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倫敦之二:“沾滿別國血與淚”的大英博物館

來源: lily0824 2017-10-08 16:28: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206 bytes)

提到倫敦,會想到什麽呢?於我,第一當然是大英博物館。這裏見證了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帝國對外擴張侵略的曆史。世界各地的寶貝,源源不斷地流向這裏,在這裏永駐。沒想到,大英博物館居然不收門票,而且其它所有博物館都不收門票。就這一項,英國每年不知道要損失多少銀子。剛替英國惋惜的時候,轉念一想,當年它在世界各地收刮民脂民膏,現在區區的門票錢豈能抵消它當年犯下的罪惡?可另一方麵,沒有英國的入侵,也許就不會有當地國家人民的覺醒,像美國的“波士頓傾茶運動”和中國的“五四運動”。沒有“五四運動”,也就沒有新中國和現代的中國。沒有“波士頓傾茶運動”這個導火索,就不會有現在權傾世界的美國。所以說,英國的侵略擴張變相地推動了各國革命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大英博物館外部


如果說當年的英國靠硬拳頭打開了世界各國的國門,那現在美國正在用它手中的美元軟拳頭在世界各地“剪羊毛”。美國在用“全球化”政策把一個個國家“喂肥”以後,用美元是世界唯一主導貨幣的手段或逼迫這些國家的貨幣升值或用金融手段打擊這些富起來的國家,從日本,南美,到亞洲四小龍,無一例外。被剪過羊毛的國家,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一蹶不振。現在輪到中國,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加劇下滑,不知道中國會不會挺過這一關。相信天佑中華,當我們的好國運正當頭時,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參觀這個有著250多年曆史的大英博物館,對於我們這些沒有藝術修養的人來說,除了感慨之外,那些寶物真是不知如何欣賞。好在對所有寶物都有英文注釋,另外,對部分寶物有中文講解,我們還能理清一些思緒。隻恨自己腦中無物,知識淺薄,不能把這些無價之寶的來龍去脈全部吸入腦中。我們在大英博物館差不多呆了一整天,隻把博物館推薦的十件鎮館之物和中國的瓷器館認認真真地看完,其餘的都是走馬觀花。在這十件鎮館之物中,有中國的元至正形青花龍紋瓷瓶。1351年建造,是中國最早的刻有落款的青花瓷。它幾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繪畫的全部元素,繪製精良,是同類中的翹楚。我們也很想看的中國繪畫館,因為一位中國人向博物館無償捐贈了兩幅畫,博物館因為這兩幅畫需重新裝修繪畫館而暫停關閉,還是挺遺憾的。其實我們也看不懂那些繪畫,隻想知道它們是哪些牛人的作品而已。在大英博物館,有來自中國的2萬多件寶物。這個數字,不禁讓我們為那時中國的羸弱而丟失這麽多國寶感到唏噓。除此之外,我們也許該慶幸,這些寶物還能被完整地保存下來。不然在那個動蕩的文革年代,不知道有多少會缺失。隻祈禱中國平平安安,不會再有愚昧的劫難。

 

元至正形青花龍紋瓷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