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愛丁堡(四)——議會和卡頓山

來源: 家有淘氣 2015-08-27 20:07: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30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家有淘氣 ] 在 2015-08-28 05:37: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到愛丁堡的第二天,淘氣研究半天旅遊手冊:“我要去看蘇格蘭議會,不要錢,你要上網預約一下。”

完成任務後提醒他,愛丁堡有兩個議會。老議會就在對麵,隔著St. Gile教堂的那棟樓裏,也開放參觀。

他說先看新的。看完新的,我們都把老的忘了。愛丁堡不算大,住了一周,懶懶的,想起哪裏去哪裏,回頭整理一看,還漏了一些想去的地方。

1707年,蘇格蘭解散議會,並入大不列顛。現在的蘇格蘭議會成立於1999年,2004年搬入現在的建築。現在的蘇格蘭議會大廈2004年投入使用,可算淘氣的同齡。樓裏工作區都是不許拍照的。

大堂。屋頂象飄動的蘇格蘭旗。

這樣的牆飾一共三幅。一百位婦女在不知道自己的話會被刻到議會牆上的情況下寫的短語。

辯論大廳。瞧那密密麻麻的攝像頭!不管一個議員坐在哪裏,肯定有個鏡頭正對著他/她。這可不是容易發呆走神小動作的人來的地方。

旁觀席的椅子

進去的時候急急忙忙怕遲到,出來才有功夫看看大門的樣子。

對麵就是Holyrood Palace,蘇格蘭王宮。皇家英裏到這裏就到頭了。

這一天說好交給淘氣安排,他給的日程是先參觀蘇格蘭議會,然後看王宮和畫廊。我正要去排隊買票,被淘氣一把拉住:“要二十多磅?太貴了!不要進去了。”

“都到這裏了,而且,蘇格蘭隻有這一個王宮哦。”

淘氣酷酷地看著我:“那又怎麽樣?已經花了很多錢了,我們要省錢!”從背後拽住相機包的帶子把我拉走:“我還要再去看看議會,我很喜歡這個建築。”驚訝於他的力氣,我竟不能反抗。

新議會(也被成為Holyrood)屬新,奇,特建築,褒貶不一。給我的感覺有點怪,但和環境還是協調的。說是包含了蘇格蘭在經濟曆史和文化的諸多代表元素,一樣樣點出來都是那麽回事,總體的感覺又和蘇格蘭給我的印象完全不同,想表達的太多,有點亂。建築師是西班牙人,大概是西班牙人理解中的蘇格蘭。

淘氣喜歡,大概也是因為那些天馬行空,一些大人難以接受的細節。

這個屋頂象帆又象浪的場館也是議會建築的一部分,叫做“我們的動態地球”。據說蘇格蘭的地質學家就是研究後麵那塊岩石,第一次確定了地球的年齡。裏麵好像是用科技手段展示地質自然變化的——遊樂場?要錢,看著幾家進去的都是帶著比他小好幾歲的孩子,來的一隊夏令營也是比他小的孩子,淘氣就不肯進去了。在大堂的Cafe買了中飯,邊吃邊透過玻璃牆看他喜歡的議會建築。

窗戶的形狀引來很多疑問,建築師遺孀(參與了設計,建築師逝於議會完工前)給出的答案是“挑起的窗簾”,象征著政治的透明。

議員的工作單元。忘了怎麽詮釋的,寓意議員為選民辛勤工作。連圍牆都不是平直的。

整個建築群是一棵大樹,大廈是樹冠,紮根於蘇格蘭的土地。遠景就是卡頓山。

從老城看卡頓山

從卡頓山看老城和城堡

仿照雅典神廟修建而未能完工的國家紀念堂(被稱為蘇格蘭的丟臉)和尼爾遜紀念塔

從尼爾遜紀念塔上看愛丁堡市區

從尼爾訊紀念塔上看卡頓山天文台,眺望新城和港區

旅遊手冊上有張照片,夕陽下從這個角度拍愛丁堡,有魔幻的效果

向愛丁堡開炮

尼爾孫紀念碑頂有個時間球。每天下午一點差幾分,這個鐵球會升起來。一點整那一刻,球落下,同時愛丁堡會鳴炮一響。這是當年為了方便港口的船隻對表,保持統一的時間而設計出來的集視聽一體的係統,據說是從巴黎類似的係統受到的啟發。這個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現在城市噪音多,當天時間球落下的那一刻,我們根本沒聽見炮聲。港口距城堡更遠~~~

所有跟帖: 

到了那裏竟然沒上山? -pta- 給 pta 發送悄悄話 pta 的博客首頁 (91 bytes) () 08/28/2015 postreply 05:58:26

另一天上的山,下集。 :)) -家有淘氣- 給 家有淘氣 發送悄悄話 家有淘氣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15 postreply 06:50:37

謝謝分享。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15 postreply 09:20: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