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說了很多“大方麵”的東西,從這集開始,爭取多說說細節,比如我看到的百姓生活什麽的,希望能從平民的角度來多了解一點伊朗。
德黑蘭成為伊朗的首都,也就200年出頭,因此曆史並不悠久,古跡也不多,主要的看點是幾座博物館。我對博物館其實興趣一般,但以前顧俠的伊朗遊記德黑蘭部分,提到過兩個我感興趣的地方:霍梅尼陵墓和兩伊戰爭烈士陵園。幸虧我一上車就跟接機的司機提了這兩個地方,小夥子以前是專跑海關的貿易公司報關員,現在經濟不景氣,才屈尊找了這份司機的差事。但伊朗人普遍英語不靈光,等他整明白我實際想出機場就直奔那裏時,已經一溜煙開過了。因為這兩處景點離的很近,就在德黑蘭城南去國際機場的路上,離市中心20公裏左右。掉頭回去,他說他隻在很小的時候來過一次。
霍梅尼陵墓 Imam Khomeini Mausoleum,金色的塔尖高91米,表示霍梅尼91歲去世。大理石柱高12 米,象征什葉派有12個伊瑪姆,聖陵的外部屬於現代與傳統風格結合的設計。

1979年,伊朗國內的世俗主義、共產主義和伊斯蘭團體聯合起來,在霍梅尼領導下,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第一任精神領袖,他的頭像被印在紙幣上,伊朗人約定俗成的把10,000麵值的裏亞爾稱作“一個霍梅尼”。

哈梅內伊,現任精神領袖

陵寢本身也是清真寺,可以用來進行禮拜活動。但它也對非穆斯林開放,參觀必須脫鞋,存包,大部分地麵鋪著波斯地毯。

這個碧綠的墓龕就是伊瑪目霍梅尼的了

為啥是綠色?據說綠色在穆斯林心目中代表著天堂

這些不知是誰的墓

按照霍梅尼本人的遺願,他的墓是要給公眾提供一個購物,玩耍,休閑的場所。這個龐大的建築群自從1989年霍梅尼去世後開始動工,至今尚未全部完工。

接下來去參觀附近的兩伊戰爭的公墓,入口也同樣高懸精神領袖畫像。

陵園占地麵積巨大,裏麵光是兩伊戰爭的陣亡者,就埋葬了20萬之多。

問了下司機,他叔叔當年也參了軍,再也沒能回來。

進城了

進城的路上經過自由紀念塔Azadi Tower,坐落在鬧市環島,德黑蘭的地標性建築,是巴列維國王為慶祝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於1971年建造的。造型很有設計感,但畢竟屬於現代景觀,古跡都看不過來,就不浪費時間在這裏了,拍照打卡走人。

沿途凡是經過的橋梁,全部都是國旗迎風招展。、

市內街景

一路上滿大街的政治宣傳標語:偉大領袖個人崇拜的,反美反以反沙特的,各種宣揚伊斯蘭價值觀的比比皆是。

街上沒見有啥商業廣告,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掛有宗教精神領袖的畫像,政府大樓的外麵,往往張貼許多的標語和可蘭經的引用。

跟中國一樣,德黑蘭也有BRT(快速公交係統),大巴車也是中國造。

公交站台候車的人們。伊朗公交車內男女有別,車廂後半部分為女士專區。

伊朗人做事很慢,但開車飛快,且伊朗的汽車是不禮讓行人的,你要不主動出擊,就別想過馬路。很多外國人反映,馬路才是伊朗最危險的地方。作為外國人,最保險的過馬路方法就是隨著當地人一起過,而且保證當地人處於更靠近車來的位置。

幾年前美國知名旅遊撰稿人Rick Steves製作過一個伊朗特輯,別的內容我已經淡忘,但其中一句台詞我記憶猶新,他把在德黑蘭過馬路形容為“going to Chechnya”(圖片來自網絡)。

德黑蘭的空氣汙染嚴重,有霧霾。汽車老舊是一個原因,另外也和伊朗遭受製裁,必要的技術和設備進不來,提煉的油品質差有關。加上德黑蘭三麵環山,空氣流通不好,也經常處於“等風來”的尷尬境地。
做德黑蘭攻略時劃了重點,伊朗中央銀行地下室有一座國家珍寶館,裏麵收藏的伊朗曆代王朝的珍寶,能亮瞎眼。因為珍寶館隻在下午兩點到四點半短暫開放,所以我催促司機趕快前往。
誤打誤撞進了這家銀行的展廳,發現隻是一個錢幣博物館。

巴列維時期的銀行還是挺氣派的

珍寶博物館其實就在附近,安檢很嚴格,相機手機都不讓帶進去,嚴禁拍照。博物館收藏了幾個世紀以來伊朗王室最珍貴的國寶,包括愷加王朝和巴烈維王朝的王冠,其中巴烈維的王冠上鑲有 3380顆鑽石。館藏中有一塊20公斤重的刻花金板,板上用小鑽石組成文字,它是猶太教民在禮薩國王加冕時所進獻的珍寶。一個重37公斤的純金地球儀,上麵鑲嵌紅、藍等珍貴寶石幾萬顆,並用鑽石標出了一些重要國家的位置。還有長期象征著伊朗王權、鑲滿珠寶、玉石的著名的“孔雀寶座”。 其鎮館之寶“光之海”,是—塊182克拉重的金剛鑽石,呈粉紅色,是世界上最大的業已琢磨的鑽石之一,與它成對的另一顆鑽石叫做"光之山" ,目前鑲嵌在英國女王的後冠上。
我在這裏居然遇到了伊朗最密集的外國遊客,基本以法國,德國和意大利中老年旅行團為主,美國遊客確實很少,另外就是一些自由行的年輕中國遊客。
路上經過一間大學

其實我們真的路過了德黑蘭大學,就在革命大街,是德黑蘭書店最集中的地區,周邊貌似還有不少餐館。但是德黑蘭大學的安保極為嚴格,並不允許遊客隨意進入,除非有認識的老師或找政府部門申請的準入證。考上德黑蘭大學是伊朗學生的夢想,尤其是出身寒門的。因為能考上的都是尖子生,將來都是國家棟梁,所以學費全免,這是後來導遊告訴我的。
德黑蘭城北因為地勢較高,屬於富人區,途中看到一些不錯的私宅。


所有國家的富人都喜歡住在山上,這裏同時集中了德黑蘭最好的星級酒店。

伊朗入住酒店時,政府規定外國人的護照必須要交給前台保存,待退房時再取回。這位看上去像空姐的,其實是酒店前台。

酒店很貼心,為我準備了禱告用的地毯和可蘭經(其實是標配啦)。伊朗不愧是地毯大國,這塊禱告毯的質量著實不錯。

如果你不清楚麥加在哪個方位的話,抬頭找屋頂的箭頭,它會告訴你跪拜的正確方向。

說實話,如果你已經去過埃及、土耳其、希臘等國,對曆史和宗教也沒啥興趣,那伊朗的旅遊資源估計不會給你帶來太多驚喜,甚至會有點小失望。大多數中國遊客對曆史興趣都不大,其實也包括我自己,難得的假期還得先補那麽多曆史課,好煩呐。
我去之前對伊朗曆史也是一竅不通,覺得相當的乏味,但是必須搞明白曆史脈絡才能玩透徹,尤其是後來把伊朗與周邊國家甚至中
聯係在一起看,那些曆史八卦甚至還蠻有幾分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