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紀遊---乘動車到重慶去旅遊--(3 )
重慶電技校大門
十二時將近,我們從九園包子鋪用完餐後,走出九園的時候,同仁們和我商量了一下,現在我們到那裏去?我便提議先去參觀位於重慶九龍坡區黃桷坪的重慶電力職業培訓專科學院,而那是我度過童年時代的地方,這所專科學院前身是重慶電力技工學校。
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中。為了 滿足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的要求,以及為國家培養急需緊缺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當時水利電力部批準,於1956年創建了這所重慶電力技工學校,那個時代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模之龐大已經是相當地足以驚人,而那個時候的各階層的人民,無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全力以赴積極地投身到這場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中去了。
隨著1956年上半年父親工作調動到重慶電技校,我們全家不久便也跟隨他來到重慶,居住在重慶電技校了。這,便是我和重慶電技校以往的關係。在過去我寫的博客文章裏,這關係自然是曾提到過的,但在局外的人,如不經我提起,我相信是不會有多少人知道的。
從上清寺去位於九龍坡區黃桷坪的電技校相當遠,而輕軌車僅從市中區通車到楊家坪,從楊家坪還要轉乘公交車才能到達九龍坡黃桷坪的電技校。
究竟乘輕軌車或出租車去,我們沒有那樣的時間,來作細細的研究,別的且不說,要在上清寺街頭找到一座輕軌地鐵站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刻已近中午十二時,我們打算走訪電技校後,還要折返回到市中心的解放碑來觀光遊覽,訪美食街,品嚐著名小吃。當晚我們就要返回成都去了。
------時間不早了,再這樣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怕是不行的,幹脆咱們乘出租車去電技校算了!大家讚同了我的建議,我們就在路邊乘上一輛出租車朝九龍坡黃桷坪駛去。
而最省時的路線是從上清寺出城順著去袁家崗,謝家灣,大坪,楊家坪,灘子口到黃桷坪的那條公路走,那也剛好是一條直線距離的公路。
司機想多繞一些路來多掙一些車資。他就駕駛著出租車沿著長江邊的一條公路往西走朝九龍坡黃桷坪駛去,公路下麵是一道麵臨長江的陡坡,路的右邊修建的是商鋪和住宅樓。這是很遠的一段路程,足足費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功夫才算到達了黃桷坪。
黃桷坪!這不知道是當年的那一個飽讀過經書的文人雅士所命的名,不僅字麵大有詩趣,而且對於這地方實際上也盡極致地用這好聽的名子去美化了它。在這兒的周圍並沒有見到什麽“黃桷樹”,也沒有什麽“坪”,隻是一片常見的類似重慶市區裏那樣的一些街道。
總而言之,這塊土地原來未變遷時的摸樣已經變成了我童年回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依稀記得半個多世紀之前它的原來的摸樣來。對這裏的當今變化,我實在感到有點震驚。隨著時光的流逝,時局在大動蕩,這裏的環境在某種意義上也經曆過一番巨大的變化。
在這片對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來不少外觀宏偉的高樓大廈,它們塞滿了這片街區,使街道顯得很擁擠。這片街區經過了多年大刀闊斧改建後,已經令這裏市容變化之大可能連不常來此光顧的本地人都難以辨認出來。
電技校坐落在連接黃桷坪街道右邊的一條公路延伸進去的一處小山坡上。我們乘的出租車到了黃桷坪街上,卻怎麽也找不到這所電技校。問了街上站崗的協警,協警也不知道。他隻是說:來問這所電技校的人很多,但卻實不知道在什麽去處。
我突然憑借著自己童年的記憶,想起通往電技校的由東向西到黃桷坪公路出口處的那條公路右邊的小山坡上曾建有一個郵局,而此刻位於由東向西到黃桷坪公路出口處的那條公路右邊的那座小山坡上,也的卻剛好看到有一座郵局。
我便引導著司機順著那條路的出口處開進去,僅朝裏麵行駛了一會兒,便見到了一所學校,校門口掛著一塊木牌上書寫著“重慶電力職業培訓中心”的字樣。想來總應該是在這兒的吧,姑且也去問問,出乎意外地卻問著了。就是這裏,稍遠處有一幢較高的樓房,想必是才新修的教學大樓了。
-----啊!我不禁歡叫了起來,對了,這兒就是電技校了!我轉身去把仍坐在出租車裏的同仁們招呼了下來,向司機付了車資後。我們一同朝大門口接待室走去。這間門衛接待室裝修得有點象一間接待貴賓的客房,我們在窗口外麵向坐在裏麵值班的保安谘詢著。
---------“找到這個單位,好不容易。請問這就是原來的重慶電力技工學校嗎?“我好不介意地這樣說。
--------“是的,重慶電力技工學校是它以前的名字,現已經改名為:‘重慶電力職業培訓中心‘了,這位保安倒是很樂意地回答我們的問話。
------“請問你們想會見誰?”
-------------“我們父母親以前曾在這所學校工作過,我們來訪的目的隻是想會見曾與他們一起工作過的幾位老同事,想打聽一下某某老師,他如今生活過得怎麽樣了?。”
就這樣,這位保安到沒有怎麽為難我們,很客氣地放我們進去找人。一進校門,風的氣味便不同了。陣陣濃烈的花香撲鼻相迎。四月初重慶天氣還不太炎熱,在這春天的宜人的氣候中,我們早把旅途中所遇到的一切煩惱丟在我們背後去了。
重慶電技校校園內的風景照
我們攀援上了一段石梯階。見上麵是一塊平壩,還依稀記得這裏當年曾是一個籃球場,我們小時候曾常常在這裏打籃球,鍛煉身體。在籃球場左邊曾聳立著一幢教學大樓,在其右邊建有一幢把學生食堂與教職工食堂相連在一起的平房。
重慶電技校小賣部
轉瞬間幾十年過去了;這裏的環境竟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舊的教學大樓遭折毀了,在其原址上重建了一幢新的漂亮的教學大樓;而舊食堂也遭折毀了,取而代之的是重建了一幢辦公兼科研的大樓。
重慶電技校學生食堂菜品
但校園卻綠化得很好,頗呈蔥蘢的景色。好些地方都已經綠樹成蔭,但這並未刻意加以修飾過,全是自然長成的。校園內栽植的樹木長得蔥翠而繁茂,栽種和維護一定是費了苦心的。
在通往教職工宿舍的路上我們遇見兩個花工卻打著赤膊,手裏拿著工具,正蹲在地上在修繕花圃,我順便走過去,向他們詢問有關某某老師的近況,一個花工說:------哦!這樣吧!我去請老年離退休辦的主任來接見你們,他很熟悉這學校裏老年離退休人員的情況。由他來向你們作介紹,你們一定會感到滿意的。 “
他接著扔下手中的工具,站起來,快步向老年辦走去,請那位主任出來接見我們。不一會兒,從前麵大樓一樓的一間房中走出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手裏拿著一本書,和他有點健碩的身子兩相輝映,很有點象王蒙年輕時候寫的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裏的那個年輕人。
這個不拘行跡的姿態我很喜歡,但他一看見我們,就發出了一聲表示歡迎的親切的聲音,略一躊躇就邀請我們到他辦公室去麵談。我們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被他領著到他辦公室去,進入前麵那幢大樓,穿過一樓廊道在東頭的一間相當寬敞,內部非常樸素的房間就是他的辦公室了。
室內靠牆壁擺放的一排玻璃櫃裏麵整齊地擺放著全校離退休人員的檔案資料。他引領著我們進入退休辦公室,請我們在沙發上坐下。
--------“大家不必拘束,我們長輩都是電力係統老同誌了,你們想谘詢什麽事都可以問我。”
這位主任這番話,給我的感覺是這個人很 隨和,說話也實在,這樣谘詢起來就比較輕鬆。 畢竟主管離退休老幹辦工作的同誌總給人們留下一種親切隨和的印象。
--------------“請問XX老師的身體近況如何?“我還問起其他幾個老師的近況。
--------”在你詢問到的那幾位老師中,已經有六位已經去世了,五位是因患癌症去世,一位是因患老年癡呆症去世。其餘的兩位還健在,但如今已經不良於行走了,現很少出家門。“這位主任回答著我的詢問說道。
我在心裏暗暗地為這些老師的去世和身體衰弱的狀況感到悲惜,他們畢竟都是搞電力技術的人,年輕的時候都風度翩翩,充滿了青春活力,樂於為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而艱苦奮鬥了一輩子,他們常常忙於工作和學習,卻無暇顧及到自己的身體健康,待老年身體透支得差不多了,要想補回來,也沒有什麽機會了。應該吸取他們不愛惜自己身體健康而造成致命隱患的這一教訓,這對大家都是有益的。
因為時間短促,隻草草率率地問了幾位老師的近況。在我們把話談完之後,我依然戀戀不舍地站起來向主任告別。一再向他表示感謝。他隨我們走出辦公室,一直把我們送到大樓門口才向我們告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