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紮特的故鄉-奧地利薩爾茨堡(Salzburg)

來源: Old_Clock 2017-07-15 14:09: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704 bytes)

“薩爾茨堡”(德語:Salzburg,意為“鹽堡”)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755年,因附近的鹽礦和城堡而得名,薩爾茨堡主教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壟斷鹽的銷售。739年薩爾茨堡成為主教的駐地,774年薩爾茨堡大教堂第一次落成。798年4月20日,應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的請求,教宗利奧三世將薩爾茨堡升格為大主教的駐地,管轄幾乎整個老巴伐利亞地區,即下巴伐利亞、上巴伐利亞、上普法爾茨和如今奧地利的大部分地區。此後薩爾茨堡先後曾是屬於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15世紀後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
薩爾茨堡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是其一個獨立的大主教教區,大主教擁有至了高無上的權力,直到1803年神聖羅馬帝國通過法律,實施政教分離,薩爾茨堡大主教才失去了其統治地位。1805年奧地利人在奧斯特裏茨戰役中失利後,奧地利的蒂羅爾州被割讓給巴伐利亞,作為交換,薩爾茨堡和貝希特斯加登則劃歸了奧地利。1810年薩爾茨堡再次易主成為巴伐利亞的一部分,1816年維也納會議後薩爾茨堡歸還奧地利,而貝希特斯加登則繼續歸屬巴伐利亞,這個局麵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薩爾茨堡位於奧地利的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的門庭,城市的建築風格以巴洛克為主,據史料記載,薩爾茨堡是現今奧地利管轄地域內曆史最悠久的城市。薩爾茨堡是音樂天才莫紮特的出生地,莫紮特不到36年的短暫生命中超過一半的歲月是在薩爾茨堡度過的。薩爾茨堡也是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的故鄉,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
薩爾斯堡市區麵積不大,教堂眾多,非常適合徒步漫遊。美麗的薩爾斯河把薩爾斯堡分成新城、舊城兩部分。一座座各具特色、曆史久遠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綠樹成蔭的園林和千姿百態的噴泉,把薩爾斯堡打扮得格外美麗。這裏還有充滿中古特色的引人遐思的民居、莫紮特誕生地、莫紮特音樂學院、莫紮特廣場和莫紮特紀念銅像等。阿爾卑斯山的秀麗風光與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渾然一體,使薩爾斯堡被譽為全世界美麗的城市之一。薩爾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

城市中央有一座總主教沃爾夫·迪特裏希(Prince-Archbishop Wolf Dietrich)為他的情人所建造的宮殿和花園,當時以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為“阿爾滕奧宮”,本應清心寡欲的沃爾夫大主教卻愛上絕代佳人莎樂美.阿爾騰奧,於是主教聘請了當時最著名的建築師埃爾拉赫(Fischer von Erlach)為心愛的莎樂美於1606年設計建造了這座宮殿。他們在此同居生活並生了15個小孩。沃爾夫·迪特裏希的繼任者馬爾庫斯·西蒂庫斯為了抹去這段不光彩的故事,將其改名為“米拉貝爾宮”(Mirabell Palace),“米拉貝爾”是個意大利女名,意思是“驚人地美麗”。

01.米拉貝爾花園(Mirabell Garden)是一座集聚羅馬雕塑、噴泉、花園、迷宮,彌漫著童話般情調,對稱設計的巴洛克式宮殿花園。

02.米拉貝爾花園雇傭了四百多名園丁照顧花園中的花卉樹木。

03.米拉貝爾花園內的花卉及其圖案隨季節不同而變化。

04.位於花園中間噴水池的周圍,有四座由雕刻家Ottavio Mosto所製作的雕像,噴泉的後麵是米拉貝爾宮(Mirabell Palace)。這個場景曾在電影《音樂之聲》中的"Do,Re,Me"中出現。

05.這四座雕像分別代表了四種不同的天然元素:風,土,水,火(又被稱為天,地,水,火)。
這是"風雕像"-大力士Herkules高舉著巨人在風中。

06.土雕像-地底之神Pluto誘拐了植物之女神Persephone進到地下,播下的種子生生死死,悲喜交加。

07.水雕像-特洛伊王子Paris帶著宙斯的女兒Helena穿越水麵,飄然而去,演繹一段曲-折的愛情故事。

08.火雕像-特洛伊勇士Aneas從火城Troja將父親Anchises扛在肩上拯救出去。

09.花園四周還有許多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雕像。

10.人物雕像

11.這兩座雕像在入口處

12.從米拉貝爾花園可以看到薩爾茨堡大教堂的綠色塔頂以及高處的薩爾茨堡要塞

13.米拉貝爾花園裏弗朗茨 約瑟夫一世(Kaiser Franz Josef I, 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的紀念碑。

14.約瑟夫一世是奧匈帝國的締造者(1867年-1916年在位),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皇後是著名的茜茜公主。他於1900年派兵參加八國聯軍打中國,1914年又借口侄子被刺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於1916年駕崩,未看到奧匈帝國失敗的命運。

15.米拉貝爾宮(Mirabell Palace)是奧地利薩爾茨堡的主要名勝之一,巴洛克風格,模仿意大利和法國宮殿。

16.米拉貝爾宮的玫瑰園

17.兩邊對稱的花卉圖案

18.花園中的裸女雕像

19.飛馬青銅雕像和噴泉(Horse fountain)

20.在"Do-Re-Mi"中,瑪麗亞和孩子們圍著飛馬噴泉邊轉邊唱。

21.花園中的的林蔭隧道也因電影《音樂之聲》而名聲大噪。

22.瑪麗亞和孩子們唱著"Do-Re-Mi"穿過這條林蔭隧道

23.從這兩個石獅中的台階走上去,

24.可看到一些小侏儒的石像。

25.孩子們邊唱,邊走,邊拍打著這些小石人。

26.從米拉貝爾花園出來,到了莫紮特故居(Mozart Wohnhaus)。1773年,莫紮特一家遷至位於鹽河對岸的另一更大的住處,馬卡特廣場8號8號。遷去維也納之前在薩爾茨堡生活的最後幾年,莫紮特在這所房子裏創作了150多部作品。1996年1月,莫紮特故居經重新修葺後向公眾正式開放。一樓的博物館紀錄了這幢建築的曆史和莫紮特一家的生活。

27.1787年5月28日莫紮特的父親利奧波特·莫紮特去世後,這個房子換了很多主人。1944年11月16日一枚炸彈將建築的三分之二損毀。1989年被國際莫紮特基金會將它買下,1994年5月,開始按照原始的圖紙重新翻建。兩年後,1996年1月26日,莫紮特故居重新開放。

28.在莫紮特故居旁就是Sacher飯店,飯店中的一個小廚師無意中做了一種巧克力蛋糕,想不到這味蛋糕卻很快風靡全澳地利,成為了一種品牌,並被命名為Sacher蛋糕。現在Sacher蛋糕的總店在維也那。

29.離莫紮特故居不遠,便是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的出生地,1908年4月5日卡拉揚出生在這所白房子裏。

30.旁邊的花園中有一尊卡拉揚指揮時的雕像。
卡拉揚在指揮舞台上活躍70 年。他帶領過歐洲眾多頂尖的樂團,並且曾和柏林愛樂樂團有過長達34年的合作關係。卡拉揚在指揮舞台上活躍70 年。他帶領過歐洲眾多頂尖的樂團,並且曾和柏林愛樂樂團有過長達34年的合作關係。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就是卡拉揚的弟子。

31.作為該城市曆史上重要交通線的薩爾紮河(鹽河)從南麵的Prealps開始蜿蜒穿過城市中心,把城市劃分成兩半,也就是所謂的鹽河左岸和右岸。鹽河左岸是老城,曾經是古羅馬時期的定居地。莫紮特人行橋(僅供步行者使用),州橋,馬卡爾特(Makartsteg Bridge)人行橋和慕爾恩人行橋(都是僅供步行者使用)把城市的兩岸連接起來。

32.這座橋就是馬卡爾特(Makartsteg Bridge)人行橋。

33.由於橋上掛著許多"情人鎖"(中國人稱之為同心鎖),所以這座橋又叫"情人橋"(lovers bridge)。

34.站在橋上看老城區,遠處山上的是著名的霍亨薩爾茨堡(Hohensalzburg Fortress),又稱薩爾茨堡要塞,是薩爾茨堡市的標誌。它是中歐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堡。曆經900多年風雨,仍巍峨挺拔聳立在舊市區100多米高的山丘上。城堡從1077年開始建造,1861年完成。城堡內有街道,四周是又高又厚的城牆。這裏曾經是曆代薩爾茨堡市主教的居住地。整座城堡麵積十分廣闊,有庭院和多座建築物,如大主教舉行盛大宗教儀式的廳堂、音樂廳、主教居室、兵器館、囚犯館、中世紀刑具展覽館等等。在城內的還有一座布魯克博物館,陳列了中世紀的藝術珍品。

35.站在橋上看另一邊的老城區。

36.在橋上回過頭來看新城區。

37.薩爾茨堡大教堂(Salzburg Cathedral)坐落於薩爾茨堡老城,是這個城市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築物。大教堂最初的建造於公元774年,它以雄偉的立麵和巨大的圓形屋頂體現了阿爾卑斯山一側早期巴洛克風格雄偉的特征。

38.大教堂1598年被焚毀,1614年重建,1628年落成;1944年又被轟炸摧毀了教堂的屋頂和部分聖壇,之後,又被重新修葺。1959年又做了擴建。刻在門柵欄上的年代標誌記錄了“774”,“1628”,“1959”三個年代。
在正門牆麵上有4座巨大的雕像:手持鑰匙和寶劍的聖徒彼得和保羅,手持鹽瓶和教堂模型的州守護神聖徒魯佩特和維吉爾。

39.大教堂廣場構成了大教堂的前庭。在廣場的中央矗立著1766-1771沃爾夫岡與約翰.巴布提斯特.哈根瑙爾為希基斯蒙.施拉騰巴赫伯爵大主教建造的聖母柱。它的曆史見證了薩爾茨堡教主的至高無上的權力與獨立性。

40.大教堂內部。莫紮特和他的姐姐都在這座教堂內受的洗,莫紮特還曾在這座教堂內彈奏風琴,但他很討厭這項差事,認為他是作曲家而不是在教堂裏彈伴奏的,隻是迫於主教的權力,無奈而為之。

41.主教宮廣場(Residenzplatz)是一個大型廣場,位於奧地利薩爾茨堡老城的心髒,靠近薩爾茨堡主教座堂(圖中右方)、莫紮特廣場(Mozartplatz)和薩爾茨堡要塞。它是薩爾茨堡最熱門的景點之一。圖中左方是新主教宮(Neue Residenz)。

42.在主教宮廣場中間,是一個巨大的巴洛克噴泉'Residenzbrunnen',建於1656至1661年。用大理石建造,被認為是中歐最大的巴洛克噴泉。

43.右方的新主教宮(Neue Residenz)建於1588-1600年。

44.新主教宮在1701年又加建了八角形的開放式鍾樓,並於1702年按裝了35口來自挪威的古鍾。新主教宮現在是薩爾茨堡博物館所在地。

45.Chapter廣場,9米高的城市雕塑"Sphaera" 一個悠閑地站在金球上的人,這是一個現代化的雕塑。從2002年開始這裏成為了現代雕塑藝朮家展示他們才華的地方,廣場上的雕塑作品每年都會更換。後麵高處是薩爾茨堡要塞。

46.金球底下的地麵上有一個國際象棋棋盤。

47.聖邁克教堂(St.Michael Church)是薩爾茨堡最早的教區教堂,最初是作為一個洛可可式的小教堂,在公元800年前就已存在,它在中世紀時曾屬於聖彼得修道院,它在一場大火後在公元823年和1167年兩次再建,但是由於主教區的權力轉移至聖瑪麗教堂,它就失去了它以前的重要性。聖邁克教堂在1767至1776年間重新改建成並加上了巴洛克式的洋蔥塔頂。

48.在主教宮廣場附近,距離登山纜車處不遠,是古老的聖彼得修道院(Stift Sankt Peter)。它始建於696年,被認為是德語地區最早的修道院之一。它本來的建築風格為羅馬式,後來改為哥特式,再之後教堂的尖頂又被改成巴洛克風格的“洋蔥頭”式穹頂。

49.聖彼得修道院旁邊便是有1200年曆史的聖彼得墓地(St.Peter's Cemetery),這裏有各式各樣精美的極具薩爾斯堡地方特色的鐵製墓碑,墓園被無處不在的鮮花裝點,美麗、幽靜,看不到死亡的哀傷,充滿著盎然生機,讓人感覺更像一座寧靜的花園,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墓地之一。很多有名的人物。包括娜奈爾·莫紮特(莫紮特的姐姐),米歇爾·海頓(音樂家海頓的弟弟),卡拉揚的老師、大主教堂建築師聖丁諾·索拉利等都長眠於此。在電影音樂之聲快到結尾時,瑪麗亞一家躲避納粹追趕就躲藏在這裏。

50.從這個庭院可以看到上山的纜車,以供腳力不繼者搭纜車上山參觀薩爾茨堡要塞。

莫紮特生平簡介:
沃爾夫岡.阿馬迪烏斯.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他既是作曲家,又是鍵盤樂器演奏家、小提琴家、古提琴演奏家、指揮家。他在四歲就寫出了第一首協奏曲,7歲寫了第一部交向樂,12歲就創作了笫一部歌劇,童年時的莫紮特即顯露出卓越的作曲才華,更可貴的是他不但作曲速度極快,而且創作的音樂水平極高。莫紮特一生所完成的作品,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劇,四十多首交響曲,五十餘首協奏曲,二十七首弦樂四重奏等共計六百二十二首作品。
莫紮特的父親,利奧波德.莫紮特(Leopold Mozart)是位知名的音樂家,也是薩爾茨堡的宮廷作曲家。利奧波德生有七個子女,但最終隻有最小的兩個,即莫紮特和他的姐姐娜奈爾(Nannerl)長大成人。娜奈爾也是個音樂天份極高的孩子。利奧波德發現莫紮特的音樂天賦後,對其進行了嚴格及係統的早期培養,莫紮特輝煌的音樂一生,一半是源由他本人的音樂天才以及勤奮努力,另一半即得益於父親對他的培養。
從1762年起,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莫紮特和10歲的姐姐娜奈爾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他們到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等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巨大的轟動!在奧地利國都維也納,他們被皇帝請進王宮進行表演。
1772年,16歲的莫紮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由於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這段不穩定的雇傭關係終於在1781年結束,他毅然決定獨立自主,前往維也納定居,走上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當時他年僅25歲,可離生命的終點卻隻有10年了。
1782年,在沒有征得父親同意的情況下他同音樂家韋伯的女兒康斯坦茨·韋伯結了婚。由於他沒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茨又不善持家理財,因而婚後的生活非常窮困。為了維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紮特拚命工作--教課、演出、創作,應接不暇,永無休止。盡管如此,日子還是過得相當窘迫。為了改變這種處境,莫紮特經常餓著肚子,拖著疲憊的身軀舉行長時間、超負荷的音樂演奏會,然而卻掙不到幾個錢,所得到的隻是一些戒指、表和鼻煙壺等既不能吃,又不能當錢使的禮品。莫紮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把這些東西送進當鋪,換得一點錢,讓全家人吃上一頓飽飯。
莫紮特晚年的生活每況愈下,身體也越來越糟,他不得不經常向朋友們求援。當他最後一部傑出的歌劇《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場公演時(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纏身。
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著黑衣的陌生人前來拜訪,他請大師為他寫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後,身心交瘁的莫紮特含著眼淚對妻子說,這部作品將為他自己而寫。他帶著一種狂熱的拚死勁兒開始寫最後一部作品《安魂曲》。一個永遠的遺憾是,這場競賽的勝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寫到一半時,莫紮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筆……這部傳世之作的最終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門生修斯梅爾。
《魔笛》上演後所獲得的巨大成功為瀕臨崩潰的莫紮特帶來難以形容的最後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語地想象著《魔笛》的演出:第一幕結束了…….現在開始夜後的詠歎調……淩晨1點,他悄悄地闔上了雙目,享年僅35歲。此時,豪華的威登歌劇院燈火輝煌,舒適的包廂座無虛席,維也納各界人士濟濟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大師的新作《魔笛》。
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氣候迫使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返回,隻剩下一個掘墓老人趕著靈車踽踽獨行。這是一個埋葬罪犯、流浪漢與貧民的墳場,下葬的墓穴裏已有兩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茨當時重病臥床,沒能到場。當她數日後前往墳地時,已無法找到準確的墓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這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了。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莫紮特葬身何處。他的一生直至離開人間都被忽視,但他的音樂卻永遠在人世間流傳。
莫紮特死亡之謎
究竟是誰或者究竟是什麽給予了他致命一擊?中毒、腎病、感染……這個問題至今仍然眾說紛紜,難下定論。兩位美國學者日前提出的“失血說”及“維生素D匱乏說”令這位早逝的天才在死後220年再度成為學界的焦點。
兩個世紀以來,莫紮特之死一直籠罩在重重疑雲中。據美國演藝醫學協會前會長、前整形外科醫生威廉·道森介紹,莫紮特的遺體在死後三天內下葬,且從未有人提出對其進行屍檢。直到30年後,相關的證據及報告才被逐漸披露。即使如此,許多相互矛盾的細節或說法反而令莫紮特之死越發撲朔迷離。更糟糕的是,19世紀的醫學水平遠落後於今天,盡管莫紮特的醫生均是大名鼎鼎的學界泰鬥,然而“他們不知道何謂維生素,不知道何謂細菌,也不知道何謂血壓,他們壓根兒沒有足夠的知識或技術來治療莫紮特”。

51.距市政廳僅幾步之遙,狹窄的糧食大街伸展開一個小廣場。這裏便是莫紮特的出生地。

52.糧食大街(Getreidegasse)9號。

53.莫紮特於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這座房子,並一直居住在這裏直至1773年。

54.門牌

55.大門。

56.大門旁還保留著古老的手拉門鈴。中間那個拉手上寫著"Museum",也就是莫紮特家的門鈴。

57.1880年5月15日,國際莫紮特基金會將莫紮特出生地改造成博物館首次對外開放。

58.莫紮特出生房子的後門。

59.莫紮特出生房子的後門前是一個集市廣場,平時很熱鬧,周末歇市,當天是星期日,廣場上冷冷清清。這是房子對麵的教堂。

60.莫紮特出生房子旁邊就是莫紮特的姐姐瑪利亞·安娜·莫劄特故居。瑪利亞·安娜·莫劄特(Maria Anna Walburga Ignatia Mozart ,1751年7月30日-1829年11月29日)暱稱娜奈爾(Nannerl),莫紮特的姐姐娜奈爾是非常聰明的,很有音樂才華,她很小,但她卻能流利地演奏鋼琴和小提琴,並且演奏的如同天籟一般,還會作曲,她鋼琴彈得甚至比莫紮特還好(莫紮特當時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古鋼琴等都名列第一)。可惜她生錯了年代,在那時女子是不能拋頭露麵演奏,更不能作曲的,所以她一生中大部份時間都隻能當一名鋼琴老師。 

61.瑪利亞·安娜·莫劄特故居牆上的指示牌。
1784年,33歲的娜奈爾嫁給了太陽堡的法官Johann Baptist Franz von Berchtold,住進了聖吉爾根市她母親出生的房子。這個人比她大15歲,有過兩個老婆,生了5個孩子,不過他挺有錢的,為什麽嫁給這個人,不用說也該知道。她嫁得很晚,她一直都在為弟弟操勞。她和那位法官生了3個孩子。1801年Johann Baptist Franz von Berchtold去世,除了三個孩子她在這世上什麽都不剩了。她帶著三個孩子回到了薩爾茨堡,就住在這所房子裏,以教鋼琴來維持生計。
1829年,瑪利亞·安娜·莫紮特在薩爾茨堡去世,享年78歲。她總算走完了她漫長的人生道路,在她78年的漫長人生裏,隻有十幾年時幸福的,其餘幾十年都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或許死對她來說是一種解脫吧。娜奈爾死後被葬在了薩爾茨堡最曆史最悠久的也是唯一的一座羅馬式教堂聖彼得修道院(St. Peter's Cemetery)旁邊的聖彼得墓園。 

62.莫紮特出生地所在的糧食街本身便是薩爾斯堡最美的購物街。

63.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家店為尊重傳統都沿用中世紀流傳下來的手工鐵藝招牌,無論是多大的品牌也無一例外的呆在一個小小的鐵藝招牌中。

64.這些招牌的曆史已有二、三百年,這充分體現了當地人對傳統的尊重和保護。

65.街上鱗次櫛比的商店匯集了國際品牌和當地特色商品。

66.Swarovski水晶製品店

67.時尚手表和首飾。

68.時尚服裝

69.莫紮特咖啡館

70.工藝品

71.巧克力

72.托馬塞利咖啡館(Café Tomaselli)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咖啡館,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705年。莫紮特在生前經常光顧這裏喝咖啡,看報紙。

73.咖啡館裏

74.這個報架還是原耒的,供顧客邊享受咖啡,邊看報紙打發時間。

75.不過現在對報紙有興趣的隻有那些老年顧客了。

76.點一杯Cappuccino,

77.再來一塊Tiramisu。這裏咖啡和糕點是兩條龍服務,分別付賬,價格不貴,屬於平民消費。

78.這夾在兩幢房子中的就是著名的"薩爾茨堡最小的房子"。據說當年有一位平民青年爰上了一位貴族姑娘,當青年向姑娘的父親提親時,父親嫌青年窮,沒有房子,因此就刁難他說如果他有了自巳的房子,就同意他和女兒結婚,後來青年就造了這所小房子,房子雖小,但終糾還是房子,那位父親隻能把女兒嫁給了青年。

79.托馬塞利咖啡館前廣場上的"火神雕像",傳說中的消防救火之神。

80.往小罐中丟下幾個零錢,就可以和這個漂浮著的"莫紮特"握手,照像。

81.街邊賣藝的盲人女樂師。

82.莫紮特巧克力是薩爾茨堡最音和最具特式的產品。來到薩爾茨堡一定要品嚐一下它的美味。

83.莫紮特巧克力永遠選用最上乘的100%純天然可可脂等原料,並嚴格限製僅在薩爾茨堡生產;四層夾心工藝製作,口味獨到,純香嫩滑;由於她四層夾心中含有純淨美味的杏仁糕和榛子糕,所以兼具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不可多得的綠色食品;純正的深玫瑰紅和金色為主色調的外包裝,不僅融入了皇家高貴的藝術經典,更彰顯了永恒的文化品味與時尚。

84.莫紮特雖已作古多年,但他卻是現在薩爾茨堡最會賺錢的人,與莫紮特有關的周邊產品,如莫紮特巧克力,小提琴,工藝品等,每年為薩爾茨堡賺取50億歐元,相當於16萬奧地利人一年的收入。

85.菲爾斯特糕餅咖啡館  Café-Konditorei Fürst     
菲爾斯特糕餅咖啡館是著名的莫紮特巧克力球(Mozartkugel)的創始店。這種巧克力球於1890年由薩爾茨堡的皇家糕點師保羅.菲爾斯特(Paul Fürst, 1856-1941)研發,由開心果、杏仁糖、牛軋糖和黑巧克力製成。人們可以化一歐元買一個巧克力球嚐嚐味道。

86.菲爾斯特糕餅咖啡館裏麵的巧克力製品和工藝品

87.菲爾斯特糕餅咖啡館裏麵的巧克力製品和工藝品

88.菲爾斯特糕餅咖啡館裏麵的巧克力

89.菲爾斯特糕餅咖啡館裏麵的糕點

90.這家店的莫紮特巧克力在薩爾茨堡排名笫二,這裏試味的巧克力球0.9歐元一個。

91.主教宮廣場旁邊就是莫紮特廣場(Mozartplatz)。

92.一座青銅的莫紮特雕像紀念碑是廣場的中心,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是建立此廣場的重要倡導者。他私人捐助了巨款,並且還捐贈了一個大理石底座。

93.莫紮特雕像紀念碑由德國雕塑家洛特維奇.西瓦特洛(Ludwig Schwanthaler)製作。

94.莫紮特雕像紀念碑於1842年9月5日落成,莫紮特的兩個兒子卡爾·托馬斯·莫紮特(Karl Thomas Mozart)和弗朗茲·澤維爾·沃爾夫岡·莫紮特(Franz Xaver Wolfgang Mozart)出席了落成典禮。1997年薩爾茨堡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時,塑像前麵的地麵上的刻字記錄了這一曆史時刻。莫紮特的遺孀,康斯坦茨·韋伯(Constanze Weber 1762–1842),未能經曆這一隆重的慶典,她死於同年的3月6日。

95.莫紮特生有六個孩子,有四個不辛夭折,隻有老二卡爾·托馬斯·莫紮特(1784-1858)和老六弗朗茲·澤維爾·沃爾夫岡·莫紮特(1791-1844)長大成人。托馬斯在奧地利當公務員,弗朗茲後來成了職業音樂家。二人都終身未娶,因此莫紮特家族至此中斷,令人惋惜。

回來後特意看了一部電影《莫劄特傳》(Amadeus),又譯為《阿瑪迪斯》,由美國演員湯姆·休斯(Tom Hulce)飾演莫劄特,演出其傳奇一生。此片於1984年獲得奧斯卡八項大獎,包括最佳電影和最佳男主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喜歡莫紮特! -嘉崚子- 給 嘉崚子 發送悄悄話 嘉崚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5/2017 postreply 14:53:40

看上蛋糕了,端走! -LiLinAA- 給 LiLinAA 發送悄悄話 LiLinA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5/2017 postreply 17:13:41

我特別喜歡這個城市,青白顏色,又幹淨又古老 -簡妮真人- 給 簡妮真人 發送悄悄話 簡妮真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5/2017 postreply 23:05:36

喜歡!下次去補上。 -陳默- 給 陳默 發送悄悄話 陳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6/2017 postreply 15:13:40

謝謝圖文並茂的介紹。看到那些巧克力和糕點感到很親切,流口水了;我家領導喜歡喝那裏的啤酒:-)。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8/2017 postreply 07:34:2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