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丫頭說, 烏克蘭打仗, 有人逃跑嗎, 庫爾德連女人都拿起槍保衛家園。。。
當年的德國人沒地方跑,戰敗國,沒有任何人同情。安娜的爺爺奶奶講過家裏的事情,爺爺是遺腹子,父親在俄國受傷,死在家門口, 奶奶家,媽媽生下她就死了,爺爺帶著一雙兒女來的南德, 起碼這裏他可以挖磚,換錢吃飯 (原來是大學教授)
我說的是德累斯頓精神, 放下一切,用手幹活謀生,不放棄家園,重建家園。德國人的耿直和吃苦,不放棄的精神,他不乞求同情和關注。
雖然在大學時代,認識很多敘利亞的同學,都是非常聰明和優秀的人,但是個性和日耳曼不一樣,所以,我個人感覺,一旦安置下來,這兩種絕然不同的個性會起衝突,所以說,現代社會的共融,需要不同種族幾代人的妥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