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行(2)---音樂之城萊比錫

來源: CaoXinMa 2016-06-15 10:11: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42 bytes)

萊比錫被稱為音樂之城。許多著名的音樂家都在這裏生活工作過。巴赫,門德爾鬆,舒曼,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可以在這個城市找到他們輝煌的足跡。萊比錫有兩個非常有名的教堂。一個是聖托馬斯教堂(圖1),一個是聖尼古拉教堂(圖7)。聖托馬斯教堂有名是因為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巴赫在這個教堂擔任詩班指揮及管風琴演奏家27年直至去世。巴赫在這座教堂服侍期間寫出了很多經典曲目。它的男童合唱團 直至現在也是世界上頂尖的合唱團。我們有幸趕上了一次他們的敬拜。神聖肅穆的大教堂裏坐滿了人,我猜有當地的人也有很多遊人。美妙的歌聲好像天使的聲音,雖然牧師用德語講道我們聽不懂,但最後的“阿門”還是一樣的嗬嗬。教堂的門前樹立著巴赫的石像,據說巴赫最後也埋葬在這個教堂裏,教堂裏外各有幾個石頭墓碑,俺各處看了看,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不知道哪個是巴赫的慕。教堂的內部並不怎麽華麗,牆上有很多畫像,是各個時期在這個教堂任職的德高望重的各類名人.

聖尼古拉教堂有名是因為教堂內部裝修美麗明亮,不同於當時一般教堂的莊重昏暗。巴赫也曾為這個教堂的詩班擔任指揮。所以這個教堂也樹有巴赫的石像。這個教堂有名還因為1989年東西德的合並是因為當時民眾在這個教堂聚會,每周一次和平禱告,政府軍隊及安全局的人開始強硬的鎮壓。麵對荷槍實彈的警察和軍隊,禱告的人因為人手一隻蠟燭,要一手拖燭一手護燭,不能拿石頭和棍棒反抗。鎮壓的越厲害禱告的人越多,最後警察和軍隊被震懾,自動撤回。隻有短短幾周的非暴力運動,前東德的統治土崩瓦解了。尼古拉教堂的聚集禱告成為了壓死前東德掌權者這個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前東德國政府的成員說“我們什麽都計劃到了,為任何情況做好了準備,就是沒有想到會麵對蠟燭和祈禱”什麽

(1)聖托馬斯教堂

(2)聖托馬斯教堂側麵

(3)教堂前麵巴赫的石像

(4)教堂的牆上有很多名人畫像

(5)名家用過的琴

(6)教堂旁邊的門德爾鬆石像

(7)聖尼古拉教堂

(8)明亮華麗的教堂內部

(9)和平革命-紀念1989年東西德合並

(10)聖托馬斯教堂的男童合唱團 (網上找來的)

 

所有跟帖: 

正在做計劃去德國,也想去萊比錫和魏瑪,但時間實在來不及隻好忍痛割舍。跟著你遊了一圈太好了,謝謝! -林間溪- 給 林間溪 發送悄悄話 林間溪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5/2016 postreply 13:22:42

多謝分享。1989-10-9是以萊比錫為中心的原東德人民要求自由的和平請願事件,一個月以後柏林牆被推倒,一年以後東西德合並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16 postreply 07:16: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