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場海外遊-日本(十一)金閣寺,嵐山

澳農
 
昨晚京都下了一夜的不大不小的雪,早晨出門地上因積雪而泥濘路滑,氣溫零下3度濕冷的空氣讓人感覺比實際氣溫更低,凜冽而清新。
 
今天的第一站是金閣寺,購買了張巴士全天車票省去每次下車投幣的麻煩。京都巴士的前半部座位並不多基本都設為老幼婦孺殘章人士優先座,好像也沒有特別要提一下的理由,當今文明國家公共交通都是如此設座。巴士後半部的座位供普通乘客使用。京都人上車大多都不急於尋找座位,常常看見座位空著但站立的人卻不少。大概是日本的住房空間狹小在家就地而坐久了出門在外希望多站會兒享受空間的緣故,如果不這麽理解那麽就又要往社會公德上去解釋說多人讓人反感。
 
在我看來京都巴士座位屬於迷你型,有次我坐下後似乎把邊上的小姑娘擠到了一邊。以後如果不是與太太坐在一起兩人座位即便是一個空著也不好意思坐下,還是站著感覺自由些。
 
金閣寺是每位到京都的遊客必定要參觀的風景之一,其名聲在外如同是這座城市的象征性建築一樣。金閣寺始建於1397年最初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別墅,稱為北山殿,後改為佛寺初名鹿苑寺。因其外牆貼金故又稱金閣寺。此寺曾在1950年毀於僧徒縱火,而僧徒在交待其放火的動機時承認是對金閣寺美的嫉妒,此言一出金閣寺更是名聲大震人人都想一睹其真容探究竟。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重建後的金閣寺,但這並不妨礙其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金閣寺座落在三麵環山的一處山穀之中,四方寶塔型三層結構,最頂層的塔頂裝飾有一款金色的鳳凰。寺的第二,三層的外牆和頂部施用金箔用了近20公斤的黃金,遠遠望去金光熠熠耀眼奪目,古樸莊重。
 
遊金閣寺最好的季節是:櫻花盛開的春天或是雪後初晴的冬天。沒有看到櫻花繽紛但卻巧遇雪妝素顏的金閣寺,老天在我來此參觀的前夜下了埸大雪以慰我從南半球遠道而來不至於失望而歸。冬季來京都遊最能體驗到其古都的質樸與靜美。
 
遊客們一入鹿苑寺便都聚集在鏡湖池邊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角度拍照。今天雪中的金閣寺影倒映在薄冰漂浮的湖中寧靜更顯其飄逸與尊貴。
 
整個鹿苑寺呈莊園風格占地麵積並不大且都是圍繞著鏡湖池上的金閣寺為中心而分布。環境優雅,建築精美
 
據說京都電視台報導每年冬季的第一場初雪必是以全閣寺為背景,足可見其雪景是京都一絕。
 
金閣寺內部並不對外開放因而遊客隻能隔著一池碧水遠遠地欣賞,想像揣摸著這金光熠熠寺內中的坐佛像,金鍾和藏經閣內佛典經書。雖說並不是我的信仰理念,但那裏麵注定承載著善男信女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價值觀和人生觀時時刻刻參悟著生命價值的玄機,神人天地間的奧義。
 
來到日本遊覽多日後漸漸地發現,現存的許多曆史建築,文化遺址大多都是近代在原址的重建的“仿古作品”,而“原作真跡”則不是毀於權力更迭戰火紛飛年代;就是因其木質結構而損毀於火災或是自然環境因素。但這並不影響日本人對這些“新建築”的重視和保護,有些甚至還成功地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很是佩服日本人對自己曆史文化的重視與珍惜的情懷和責任感。
 
 
 
去嵐山遊覽坐的是嵐電線是一種由私人公司運營的老式有軌電車隻在區間運行並且隻有一節車廂。乘坐嵐電可以全當是旅遊觀光車穿行在兩邊都是民宅的狹小裏空間裏,有時感覺上電車幾乎是貼著民宅的外牆而過。真不知道是先有這電車軌道還是先有二邊上的民宅看上去都有些年代感。沿途所看見的民宅基本上都是二三層的小樓,這一地區看像是城市但又似鄉村難以分辨。
 
 
出了嵐山車站便是嵐山風景區,整個嵐山區域座落著有幾十座大大小小規模的寺廟和神社,還有不少不對外開放的私人擁有的土地院落。既然是旅遊地大多數的寺廟和神社對外開放但要購買門票才能進入,而另一些較小的寺廟則不對外開放。私家花園更是遊客止步。
 
發現一個不解的現象,兩天來所到過的寺廟,神社幾乎看不到住寺人也就是通常所稱的僧徒,司官在殿堂內打坐念經,也聽不到從髙牆深院裏傳來的敲木魚,誦經念佛聲,更看不見他們走動的身影。人都去哪裏了,或者說這裏根夲就沒有住寺人?
 
嵐山的天龍寺是這一區域內最大的寺廟占地麵積相當的大,正門在出火車站主街上,購票進入樓門後是若大的庭院,有一段長長的參道兩旁種滿楓樹,而邊上的石板步道則通向不同方向的內院殿室,回廊。曹源池庭院屬曆史遺跡中的名園其特色是巧借自然山水之勢加上人工山石池水構成一座精致迷人為國家級的名勝。天龍寺內種植有各類的樹木,櫻花樹,楓葉樹等若是春秋季來此景色更好但遊客也會更多像是集市便少了寺院清淨淡遠的意境。
 
從另一則出天龍寺的樓門走出己來到半山坡上便是嵯峨野竹林,一條條坡道兩旁是細長的青竹在其上段呈自然狀的彎曲形成優美的拱形線條,走在小徑被這些遮天擋陽的青竹泥土氣息包圍著,山風吹過長竹搖曳沙沙作響,不時有各種鳥的嗚啾傳來。遊客們是一定要在竹林小徑中走上一段,拍照留影。
 

 

山上除了寺廟外還有隱秘在各處的私家茶室畫廊,在一處牆上掛著照片和從報紙雜誌上影印圖片像是作家的茶室小坐喝杯抹茶。裏裏外外隻有一中年婦女打理顯然不是照片上的作家,她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向我們介紹作家和作品,我也隻有禮貌點頭的份幾因為我隻知道幾位日本大作家的名字,除此之外了解知道的甚少。室內室外環境看似完美隻是除了我們沒有其他遊客,冬季生意總有清淡些。

每座寺廟前都會有介紹說明牌,盡管是日文但總能猜出一些關鍵詞中與中文字義相近或完全相同處,比如古都京都,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等等。
 
山上有塊周恩來總理紀念詩碑,是當年中日關係處於相對友好的年代所建。
 
 
嵐山的腳下有一條遊覽觀光小火車軌道,春夏秋三季是非常吸引遊人特別是帶著孩子的遊客們,現在是冬季小火車停運。二山峽穀間一條河流經嵐山腳下河麵寬闊因而水勢平緩許多,朋友前兒個月來此地時租小船在河上蕩漾賞景,但現在也是停業可能因為是旅遊淡季的原因。
 
遊覽區有不少的人力車伕拉著遊客穿行在上下坡道上,他們還時不時的停下來為乘客拍照,上傳臉書,微信儼然成為旅遊,吃飯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山上的天氣總比山下要冷些,當山下雪早己不下的時候,山上則依然風夾雪吹打在身上臉上寒意襲人。
 
準備下山,回首眺望遠遠近近厚重古樸的神社寺廟,髙大挺撥的千年古銀杏均是籠罩在雪花迷濛,山川間。我夲不懂禪意戒語,但被這虛實轉換間的意境而悟得有些似懂非懂。
 

下麵這張照片網上下載,比較一下冬季和春秋季節景色的不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