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拜個晚年!祝風壇XDJM們猴年萬事如意,走得更遠,玩得更好。
年底回國順道去了趟日本和緬甸,回北京就開始感冒發燒。。。照片剛整理出來,字倒是老早就在微信上碼好了。
××××××
年末的日本既非櫻花時節又無紅葉秋色可看,本以為會是旅遊淡季,誰知卻趕上了日本的"春運大潮”,新幹線擠得過道站滿人。。。你看我買機票時居然不知道新年是日本最重要的節日,可見事先沒做好功課。
話說我對日本從未向往,雖然從小看日本動畫也喜歡日本電器,但卻沒想過去日本旅遊。要不是因為好友魚魚隨老公外派搬去橫濱,我們的日本行不知猴年馬月才能被提上日程。
這次從橫濱到箱根再到京都,一路忙著觀光看景點。走馬觀花的感想是:日本是一個超級克己、超級守紀律、超級有禮、超級認真的民族,跟我們天朝對比鮮明,簡直就是陰陽兩極。所以中國跟日本的差距還真不能簡單歸為民族素質的高低,就好像自由散漫的意大利人永遠變不成刻板認真的德國人。幹脆放平心態,做自己也挺好。。。
在日本看了很多世遺景點,雖然都很精致,但哪個都比不上頤和園的恢弘大氣。不過人家保護的真好,所以侯孝賢拍《聶隱娘》還得跑日本去找晚唐遺風。(說句題外話,看過劇透再看電影,覺得《刺客聶隱娘》很好看,從鏡頭到音效都美輪美奐,中間哪舍得睡覺?)
魚同學的新家位於橫濱港口,俯瞰東京灣、遠眺東京塔,夜景超美。LD和我幸福地享受著她招待的榻榻米和日本美食。。。那幾天小小魚雖身染小恙,仍一早就爬起來玩我們送的小火車,歡聲笑語中我慢慢倒過時差。
在橫濱期間去東京逛了半天,看到不少摩登美女。第三天我們兩家大包小包,趕赴箱根。日本的高速公路狹窄,還收費處一個接一個,跟便捷高效的火車係統真是沒法比。
享受過舒適的日式溫泉旅館,我們告別親愛的魚魚一家,開始了京都遊。下次不知何時再見,到時候小小魚還能記得叔叔、阿姨嗎?
橫濱
1. 從好友家的公寓眺望東京灣,看到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地區。
2. 橫濱夜景
3. 從閨蜜家到火車站要經過尼桑總部,Nissan Global Headquarter Gallery寬敞明亮,還有專門的小孩活動區,小小魚幼兒園下課後最喜歡來這裏看Auto。
東京
從橫濱到東京乘火車不過20多分鍾,車廂裏日語、英文輪番廣播,督促乘客保持安靜,接電話請到兩節車廂之間。後來閨蜜告訴我,為了不妨礙其他乘客,有些座位連玩手機看微信都不可以!在一個擁擠的社會,良好的生存環境靠得是全體公民的自覺克己。
4. 聖誕期間的東京一點不冷,氣溫在攝氏10度左右,街邊還開著花。淺草寺前的商業街人山人海。我們在廟裏拜佛抽簽,到此一遊。
5. 東京皇居聖誕期間不對外開放,隻能在江戶時代建造的厚城牆外溜達一圈。
事先沒做東京的功課,到了皇居宮牆外查看手機地圖,發現靖國神社就在附近。我很想去看看這個新聞裏經常提起的是非之地,可惜LD不感興趣,隻好作罷。
6. 魚魚說日本甜品不錯,於是我們找了家店喝咖啡吃甜點。甜點精致,咖啡也很正宗,在日本旅遊做不做功課,吃都不是問題。那個下午我們挑溫暖的室內靠窗位置坐下,窗外一桌是四個日本女孩的聚會。東京女孩不怕冷,冬日裏也大多是裙裝,而且各個衣著考究,妝容精致。
箱根
當初跟魚同學提起箱根時,她很吃驚:“你居然知道箱根這麽小的地方?” “哈哈,我長年在風壇泡著,耳聞目染當然知道箱根,東京人民的度假勝地啦!”
7. 於是我們一行5人,大包小包前往箱根。日本的高速路車多路窄,開車要精力集中。我們一路聽著GPS的日文發音,看著高速路的中文路牌,費勁地試圖將兩者對上號。
8. 海盜船和遠處的富士山,壇裏的日本通石MM專門介紹過這個景點的。
9. 晚上泡過溫泉,兩家人換上寬大的日式便裝吃大餐。
10. 早上起床,在陽台上泡過溫泉,再來一頓花樣繁多的日式早餐。
美好時光轉瞬即逝,當日跟好友一家在火車站告別,LD與我登上開往京都的新幹線,加入日本“春運大潮”。想當年,閨蜜與我一路坐著大巴,吃著超市裏的土豆沙拉,住著一屋子人的Youth Hostel,逛著春天裏最美的Keukenhof。。。轉眼十多年過去。今日在箱根一別,不知何時何地再聚。。。
奈良
奈良距京都僅半小時火車車程。久聞奈良是最具唐風風韻的古城,到了京都當然要去拜訪。
奈良景點主要集中在奈良公園一帶,離JR的火車站步行二十分鍾。奈良公園裏有東大寺 – 世界上最大的木質建築,和春日大社。前者是色調樸素的寺院,後者是紅豔豔的神社,對比鮮明。
奈良另一個重要景點是法隆寺。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質建築,也是日本第一個入選世界遺產的景點。不過法隆寺離奈良公園較遠,乘車單程要近一小時,我們這次時間太緊難以兼顧,留待下次吧。
11. 鹿是奈良的標誌,全市有幾百頭鹿。奈良公園更是鹿群集中所在。從車站一路走來,隻間人頭鹿頭攢動。
12. 東大寺 -- 世界現存最大的木質建築。很可惜這個世界第一不在中國。
13. 春日大社裏除了紅色的鳥居和廟宇,還有一排排長著青苔的石燈籠,小鹿穿行其間。
14. 春日大社裏的繪馬,上書香客的祈願。
15. 聖誕新年期間,日本很多高級餐館歇業。其實小館子的晚飯也很不錯,LD最愛Tuna Sashimi,吃了一盤又一盤,吃得真過癮。
京都
千年古都京都是日本第一旅遊城市,古跡眾多,我們時間緊,隻能重點裏挑重點。第一天乘Bus走馬觀花地看了金閣寺、龍安寺、銀閣寺、南禪寺、清水寺,順道逛了八版神社。第二天從京都站乘火車去了伏見稻荷大社。
聖誕新年期間,京都的幾個重要景點(二條城、京都禦所)關門;高檔(米其林星級)飯館也大多歇業。但新年有很多慶祝活動,來自各地的本國遊客很多,旅館價格也大漲。所以這個時間段並不是最好的旅遊時間,除非是專門來敲鍾或看寺廟的慶祝活動。
16. 朝陽下,第一眼看到金光燦燦的金閣寺 (鹿苑寺),真美!想起當年追的《聰明的一休》。原來曆史上,一休哥和足利義滿將軍真是確有其人!那麽可愛的小葉子的原型是誰呢?
17. 龍安寺離金閣寺不遠,Bus三站,步行20分鍾。寺內的Rock Garden是枯山水的代表作之一。跟其他十幾個遊客並肩坐在台階上看了一會兒,實在沒覺得太好看。老實講我還是更喜歡真山真水。
18. 龍安寺比金閣寺安靜很多,還可以走進寺內細細品味牆上的字畫。
19. 喜歡龍安寺內這片修剪過的樹林,象不象熱帶的椰樹林?
20. 龍安寺內有個西源院,路過時想起壇子裏的石MM曾推薦過這家飯館,於是我們在這裏解決了午飯。
21. 西源院的豆腐套餐味道一般,但窗外景致無雙。剛在榻榻米落座,旁邊一桌遊客上前搭話,原來是昨日在奈良幫我們拍照的小兩口,難怪看著眼熟。這麽巧,在這裏又碰到了。
22. 離開龍安寺我們前往銀閣寺。通往銀閣寺的哲學家小道以春天盛開的櫻花著名。冬日裏沒有櫻花,路邊盛開的茶花也很美。
23. 銀閣寺(慈照寺)由足利義滿將軍的兒子始建,庭院規模比金閣寺大很多,最出名的建築是觀音殿,外表樸素,並沒有銀光閃閃。
24. 銀閣寺進門處有個很日本的Sand Garden,中間的沙丘象征著富士山。
25. 銀閣寺的庭院是日式Zen Garden的代表,山石上長滿青苔,雖為人造,宛若天然。
26. 銀閣寺地勢起伏,造園很有章法。登上山坡可俯瞰Sand Garden,遠眺京都市容。能看出當年設計師花了很大精力製造層次和顏色變化,不愧為大家手筆。
27. 出了銀閣寺時間還早,我們臨時決定去逛南禪寺。
28. 南禪寺麵積很大,建築很多。最奇怪的是,這裏有個西式的羅馬引水渠。
29. 日落時分我們終於來到清水寺。穿過大舞台,沿著石階隨著人流繼續登高,看絢麗的日落京都府。
30. 暮色蒼茫中的清水寺,廟宇樓閣的天際線優雅地映襯在晚霞和遠山中。不知櫻花時節的京都會有多美,想必那時人潮更洶湧吧?
從清水寺下來天色已晚,八板神社裏燈籠高掛,倒還熱鬧。我們進去拜了兩拜,然後走過祗園的車水馬龍,找了家壽司店吃晚飯。
31. 2015年年末的京都,風和日麗,晴空萬裏。我們一早先趕去“伏見稻荷大社”。8點剛過,“千本鳥居”的紅色回廊尚很安靜。
32. 一路上山,山林清幽,沿途拜過各方大神。
33. 沿途的狐狸繪馬,寫滿奉納者的祈願。
34. 兩小時後下得山來,已是人頭攢動。喜歡攝影的同學若想拍“千本鳥居”的無人照,一定要早到,切記切記。
35. 去趟日本怎麽也得上張富士山的標準照。我爸說在新幹線上看富士山就很美,果然不錯。
此行匆匆,走馬觀花,仍是非常喜歡日本。主要是因為中日文化相似,玩起來不費腦子。另外在極有秩序的國家旅遊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很有度假的感覺。
××××××
日本的很多景點是以園林建築為主,所以出發前我粗粗研究了日式、中式園林的異同,發現一些有趣的文章。總結摘抄如下:
1. 中式園林和日本園林都是自然山水園,整個布局看不出明顯的軸線,道路蜿蜒曲折,這是東方園林區別於西方園林一個共同特征。
2. 日本園林注重靜觀,是給看的,趨向純淨、極致、而有章法;而中國園林注重遊覽體驗,是給玩的,講究移步換景,追求愜意、自然、以人為本,更帶有享樂主義。
日本園林最為著名即其“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麵,以小石象征島嶼,極端抽象地體現山水關係。中國園林則謹遵“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法則,講究“山貴有脈,水貴有源,”人工中見自然。
3. 用一個字概括,日本園林的特點是“禪”,清靜透徹,是出世。中國園林的特點是“儒”,在園林中隱逸不是目的,而是入世的手段。
4. 探討中日園林的不同,往往是從現有物質層麵去比較,但真正本質的,更重要的差別是民族性的差異。這樣的差異導致了,在審美取向上,在營建層次上都有巨大差異。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麽中國的水岸是曲折深幽的,日本可以選擇更為禪意的枯山水;中國的石頭選著了瘦皺漏透的太湖石,而日本選用了質樸的山石;我們喜歡玉堂富貴的玉蘭牡丹,他們喜歡清雅物哀的晚菊落櫻。。。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兩國的審美傾向並不相同。
。。。。。。
民族性這個題目太大,不敢瞎評,不過我倒是很同意兩國審美取向的不同導致了中日園林的差異。
當然審美觀的形成決非一日之功。在中國文化的浸染下,總體上我還是更喜歡中式園林,尤其是融入了江南園林風格的頤和園。所以風壇去年評選中國十大景觀時,我將蘇州園林列入其中,大概是“自然、隨性”已經流淌在我的血液裏了。
其實每個民族的藝術審美都有自己的長處:“中國對意境的追求,歐洲對均衡的努力,伊斯蘭的抽象圖案,日本的極致”。。。因為這些每個民族才有自己的驕傲,世界也因此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