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塔和前東柏林的一些高層真是Eyesore,幸虧俄國人沒怎麽動unter den linden兩邊的建築

波茨坦廣場曾經是冷戰前沿,一直荒著,西柏林人就在那裏建了柏林愛樂和國家圖書館(很多收藏,還有金庸的武俠小說),兩個建築外表雖不好看但很實用,德國特色--一點不“虛榮”:)。Sony Centre那些玻璃建築,建的時候引起市民極大爭議,但當時柏林政府沒錢,日本人來建就讓他們建吧。現在看看挺不錯的。

洪堡主樓雖小但外觀還可以,街對麵的老圖書館也挺漂亮的。國家歌劇院當年的學生票是6馬克,中場休息出來,在伯伯爾廣場可以看到海涅的那句話,刻在地上。

當年俄國人占了柏林最好的區,壓製著人們對自由民主的向往。而勃蘭登堡門另一麵,西柏林人將街道命名為“六月十七日大街”,紀念東麵工人的流血和抗爭。冷戰結束後政府著重建設東柏林,怠慢了西柏林。所有的改建重建,基本都集中在東麵。為了重振洪堡,甚至要把自由大學的醫學院並過去,後來不曉得成沒成。

當年遷都,很多人不願意從波恩搬去柏林。轉眼二十多年過去,那幫不肯搬家的家夥們也該退休了。當年柏林市政府因為投資房地產失敗而破產,把耗費錢財的博物館都推給國家。如今柏林地產應該開始升值了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