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克雷奇(上)
阿拉斯加在我心中是神秘的。我從小就喜歡看地圖和地球儀,對我們國家的地圖像隻公雞很好奇,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心想這隻雞下蛋都下到印度去了。我問父親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父親說中國原來不是這個樣子,它像海棠葉片,因為外蒙獨立出去了,才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外蒙獨立出去是斯大林搞的。父親還說海參崴和庫頁島那一片原來都是中國的,這是尼布楚條約規定的,但被沙皇搶去了。我問為什麽要被沙皇搶去?父親說當時中國弱呀!弱了就會被人打,連還手的勇氣都沒有。
在看地圖時,我看到了國際日期變更線,這條線在白令海峽那兒拐了個彎,在阿留申群島那個地方拐了個彎,在新西蘭的上邊也拐了一個彎,整個小學期間也沒弄清是怎麽回事,所以,碰到一個懂地理的老師很不容易。看地圖使我注意到了白令海峽,原來這個海峽是蘇聯和美國的分界線,西邊是蘇聯的西伯利亞,東邊是美國的阿拉加。在阿拉斯加那一邊一般隻標出一個城市,這就是安克雷奇,再大一點的地圖還會標出費爾班克斯。稍大一點後,地圖看得更加仔細,知道加拿大北部有兩條大河,馬更些河和育空河,馬更些河流入北冰洋,育空河經阿拉斯加流入太平洋。上中學的時候,地理老師焦冾告訴我們,阿拉斯加原是蘇聯的領土,後來賣給美國人了。哈!領土是可以買賣的,真稀奇!阿拉斯加在我的印象中深刻了。再後來,書讀多了,知道了更多有關阿拉斯加的故事,知道那個地方人煙稀少多是荒原,而且非常寒冷。給我最深刻的感知,來之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一幅幅孤獨、荒涼、殘酷的場景描寫,震撼心靈。這個中篇描述的場景雖是加拿大的育空地區,但這個地方和阿拉斯加中北部是差不多的環境。
這次到美國來,小牧安排了去夏威夷,沒說要去阿拉斯加。因為我曾在北大荒和呼倫貝爾生活了一段時間,經常講冰天雪地裏的故事,老伴聽起來總是一臉的迷茫。心想最好能讓老伴去冰天雪地的地方看一看。我就和老伴說了說了阿拉斯加,老伴馬上就說應當去看看。我對小牧說,小牧說那我們就去阿拉斯加一趟,正好我也沒去過呢,沾你們光。因為2月份要去夏威夷,去阿拉斯加就定在3月初。他很快就把往返機票和旅行社都定下來了。我估計阿拉斯加在3月份也會很冷,沒有厚羽絨服會挨凍。在美國買太貴,隻穿幾天就沒用了。所以通知上海的兒子將家裏的厚羽絨服寄三件過來。決定去阿拉斯加是12月份,因為時間充裕,讓寄慢件,僅花了三百人民幣就解決了問題。
2016年3月4日,我們乘飛機去安克雷奇。
安克雷奇是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位於阿拉斯加中南部。城市總麵積5,079.2km²,陸地上麵積是4,395.8km²,水域麵積是683.4km²,水域麵積占總麵積的13.46%,安克雷奇的麵積比羅得島州還大。2013年的人口數字為301134人,占全州40%的比例。安克雷奇的曆史很短,這個城市的名字最早出現在1914年的都市計劃中,原先是作為1915年至1923年間建造的阿拉斯加鐵路的鐵路港口。後來由於梅裏爾機場於1931年建成,以及愛爾曼多空軍基地和李察森要塞於1940年建成,城市迅速擴大,也成為美國北部最重要的城市。現在,整個阿拉斯加95%的貨物從這兒進口,幾乎所有的內陸遊客都從這兒通過。
安克雷奇的緯度(61 N°)比奧斯陸、赫爾辛基與聖彼得堡高,但比摩爾曼斯克和雷克雅維克稍低,屬亞寒帶氣候(副北極氣候)。所以冬季漫長而夏季則很短暫。除此之外,冬季的雲量經常是非常多的,居民難得享受陽光,但沒聽說有“狂犬吠日”這一現象。1月份平均氣溫為—9·0度,降雪量為150Cm。1947年曾出現零下47度的極端氣溫。
由於洛杉磯沒有直達安克雷奇的航班,我們隻能中途從西雅圖轉機,於當日下午點到達梅裏爾機場。然後乘坐舒適小屋賓館(Comfort Inn)的機場班車入住該賓館。下圖為飛機即將到達安克雷奇機場時所拍,一望無邊雪山雪原,充滿詩意的景象。
舒適小屋賓館是全美連鎖賓館,服務和設施都很好。門廳設計的很有特色,一個巨大的棕熊標本聳立在樓梯口處,還有一隻駝鹿的標本擺置在顯眼的地位。彰顯阿拉斯加特色。
由於時間還早,我們放下行李就出去溜達。賓館前麵的馬路旁,有一處露天的大型冰雕展覽,可惜的是日光已經將所有的冰雕作品溶解得麵目全非,隻剩下輪廓。當我們玩了一個多小時回來時,隻見這兒燈火輝煌,馬達隆隆聲響,出於好奇,就走近看看。原來,每個冰雕作品旁邊都有一盞白沙沙的聚光燈,整個場地潔白耀眼。那隆隆的聲響原來是一個大發電機發出來的,就是為了給冰雕場照明。我說:這些人真的莫名其妙,這些半融化的冰雕已沒有觀賞價值,人工、柴油都白白地浪費了。
賓館對麵的冰雕場
賓館旁邊的鐵路局
我們吃力地爬上一個高坡,隻見遠處有一個大型遊樂中心。摩天輪、蹦極、轉盤等設備齊全(見下圖)。於是就走過去,當時天色尚早,隻見許多人在這兒遊玩,大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大人陪伴孩子。誰也不會想到,四天後,我們從費爾班克斯回來,這兒一片空蕩,什麽也沒有,連半尺深的雪都化了。天呐!原來遊樂場是流動的。我真的佩服美國人,那麽多的重型遊樂設備,說搬就搬走了。細想想,還真得這麽做,遊客稀少,固定在一個地方,虧錢是肯定了。哪兒有人往哪去,活下來的路隻有這麽一條。
大型遊樂場
離開遊樂場,我們往有房屋的地方走,結果走到了市區。在西3大道(W3rd Ave)走了一段距離,看到一些具有俄羅斯風情的街景。我對老伴和小牧說:這些街景,和當年我在牙克石時看到的差不多。看看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天空已露黃昏景色。我們不知道這個地方是否安全,於是就往回走。還沒到賓館,四處都是燈火閃爍。小牧說:這算是初步認識,4天後我們還會回來遊玩。
俄羅斯風情的木頭垛
西3大街
這個商店的櫥窗很具俄羅斯風情。
這次遊玩,行程由旅行社安排,從入住舒適小屋賓館開始,一共5天時間。3月5號乘火車去費爾班克斯,在那兒住一宿;然後去契納溫泉,6號到8號住在契納溫泉看極光;9號旅行社不再服務,自行選擇交通返回安克雷奇。10號在安克雷奇玩一天,11號去西雅圖,13號下午返回洛杉磯。此次阿拉斯加之行,自4號開始,13號結束,一共10天時間。
火車站離賓館很近,步行隻需十分鍾,但賓館還是安排了專車送行。火車站是一棟白色三層樓,但候車廳不是很大,裏麵熙熙攘攘。放眼望去,裏麵有許多中國同胞,年輕人居多數。我有些納悶,這些年輕人都是幹什麽的?成群結隊的,他們都不上班?車站候車的白人,大都是老年夫妻,或者結伴而行的老年人。這能理解,年輕的上班族的時間一向是很緊張的,一般沒時間陪老人。
從安克雷奇到費爾班克斯的火車每天一班,兩地距離大約400千米,10個小時的行程,平均時速40千米,屬觀光旅遊車。車廂綠黃相間,裏麵的裝飾和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水平差不多,如果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屬特快級別。列車僅有六節車廂,但用兩個內燃機車頭牽引,說明有爬坡的斜道。記得在滿洲裏——哈爾濱鐵路線上,下行列車經過伊列克得車站,都得再加一個火車頭,因為要爬興安嶺北坡了。
列車
排隊上車的人們
大約八點鍾的時候,列車開始運行。由於火車站在城市邊緣,沒開多長時間,雪域冰原的壯美景象就展現在眼前。下麵還是用照片做講解吧!
小鎮市政廳
?
雪橇車軌跡
河流居然沒被凍實
雪域上平林漠漠
冰天凍地間的溪流
大型動物的足跡
橋梁
夏日當是大河浩蕩(估計是育空河的支流)
這兒可建廣寒宮
彎道上的火車
高山滑雪的痕跡
群山巍峨 河穀寬闊
褐白相見的山體也很耐看
上兩圖為少見的大市鎮
越靠近費爾班克斯山原的積雪越少
當我們到達費爾班克斯時,天已黑透。所見燈光雖然麵積很大,但不很密集。說明城市疏曠。此次上行,看足了阿拉斯加風貌,於老伴和小牧而言,雪域冰原他們沒見過,這次親身體驗了。唯一的遺憾就是沒看到迪納利山的雄姿。據列車講解員說,迪納利峰太有尊嚴了,不是雲層遮著,就是霧氣籠罩,難得一見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