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西遊記 巴黎聖母院 盧浮宮博物館

         巴黎聖母院  盧浮宮博物館

 

      第二天上午,我們沿著協和廣場行走一段路,右轉進入杜樂麗花園。如今外出旅遊,最不受待見的就是花園,因為住家的小區,奇花異草多得是,喬木有許多都是珍貴樹種,沒必要在花園裏耽擱時間。又走了好幾百米,大兒子指著前麵一個建築群說那兒就是盧浮宮,但我們現在不進去,先去巴黎聖母院。

      在盧浮宮門口,我們又向右轉,穿過一條寬馬路,見到了波光粼粼的塞納河。賽訥河寬窄恰到好處,沒有聖馬可廣場前的威尼斯運河寬,也不像蘇州河那樣窄。河水清澈,水的清潔度達不到威尼斯大運河,但比蘇州河要好。隻是河穀較深,但沿河邊都修建了寬寬的人行道。河麵上遊船較多,兩岸滿是大型建築,幾乎都是巴洛克風格,宏偉、熱情、奔放,巴黎的浪漫,在塞納河兩岸尤為顯著。

      沿河行走一公裏多路,經過橋梁,便進入一個小島(西岱島),西行幾百米,終於看見巴黎聖母院。見到巴黎聖母院的瞬間,我本渴望的熱情驟然冷落下來。它沒我想象的那樣高大雄偉瑰麗,而是灰蒼蒼的,幾近破舊,加之它附近都是一些古老的發黑的建築,形成了陰森神秘甚至略有恐怖的氛圍,仿佛置身於中世紀,即便是在費拉拉,也沒這種感覺。如果拿一個物體來比喻巴黎聖母院,似乎可以用塞納河邊流浪老漢這句話。

       巴黎聖母院一直是我心儀之地,幾曾暗想如果到巴黎,第一時間就去觀賞。之所以產生這種思想,是因為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我曾買過這本書,好像是貴州出版社出版的,翻閱幾次竟沒讀完,可見翻譯之爛。令我對巴黎聖母院感興趣的是1956年讓·德拉弄瓦導演、吉娜·勞洛勃麗吉達扮演艾斯米拉爾達的電影,以及相關評論。電影中,巴黎聖母院的雄姿在我心中記憶尤深,不能否認,那時沒機會親眼目睹異域建築,所見的全部是畫片或攝影作品,攝影師怎麽展示,就會在心中留下印象。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進去了,哪知道,裏麵的場景帶來的卻是震撼。整個大堂樸素、嚴整、肅穆。許多道垂直的線條,給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覺,彩色玻璃的大窗戶和夢幻天般的藻井,閃透著神秘莫測的信息,天國仿佛近在咫尺。和一路上所見的文藝複興時期所建的華麗得臃腫的教堂相比,宗教氣氛更濃,更具攝魂效果。

      巴黎聖母院是當今西方世界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哥特式建築,對後世的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被人看著哥特式建築的曠世之作。它始建於1163年,直到1345年方才建成,拖延了近二個世紀。它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時期,教堂的大部分財寶都被破壞或者掠奪,處處可見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頭的塑像,唯一的大鍾幸免沒有被熔毀,此時聖母院已是千瘡百孔了。之後教堂改為理性聖殿,後來又變成藏酒倉庫,直到1804年拿破侖執政時,才將其還為宗教之用。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1831 年書出版後,在社會引起很大的回響,許多人都希望修建當時殘舊不堪的聖母院,並且發起募捐計劃。也引起當時的政府當局對聖母院建築慘狀的關注。修複計劃於1844年開始,工程持續了23年。今日我們見到的巴黎聖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主持修複的大匠重新詮釋的。

      參觀巴黎聖母院,如果能知道下列曆史知識,應當對遊覽心情大有裨益:

      * 西岱島是巴黎的市中心。曆史上,巴黎就是從西岱島開始的,這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凱撒一世時期,這個小島當時的名字叫呂岱安,屬羅馬帝國的高盧省。羅馬人在這裏修道路,挖水渠,築宮殿,建醫院,當然還有神廟。為紀念最早在此生活的西哥特人祖先——巴黎希人,凱撒皇帝下令給羅馬高盧總督,將這個島改名巴黎。

      * 1455年平反聖女貞德訴訟。民族女英雄貞德為法國領兵征戰大獲全勝,但後來被出賣,遭火刑處死。多年後聖母院教會予以平反昭雪,舉行平反儀式,在院內豎立貞德的雕像,從此後人尊稱為"聖女貞德"。

      *1804年12月2日教皇披耶七世蒞臨加冕拿破侖帝王。

      *1944年8月26日在聖母院裏舉行巴黎解放紀念典禮。

      *1945年宣讀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

       *1970年11月12日在此舉行戴高樂將軍的國葬。

 

 塞納河

塞納河

巴黎聖母院

下兩圖為巴黎聖母院內景

      參觀完巴黎聖母院,我們原路回走,來到盧浮宮。

      盧浮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根據什麽標準?是建築麵積、還是館藏數量?不得而知。但我認為在這些博物館的展品差不多都是掠奪的結果。以大英博物館而言,日不落帝國時期,是他們的驕傲,在當今,則是他們的恥辱。祖上曾當過強盜,子孫後代臉上無光,隻要女史箴圖和從王道士手中騙走的敦煌書卷還被英國人當成寶貝收藏,英國人就還是被釘在恥辱柱上。

       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曆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占地約198公頃。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以上,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埃及和古希臘、古羅馬等6個門類。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館內有一百多個寬敞且富麗堂皇的展廳,許多展廳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及精細的浮雕。

      盧浮宮原本是皇宮。喜愛藝術的皇帝,每每將自己珍愛的文物收藏其間,這些文物有的是買來的,也有的是搜刮來的。其中對盧浮宮藏品增加貢獻較大的是弗朗西斯一世、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四。他們經常購買名人畫作,其中包括達芬奇倫勃朗等人的作品,其中包括《蒙娜麗莎》。

      使得盧浮宮藏品飛量增加的是拿破侖。對拿破侖來說,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須屬於法國。拿破侖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裏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侖不斷地向外擴張,並稱雄於歐洲,於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拿破侖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拿破侖在滑鐵盧慘敗後,被搶的意大利人、德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來到盧浮宮,約有5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這不是全部,不知道什麽原因,仍然有許多他掠奪的藝術品被留在了盧浮宮。

      我們走到盧浮宮廣場,看到這是一棟三層U形建築,華人引以為傲的金字塔在主門前麵。其實,華人根本沒必要為貝聿銘驕傲,他是美國人,華裔不是值得國人驕傲的理由。如果以此類推,北京的大褲衩是誰的驕傲?又是誰的羞恥?掌握媒體的公知和一些掌握權力的精英,他們喜愛用後殖民主義的觀點來解釋曆史和當今社會現實,目的很明顯,無非是通過歌頌所謂的自由,歌頌腐敗透頂的民國,歌頌漢奸(諸如胡蘭成、張愛玲、周作人之類),來從側麵否定當今。郭沫若和胡適,鄧稼先和楊振寧,我們應當讚揚誰?這本是一塘清水,卻被公知和精英們攪混了。在公知們的眼中,胡適幾乎成為共和國的教主,而楊振寧則成為清華的鎮校之寶。

      走進展廳,發現這兒和佛羅倫薩的烏菲茲、學院博物館以及梵蒂岡博物館不同的是,盧浮宮博物館的展廳非常寬敞,展品間距大。遊走其間,輕鬆爽快。由於連續數日行走於著名博物館之間,審美稍有疲勞,加之展品都是法文說明,許多展品不明就裏、不明出處。因此就直奔鎮館三寶而去。

     最先見到的是《蒙娜麗莎》,大失所望。幅麵不大,距離較遠,看起來和印象派作品差不多。至多到此一遊吧!

      斷臂的維納斯以及無首的勝利女神,值得細細欣賞。

      其他的如埃及館也值得一看。

      值得欣慰的是,在盧浮宮我沒見到搶來的中華文物,看來八國聯軍中的法國人不太愛搶劫。或者是搶了卻不願拿出來。

      行文到此,不得不說一句題外話。記得2014年,我和老伴以及孫女去參觀位於天安門廣場上的國家博物館,對裏麵的展品之多、檔次之高尤為感慨,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應當有這樣的文物。遺憾之處是,為建新館,停館很長時間,也花了許多錢,據說還請了德國人參與,但整個展覽館建造和裝修得還不如建國初期修建的上海展覽館(中蘇友誼大廈),和當今的中國極不相配。看來,扒了重修是早晚的事。

 

盧浮宮入口

盧浮宮入口處底層,不知它和上麵的金字塔是否對應?

蒙娜麗莎展廳

維納斯展廳

維納斯雕塑前合影

下兩圖為勝利女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寫得真好,正好10月要去巴黎,很有參考價值。 -漫漫悠悠- 給 漫漫悠悠 發送悄悄話 漫漫悠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18 postreply 08:37:36

巴黎和羅馬不同。巴黎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城市,羅馬是應當深思的城市。祝您玩得愉快! -樂閑人- 給 樂閑人 發送悄悄話 樂閑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18 postreply 19:22:01

寫得很詳細。謝分享。 -陳默- 給 陳默 發送悄悄話 陳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18 postreply 11:05:04

謝關注! -樂閑人- 給 樂閑人 發送悄悄話 樂閑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18 postreply 19:24: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