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風情: 飲食住行全篇,濃縮攻略指南 (組圖)

來源: 原野青蛙 2017-07-04 12:33: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3939 bytes)

歐洲風情: 飲食住行全篇,濃縮攻略指南 (組圖)

原野青蛙


一. 引子
二. 歐洲的行
三. 歐洲的住
四. 歐洲的飲
五. 歐洲的食
六. 歐洲的樂


 
引子

離開歐洲快二十年了。

二十年前世道還太平。大洋這邊,九一一還隻是一個電話號碼, 世間最大的新聞,是誰摸了克林頓總統的褲襠。大洋彼岸,戴安娜還是人民的王妃,英國和歐盟還在度著蜜月。

今年夏天,向往歐洲的日子,歐洲的文化,歐洲的一切,再次踏上她的土地,一切是不是還一樣呢?

與第一次看熱鬧的熱情不同,度假的要求其實挺低的。指導方針簡單易行,容易做到:
睡到自然醒,嚐點當地飯,行程不要滿, 累了回旅館。
隻有這樣,才能在幾周的長途的旅行中,Enjoy 每一個城市的每一天。每一個值得看的名勝,都要留出時間,第二天換個角度再去看一遍,隻有這樣,半年後看到照片,你還記得你確實去過那裏。要是為了看個景,起早貪黑,在 Checklist 上,一個一個飛快地勾掉,短途可以,長途的旅行不一定值得。
對於一個自詡當年在倫敦開車,不用看地圖的人,要他跟旅遊團走,就象逼一個漁夫去魚市買魚一樣。再說現如今旅遊業的惡性競爭,已然使得每個旅遊團都是十天遊十幾個國家。結果是每天八個小時在大巴上,每個城市兩個景點開車路過,另兩個景點下車四十分鍾,還含上廁所。這不能怪旅行社,而是顧客們買票時太貪得無厭,景點要越多越好,票價要越賤越好。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其實歐洲實在太小,最方便是坐火車,連安檢都沒有,提前二十分鍾到車站,提早十分鍾上車就行。市中心出發,市中心到達。象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一樣,在市中心遊覽區停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市內有嶄新的奔馳車當作 Taxi,何樂而不為呢?

 
歐洲的行

說到歐洲的火車,鋪天蓋地的中文和英文網站兜售聯票。再仔細一看,除非你每天坐兩趟長途火車不停地跑,還是到各國的國營鐵路局直接買票合適。譬如這次,直接在 OBB 和 DB 德語網站買的 400 歐元的票,在最 popular 的 Eurail.com 英語網站上,要 1400 歐元才能拿下。當然要少花這一千歐元冤枉錢的條件,是要會說英語以外的歐洲語言。在英倫小島以東的大片歐洲大陸上,與你講英語,是人家在屈尊幫你的忙。你不但應該感激,還要付代價的。

這中文版和英語版的歐洲火車聯票,是拿蘿卜幹當人參賣之外,世界上第二大的騙局。其秘訣是,先把單程票價提至四倍,再八五折當聯票賣給你。
在這個噴氣機時代,在慢慢悠悠的四人包廂裏度日或過夜,是很天真浪漫的回憶。鎖上三道鎖的包廂門,裏麵就是你的一片天地。打開窗,美景撲麵而來,想擋都擋不住。餐車的飯,酒,和咖啡,也還可口。最緊要的,是一路上的風土人情,一覽無遺。
當然還有許多旅途中的軼事。譬如在從布拉格到柏林的路上,捷克的車廂,冷氣和暖氣一起來,暖氣稍占上風,下車前足足洗了一個免費的桑拿浴。同浴的有一對華人藝術家老夫婦,實在令人佩服。完全的自由行,隻依賴公共交通,隻看一流的美景,而不是湊熱鬧,趕名勝。兩個月在歐洲,就這麽自由自在地來回穿梭,好不自在。
還有一次在捷克等去慕尼黑的車時,車站不提前報站台號,臨到開車前幾分鍾,才通知站台號。當地人習慣了,豎起耳朵一聽到拔腳就跑。見狀,就算聽不懂,也隻能跟著一群人飛奔。令人想起以前的北京站。
出門總要騰出一隻手來,拿票,拿水,拿手機。所以箱子要象巨龍車那樣,連起來走。需要時,全家的行李,一隻手就可以拖著走。這次出門沒有背單反,相片隻能將就著看吧。

 
歐洲的住

現如今,出門看景成了次要角色,安全升級到第一位。卡車上路牙撞人,流彈不長眼這類的事,純屬小概率事件,你就是明天開始,天天守在大笨鍾前,可能要等上好幾年,還不一定能等到下一輛車。然而其它的事,倒值得注意。

判斷一個城市是否安全,也不難。出發前先看看這個國家的年人均 GDP。要是不到兩萬美元,錢和護照貼身放好了。要是高於四萬美元,就不用太擔心,放哪裏都成。因為那裏有比做小偷,更有效率的掙錢方法。
要是在兩萬到四萬之間,你到達後隻看兩件事,白天看路口有沒有交通燈,晚上有沒有小販擺地攤。這兩個直接反映當地警察的效率和腐敗程度。歐洲的許多路口,是既沒停車牌子,也沒交通燈的。百姓幾十年來,有約定俗成的規矩,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知道誰該讓誰先走。在倫敦,過街先看右手邊。
進旅館,先找煙霧警報和噴淋係統。通常 GDP 低的國家,這些都是必須省略的裝置。還有就是許多旅館的門,象防盜門那樣,可以從裏麵用鑰匙反鎖。這在英美是既危險又不合法的,因為緊急情況下,找不到那把鑰匙,就出不了自己的門,剩下的出路就是躍窗了。記得把鑰匙掛在門把手上,才睡覺。
要是銀子寬裕些,訂套間是物超所值的。除了睡房,還有同樣麵積的起居室,供你懶懶散散地坐著看看風景,翻翻雜誌,瞄瞄電視。因為時差,早睡和晚起的,也不會相互影響。收入水平低的城市,這種套間,銷路並不好,倒是很容易訂到的。再多下些銀子,主臥室裏還會有個按摩浴缸 Jacuzzi 供你享受。你要是還沒有住慣總統套房的話,通常 400 到 800 平方呎的套間,比較舒適。小於 300 平方呎的單間,就顯得局促一些。

 
歐洲的飲
 
因為是內陸國家,中歐人的祖先,是遊牧民族。後來學會了種地,但到現在還沒有學會養魚或釣魚。一路隻看到三條挪威空運來的魚,兩條成了盤中餐。剩下的日子,難忘那個 Wiener Schnitzel,每天就是靠著肉吃飽。雞,鴨,牛,羊,豬,做法是除了炸,就是烤。
唯有兩次例外。一次當雞鴨牛羊豬在一個碟子裏,一起上桌時,有幾塊清水煮的豬肉坨。那個清水煮肉,真不能恭維為烹調藝術。另一次點了一份 Beef Tata,別處也叫 Steak Tartare,則是烹調的另一個極端。其鮮其嫩,無與倫比。
別人養魚的時間,中歐人都用來釀上好的啤酒了。在歐洲的餐館,沒有免費的涼水和麵包這一說。點杯自來水,比啤酒貴。要是礦泉水的話,無論有泡的還是純水,可以點三四杯啤酒。管得鬆的國家,根本沒有喝酒的年齡限製。管得嚴的,象德國,合法的酒,十四歲就可以喝,十六歲就可以買。酒水便宜的直接結果, 就是每晚都是醉入夢鄉。
法國人坐在咖啡館裏,無非是三個原因之一。一是掃街辦貨走累了,要歇腳;二是渴了餓了,要補充冰激淩,咖啡和蛋糕;三是約了朋友,但家裏隻有一張椅子。

聽奧地利人說,奧地利人坐咖啡館,隻有一個原因。二戰之前,整個維也納除了茜茜公主家的暖氣可以燒得旺旺的,其他人家,除了做飯之外,很難有這多餘的柴和煤來取暖的。咖啡館裏有燒水的火,就成了大家漫長的冬天取暖的地方。一坐就是一天,中午吃塊麵包,這就是咖啡館兼賣小點心的開始。
到後來,奧地利的咖啡館,就象日本戰前因為燃料短缺,柴禾隻夠做飯,不夠做菜,百姓被迫吃鹹菜生魚一樣,由一個因為短缺引起的窘境,變成一個舉世聞名的飲食文化了。
事到如今,你要是在維也納點一杯摩卡,不在那裏坐上半天,而是拿了就走的話,你會吸引滿咖啡館和滿街人的目光的。在歐洲,邊走邊喝咖啡的人,比不穿上衣的人,還要少許多。

 
歐洲的食
 
亞洲以外,大多數地區不是以其烹調著稱,中歐這一帶也不例外。當地人拉大旗作虎皮,要是請大客,是上意大利的麵條;請小客,現在是紐約的 Berger 和芝加哥的 Pizza。反正是路越遠來的東西,被認為是越好吃。由於歐洲的原料和人工,大概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所以在其高級餐館,飯菜的質和量,與中美的還有距離。但是享受其服務,是別處不能相比的。
要品嚐真正的當地的接地氣的美食,必須離開大的景點。在中歐小城,走五分鍾,就是居民區。那裏的飯,才是正宗的飯。除了Schnitzel,也就是麵包粉炸排骨,和各色腸子之外,各種當地的可愛的麵食小點,叫 Dumplings,也挺可口的。
在捷克,午飯是正餐,坐下記得說 “Denni menu, prosim”。當然那菜單不會是英文的。先上一杯啤酒, 再外加一份滿滿的,像樣的當地具代表性的飯菜,花不了四歐元。酒足飯飽後,你拿到賬單,侍者會站在旁邊謙卑地等著,你即刻低調地地遞上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克朗到他手裏,輕聲提醒讓別找零錢。
在歐洲是不能把錢留在桌上走人的,給再多也不行。賬單也是要催好幾次,才會慢慢騰騰地拿來的,越好的飯店,催的次數越多。賬單要是太快地送來,說明東家想催客人走;客人不把錢交到侍者手裏,說明對服務不滿意,這些都是不能容忍的,極其失禮的行為。
要是忘記 “Denni menu, prosim” 這句話,隻能花四百克朗去吃 Pizza, Berger, 或給遊客吃的飯,Drinks Extra。那地方習慣了各地遊客來來往往,你幹啥他都不會在乎的。

匈牙利的飲食,幾乎與北京的類似。豬肉占了葷菜的 90%。 米飯,麵疙瘩和片兒湯是主食。你要是找到一家匈牙利餐廳,午餐每人,無論如何也花不了十美元的話,你找到了當地人的餐館。一餐花兩千福林,在當地人眼裏,是鋪張了。
與西歐,北歐相比,中歐蔬菜多。在中歐看不到西紅柿切片賣,黃瓜半條半條賣的淒慘景象。

老美的文化侵略,實在是厲害和有效。出了美國,每到一地,市中心,最著名的景點旁邊,第一號高級餐館一定是連刀叉,餐巾,碟子都沒有, 顧客象要飯的乞丐那樣,端著盤子來回晃蕩的 McDonald’s 。第一號高級咖啡館一定是那家連個瓷杯也沒有,讓顧客自己端著一個紙杯,滿鋪子找座的 Starbucks 。放眼望去,近處一定還有一家 Berger King,一家 KFC, 和一家 Subway。 當地的傳統飲食業,受打擊不小。看來真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無論那本經有多爛。

歐洲的甜點,美名在外。其實除了法國和比利時的幾個品種比較精致之外,其他國家的,並沒有能力與中國和美國的高級甜點媲美的。 唯一的好,是那裏糖貴,所以不是吼嗓子地甜。
倒是奧地利,捷克,匈牙利,德國一帶有個小吃,叫 Trdelnik (讀不出來的就叫Turtle-neck),用柴火現烤的。中間塞個冰淇淋的話,就美滿了。 這個點心有 2400 年的曆史,是 公元前 400 年希臘人想出來的做法,在歐洲流傳到現在。當然那時是沒有冰淇淋的。

歸根結底,除了法國和意大利,歐洲的飲食文化,不是在碟子裏麵的飯菜上,而是在飯盆外麵的裝潢藝術上,以及侍者們訓練有素的優雅服務上。譬如奧地利皇宮請客用的餐巾,有一平方米大。折出的花樣,漂亮無比,但其折法是國家機密,不許在紙上寫下來,而是幾百年來師徒兩人口口相傳。至今全世界隻有兩人知道其訣竅。

餐廳的華麗,
吊燈的光彩,
燭光的輝映,
鮮花的清香,
環境的安寧,

再加上

菜單的別致,
侍者的謙卑,
餐具的精致,
態度的殷勤,
服務的周到,

每一樣都是眼睛和情感的豪華享受,
每一件都在訴說一個很久遠的故事。



 
歐洲的樂
 
中國人的傳統娛樂是麻將,美國人是看三大球,歐洲人是聽音樂會。

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伏爾塔瓦河》; 德伏夏克的《自新大陸》,和其中著名的《念故鄉》; 施特勞斯的圓舞曲,莫紮特和貝多芬的不朽之作,都是聞名世界的。你要是在音樂廳裏,不是在 YouTube 上,用心去聽的話,每一曲不是讓人心曠神怡,就是讓人遐想萬千。

難怪在維也納的街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莫紮特年代裝束的票販子們一見亞洲麵孔,就用標準的普通話,親切滴問:“金色大廳?”

能幹的票販子,隻要你給他四十歐元,就算今晚全城的音樂廳,都沒有節目,而你明天早上就離開奧地利,他也能找到你要的票。當然這隻是一張票,能不能用,他不能保證。
其實金色大廳是個小交響樂廳,很精致,演奏交響樂時,似乎不用擴音設備,閑時出租,唱歌劇並不理想。真正的歌劇,是在國家歌劇院裏唱的,那地方是不出租的。
按人均算,歐洲人花在聽交響樂和歌劇上的時間和金錢,比其他地方的要多許多。音樂會入場時,也是有西服革履的 Dress Code。有社會地位的人,在歌劇院,音樂廳的小點心鋪子裏,握著一杯葡萄酒,輕聲地點頭交談。
演奏開始後,咳嗽清嗓子要忍到樂章之間的停頓,鼓掌要等到整個交響樂結束。而任何一個聽不起音樂會,而不得不在街頭拉琴賣藝的歐洲人,其文化修養,通常超過許多 Fortune 500 公司的掌舵人。
就服務業來說,

在中國,客人越不講禮貌,侍者的服務態度越好;
在美國,客人的錢越多,服務的質量就越高;
在歐洲,客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餐的經曆就越完美。

歐洲人相對於其它人,特別是暴富的大大咧咧的美國人來說,其

待人的矜持,
說話的分寸,
做事的尺度,
情感的把握,

不能不說, 與其漫長的文化曆史,與這音樂在日常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是有很大的關聯的。

這大概是歐洲還沒有變的東西。

+++

 

所有跟帖: 

期待下篇 -海洋藍- 給 海洋藍 發送悄悄話 海洋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4/2017 postreply 13:12:55

謝謝你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4/2017 postreply 13:38:07

好貼。學習了。 -Dayoufan- 給 Dayoufa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4/2017 postreply 16:29:38

謝謝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10:05:05

DB也有英文版 -綠野螞蟻- 給 綠野螞蟻 發送悄悄話 綠野螞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11:15:08

謝謝信息,注意到了。但是官網不如 Consolidator 的好用。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11:25:32

讚! -tina0- 給 tina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17:01:24

歐洲的行是太方便了,除去火車,長途大巴也是四通八達,還有不少廉價航空。 -地球太小- 給 地球太小 發送悄悄話 地球太小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17:48:04

的確如此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19:55:20

很好,但有些看不懂,這是啥意思? -邊走邊看66- 給 邊走邊看66 發送悄悄話 邊走邊看66 的博客首頁 (418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18:57:14

答案在這裏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86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19:57:36

個人認為這是風壇裏看到的寫得最好(沒有之一)的歐洲遊記。 -eleeas8- 給 eleeas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21:15:14

感謝這激勵人的鼓勵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5/2017 postreply 21:22:25

我在比利時22年了. 看了你寫的, 基本正確. 寫的文筆好 !可讀性高! 挺好的! -xin_li_xin- 給 xin_li_xi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00:19:09

感謝閱讀,感謝從當地人的角度,驗證了遊記的準確性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9:34:59

好文,同意樓上說的。更欣賞你的旅行方法。隻是不知道你是怎麽處理語言問題的,還是你懂好幾國語言 -清風不識字- 給 清風不識字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06:03:32

這個不難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296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9:43:15

寫的很有可讀性。我也在歐洲巡遊,歐洲食品雖然單調,但是新鮮和有機比我熟悉的美國食品好太多了 -LiveForToday- 給 LiveForToday 發送悄悄話 LiveForToda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09:31:14

的確這樣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26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9:47:15

文章幽默有內容,一看就是在歐洲住過的,雖然有些地方跟你感覺不同,尤其是吃。 -小黑貓- 給 小黑貓 發送悄悄話 小黑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2:39:02

謝謝,關於吃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59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9:50:49

照片也拍得好。真的沒用單反?:) -blush?- 給 blus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3:25:53

每一張都是用手機照的,不過學照相時,光是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53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9:55:03

多謝分享! -嘉崚子- 給 嘉崚子 發送悄悄話 嘉崚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7:49:36

謝謝讀帖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6/2017 postreply 19:56:36

謝謝分享,洋洋灑灑,方方麵麵,非常感性的遊記,也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極具參考價值。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362 bytes) () 07/11/2017 postreply 03:39:51

謝謝看班指點 -原野青蛙- 給 原野青蛙 發送悄悄話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頁 (75 bytes) () 07/11/2017 postreply 20:10:09

向往歐洲的日子 -小怪獸123- 給 小怪獸123 發送悄悄話 (245 bytes) () 07/11/2017 postreply 17:32: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