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Tirana ), 一個遙遠、神秘又陌生的地方。 她是阿爾巴尼亞的首都, 名字曾與中國的首都並駕齊驅, 北京 - 地拉那。 對不少中國人而言,這裏是熟悉又親切的地方。
地拉那的主要景點集中在市中心的斯坎德培(Skanderbeg
四周圍繞著國家歌劇院, 埃塞姆貝(Et'hem Bey)清真寺,鍾樓,政府各部的辦公樓及曆史博物館等, 廣場的規模與氣勢超出想象; 川流不息的行人與車輛,附近車水馬龍的熱鬧程度也超出想象。
一大片綠茵草坪,中間豎著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騎馬青銅塑像。斯坎德培在15 世紀時領導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鬥爭長達20多年, 廣場因此得名。 1985年霍查去世後,其指定接班人拉米茲·阿利雅 (Ramiz Alia)下令在廣場豎起一個10米高的霍查塑像, 在1991年的民主浪潮中被憤怒的示威群眾推倒。 如今隻剩下斯坎德培,依舊橫刀立馬在嗬護著他摯愛的祖國。
廣場周圍可見不同曆史時期的遺風。 奧斯曼風格的清真寺, 歐洲風格的政府各部辦公樓 (墨索裏尼時代, 阿爾巴尼亞屬意大利殖民地時建的),以及社會主義風格的國家博物
國家歌劇院。
阿爾巴尼亞最大的博物館 -- 1981年落成的國家曆史博物館。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麵牆上的巨幅馬賽克壁畫, 題為“阿爾巴尼亞人”,描繪從二千多年前祖先伊利裏亞人(
國家曆史博物館門票200Lekë, 據說國家珍貴遺產的大部分存放於此, 可在裏麵參觀一天。 我們時間不充裕未進去。
紅黃相間的建築是二戰時意大利占領期間留下的, 現作為國家機構辦公樓。
下圖右邊的高樓是地拉那國際賓館(Tirana International Hotel), 在大門前的一堆國旗中,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中國國旗。
下麵從左到右依次為: “TID”大樓, 鍾樓和埃塞姆貝清真寺。
“TID”大樓由比利時人設計, 25層高, 是目前地拉那最高的樓。 大樓旁是建於1822年的35米高的
埃塞姆貝清真寺建於1789 - 1823年, 是地拉那所剩無幾的古建築之一。 許多清真寺在1967年霍查發起“無神論”運動中被拆除, 埃塞姆貝清真寺作為文化古跡被關閉而幸運地逃過一劫。 1991年,盡管當局未同意重開放清真寺,
清真寺的宣禮塔和穹頂。
東歐的穆斯林相對寬容, 有人在禱告時還讓進去參觀拍照。
清真寺內的壁畫細膩精美。
在二樓走廊可近距離觀賞壁畫。 據說隻有女性才可上二樓, 但LD詢問後被允許上去。
由霍查作建築師的女兒女婿設計、白色大理石地拉那“金字塔”(P
此建築現已荒廢,斜麵的白色大理石及玻璃帷幕淪為人們的溜滑梯和
“金字塔”對麵的巨大和平鍾, 是用成千上萬個子彈殼熔化鑄成的。
1997年因阿爾巴尼亞投資基金及二十多家投資公司倒閉,
為悼念死者,更期盼永久和平, 市政府用斯坎德培小學生收集來源於騷亂中的子彈殼鑄造了這口和平
建於2000年的 聖保羅 (Saint Paul)大教堂是地拉那最大的天主教堂, 頂部有聖保羅塑像, 右前方有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的塑像。
法國興業銀行(多謝聊聊看指教!)。
這個曾經的會議宮也由霍查的女兒女婿設計, 1986年和1991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在此先後舉行了“
會議宮對麵是總統府,千萬別小瞧這棟建築。 曾經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總部所在地、 阿國的天安門城樓, 據說當年霍查就是在二層的陽台上檢閱遊行隊伍的:)。 不過我總懷疑, 為何不在廣場而在街道旁檢閱。
再往前就到了地拉那的第二大廣場 -- 僅次於斯坎德培廣場的德蘭修女廣場。 廣場最南麵是阿爾巴尼亞的第一所大學 -- 成立於1951年綜合技術大學。
最後找到霍查曾經的住所。 不評價其人, 這棟房子非常樸素,毫不奢華。 這裏不對公眾開放, 隻能隔著鐵攔柵在外麵拍張照。
在TID塔樓建成之前,天空塔樓(Sky Tower)是地拉那、也是阿爾巴尼亞最高的建築。 從上麵的旋轉餐廳可一覽地拉那市中心的景觀。
東正教教堂 (Orthodox Cathedral)原建於1865年, 1967年在“無神論”運動中被破壞, 2011年在原址重建。 據說是歐洲第三大的東正教堂,裏麵整潔樸素。
現代購物中心,距斯坎德培廣場和我們的住宿舉步之遙。 因路邊小店不收歐元,在購物中心最裏麵的一家超市買了次日路上吃
準備在此解決晚餐。 問”說英文嗎“, 再問”有英文菜單嗎“,掃一遍菜單又問”有海鮮嗎“? 最後很不好意思地問”附近有賣海鮮的餐館嗎“? 帥哥始終麵露笑容, 感動地拍了這張照片。
看一家餐館內人頭攢動跨進去, 還是沒有海鮮。 惦記著還要去廣場拍夜景, 不想再找了。 看看菜單, 夠價廉吧?
Paidhaqe Gici 是羊肉, 服務生指著自己的腰說是那裏的肉:)。 償下來沒有LD點的牛排好吃, 最喜歡那盤烤素菜。 想起曾有人介紹科索沃香腸,加點個Sausage Kosovo (不在圖片中),有點辣,味道不錯。
晚上燈火輝煌,流光溢彩的廣場很漂亮。 行人加車輛, 熱鬧不減白天。 看到騎單車的MM, 這裏的晚間應該安全。 遺憾的是,一頓晚餐吃去太多時間,應該拍完夜景再去用餐。
夜幕下的地拉那國際賓館。
阿 爾巴尼亞裔人特蕾莎修女曾說過: “寂寞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窮”。 這可能正是恩維爾.霍查執政時期阿爾巴尼亞的真實寫照。 盡管現在開放了, 但經濟發展明顯不如鄰國 (包括經過戰亂的科索沃),不少人民仍然貧困。 在古城培拉特的Gorica橋上,在熱鬧的斯坎德培廣場邊,
然而,這並不妨礙阿爾巴尼亞成為明星旅遊地。 曆史、古跡、高山、湖泊、藍天、草地, 淳樸的民風、友好的人民、低廉的物價、稀少的遊客、安全的環境,
今日之阿爾巴尼亞,足以讓旅行者微笑的地方。 <全篇完>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