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也許文不對題,說旅行,而不是旅遊。對我來說,旅行是一種experience。整個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們時時都在旅途中。既然這一世來到地球這個星球,為什麽不盡量多感受一下這個星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這種空間位置變化的旅行,可以把書麵上的地理和曆史知識活生生的和眼前的景物連在一起,可以把新聞網絡上的事件趣聞與眼前的人群文化連在一起。我會在巴爾幹半島旅行,讓我更好理解地理書上說的喀斯特地形,也讓我回憶起少年時新聞中長聽到看到的波黑戰爭和科索沃戰爭。與薩拉熱窩旅館老板的攀談,與長途車上乘客攀談,了解不同人群不同地區的人,對南斯拉夫解體的感受,對過去和未來的看法。走過戰爭的遺跡,憑吊埋葬傷亡平民的墓園,也是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洗練,讓我更加珍惜和平安寧的生活,對小事不必掛懷,與戰爭相比,和有什麽事情是更殘忍的呢?
至於有人說旅行不環保,至少我在旅行中盡量節約資源,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少使用冷氣暖氣。何況,環保和促進落後地區發展改善落後地區民生要平衡而為。很多地區,旅遊是主要收入來源,而且旅遊業對當地環境的影響,遠小於很多工業。比如雲南元陽梯田,哈尼族人民靠耕種梯田,生活清苦勞累,旅遊業給當地人帶來收入增長點,而且旅遊業也比建工廠更加環保。再舉個雲南普者黑的例子,到底是利用喀斯特地形的青山綠水發展旅遊業低碳呢,還是用當地石灰岩建水泥廠低碳呢?
總之,人生的旅程,對我來說,不隻是時間軸上的變化,更應該是空間的變化,對這個星球的不同地方的親身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