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侄兒侄女長大了, 做了今年的年夜飯,讓長輩輕輕鬆鬆過大年。這也勾起了我對故鄉的思念,轉貼一些圖片和文字和大家分享家鄉的年味,祝大家平平安安!財源滾滾!闔家幸福!新年大吉!
安徽菜是八大菜係之一,人們大多知道徽州菜係,卻不太了解我們那裏的沿江菜係。我的家鄉樅陽就是安徽沿江菜係的一個代表。曾經有一年,家鄉有過百人寫樅陽美食,寫都寫不完。這裏這是其中一部分,家鄉人過年這麽吃。
開 胃 小 菜,湯 溝 茶 幹
湯溝茶幹,為樅陽傳統食品。以秘製手工藝製作,配以雞汁、麻油、八角、桂皮、甘草、茴香、桂花、白糖、味精、山梨酸鉀等佐料,有色澤暗紅、對折不裂縫、撕開有裂紋等特點。口感香甜柔韌,具有豆製品的特色和獨特風味。享譽全國。
主 菜
東鄉攘烏魚
魚是樅陽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煎、蒸、燒、炸,或者醃製,魚的各種做法盡管不同,但都能保持著自身的鮮美味道和豐富營養。在樅陽當地的菜譜上,攘烏魚是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一道家常菜。
樅陽位於長江北岸,境內河湖密布,到處都是縱橫交錯的溝渠河塘,水產豐富,素稱“魚米之鄉”。樅的當地人稱黑魚為“烏魚’,其肉含蛋白質、脂肪和多種氨基酸,還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不僅肉質鮮嫩,而且非常營養。
攘烏魚的食材一般選兩三斤左右的野生黑魚,活殺、洗淨,斜切成片狀,魚片須厚薄適中、大小相宜。片好後加入鹽、白胡椒、黃酒、蔥、薑段等調味品進行醃製,10分鍾後將魚片逐個堆平,抹上蛋清,以五花肉肉餡卷成圓卷,入鍋清蒸20分鍾。起盤,以蒸魚卷的湯計加澱粉,勾薄艾淋在魚卷上即成。
樅陽三墳湯
樅陽三墳湯,味道清香鮮美,營養滋補,被樅陽本地人作為冬季進補的佳品。相傳公元前106年冬,漢武帝行南巡狩,在樅陽江上遇蛟患興風作浪,漢武帝張弓射蛟為民除害,並作《盛唐樅陽之歌》,頒詔設立樅陽縣。樅陽百姓為感其恩,以三墳湯敬獻武帝,由始獲名。三墳湯在樅陽各地稱呼略有差異,食材和做法卻是一致。食材選用當地產麻鴨、母雞各一隻,黑豬肚一個,洗淨掉水,放入沙罐,加鹽、蒜、薑等調味品。炭火慢燉6個小時左右即成。
膀
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肘子”,皮厚,筋多,膠質重,瘦肉多,肥而不膩,帶皮的豬膀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含較多的蛋白質,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和肉皮一樣,是使皮膚豐滿、潤澤,強體增肥的食療佳品。
樅陽的膀食材選黑豬前腿,口味獨特。樅陽黑豬遠近有名,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清道光七年《桐城縣誌》有記載:“本處所產者,皮薄味勝,自濠壽(豬)來者,皮厚不美,故有鄉豬,淮豬之別。”
樅陽地道蒸膀,將黑豬膀切成六寸見方一塊整肉,肥肉占2/3,瘦肉占1/3,重約2斤,入鍋焯水後,清蒸約3個小時,加入紅糖。出鍋後將膀放入盤中,蒸盆中的湯汁倒入鍋中燒開,勾汁亮色,汁淋在膀上即成。
蒸好的膀肉色金黃,入口即化,口感豐盈,甜而不膩。也成為樅陽民間喜事宴上最受歡迎的一道美食。
山粉圓子燒肉
山粉圓子燒肉是樅陽的一道地方特色私房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膩、香脆可口。山粉即山芋粉,是將山芋碾碎、洗槳、涼幹後得到的白色澱粉。樅陽盛產山芋,當地百姓有製作山芋粉的傳統。山芋粉常用作炒菜時的調料,也可以作為主料和其它的菜肴進行搭配,其中山粉圓子燒肉最具特色。山芋具有抗癌、保護心髒、預防肺氣腫和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有“長壽食品”之譽。山粉圓子燒肉食材選山芋澱粉、黑豬肉。山粉圓子製作較為複雜,先將水燒開,將幹山粉下鍋、炒熟,快速拌勻,要柔韌筋道恰到好處,然後搓成圓子備用;再將五花肉切片,加調味品,燒三成熟後加入圓子,高火燒開,小火慢燜,待山粉圓將肉的香味和油膩吸進、收湯即可。山粉圓子燒肉色黑香甜,柔韌筋道,最大特色在於利用山粉把肉的香味和油膩都吸進去,這樣雖然飽含肉香,卻不油膩。晶瑩別透的圓子,讓人視覺和味覺都能得到滿足,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