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荷蘭,你是不是馬上想起鬱金香和風車?一說起阿姆斯特丹,是不是又馬上想起水鬼和紅燈區?在前往阿姆斯特丹度周末之前的那天,我的荷蘭同事問我,“Are you ready for cycling in Amsterdam?" 我隻是一聳肩。我是在號稱“自行車王國”的中國長大的,在阿姆斯特丹騎自行車,太小巫見大巫了吧!
一個周末下來,我和我的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旅伴們都臣服了。阿姆斯特丹人騎單車的風采,隻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帥!而我們在投過豔羨目光的同時,又深深的感到內心裏那一絲懷舊又失落的情緒。
曾經,我們也是這樣的輕舞飛揚,意氣風發。好似那首歌裏唱到的,“十七歲的單車和我, 圓舞周期很莫紮特。腦海還隔著愛河,追逐中的上坡下坡。”
荷蘭的“單車潮”萌發於1890年前後。 到了1911年,荷蘭的人均單車數量超過英國,成為歐洲第一單車大國(按人均數量計算)。在那之後, 汽車製造業的發展迅速讓汽車取代了自行車的地位。 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個趨勢開始扭轉。
在1971年,阿姆斯特丹有三千人因為車禍喪生,其中450人是兒童。當時掀起了一場叫做“Stop de Kindermoord"(停止車禍謀殺孩童)的反汽車示威活動。 然後荷蘭政府開始在大小城鎮限製汽車的使用, 主要原因是1973-1974年的原油短缺。政府在此同時開始大力興建其他的交通措施,其中包括自行車專行道,還有自行車和行人的交通優先權。
荷蘭本身是一個人口分布密集在少數地區而且地勢平緩的國家,城與城之間的距離也比較短, 所以自行車是一種非常便利的交通方式。不管是城際之間,還是同城之內,單車是人們上學上班的首選交通工具。再加上氣候溫和,沒有酷夏,戶外的單車運動更是飽受人們歡迎。在阿姆斯特丹這座有八十萬人口的城市,有將近九十萬輛自行車,60%的居民每天騎車出門,根本不用汽車。85%的居民每周至少用一次自行車出門。這是他們的選擇,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頭,單車無處不在。飛馳而過的人們,臉上寫滿了“我們就是主人”的表情。而且他們騎的車,和倫敦街頭那些時刻都準備跟四個輪子拚命搶金牌的公路賽車不同。荷蘭人的單車,讓我想起了曾經的“永久“,老式的“鳳凰”,我的第一部單車,一輛紫色的女式“飛鴿”,那些許多年前在操場上學車的日子,還有身後的那些笑聲、哨聲和歌聲。
人們跨上車子,出門上學,上班,買菜,執勤、購物、遛狗。媽媽們帶著孩子,爸爸在一旁貢獻歌聲。沒有電台裏的靡靡之音,也沒有喇叭和尾氣,古老的街道充斥著從老遠處就能聽到的清脆鈴聲,還有根本沒有分貝但卻聽的份外清楚的鏈條聲和車輪聲。
這樣的時候,總是讓人帶著無限的親切感,好似生活瞬間就可以回到最簡單最單純的模式。兩個輪子, 一雙腿,一對腳踏,世界就在腳下。
`
當然了, 對腿長的標準也比較高。荷蘭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男人的平均身高為1.85米,女人為1.70米。街頭的帥男俊女數不勝數,單單是坐在咖啡店裏看人,就是萬分享受了。
自行車是阿姆斯特丹街頭最獨特的裝飾物。停靠自行車,幾乎沒有規矩可言,到處都是,和運河裏的水一般,沒有自行車的街道在這裏是不存在的。單車是真正的寵兒,城市的精靈,如空氣和水一般的重要,更是一種精神和身體上的依托。
阿姆斯特丹被稱為“單車之都”是稱之無愧的。767公裏長的單車道,讓訪客們羨慕不已,包括我在內。騎車的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記憶裏的事吧?
那些清風拂麵還有跨上一蹬就走的日子,似乎就那麽的被奪走了。可能也不是被奪走了, 而是被自己拱手相讓出去了。 總之,就那麽的沒了。 似乎是選擇,又似乎無從選擇。
如果可以選擇, 明天你會怎麽出門呢?
阿姆斯特丹的酷玩酷樂美食藝術篇正在醞釀中,敬請留意。
更多歐洲遊記,關注“三城薈“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