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天沒有到風景壇來玩了,很喜歡逛這個壇子,不同風格的帖子和地方帶給我很多快樂。
上次在壇子裏聊天,顧俠說6月的某一天他在羅馬,我推薦他條頓騎士團在羅馬提供住宿的地方。有一位跟貼的大美女妹妹說,那一天是她的生日。她的生日過了幾天了,在這裏我祝福她。她也開寫了那本書(天使和魔鬼)關於在羅馬的幾個景點。
我也開始了一個係列,目前沒有時間寫,不會貼在論壇,但和那本書有關的一個小殿,我就貼在這裏,還有我在羅馬的最愛,Bernini 的兩個天使。
部分內容選自 永不失落的伊甸園 (2)
然後我們坐地鐵去西班牙階梯方向。 想去北部的 Piazza del Popolo 人民廣場,這裏是曆史上傳統的到羅馬朝聖, 進入羅馬的門戶, 因為古時候都是從北方來的朝聖客。 這個廣場還專門為了瑞典女王擴修了, 當年她放棄王位, 到羅馬定居時, 就是從這裏進入羅馬城的, 教宗專門到這裏守候,迎接她。
Piazza del Popolo 廣場邊有三座教堂,兩個雙子教堂 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 和 Santa Maria dei Miracol, 修建時拉斐爾已經離世百年了,其中Bernini是三位設計師之一,但是和其他教堂相比,一般而已.
看那個教堂 Santa Maria del Popolo,它有典故,傳說羅馬暴君 Nero死了以後,他的墓就在這裏,上麵是一棵核桃樹,因為經常鬧鬼,羅馬人就在這裏建了教堂驅鬼。但是這個教堂還是不平靜。16世紀初,當時 Michelangelo在 Sistina畫創世紀時,德國修士 Martin Luther也在羅馬,他就住在這個教堂旁邊的一個修道院,後來這個修道院拆了。當時他常在這個教堂宣傳他的思想,對抗羅馬教廷和教宗,最後宗教改革,分 裂天主教為新教。很長一段時間羅馬人非常反感這個教堂。
我曾經說過,如果當年路德來到西斯廷,看到米開朗基羅正在創作的創世紀,也許曆史會改變。
Jonas的典故是, 他得到上天的啟示,要告訴Ninive的人們,他們的毀滅。他被鯨魚吞咽,三天三夜後才逃生,他是史前的複活的象征。
Agostino方尖墓碑也有象征意義, 那個時代在羅馬推崇古埃及, 很多方尖碑, 這個方尖碑形狀的墓碑是中世紀的首例, 後來有很多模仿。
巴洛克時代的Bernini 製作了對稱的墓碑,是為Agostino的弟弟Sigismondo。
其 實,Chigi家族在Agostino 去世之後, 在羅馬失去實力,返回家鄉Siena。一百年後,1626, 才有一位Chigi 重返羅馬,這就是以後的 教宗Alexander VII.。 他是紅衣主教的時候, 這座教堂是他的本堂, 他委托Bernini 設計完成這個家族小殿。
看,多麽栩栩如生, 天使是活生生的,行動的,手指是多麽傳神, 我的Bernini 。
這是地板,也是活動的蓋子,Bernini 的作品, 骷髏舉的是Chigi 家族的家徽. 這就是所謂的魔鬼之洞。
就這樣和孩子爬小坡,
到了 Pincio , 北處的小坡, 看日出的地方。 羅馬人說,早登Pincio 看日出, 晚登 Gianicolo 看日落。羅馬人很喜歡在Pincio 拍結婚照。
下了Pincio , 在方尖碑邊的大獅子上騎一下, 安娜也當一回Daniel。
然後往西班牙階梯方向走,這條街目前還不多人, 再過兩天人山人海,一路都是名店。很喜歡女兒的紅毛衣, 她借我的穿。
這次我們要去的是Sant’Andrea delle Fratte,裏麵兩個Bernini親手做成的天使。 上次我一個人晚上去了, 正好是彌撒時候, 不能走近, 隻能遠遠觀望。
天使橋上的仿製品
上次彌撒就在這個小殿, 我一句話也不懂, 而是遠遠注視在昏暗燈火下的那兩座天使。 這樣的天使, 女人,男人都愛。
謝謝閱讀。
版權歸文學城博客安娜晴天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當時寫完這個帖子後,和網友談天回複,聯想到曆史和當代,就補充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隨便看看,懂這段曆史的,歡迎探討。我就是8卦一下。
昨天寫完文章,想了很多, 睡不著,於是有了下麵的文字,我本來不想續,想了想,反正隻是我的推測,沒有人能證實,古代的,隻有人能進入梵蒂岡資料庫 (天下有幾個)出色掌握拉丁文,中世紀的拉丁文,能在那裏找到,也許能發現新的信息。我的推測都是從年代和大事,沒有任何證實,也沒人能證實。
關於現在,我知道那兩位秘書間交接的那句話,那位波蘭秘書非常認真地說了(多少年梵蒂岡,他是老狐狸了),那位德國小毛頭秘書當時沒動,或者過於簡單,沒有領會。
都過去了,都是曆史了。
這是回複中的兩段話, 我放在這裏了。
1。不知道為什麽, 我對Cappella Chigi念念不忘,它有吸引我的地方。 和那部電影沒有關係,我知道這個小殿,還沒看那電影。羅馬的朋友非常抵觸這部電影,哈哈。
上麵開頭先寫廣場,然後寫三座教堂, 我提了一筆,"這個廣場還專門為了瑞典女王擴修了, 當年她放棄王位, 到羅馬定居時, 就是從這裏進入羅馬城的, 教宗專門到這裏守候,迎接她。",你們知道,是哪位教宗嗎, 就是這位1626重返羅馬的Chigi,他做紅衣主教時, 瑞典女王Christina 通過他從新教回歸天主教。 她放棄王位, 來到羅馬, 整個人民廣場修建寬展,就是為了迎接她, 那位教宗就是從前的紅衣主教Fabio Chigi, 當時的教宗Alexander VII. 她的堅信禮就是教宗親自主持的。從此她稱呼自己為Christina Alexandra。
這些都是我自己寫完文章後收集的, 我知道,這輩子沒有機會進入梵蒂岡資料庫,多麽希望我的孩子有朝一日能去那裏查一下那個年代的資料,看看媽媽的推測。
這是我昨晚第一個推測。古代的,如果有人能進資料庫,能使用拉丁文,會找到所有的文獻。
對了, 他們的最後歸宿都在聖彼得大殿, 瑞典女王的銅牌 (她的墓地在大殿的地窖裏)就在入大門的右手不遠處, 而Alexander VII.的墓地在大殿盡頭的左手,整整斜對角。最後的歸宿在同一個屋簷下。
我說,和愛情無關,是共同的信仰和緣分。
2。那麽,昨晚的第二個聯想和現代有關。
我突然發現,這所教堂的紅衣主教是Stanislaw Dziwisz,他是波蘭教宗保羅二世的私人秘書。改朝換代後,他被派往波蘭,但是每一位紅衣主教在羅馬都有一個本堂,沒想到這個本堂竟然是這家教堂。
德國教宗的私人秘書說過他們交接班的事情,波蘭秘書說過的一段話,當時那位德國秘書沒有明白(他還是小毛頭)。 現在德國教宗退位兩年了,那位德國秘書終於明白那句話的含義,我想,他應該明白了。我也明白了。
梵蒂岡泄密案將在49年後,如果世界還感興趣的話,資料公開與世界。
那時候,所有的當事人都不在這個世界了。
那位德國秘書目前還是紫衣主教,如果有一天他升為紅衣主教,哪個會成為他的本堂呢。
沒想到,秘書們和這個教堂有關。他們之間交接的那句話,從哲理上非常Cappella Chigi,你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德國教宗的結局如那位波蘭秘書, 如今這家教堂本堂紅衣主教之言。我的推測。
曆史啊, 為什麽如此相似。
說實話,這個教堂不鬧鬼,但是總是有事端, 總是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