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星期之後,我們又回到了伊朗之行的第一站也是最後一站,首都德黑蘭。德黑蘭(Tehran)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從1796年起,德黑蘭成為伊朗的首都,曆經卡紮爾、巴列維王朝和現政權,曆史並不悠久。德黑蘭沒有什麽曆史古跡,主要的看點是博物館。作為現代化大都市,德黑蘭市內的交通堵塞非常嚴重,連導遊Ali都把自己車停在旅館,專門雇了一位出租車司機,帶我們去市內參觀。由於大量的汽車尾氣,德黑蘭的空氣汙染十分嚴重,進城不久我們就開始打噴嚏咳嗽,接著誘發了鼻竇炎和咽炎,最後用了抗生素才抑製住,過了一個多月方才恢複。
1. 自由塔(Azadi Tower),原名國王紀念塔(Shahyad Tower),德黑蘭的地標性建築,是巴列維國王為慶祝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於1971年建造的。1966年,伊朗政府公開征集紀念塔的設計方案,最後中標的竟是一位剛剛從德黑蘭大學畢業的學生Hossein Amanat,當時年僅22歲。
2. 自由塔的設計,融合了古代波斯、伊斯蘭時期和現代建築的特色,造型簡潔而又有力度。
3. 德黑蘭的伊朗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Iran),是伊朗最主要的曆史博物館,集中展示伊朗四千年曆史的精華。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由法國考古學家André Godard設計(也是哈菲茲陵墓的設計者),建於1937年。這座紅磚建築本身平淡無奇缺乏美感,唯一亮點是正門那座巨大的薩珊式拱頂。
4. 伊朗雖然有悠久的曆史,但是重要的文物,如漢謨拉比法典石刻等稀世珍品,都流落到了歐美各大博物館,留在國內的寥寥無幾。和開羅的埃及博物館比起來,這裏的館藏少的可憐。
5. 陶製戰車。(公元前一千年前後,裏海南岸吉蘭地區)
6. 獅子石雕。(波斯波利斯)。
7. 山羊頭狀銅爵。(公元前一千年前後,西阿塞拜疆地區)
8. 雙牛首柱頭。(波斯波利斯)
9. 大流士一世(或薛西斯一世)接受覲見浮雕。(波斯波利斯)
10. 大流士雕像。(蘇薩)。這座大流士雕像是在埃及屬地製作的,之後運到蘇薩。 雕像的方形底座上用埃及象形文字刻著波斯23個屬國的名字。
11. Sphinx圖案的彩色釉磚浮雕。(蘇薩)
12. 安息貴族銅像。(胡澤斯坦地區)
13. 馬賽克地畫。(比沙普爾,薩珊時期)
14. 鹽人。(公元四世紀,讚疆地區)
15. 參觀的小學生。
16. 古勒斯坦宮(Golestan Palace),Golestan的意思是薔薇園,是大詩人薩迪的著名詩篇。這裏是當年卡紮爾王朝的王宮,建築采取了十九世紀流行的歐化波斯風格,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參觀古勒斯坦宮,除了大門的門票,許多宮殿還要額外買票。我們參觀了三個單獨收票的宮殿:風塔宮,太陽宮和覲見大廳。
古勒斯坦宮的前身是薩法維塔赫馬斯普一世修建的防禦工事——德黑蘭城堡,卡紮爾王朝定都德黑蘭後,將城堡改建為王宮。在卡紮爾第四代君主納賽爾丁·沙(Naser al-Din Shah,1836 - 1896)當政的49年間,對古勒斯坦宮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納賽爾丁·沙是首位訪問歐洲的伊朗君主,他對西方建築的偏好和審美情趣,直接影響了古勒斯坦宮的風格。
17. 卡紮爾第四代君主納賽爾丁·沙畫像。
18. 納賽爾丁·沙偏愛豔麗的色彩,特別是粉紅色和淺黃色,成了古勒斯坦宮裝飾的基調。
19. 風塔宮(Emareh-e Badgir),得名於高高的風塔(Windcatcher)。最初是法特赫·阿裏·沙(Fath Ali Shah,卡紮爾第二代君主)修建的一所宮殿,在納賽爾丁·沙時期進行了大規模改建。
20. 風塔宮的入口。
21. 風塔宮的正廳。
22. 天花板上貼滿了鏡片。
23. 正廳旁的偏殿。
24. 太陽宮(Shams ol Emareh)是古勒斯坦宮最高大的建築,1865年納賽爾丁·沙下令建造這座高台,供他登高俯瞰德黑蘭城。
25. 太陽獅——卡紮爾王朝的標誌。
26. 牆上的瓷磚裝飾畫——卡紮爾軍樂隊。
27. 太陽宮內的鏡廳。
28. 雕花裝飾的鏡子和彩窗玻璃。
29. 覲見大廳(Talar e Salam)。當初這座宮殿是納賽爾丁·沙陳列繪畫和珍寶的博物館,後來改為覲見大廳,大廳內安放著著名的孔雀寶座。伊斯蘭革命之後,孔雀寶座被移至國家珍寶館展出。
30. 覲見大廳。現在陳列的孔雀寶座是複製品。
31. 卡裏姆·汗閣(Khalvat e Karim Khani,or Karim Khani Nook),最初是讚德王朝攝政卡裏姆·汗於1759年建造的行宮,現存的結構是納賽爾丁·沙時期改建的。
32. 裏麵有一座大理石的寶座和噴泉,是避暑休憩的好地方。據說整個古勒斯坦宮,納賽爾丁·沙最鍾意這裏,他常常獨自一人坐在寶座上,靜靜地吸著水煙,以消永晝。
33. 甚至死後,納賽爾丁·沙還要把自己葬在這裏,專門修建了一座大理石的墳墓。
34. 大理石禦座(Takht e Marmar)宮殿。
35. 中間的大理石禦座,建於1806年法特赫·阿裏·沙在位期間,是之後曆代卡紮爾沙阿加冕的地方。最後一次加冕儀式是1925年巴列維的父親的禮薩·汗登基。
36. 禦座由65塊大理石雕成。
37. 禦座大殿的裝飾。
38. 禦座大殿殿前的石雕。
39. 德黑蘭費爾多西廣場的詩人雕像。
40. 伊朗中央銀行。地下室有一座國家珍寶館(National Jewelry Treasury),收藏伊朗曆代王朝的珍寶,數量質量都令人歎為觀止。開放時間是星期六至星期二下午兩點到四點半。
41. 參觀珍寶館的安檢比機場還嚴,連手機都不能帶進去。裏麵的皇家珍寶,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絕無僅有。從畫冊上翻拍了幾張有代表性的展品。圖為禮薩·汗和巴列維父子加冕的王冠,1925年製作,上麵鑲了3380顆鑽石,368顆珍珠,5顆祖母綠和2顆海藍寶石。
42. 世界上最大的粉鑽“光之海”(Darya-i-Nur),重182克拉。“光之海”和另一顆巨鑽“光之山”,本屬於印度莫臥兒皇帝,後來被納迪爾沙掠到波斯。最終“光之山”落入英國王室之手,而“光之海”留在了伊朗。
43. 珠寶地球儀,用了34公斤黃金和51366顆寶石。
44. 孔雀寶座,也叫太陽寶座,是卡紮爾的法特赫·阿裏·沙時期由伊斯法罕工匠製作的,1981年之前,一直放在古勒斯坦宮的覲見大廳,是曆代沙阿接見來賓的禦座。許多人誤以為這個寶座就是當年納迪爾沙從印度搶來的沙賈汗孔雀寶座,其實那個寶座在卡紮爾朝之前就已經遺失了。
45. 前美國使館(Former US Embassy),現在是伊斯蘭共和國衛隊的兵營。
46. 霍梅尼陵(Imam Khomeini Mausoleum),位於德黑蘭城南去國際機場的路上。自從1989年霍梅尼去世後不久就開始動工,至今尚未完工。這座大型建築占地20平方公裏,完工後將包括聖陵,一座神學院,一座文化旅遊中心,和購物商城。
47. 聖陵的金頂和宣禮塔都是仿照庫姆的法蒂瑪聖陵而建。
48. 聖陵內部對遊客開放,但是不能攜帶相機,下麵幾張是用手機拍的。
49. 聖陵的穹頂。
50. 聖陵中心的靈柩。
51. 裏麵是霍梅尼和他兒子的墓。
52. 聖陵的裝修是現代風格與傳統藝術的融合。
53. 聖陵全景。
54. 離開德黑蘭的班機是淩晨五點起飛,所以我們選擇了機場的旅館Novotel,是我們在伊朗見到的唯一一家外資旅館。
55. 旅館內部的裝潢十分現代。
56. 造型新穎別致的頂燈。
57. 頂燈的圖案好像一張張笑臉。
58. 旅館對麵就是德黑蘭的阿亞圖拉·霍梅尼國際機場的候機樓。
至此,兩周的伊朗之旅圓滿收官。之後在整理照片和撰寫遊記的過程中,在伊朗的這些經曆,又如電影回放,曆曆在目,仿佛幾度重遊。不管今後是否還有機會重新踏上這片古老的土地,延續尚未完成的旅途,但是這些美好的回憶,終將伴隨終生。
再見了,波斯!再見,伊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