揮而就吧。
3. 賴特繪製的設計草圖。(賴特基金會網絡圖片)
按照考夫曼原來的設想,別墅建在小溪的南岸,依山傍水,遙望瀑布。而賴特卻對他說:我想讓你和瀑布一起生活,而不隻是看著它。一反常規的設計,賴特將別墅建在了溪流和瀑布之上,中心是一座高聳的煙囪,昂首挺立,仿佛引頸的一隻鳥首;幾座突出的鋼筋混凝土的平台,高懸在瀑布之上,從幾個方向向外延伸,宛如展開的巨翅,淩空欲飛。整座別墅仿佛是山溪旁的一個峭壁的延伸,幾層平台淩空在溪水之上,平台之上,熱愛這塊地方的主人,陶醉在瀑布的水聲之中,怡然自樂。大師為這座別墅起名Fallingwater,中文譯為“落水山莊”,或“流水別墅”。
這座別墅,枕流漱石,渾然天成,石料就地取材,建築與自然有機地融為一體,是賴特對“有機建築”美學追求的完美詮釋。但是如何實現這一設計,卻在技術上麵臨重重困難。為了達到設計效果,賴特大膽采用了大跨度懸臂式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在技術上的可行性,還需要通過工程師的驗證。1936年2月,流水別墅的設計方案完成,考夫曼特地請來匹茲堡的工程師,對方案進行評估。工程師們對結構提出了否定性疑問,並提出了多達38條的意見。賴特對此大為不滿,甚至要求考夫曼歸還他的圖紙。最後還是考夫曼妥協了,他表示了歉意並按照賴特的意見動工興建。工程期間,大師四次到現場監督,多次與工程師發生爭執。事實證明,賴特的大跨度懸臂式結構,在強度上的確存在致命的缺陷,如果不是工程師背著賴特,在主層板中加入大量鋼筋,“流水別墅”恐怕還沒建成便可能成為廢墟。即便如此,幾十年後,這些大跨度懸臂式的平台,都出現了大幅度傾斜,如果沒有從1994年開始,曆時兩年半,耗資達1150萬美元的修複,“流水別墅”可能早已坍塌。
1937年秋,流水別墅全部建成,曆時兩年,造價從原來預算的35000美金飆升到155000美金。
流水別墅甫一落成,便轟動了整個建築界。1938年1月17日,以“流水別墅” 為背景的賴特形象榮登《時代》雜誌的封麵。一時間各大報刊爭相報道,差不多已經被人遺忘的大師賴特,霎那間又再度名揚四海,之後的二十年裏,賴特再次站到了世界建築領域的風口浪尖,引領潮流,叱詫風雲。這座露水別墅,則被《國家地理旅行者》雜誌稱之為“一生必遊之地”(place of lifetime)。1991年,它被美國建築家學會選作“有史以來美國最佳建築”(best all-time work of American architecture),2000年,又被該學會命名為“世紀建築”(building of the century)。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7月7日,以流水別墅領銜的八座賴特建築,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錄。
4. 坐落在叢林中的流水別墅。
5. 建成的別墅以中心的煙囪為支撐主幹,房間、陽台一層一層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出去,仿佛一顆拔地而起的大樹,枝幹蔓延參差穿插。
6. 建築共分三層,麵積約380平方米。
7. 兩層巨大的平台高低錯落,一層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層平台向前方挑出。
8. 進入室內,一層是全開放式的布局,包括了客廳、書房以及餐廳,是主要的活動空間。
9. 一層的客廳。
10. 一層的書房。
11. 客廳的”地窗“下麵是潺潺溪流。通過台階從客廳便可以下去遊水。
12. 一層的壁爐。整個一層的主色調是切諾基紅,賴特一向最鍾愛的顏色。考夫曼其實不怎麽喜歡這種紅色,但是賴特的回答是:“沒關係,你遲早會習慣的。”
13. 旁邊的牆上鑲嵌著主人收藏的中國宋代墓碑石刻。
14. 一層的餐廳。
15. 通上二樓的樓梯。
16. 二層的主臥房。
17. 二層的客臥。屋裏最顯眼的擺設是床頭的牆上掛著的是主人收藏的墨西哥畫家裏維拉的一幅繪畫。
18. 二層主人老考夫曼的臥室。
19. 與臥室相連的辦公室。為了讓窗子打開,賴特將桌麵挖掉了一塊。據解說員的講解,當年老考夫曼就是在這張辦公桌上給賴特開了一張8000美元的支票,後來建築師拿著這筆設計費在亞利桑那州建起了西塔裏埃森。
20. 二層陽台。
21. 陽台的樓梯,通向三層。樓梯的扶手設計源自北美印第安人的粘土風格建築(Adobe Style)。
22. 三層是兒子小考夫曼的臥室。
23. 以及他的書房。
24. 一條彎彎的甬道通向山坡上的客房。
25. 山坡上的客房。
26. 客房的內部。
考夫曼夫婦去世後,他們的兒子小考夫曼根據父母的遺願,將流水別墅以及周圍的1500英畝土地一起捐給了西賓夕法尼亞保護區(Western Pennsylvania Conservancy),1964年流水別墅正式對外開放,先後有近六百萬訪客前來參觀。1981年,由小考夫曼的伴侶保羅·梅因(Paul Mayén)設計的訪客中心正式落成。
27. 裏麵展出小考夫曼生前的收藏。
28. 訪客中心的留言簿上看到這樣一幅漫畫,調侃大師的有機建築:畫中左邊的房主考夫曼給賴特打電話,”大師,房子又漏水了!”賴特回答道:“沒關係,有機建築嘛,一切全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令人忍俊不止。
29. 流水別墅,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言,“這樣的一座別墅,曆史上從未出現過,將來也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約翰遜製蠟公司總部】
在流水別墅的設計和建設的同時,賴特事務所接到了一單更大的項目,為約翰遜製蠟公司總部設計一幢辦公大樓。約翰遜製蠟公司(Johnson Wax),後更名為約翰遜父子公司(S. C. Johnson & Sons),是威斯康星州的一家私營家族企業,成立於1886年,主要產品是地板蠟以及各種室內清潔劑。1936年,約翰遜製蠟公司的總裁,家族企業第三代掌門人,小赫伯特·菲斯克·約翰遜(Herbert Fisk Johnson Jr.)結識了賴特,委托他為公司在威斯康星州拉辛(Racine)市的總部設計辦公大樓。約翰遜製蠟公司的總部是一個工業園區,辦公大樓的常規設計很容易變成平麵方塊四平八穩的簡單堆積。然而當時正處於事業的低穀賴特,沒有因循自己早年草原風格對直線條的執迷,而在建築的造型上大膽引入了許多曲線等有機建築的元素,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勇於接受新事物新潮流的能力。1939年,辦公大樓正式完工。四十年代,賴特又為約翰遜製蠟公司總部設計了研究中心。
30. 約翰遜製蠟公司總部(網絡圖片)。右側是賴特設計的辦公大樓,左側是研究中心。這種建築布局,似乎是對一塔一殿式的傳統日本寺院的借鑒。兩座建築的建材都使用了賴特最喜愛的“切諾基紅”磚。
31. 辦公大樓內部(網絡圖片)。主要的辦公大廳裏,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直抵屋頂的高大柱子,好似頂著大圓傘蓋的一棵棵大樹,又好像浮在水上的一朵朵蓮葉,被稱為“睡蓮”(Lili Pad)。據說賴特是從亞利桑那沙漠中的植物得到的靈感,作為有機建築的元素,加到設計當中。人們坐在這間寬廣的辦公大廳裏,仿佛置身於一片廣袤的森林之中。
32. 辦公大樓外麵的走廊裏也有這種“睡蓮”柱子。
研究中心是一座153英尺高的塔樓,落成於1950年,是賴特一生中設計的僅有的幾座高樓之一,外形顯然參考了東方的佛塔。從外麵看,塔樓有7層,實際上裏麵有15層。由21000塊切諾基紅磚和5800根Pyrex耐熱玻璃管構成的塔樓外牆並不承重,而承載整個塔樓重量的是中心的一根圓柱,整個塔樓好像被圓柱挑著,懸浮在空中。從1950至1982年,這裏一直是公司的研發中心。後來,由於不符合新的消防條例,大樓停止使用。2013年,經過整修的大樓,對外開放,供訪客參觀。
33. 研究中心塔樓。
34. 賴特設計的印第安人雕像Nakomis。
今天,約翰遜製蠟公司總部大樓被業界評為二十世紀25大建築之一。
【展翅住宅】
在設計公司總部大樓的同時,賴特又為公司總裁小赫伯特·菲斯克·約翰遜一家設計了一座住宅,展翅(Wingspread)。這座住宅建於1938-39年間,賴特設計的草原風格建築當中規模最大最為豪華的一座。現在由Johnson基金會管理,對外開放。
35. 展翅住宅俯瞰圖(網絡圖片)。從空中看去,建築的外形好像一駕風車,中心是10米高的煙囪和大廳,四個向外延伸的側翼,好像風車展翅。
36. 展翅住宅。
37. 軒敞的中央大廳。
38. 大廳中央的壁爐。
39. 一角的書房。
40. 中心的煙囪。
41. 大廳的屋頂開了三排天窗,柔和的天光透過玻璃,灑在大廳裏。
大廳的一部分,曾經是當年宴客的餐廳。據小赫伯特·菲斯克·約翰遜的兒子山姆回憶,有一次家裏請客,來客不乏政客顯貴,外麵忽然下起了大雨,雨水從天窗的縫裏漏進來,滴滴答答正好落在坐在餐桌首席的主人小赫伯特·菲斯克·約翰遜的頭上。在客人麵前大失顏麵的主人,馬上怒氣衝衝地打電話給賴特。電話接通後,約翰遜告訴賴特,你設計的房子非常漂亮,隻不過有點兒漏雨,雨水現在就滴在我的頭上呢。賴特在電話裏的回答聲音非常大,讓餐桌上在座的客人也都聽的一清二楚:“原來是這樣啊,那你為什麽不挪一下你的椅子呢?”
42. 客人的房間。
【哈根住宅】
哈根住宅(Hagan House),坐落在“流水別墅”以南4英裏的阿勒格尼(Allegheny )山脈的切斯納特山脊(Chestnut Ridge)上一個叫做肯塔克鼓包(Kentuck Knob)的地方,是賴特為哈根夫婦設計的度假別墅。
艾薩克·牛頓·哈根和伯納婷·哈根夫婦擁有當地一家冰激淩製造商,也是考夫曼夫婦的朋友。1953年,經考夫曼夫婦介紹,哈根夫婦委托賴特為設計一所住宅。當時86歲高齡的建築大師還同時進行著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賓州的施洛姆猶太會所等多個設計項目,忙得不可開交,不過還是接受了委托。有了流水別墅的經驗,哈根住宅的設計對賴特來說,算是信手拈來,連實地都沒有親自去看過,就搞出了設計方案,采用他30年代提出的”美國風“(Usonian)風格,為哈根夫婦設計了一幢一層獨棟建築。”美國風“本來是賴特在三十年代大蕭條時期設計的一種低成本住宅建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哈根住宅實際上是一個豪華版的”美國風“建築,以石材代替磚,並以銅皮為屋頂,用料更加考究。
43. 哈根住宅的建築整體外形呈新月狀,居住麵積2300平方英尺,共有3個臥房和兩個浴室。
44. 哈根住宅外觀:砂岩石牆,柏木窗簷,銅皮屋頂。
45. 突出的柏木屋簷上排列著許多六角形鏤空的天窗,冬日斜射的陽光可以透過天窗照進室內,而夏天直射的陽光則被屋簷擋住,有著冬暖夏涼的效果。
46. 屋簷下的小窗,特意設計成房屋建築的形狀。
可惜室內不允許拍照。
1956年7月29日,哈根夫婦在他們二十六周年結婚紀念日那天,搬入新居,在那裏住了30年。直到1986年,哈根先生患了老年癡呆症,需要搬到醫療條件更好的地方,才將這座住宅賣給英國地產開發商兼收藏家Palumbo勳爵(密斯·範德羅的法恩斯沃斯住宅,也是被他收購的)。現在,這所住宅被辟為博物館,接待訪客。
—— 追尋大師的足跡係列 ——
追尋大師的足跡(一)——賴特的“草原風格”建築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427
追尋大師的足跡(二)——賴特的家園“塔裏埃森”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657
追尋大師的足跡(三)——橡樹園鎮海明威故居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753
追尋大師的足跡(四)——看得見風景的玻璃房子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11&postId=15650
追尋大師的足跡(五)—— 探訪聶魯達故居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903/4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