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紀遊---乘動車到重慶去旅遊--(2)
三月底天氣轉暖的時候,我把想去重慶一遊的意思向親友們說了,他們都當即表示讚同。親友們並打算與我一道乘高鐵去重慶旅遊觀光。我們就在住家附近的一條大街上開設的一處市內火車票售票代辦點去購買到重慶的高鐵票。這樣就用不著我們再費事跑去火車站購票了。
行駛在成渝高鐵線上的列車分為動車和高鐵兩類速度有差異的列車。我從我的錢包裏抽出幾張100元人民幣。在售票點的窗口,把錢遞進去給了售票員,要求購買明日晨發車的靠車窗座位的幾張高鐵票,售票員在電腦上查找了一下之後,態度淡然漠然地,拋甩出來幾張明日晨七點零五分發車的每一張票價為193元的二等座位的當日來回動車票。
----“怎麽呢?我們不是要要買高鐵票嘛!”我疑惑不解地問,好像是在質問她似的。
售票員看了我一眼,似乎並不注意我的詢問,這好像成了她的常態。麵部無表情地向我解釋道:----“動車的票價比高鐵票便宜,而且成都東站到重慶北站動車和高鐵用時都是在2個小時左右。”聽到她的這番解釋之後,覺得她還挺為顧客著想的,也就不去計較她賣動車票給我們了。
拿到票和找補的錢後我又順便問了她一下:--“請問一張高鐵票錢要多少?”她說:----“一張來回高鐵硬座票要292元。”我聽知後便趁機感謝了她,就轉身走了。
現在成渝之間有三條鐵路在運行。第一條線路是1952年建成通車的老成渝線,老成渝作為新中國第一條鐵路,為四川各地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改變了重慶的命運。無數重慶人通過老成渝走向成都,走向北京,走出了家門,走出了國門。不過它實在是太舊了。北京到上海不到5個小時,北京到廣州不到9個小時,而走老成渝從成都到重慶竟然需要10個小時,沿線車次越來越少,這樣的線路已經不能滿足沿線發展的需要了。
第二條線路是2010年動工修建,2015年竣工通車的成渝高鐵。為客運專用的雙線鐵路,全長308公裏,全程不到兩小時到達。全線共計設十二個車站:成都東站、簡陽南站、資陽北站、資中北站、內江北站、隆昌北站、榮昌北站、大足南站、永川東站、璧山站、沙坪壩站、重慶北站。
第三條線路是成遂渝動車線路。是一條連接四川省成都市與重慶市的高速動車鐵路,全長274公裏。全程兩小時到達。
如今成都、重慶與外界的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南京、杭州、武漢、長沙、廈門、鄭州、濟南、南昌、合肥、福州、石家莊,西安等地用高鐵聯係起來,當日到達不是夢想,近年來國內已建成的這些高鐵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我們乘坐的那趟動車就是沿第三條成渝線路----成遂渝動車線從成都東站發車經過遂寧最終抵達重慶北站的。我又把車票取出來,查對一下時間,見車票上印著的發車時間是次日早晨七點零五分的。
第二天清晨,我們乘坐一輛出租車抵達成都東站。成都東站位於東郊的沙河堡附近,建在前身為成昆鐵路沙河堡站的位置上。2008年12月29日成都東站在沙河堡站的位置上動工開建,2011年5月8日:成都東站正式竣工啟用。與雙流機場一樣,市區內的地鐵也已經與成都東站聯通了。這就極大地改變了市區內交通擁堵的現狀。
嚴格地說時,成都東站給人的印象委實太現代化了一點,作為一座客運站所具有的 那種外觀倒還可以完全敷衍得過去,站內的裝飾也還顯得十分現代化,遺憾的是,若幹個進站檢票口不十分整飭地都擺在車站大廳內,象一座座突兀起來的城堡聳立於大廳之中。這既有礙於觀感,又占用了十分寶貴的空間。還給人一種大廳內顯得十分雜亂的印象。
而重慶北站和上海虹橋車站的進站檢票口都擺在站內大廳兩側靠牆璧處。這樣的布局就設計得十分合理,這樣一來那就更不用說大廳顯得十分寬敞,簡潔了。
我們抵達成都東站的時間尚還早,出乎意外的是一走進大廳滿眼都是乘客!商家有許多是開店營業了,進餐的旅客還真不少。大廳內擺放著一排排整潔的座椅,供旅客們坐下來候車。我們也順便找了幾個空座坐下。
立在牆壁上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地 提示著各次列車到站及發車時間,離我們乘坐的那趟動車發車尚有20分鍾的時候,電子顯示屏此刻則醒目地提示我們乘坐的那趟去重慶的動車現正開始檢票進站了。我現出很高興的樣子,連忙告訴同伴們:----“我們該排隊檢票進站了!大家快點到檢票口去吧。”
他們也不答話,毫不加思索地朝檢票口湧去,排隊檢票進站後。乘上自動扶梯下行到達月台上,隻見一輛白色的“和諧號”電力機車拖了十幾節流線型的客車廂停靠在月台邊上,先進的程度,比我所見過的豪華列車還要厲害。
列車員站在車廂門邊彬彬有禮地歡迎我們乘坐這趟動車。車中顯得並不擁擠,但也是座無虛席了。我上得車來,見到寬敞的車廂設計得還合理,顯得甚整潔,一切設備也很周到。有供應開水的電加熱器,每一張軟席座位可調節。 每一排座位分左右兩邊共設有五張座位,居中留下一條較寬的過道。
我憑車票上的座位號碼尋得了我的靠車窗的座位,但可喜同行的親友們都上車尋得了自己的座位。
一位個子高眺長相清秀的女列車員正從過道上走過來,逐一檢查行李架上擺放的行李是否擺放得穩當。當她經過我坐的那排座位邊上時,我對她說:------“列車員,請問這趟動車是從哪裏發車過來的?”她聽後略為思索了一下,微笑著低聲說:-----“這趟動車是從南京西站始發開往重慶北站的。”我想聽到她更多的解釋,那當然是不可能的,現在她正忙於幹活嘞。
不一會兒,動車已經準時開動起來。駛過了停靠的月台,朝車站外駛去,鐵路兩麵的現代化建築已經逐漸退盡,車窗外展現出一片田野。田地覆蓋著一片翠綠色 ,有的已抽出麥苗,長達四五寸了。駛過川西平原後,就可見到遠山在春陽的照耀下,閃閃地發光,又好像中了彩一樣,煥發出一股蓬勃的朝氣。難得的春陽隔車窗照到我的臉上來,感覺到有一股熱流湧上腦際來。
動車正沿著新建的全長274公裏的成遂-遂渝高鐵線路以200公裏/小時速度行駛,沿途經過金堂淮口南,大英東,遂寧,遂寧南,潼南,合川等車站,途中僅停靠一站---即位於遂寧境內的大英東站,之後便直達終點站重慶北站了。我們從成都東站乘上的這輛動車僅行駛了2小時就抵達重慶北站了。
成渝經濟圈內的兩大城市---成都與重慶各以川西川東為背景,便在四川盆地內作為兩座中心城市那樣以兩立之勢建立起來了。四川的各處城市,都帶著一種蔥蘢翠綠色的情調,究其原因,如大家所知道的這是由其所處的地理環境位置有關的,象四川這樣具有蔥茂景色情調的市鎮,不僅是限於四川,我恐怕全西南地區的市鎮都是一樣吧。
我從車窗內指點沿線的落入鬆林叢中的川中淺緩的丘陵地區,山嶺被一片片翠綠鬆樹林所覆蓋著。從樹幹間可以看出散布著的漂亮的農家新建的樓房,一幢幢的現代化的農家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我心中也生出了幾分旅行的興趣。
背靠丘陵一麵,樹幽深遠,除了漫山遍野栽植的鬆樹林外,別無所見。我幻想著有一天在這種晴朗的天氣,能偕個知心的女友,在那鬱鬱蔥蔥的鬆樹林中散步談心,這該是一件多麽令人感到愉快的事罷。
這樣最值得我回味的是從川中的丘陵地區一直綿延到重慶附近的鄉村的那漫山遍野栽植的鬆樹林所呈現出的那種肅穆而蔥蘢地令人十分陶醉的翠綠色,啊,親眼目睹這片曾養育過我們的山鄉所發生的巨變,這大地山川綠化所取得的如此驕人的成績應該歸功於當年政府製定的退耕還林政策,以及當地群眾鍥而不舍多年來堅持不懈大搞植樹造林的綠化運動努力後所取得的成果。
在乘高鐵行駛的原野上所見到的多是綿延不斷的青翠鬆樹林,在我久居的異國他鄉境內所見到的多是一望無際的大森林,那翠綠的神秘意也就更加深邃了,在故鄉境內我們乘坐的動車行駛沿途所見到的多是延續不斷的被鬆樹綠化了的平疇的原野及丘陵地帶,那翠綠的神秘意雖然要遜色些,但那故鄉的親密意似乎是要濃厚些的。高鐵兩旁的翠綠,在晨霧而清涼的朝氣中和著高速行駛的動車上坐著的我們,彼此呈獻著一種無言的親密。
幾十年前,我都不記得有多少次我曾由成都乘火車去重慶,廣元,宜賓,沈陽,北京,上海,貴陽,昆明等城市的時候,曾無數次經過這些地區,延綿不斷的光禿禿的山嶺上種滿了莊稼,鄉村景色顯得有些空曠而荒涼的,那深濃的綠意消失了。那時我的心情有點渺茫,有點荒傖,更多的是充滿了對這裏自然景觀的一點失望。
我就是四川本地人,對這片土地有太多的感情,想讓故鄉的山川實現綠化是我一生的美好夙願,這也是我多年來懷有的夢想啊!誰知如今我這一夢想竟在故鄉的人民經曆過好漫長的一段時間的艱苦奮鬥之後終於實現了!這該是一件讓我感到有多麽高興的事啊!
就在旅途中所見的鬆樹林翠綠的親密意逐漸消逝幹淨的時刻,我們乘坐的動車到了重慶北站,是早晨九時過。出站後感到有點興奮,又有點生疏,車站上人流湧動。有長條的宣傳紅布橫幅張掛著,上麵用正楷的仿宋體字書寫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十九大閉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就如何學習及貫徹落實有關習近平新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方麵的口號標語卻還正當時地懸掛著嘞。
但這裏也並不比到了外地那樣生疏,我們一行人,各人背著一個挎包,跟著人流一道,稍微慢一些地流出車站。
------先往哪兒去呢?我向同行的一位友人商量著。
-------到上清寺九園包子鋪去吃九園包子吧。
------時間正好,我們進城要路過上清寺,順便到九園去用早餐。
一位友人把手機取了出來,查出九園在上清寺所處的位址。雇了一部出租車,決定先到上清寺九園包子鋪去用早餐。這輛出租車是由重慶長安廠生產的一部汽車載著我們駛出重慶北站朝上清寺駛去。走過了些大街,這些大街是現代式,很寬,很整潔,似乎越接近上清寺,市區越顯得繁華,沿途街道兩邊聳立著不少高大的洋樓俯瞰著這些繁華的街道。
出租車駛入了上清寺的街道,前麵顯現出一座人行天橋。位於左手一側的一幢兩層樓的建築,在正門上方掛著“中華名小吃-九園蒸味館”的標識。司機告訴我們:這就是九園包子鋪了,是賣重慶著名的小吃九園包子的地方。出租車向前駛過了那座人行天橋靠左邊停住了,我付了車資後,謝過司機下了車,朝九園包子鋪走去。
這家包子鋪門開在右邊,進門的左手有一處臨街敞開的長櫃台 ,隻有十幾尺見方光景,是作為專賣包子用的,在其前麵已經有不少的顧客正排隊等候買包子。我們也加入了排隊行列,各人買了些包子來吃。我買了一碗豆漿和一個醬肉包,芝麻白糖附油包,鮮肉包,素菜包。服務員遞給我之後,我直接用雙手端上瓷盤中盛的包子和一瓶豆漿攀上二樓去吃,二樓與一樓店麵相比,自然寬敞得多。進餐環境也舒適得多。我用完餐後,下樓來,打算到樓下店鋪去吃一碗麵。
重慶小麵
九園包子”起源於重慶民國時期的 1931 年,享有中華名小吃、重慶老字號、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十大包子名店及中國特色包子等榮譽。這家九園包子店賣的包子的種類齊備:有醬肉包,芝麻白糖附油包,鮮肉包,蛋黃包,素菜包,口蘑包子雲雲,包子皮做得雪白而鬆軟,吃起口感有一種很口彈的感覺,主要是用特級麵粉,加入麵肥,飴糖,牛奶,揉勻。發酵好後(如棉花狀態)加入白糖,蘇打粉半克,泡打粉半克,麵很軟,揉勻就可以用了。
重慶九園包子
----該包子店尤其是賣的中晚餐供應品種齊全:一是麵食:有抄手,鱔魚麵,鯽魚麵,雞絲麵,燉雞麵,炸醬麵,稀鹵麵,三鮮燴麵,伊府麵(各色伊府炒麵,伊府燴麵)酸菜肉絲麵,自由麵等。其晚餐供應有燕窩粑,八寶飯,鴨參粥,三鮮燴麵,伊府麵,抄手以及軟酥鯽魚,陳皮牛肉雲雲,
樓下賣包子的櫃台連接著一間擺放著有三四張桌子的賣各種麵食的店麵,賣的麵食有上麵曾介紹過麵食例如抄手,鱔魚麵,鯽魚麵,雞絲麵,燉雞麵,炸醬麵,稀鹵麵,三鮮燴麵,伊府麵,重慶小麵雲雲:
麵食均是在店鋪前方放置的一口大鐵鍋中煮好的。店內的食客也是雲集,雖非高級餐廳,而氣派竟不亞於高級餐廳:我走進樓下店鋪,在堂屋前麵找了個座位坐下,買了一碗重慶小麵,不一會兒一個堂倌就給我端過來了。我用筷子從熱氣騰騰的這一碗麵裏挑起一筷子麵嚐了一下,味道真不錯。小麵加入蔥碎,蒜泥,薑粉、花椒粉,冬菜、榨菜、花生碎、醬油、醋、油辣子、麻油。這些添加的碼味料使得小麵味道確實不是一般的可口了,清爽,湯寬。
吃完小麵後,我不禁同店內的一位年紀為大媽級的雇員攀談起來。她雖不善言詞,卻居然能交流。我說道:------“你們這家九園包子鋪生意做得這麽好,包子又做得這麽好吃,比成都包子店賣的包子好吃多了,你們真應該到成都去開連鎖店賣重慶九園包子,這一定會大受當地食客歡迎的。這也把重慶九園包子的優良遺產傳承下來了。“
但誰也料不到她竟對我提出的這番建議著實不感興趣。她很冷談地回答:------”可惜我們九園公司人員不多,也無精力將業務擴展到外地去,能把我們當地業務經營好就不錯了!“她的見解是如此地與我的希望相差甚遠。所以我們就不再繼續說下去了。這就難怪我們沒有福氣能經常品嚐到重慶九園美味的包子了。這也著實讓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臨走時,我們每人又買了一大包各種餡料的九園包子帶回成都去,打算送給親朋好友們一些,也讓他們品嚐一下。(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