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沒去過水村,就不算到過文萊,而文萊河便是滋養水鄉人家的母親河。
古代早期的城市,都是選擇在有水的地方。人類“逐水草而居”,便形成了最初的城市。縱觀世界上每一個文明的發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並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發展起來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恒河、中東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還有中國的黃河、長江,都以其豐富的乳汁孕育了人類早期的偉大文明,並在兩岸崛起大批的繁華城鎮。文萊河就這樣守護著文萊,見證著文萊那輝煌落寞間坎坷的曆史,又映照著文萊人的平和生活。
文萊水村已經有600餘年的曆史,至今住在水村裏的人依舊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片生機勃勃,盡管從20世界80年代開始,政府出於多方麵考慮,鼓勵水村人民回到岸上生活,但依舊有約3萬人生活在這裏。這種可以保留至今的古老生活方式,也是最為使我們好奇,從而前往一探究竟。
水村文化館
我們好奇:為什麽水村原住民遷往陸地時,還有人選擇留守望?水上的生活是什麽樣?他們的吃穿住行都方便嗎?花1元錢,便可以從斯裏巴加灣市乘小艇到達水村文化館,這裏給我們這些外國遊客了解水村背後故事的機會,通過展出14世紀至20世紀的代表文物、出土文物和早期水村的生活圖片等等,從而將一個更立體,更深度的水村文化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體驗水上人家
導遊安排我們到一戶水上人家做客,一圈參觀過後,我們驚訝於三室兩廳的寬闊房間竟然會如此設備齊全,冰箱彩電這些自不必說,每個房間還安有空調,精美的家具陳設講究,這與我們之前設想的擁擠簡陋生活不方便等有太多天壤之別。
隨主人喝著茶、吃著馬來高點,我們從戶主那裏也了解了更多現居村民的生活狀態——水與岸的交錯:有些現居的水村居民白天到岸上去工作,晚上歸家;而有些岸上的居民白天則到水村來工作,服務於水村上保留的清真寺、水上學校、水上郵局、水上警局、水上消防局等政府部門。高高的木樁或者水泥樁立在河裏,上麵是一棟棟房屋,一艘艘快艇載著往返居民飛速駛過,一位婦女正在水邊晾著衣服,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都無法相信“東方威尼斯”這麽好的存在並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