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戰場遊記之二十九:蘇德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下)
庫爾斯克凱旋門前的朱可夫塑像:
庫爾斯克市內的羅科索夫斯基塑像:
庫爾斯克會戰蘇軍總指揮是朱可夫,前線總指揮兼北線指揮羅科索夫斯基上將將司令部設在庫爾斯克市,南線指揮是瓦圖京上將。德軍南線總指揮是曼斯坦因元帥,北線總指揮是莫德爾上將。德軍將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北夾擊,這在當時是蘇軍統帥部完全預計到的,隻不過等了兩個月也不見動靜。而朱可夫預定的方案是後發製人,所以耐下心來等(可見曼斯坦因元帥原計劃的“反手一擊”行動----通過迂回到在亞速海的羅斯托夫以包圍紅軍的正確性,假如希特勒采用他的方案,朱可夫的幾十萬大軍將無所作為)。1943年7月5日淩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第13集團軍俘虜了一個德軍德國第6步兵師的中士,他供認德軍將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為了打亂德軍進攻步驟,朱可夫於7月5日2時20分下達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火反準備的命令,庫爾斯克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羅科索夫斯基上將設在庫爾斯克市的司令部:
羅科索夫斯基司令部院子內的坦克:
庫爾斯克會戰地圖:
在南線,蘇聯紅軍的炮擊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造成很大損失,雖然比原計劃推遲了3個小時。而德南方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根據預定計劃發動進攻,在損失36輛坦克後,德軍艱難的越過了蘇聯紅軍的反坦克雷區,猛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的防線,麵對德軍3個師的進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被迫後退,瓦圖京於是把方麵軍預備隊調了過來,以期能把德軍擋在第二道防線外。但不幸的是德軍還是在蘇聯紅軍第二道防線上打開了一道缺口,並強渡了佩納河。
參與領導庫爾斯克會戰的蘇軍將領:
由於德軍的進攻比預計的要猛烈的多,瓦圖京被迫取消了原定反攻,而將計劃用於反攻的第1坦克集團軍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線後方以支援步兵進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側翼打擊德軍。這一天,德國空軍出擊了超過1000架次,完全壓製住了蘇聯空軍。經過一天激戰,雙方都受到了很大損失。
庫爾斯克紅場:
傍晚,瓦圖京向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增援,後者在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後,立即把草原方麵軍第5近衛集團軍的第2和第10坦克軍353輛坦克調往沃羅涅日方麵軍。同時瓦圖京接到斯大林親自打來的電話,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在戰鬥中,德軍隻向前推進了數公裏,未能達成突破蘇聯紅軍防線的任務。第二天,德軍仍然頑強地繼續他們的攻勢,而瓦圖京也在計劃反攻,為此他向最高統帥部請求把草原方麵軍的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5近衛集團軍調給他指揮,他的請求很快就被批準了,但這些部隊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在製空權的爭奪上,通過空戰,蘇聯空軍也逐漸扭轉了劣勢,完全奪取製空權隻是時間問題。
庫爾斯克市內蘇軍坦克手塑像:
瓦圖京指揮部隊繼續在正麵抵擋德軍向奧博揚推進,同時在兩翼連續發動反擊,雖然這些反擊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敗,但卻使德軍無法全力以赴的攻擊他們的主要目標。德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霍斯將軍見無法從正麵突破奧博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黨衛裝甲軍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接下來的兩天,德軍的進攻還比較順利,他們攻到了普羅霍羅夫卡村,庫爾斯克會戰的高潮上演了。
普羅霍洛夫卡戰場中心的戰役紀念碑:
普羅霍洛夫卡戰役紀念館及新建的東正教教堂:
直接參加普羅霍洛夫卡的德軍部隊為第2黨衛裝甲軍的“黨衛軍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該師在12日共有坦克67輛和強擊火炮10門)和“黨衛軍第三骷髏”師(101輛坦克和20門強擊火炮),另一個黨衛軍第二“帝國”師(95輛坦克和強擊火炮)擔當著保護德軍右翼的任務,沒有參加對普羅霍洛夫卡的攻擊。這樣,德軍一方參加普羅霍洛夫卡大戰的坦克和強擊火炮數量為198輛。
普羅霍洛夫卡戰役紀念館大門口:
蘇軍參加普羅霍洛夫卡一戰的軍隊是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的第18和29坦克軍。第18坦克軍共有坦克187輛:21輛“丘吉爾”式,103輛T-34/76,63輛T-70和T-60。第29坦克軍擁有216輛坦克和21門自行火炮:1輛“丘吉爾”,130輛T-34/76,85輛T-70,9門SU-76,12門SU-122。蘇軍總兵力為403輛坦克和21門自行火炮,相對於德軍,蘇軍兵力占了幾乎2.5:1的優勢,並且蘇軍是生力軍,而德軍已經連續戰鬥了一個星期了。德軍的優勢在於蘇軍坦克兵力中有相當數量的過時的輕型坦克如T-70等,蘇軍要到1944年才能做到使坦克軍大部裝備T-34,而現在真正能對德軍造成威脅的隻有233輛T-34/76而已。另外由於德軍已先一步占領了蘇軍計劃中的進攻出發地區,這迫使蘇軍隻能穿過一片開闊地才能攻擊德軍,而這恰好使德軍能發揮其“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和四號坦克、三號突擊炮、黃鼠狼殲擊車的75毫米炮的遠距離殺傷力,而在這個距離上,蘇軍T-34上的76毫米炮並不能給德軍造成傷害。
普羅霍洛夫卡戰役紀念館廣場陳列的坦克:
7月12日早晨6點半,德國空軍開始了對蘇軍防線的轟炸,接著8點半左右,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為了有效打擊德軍坦克,蘇軍指揮員下令坦克以最高速度衝向德軍。蘇軍坦克手們知道,德軍的“虎”式坦克在直射射程方麵優於自己的T—34坦克。因此,他們發揮自己T—34坦克速度快的優勢,大膽地將坦克展開,采取“以快製慢、近戰肉搏”的戰術。交戰剛開始,雙方的坦克就像鋼鐵洪流一樣向對方奔去,近衛第五集團軍的T—34坦克群首先開足馬力,全麵向“虎”式坦克靠近,實施近距離射擊,迅速突入德軍的戰鬥隊列。作戰雙方的坦克在方圓僅15公裏的地域內展開了世界戰爭史上罕見的坦克“肉搏戰”。雙方的坦克甚至互相撞來撞去。在戰鬥中德軍“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與四號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優勢明顯,而蘇聯紅軍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樣距離下無法對德軍造成威脅,大量的蘇聯紅軍坦克在交戰距離以外就被德軍擊毀。盡管在德軍“虎式”坦克88毫米反坦克炮和四號坦克的75毫米炮的轟擊下,衝鋒過程中的蘇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蘇軍並沒有後退,在12日一整天裏,蘇軍一直以這種最熱血的方式不停的發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攻擊。戰鬥成焦灼狀態,雙方將士都打瘋了,不少坦克兵們,在座駕被擊毀後就在坦克的殘骸旁,用輕武器互相射擊,甚至進行肉搏。炮火連天,整個大地為爆炸的旋風所席卷。地平線上出現了黑壓壓的坦克,它們密密麻麻布滿了整個草原,在咆哮、在奔馳、在射擊、在碰撞、在翻滾。滾滾濃煙遮天蔽日,烈焰騰騰的坦克如一條條吞沒一切的火龍,場麵悲壯和驚心動魄。慘烈的戰鬥一直進行到夜晚,精疲力竭的雙方才停了下來。蘇聯紅軍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戰報報告所屬坦克軍已經喪失了繼續進攻的能力,已經將餘下的坦克編入步兵部隊。在這天的坦克大戰中德軍雖然以相對較小的損失,摧毀了更多的蘇聯紅軍坦克,但他們卻沒能攻占普羅霍羅夫卡,而隨後源源趕到的蘇聯紅軍援兵使他們的防線將更加堅固。
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曆史照片(采自網絡):
普羅霍洛夫卡村一戶民居門前的大炮模型:
德軍在戰術上付出很大代價及蘇聯紅軍被迫撤退,無論蘇聯紅軍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或德軍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均不能達到其目的。坦克的損失現在是引起曆史學家爭論的題目,蘇聯紅軍的損失由少至200輛至多至822輛,其中大部分為絕對損失。同樣地,德軍的損失由少至80輛至多至數百輛,包括很多虎式坦克。戰役的結果很清楚,蘇聯紅軍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不能達到攻占有利地形或擊潰德軍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的目的,雙方部隊均在戰役中被削弱,科涅夫決定用近衛第5坦克軍團對抗德軍對戰局有很大影響,因為這裏是德軍的主要進攻方向。
普羅霍洛夫卡戰役紀念館76毫米反坦克炮:
正當蘇德兩軍在普羅霍洛夫卡激戰的時候,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蘇軍於12日3點,發動了準備已久的對德軍奧廖爾突出部的進攻,這個攻勢立刻使德中央集團軍群的第9集團軍有被切斷後路的危險,同時也使德軍以兩翼包抄來包圍庫爾斯克突出部內蘇軍的企圖徹底失敗了,從這時起庫爾斯克北部的德軍將不得不為自己的生存而戰鬥。至此德軍在庫爾斯克南部的攻勢將隻能單獨進行,而蘇軍在普羅霍洛夫卡的抵抗使得南線德軍的進攻被遏製,繼續進攻對已經遭受重創的德軍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蘇德雙方在普羅霍洛夫卡的對決也昭示東線戰場的走向,從此蘇軍的戰略反攻開始了!
奧廖爾火車站:
事實上,蘇聯紅軍強大預備隊的突然進攻及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麵的德國第9軍團因蘇聯紅軍的庫圖佐夫行動而被迫中止進攻,令希特勒決定停止整個城堡行動,當他本來已考慮停止行動,這個預兆更令他胃病發作,而蘇聯紅軍在哈爾科夫以南的米亞斯河發動對新的德國第6軍團的攻勢令他必須將本來用於取得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麵最後勝利的預備隊調往該處,而德意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亦決定將一部份部隊調往地中海戰區以應付盟軍於1943年7月10日在西西裏島的登陸。
庫爾斯克火車站候車室,牆上是戰役地圖和紀念牌:
無論戰術上的成果如何,普洛霍羅夫卡戰役的結果轉變為紅軍在心理及實質上的勝利,德軍本來預計蘇聯紅軍需要轉入防禦及沒有更多的反坦克炮;但相反,蘇聯紅軍仍然擁有超過1000輛坦克,這清楚地顯示出,蘇聯紅軍遠未被戰敗及這嚴重地影響德軍的戰略決定。而這亦顯示出德軍在官兵質素的優勢已經減少,蘇聯紅軍以後更有信心發起大規模攻勢將德軍趕回德國境內,而戰略主動權更落入蘇聯紅軍手中。
普羅霍洛夫卡村宣傳欄:
庫爾斯克會戰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82萬名士兵(蘇聯1,910,361名士兵,德國912,460名士兵) 和6045輛坦克,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2000架,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蘇聯85萬餘人陣亡、負傷、被俘。德軍50萬餘人陣亡、受傷、被俘。雖然蘇軍損失大得多,但由於國土、人力、物力的雄厚,更由於蘇軍是在自己國土上作戰,補充方便而快速。德軍此時不但戰線太長,補給極度困難,而且在戰略上已陷於兩麵作戰,捉襟見肘,敗局已定。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企圖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已做好建立三道防禦線的充分準備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兵器,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付出傷亡慘重,最後因為在1943年7月12日盟軍登陸意大利西西裏島,不得不抽調兵力防衛意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壘計劃的進攻。
曼斯坦因:
這次會戰消滅了希特勒在政治上、軍事上寄於厚望的德軍主要集團,而當完成了這一任務後,蘇軍戰線中的弧形也消失了,形成了一道新的、更堅挺的戰線。
庫爾斯克廣場的坦克和大炮: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分水嶺,戰役之前德軍還有一定程度上的部分戰略主動權,能夠自主選擇發動進攻戰役和進攻方向;戰役之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采取全麵戰略防禦。蘇聯紅軍從這裏開始了收複國土的大規模的全麵進攻。庫爾斯克會戰同時也被視為蘇德戰爭的又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