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是溫州:依山傍水溫潤之州,臨江居海一片金甌。
甌是溫州的簡稱,甌江、甌海、甌山越水都是溫州的地名和特寫。"甌"字神秘而古老,和中華文化起源一樣久遠。金甌出自詩句: “收拾金甌一片”,古人把金甌比作國土山河,如今的金甌是溫州人對家鄉獨有的讚美。
甌是古代器皿,形狀像碗,溫州發現過遠自新石器時期的甌器。中國有一部記述大禹治水、女媧補天的上古奇書《山海經》,其中也提到了溫州: “甌居海中”,說那時候的溫州是海島,也可能是伸入海中的半島。
溫州外海洞頭列島的礁石,像一隻倒扣在海中的碗(甌)。
溫州有一條大江叫甌江,有一片大海連著太平洋,它三麵環山中間平原,有河塘溪流縱橫,更有海島、江嶼、和灘塗。一座城市的環境,能集中如此複雜多樣的地理條件,溫州在地球上是不多見的。
中國東南丘陵地帶就像是一塊巨大的吸水海綿,崇山峻嶺是一個個的蓄水塔,它們是無數涓涓溪流的源泉。甌江就是由這些大小溪流匯聚而成的大河,它從浙江麗水出發,綿延四百公裏流入東海,經過千萬年的奔湧,甌江水裹挾著泥沙在入海口堆棧出一片沉積平原,從而誕生了溫州。就像長江口的上海,珠江口的廣州,錢塘江的杭州,尼羅河的埃及,人類不斷重複著大河文明的故事。
溫州的雁蕩山號稱“東南山水甲天下”,北雁蕩山的清江造就了樂清,南雁蕩山的飛雲江造就了瑞安,從而形成了溫州的三江平原。
江河溪流的沉積物推平了長長的海岸線,連接起了一片廣袤的陸地平原。同時,沉積物也抬高了海床,使溫州的外海變成了淺海,甌江口外的靈昆島和洞頭列島,就是這片淺海露頭的部分。如果再抬高一點,當潮汐退去時,海床就會裸露,形成灘塗。著名的霞浦灘塗就在溫州以南不遠的福建寧德,從海岸向外延伸,縱深幾十公裏蔚為壯觀。如今的洞頭島已成為溫州市的一個行政區,滄海桑田,如果說《山海經》中的“甌居海中”,是海島變為陸地的前世故事,那麽洞頭島連接大陸最終形成半島,也將再續溫州的自然傳奇。
有人說溫州,三麵環山,一麵靠海,交通不便,是窮鄉僻壤,溫州人因此背井離鄉、四海行商。然而你到過溫州就會發現,原來這裏山清水秀、平原廣袤,河塘遍布,溪流縱橫,決不亞於江南的魚米之鄉。如果你捧起一把甌江平原的泥土,你會發現它十分肥沃、黏性很大,溫州人的祖先就是用它製作陶器,和創建農耕文化的。
自古以來溫州一直自給自足、安樂一方,很少發生戰亂與饑荒,引起紛爭和外擾,偏安一隅的東甌文化得以傳續千年。
溫潤之州,不僅氣候宜人,而且民風淳樸,互助友善,溫州方言仍然保持著古音古韻,奇妙難懂。初到溫州,你會有親曆現代版《桃花源記》的特別感受。
溫州洞頭列島的半屏山和望海樓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洞頭,一半在台灣。
中國四大名嶼之一的溫州江心嶼。
甌江在下遊的江麵寬闊浩蕩,這座江心島嶼是甌江水塑造溫州平原時,未完成的紀念。
浙江麗水的崇山峻嶺和甌江上遊的清澈溪流
秀麗多姿的楠溪江,由北向南穿越永嘉,匯入甌江。永嘉縣多山,居高臨下,進退有據,俯視甌江平原,溫州的曆代官府都設在這裏。永嘉還有不少遺跡和古代村落,是訪古探幽的好去處。
甌江南岸的濱江大道,寬敞整潔的休閑步路和色彩鮮明的運動跑道。
甌江南岸的濱江大道,寬敞整潔的休閑步路和色彩鮮明的運動跑道。
溫州南塘的夜景,如夢幻一般......
洞頭島的彩虹橋
溫州的海島風光
溫州洞頭島的漁村
溫州的主流餐飲,始終不為他鄉美食所動,依然保持著以本地海鮮時蔬為主,現選現燒,既闊綽豐盛,又豐斂自宜的特色。
走在故鄉的道路上,我有一種身心飄浮的奇妙感覺,從前依稀模糊的畫麵,突然變得如此清晰通透、鮮明亮麗。記憶的碎片,從散亂中聚合、並攏,然後慢慢地舒展、打開一幅長長的畫卷……我想貼近畫麵,輕輕觸摸色彩,搜索細節中和我內心吻合的部分。但是,我的記憶好像做了現代版的升級,無論聚焦在哪裏,都無法分辨現在和過去。
故鄉似乎一直都沒有變化,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這裏。
沒有了過去,就沒有了鄉愁,如今的手機和微信,隨時傳遞鄉音,分享給我滿滿的鄉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