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gin class"的。既是新鳳初啼之作,亦為厚積薄發所得。唯願諸君讀後有會心一笑,於願足矣。(此所以本博客版主名為"博客一笑")
本人因旅歐時差 顛倒,一過 淩晨二點,即夜不能寐,雖欲效古人先賢聞雞起舞之風範,然歐洲牛馬皆有人養,唯獨不見人養雞,故此效賢之心隻能作罷。隻好眼觀天花板,抱著與廣大勞苦大眾一起盼星星,盼太陽,盼著天明得解放的心情,渡此暗夜。人在床上,卻一時心思故國,一時神遊萬裏,文思泉湧,欲罷不能,拿起iPod,寫下一段blog,每夜如此,卻也湊下這篇雜記,純為無心插柳之舉。不過每當寫完一段blog,情感既得發泄,心情也放鬆不少,眼皮即感沉重,故倒頭蒙被重睡,第二天又成龍精虎猛一好漢。所以發現寫blog乃對付失眠之良方,既不影響枕邊人,也絕無藥物常見之付作用,後遺症。此乃這次遊歐之得一也。
雜感既要成文,就需組織安排一下。不然他人讀之,不免以癡人說夢看待, 既無章法,又不知所雲,這不浪費他人時間嗎?但要安排一下,又有問題了。因美式文章通常要求是把最重要部分放在最前麵,故美文風格是開門見山,高屋建 瓴。而中式文章通常是把最重要部分放在最後麵,講究的是層層鋪墊,戛然而止。本人"學貫中西",一時美式思維,一時中式思維,再加上又是半夜"蒙察察"之時的思慮,所以你若要求本文前後呼應,一以貫之,那就"逼"人太甚,強人所難了。同時本文又不想被寫成流水賬,"第一天我們到巴黎,...,第二天我們到達米蘭,...,"。所以本文就以衣食住行,風土人情,曆史隨想,宗教情懷為主題來安排,和各位分享本人逰歐所思所感所得。
說起衣服,全家老小是T恤短褲,一付逰客打扮。但去歐洲旅逰,其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是進教堂參觀。在歐洲,尤其是在意大利,大大小小的教堂是遍步全地,其乎全是天主教堂,真是"教堂多過米舖"。你若逢堂必進,則你須在羅馬逗留一月不止。反之你若任何教堂都不進入,則遊羅馬八小時足夠有餘。一般來講,遊玩意大利,通常會去在米蘭的米蘭大教堂,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在梵蒂崗的聖彼得大教堂和西斯汀大教堂。然欲進教堂參觀,須遵從教堂製定的服裝規定,即"上不能露肩,下不能露膝"。但本團中有二位來自俄國的年輕女性,平時穿著頗為暴露,俗稱"辣妹"者也。不過也不能怪她們穿著暴露,實在是烈日當空,酷暑難耐。本人也想暴露一番,無奈沒有本錢。若是暴露街頭,則花和尚魯智深活現米蘭,羅馬矣。(在京劇舞台上,魯智深通常是以袒胸露腹形象出現。有興趣者可搜索中央電影紀錄片廠當年拍攝的舞台紀錄片"野豬林",袁世海老先生在其中扮演魯智深。若能找到此片,當可知我意指何為)所以在各大教堂門口,有小販出售紗巾,專為女性逰客滿足教堂"dress
code"服務,從中牟取小利。兩歐元一條紗巾,買上兩條,肩頭腰間一圍,就可直入大門,無人過問了。而這種紗巾薄如蟬翼,圍上後若隱若現,更添誘惑,不如不圍。但教會懷抱鴕鳥心態,視若無睹,欺己欺人欺神,徒增笑柄。試想教會既自甘墮落,把敬拜的殿變成旅遊熱點,又怎能要求遊客懷崇仰敬拜之心,著裝端莊整潔而入?主耶穌當年在聖殿前掀翻小販桌子,怒斥猶太宗教領袖把禱告敬拜的殿變成"賊窩"了,
言猶在耳,梵蒂崗袞袞諸公竟忘了嗎?更有甚者,因聖彼得大教堂和西斯汀大教堂乃熱點中的熱點,沒進過這兩處就被算成沒到過梵蒂崗。故這兩處門口是遊客排隊如龍,烈日之下蜿蜿而動,非花上兩小時不得其門而入,很是辛苦。故有當地旅行社推出special
package, 付45歐元即可參加,無需排隊,從邊門vip通道而入。至於這旅行社是否是"大祭司"親戚所開,或梵蒂崗政府直接有股,就不得而知了。各大教堂內部確實是美輪美奐,繪畫彫塑建築無一不美,粍費人力物力不知凡幾,但人內其中,直覺是入一博物館,而非敬拜神的聖所。再加上天主教會又立偶像處處,全是所謂聖徒。我內人評論一語中的:"怎麽這教堂像廟,到處都是菩薩?"本來我還想和她解釋一下聖徒和菩薩的區別,後來一想,不提也罷。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這些彫塑和偶像也沒有什麽區別。凡此種種,天主教會做得真還不如摩門教會。最起碼人家還能堅持非摩門教徒不能入鹽湖城的摩門大教堂。由此看來,天主教需從內部革新,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了。何去何從,讓我們多為天主教的弟兄姐妹祈禱吧。
再說一件與衣有關的趣事。法國尼斯素以陽光海灘聞名。此地海灘上隻見遮陽傘林林總總,如雨後林中蘑菇勃發。但此地海灘是"容許無上裝海灘",所以有相當一部份女性泳客take
this advantage, 使我們這些外來人員很是"觸目驚心"。我內人初入貴境,一見"蠻夷之人"做出如此傷風敗俗之事,心中大為緊張,趕忙叫我家兩兒"非禮勿視"。我勸內人切勿如此大驚小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矣。"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人家坦蕩蕩地向你直麵走來,你的戚戚之心到也就蕩然無存了。況且海灘上這麽多法國男孩子在玩,人家從小在這環境中長大,也未見個個法國男人全成強奸犯。太太在我勸說之下,終於從最初的culture shock中恢複過來,驚悚之心略見平複。我對內人玩笑建議是否也入鄉隨俗一下,"呸,去你個老十三點"。她終於還是"著象"了。其實想深一層,亞當夏娃當初在伊甸園中遵守上帝誡命而活時,雖赤身裸體,但在上帝眼中"看著甚好"。後來當他們違背上帝誡命,偷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後,起了羞恥之心,懂得要用無花果樹葉遮蔽身體,上帝卻大為憤怒,把他們趕出伊甸園。可見得上帝喜悅或憤怒並不在乎身上的一件衣服,而在於是否遵守上帝之誡命。我們今天在追求信仰的路上,是否也多多少少做過這些舍本逐末之事呢?
腳踩其上直覺無物。再加上灘大人稀,不象尼斯海灘人滿為患,在黃金海岸各人的自由空間較大,更覺賞心悅目。各位若有機會,可到此處一遊。
grass feed cow所產牛奶而製成的牛油,顏色更黃,香味更濃,而且富含一種對牙齒健康有益的物質,所以歐洲的牙醫會鼓勵孩子們多吃這種牛油。活了這大半輩子,現在才知道原來歐洲女郎那一口白牙是靠吃牛油吃出來的。將來牙膏公司做廣告,可考慮放一頭奶牛在畫麵上,"本牙膏富含歐洲牛油,濃度高達5%,?"。不知用這種牙膏刷完牙後,會不會出現一嘴油的局麵?可能這就是這種牙膏久久未能麵世的技術難點所在了。
breakfast裏的麵包),都是香甜鬆軟,且有嚼頭。在歺館裏點完菜後,侍者送上一小籃子麵包,抹上牛油,正歺尚未上桌,味覺就已大為滿足了。同時,對聖經中的話語:"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太4:4,在聖經這處經文的上下文裏,魔鬼確實存引誘耶穌把石頭變麵包的意思 )更有體會了。原來確實有人以為單靠麵包就能過活了。
加上雞蛋,把麵和好,然後把黑麵團做成pasta,
黑pasta煮熟後,以鹽,橄欖油,大蒜調味,十分香鮮可口。原來我一直以為中國人以前窮,鬧過大災荒"易子而食",所以連帶著發明了一些食物的吃法,像吃動物內髒器官啊,血啊,還有什麽皮蛋啊,臭豆腐之類的。其實現在看來意大利人也不見得"文明"到那裏,連墨魚肚裏的黑水都利用起來了。下回再見老外一說起中國人吃雞腳爪,就猶如見外星人一般,我們也大可理直氣壯地問:"
have you ever had squid ink pasta from Italy? or bloody sausage from
Germany?"。這墨魚汁pasta也是屬於好吃不好看的東西,剛端上桌,我大兒因剛修完AP English Literature課程,對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比較熟悉,他脫口而出,"這是Medusa的頭發"(Medusa是希臘神話中一個著名人物。她美豔無比,但是因被人始亂終棄,所以滿懷複仇之心。複仇女神就使她頭發成為一條條毒蛇,也使她目光所及之處,一切有生命的都變成石頭)。可喜的是餐館沒有在Medusa的頭發上再放二個烏魚蛋作為她的眼睛,不然我們就變成石頭了。
剪裁合身。整個人看上去那是一個侍者,簡直是大學教授(難道法國教育經費也緊張,大學教授須兼職?)。"大學教授"和我們聊了幾句,見和我們解釋菜單也是"mission
impossible", 遂建議不如我們把要求說給他聽,他幫我們點菜。我一聽正中下懷,因這家餐館是以海鮮為主,我就告訴他除了三文魚和吞拿魚之外,其他你就選當令海鮮,揀拿手的送上來就成。他說沒有問題。片刻之後,四道菜上桌,每人一道,俱色香味全隹。首先菜的美觀就令人不忍莽動刀叉,海鮮更是鮮嫩可口,絕非美國一般西人餐館中把魚煮得"木渣渣"那般。我太太因是粵人,平時自負蒸魚自有一手,對西人烹魚頗有微詞,認為是暴殄天物。但這次吃了法人烹魚,不敢再說西人不善烹魚了。在四道菜中,我們大家一致公認那道小龍蝦pasta(?)為第一。因為一般來講,蝦一大,蝦肉就老,但他那蝦,個個長過我中指,不知是"天賦異秉",還是廚師烹飪得法,甚或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那蝦鮮嫩異常,粵語中有一詞頗為傳神,稱為"彈牙"是也。再加pasta又是手工新鮮趕製,用我小兒之話形容,他從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pasta。蝦與pasta,紅花綠葉,相得益彰。晚歺上侍者為我們選得葡萄酒,也相當好,因我太太是從不喝酒之人,但那晚上,侍者請她試酒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矣",我和她兩人竟喝掉一瓶。我稱她是"三十年不喝,一喝驚人"。歺後甜品也是侍者為我們選的,又是一個"滿堂彩",法式甜品的特點"甜、香、滑"盡顯,吃後一點沒有膩口的感覺。為晚餐畫上一個句號。我想為什麽safeway,
costco不能在他們的蛋糕中少放點糖?既有益於消費者的健康,也能節省他們的成本,雙贏的事,何樂而不為?難道美國人就是"好這個調調"?要說晚餐有什麽缺點,就是太貴,四人一共花費大約二佰伍拾歐元左右。我出發時一歐元需要1.4美元兌換,換算成美元那就差不多要三佰大洋岀頭了。不過歐洲是百物昂貴。在餐館吃飯,一杯白水也需2歐元。所以我們進餐館一坐下,一人一杯白水,就8歐元不見了。真是喝水也能把人喝窮啊!
tata, 純生牛肉。當年蒙古騎兵攻入歐洲,打仗空隙時間,把生牛肉在馬鞍上剁碎,拌上洋蔥就食。這道菜就發明了,流傳至今。
法國菜中的鴨子也值得一提。中菜中的鴨子佳餚比比皆是,北京烤鴨,廣式燒鴨,南京鹽水鴨,再加上八寶鴨等等,真是百花齊放。但法式鴨子另有一功。首先鴨肉較嫩,甚至還帶點粉紅色,但鴨肉本身的鮮味一點不差。再加上廚師精心烹製的sauce,令人吃後欲罷不能,再加一盤。(附帶說一句,鴨油是一種高級烹調用油,而且比較健康。特點是即使菜冷了,油也不會結凍。是好多法式烹調的指定用油)
本人由於身有痛風隱患,所以對這幾種美食都是淺嚐輒止,"戒急用忍",所以能與大家分享的也就有限了。
住
說起住,歐洲旅店房間都偏小,類似美國motel房間大小,絕沒有美國hotel房間的尺寸。本人由於身材尺度偏大,在其洗手間內就有東碰西撞的感覺。我當年的公司內有一位同事從得州搬到灣區,接下來當然就是house hunting,東看西看,遲遲找不到合心意的房子。一日聽其在向同事們發牢騷:"灣區房子太小,自稱四睡房,五睡房。我在得州的一間closet都比這裏的睡房大"。隻聽周圍同事們一片"oh,I see"聲,"no comments"矣。這位同事若到歐洲,不知要住那裏了。還有若幹注意事項:歐洲旅館裏的wi-fi遠遠不如美國,美國其本上都是免費上網,但歐洲全要收費,從五歐元五小時,到十六歐元廿四小時不等,你若帶孩子旅遊,現在的孩子們全是離開網就不能過日子的人,你的上網費可能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其次,在出發前一定要買好電源插座的convert,不然你所有的需充電的東西都無法充電,因美國插頭插不進歐洲插座。瑞士插座又與其他歐州國家不同。我們家中原有一個convert,出發前想到Radio Shock, Best Buy再買多一個,居然因八月是旅遊高峰期,市麵上斷貨,無奈之下,隻好帶一個convert上路。現在人出門旅遊,基本上人手三大件需充電之物:iPod或laptop,手機,相機,男士還要加上須刨。現在一家四口,隻靠一個convert, 每晚需充電之物大排長龍。本人白天是tour leader, 到晚上就成charge coordinator。每樣東西充電到50%就撥下來換一個充電。如此操作下來,到也不辱使命,一路上沒有激起民變,不過代價就是每天半夜三更要起床換充電的東西。當年生兒子不需半夜起床喂奶,現在為安撫兒子卻需半夜起身充電。可見欠兒女的債是逃不掉的。各位同仁需謹記此教訓。不過一想起歐亞美澳四處的電壓插座之不同,就令人氣結。聯合國諸公為什麽不能在這件事上為升鬥小民做些實事。電壓即使不能全世界統一,最起碼可以統一插頭,插座,燈座,電話接口之類的東西吧。在這件事上做得最好的是全球的電池廠商。在美國買的一件小電器,絕不會跑到中國會買不到相應的電池(不過不知道鈕扣電池的情形如何)。看來全球化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我們這次遊歐是以參加旅行團的方式進行的。你問我是否會推薦這個旅行團呢?這得看你有什麽條件限製及想達到什麽程度。首先你若要攜帶老人或幼兒同行,則這個旅行團就不適合你。因為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基本日程安排是上午7點早餐,8點出發,遊玩一天,晚8點半左右到達下一個城市的旅館,然後周而複始。所以每天都在裝箱整行李,遊玩,折行李。這樣連續十幾天,老人和孩子會吃不消。其次你若追求享受的話,這個旅行團也不適合你。因為一路上住的酒店檔次較低,連Holiday Inn Express的檔次都不到,最多比motel好一些。對此你都要有思想準備。最後你若想對各地文化曆史人文要作深入了解的話,那麽你也應該放棄參加這個旅行團,因為這個旅行團在每個旅遊點都隻作短暫停留,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你根本無法作深度探討。這個旅行團的最大特點是便宜,遊覽的地方多。我們這次遊歐純粹是作"濕腳"之旅,所以這個旅行團倒是頂適合我們的。有興趣者可去網站www.goeugo.com一覽。
"行路難"其中一部分的難是如廁難。這有關input 和output的問題是每人每天都要麵對的問題。當年讀計算機課程的時候,教授反複叮嚀寫任何程序首先就是要處理好input 和output。在歐洲旅遊,input一點都不難解決,但處理output就有點難度了,特別對女性來說。造成這困難有幾個原因:首先我們旅行團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旅遊巴士,車上雖有廁所,但非緊急情況不準使用。導遊安排我們平均每二小時可以如廁一次。無論男女老幼,都需接受這個"patty training"。這也是另一個老人與幼兒不適合參加這個旅行團的原因。其次,歐洲廁所絕大部分是收費廁所,所以身上得隨時準備一把硬幣。沒有硬幣者免入。最後是男女廁所在設計上的欠缺,使女廁長期處於不勝負荷的狀態。一到"放風"時間,女廁門口立刻長隊如龍。若幹年前,NYU有一位女博士候選人,花了三年多時間,調查了一萬多個男女公共廁所,親自蹲點測量,用大量的數據證實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結論:女廁的數量應雙倍於男廁的數量,在某些場合,甚至應該三倍。所以各位若有讀高中的兒女,特別是女兒,至今還未定將來讀大學的專業方向,不妨可引導他們讀建築,首選公共建築設計,專攻廁所設計,成為專業廁所設計師,應不難出人頭地,誰說在如廁這件小事上,不能做出一篇大文章呢?
參加旅行團要被帶去購物,這已成題中應有之意,旅行中不可承受之輕了。我們也被帶去購物三次。一次是去買手工製的皮包,一次是去買香水,還有一次是去買水晶玻璃。我對這些事的宗旨一向是"不賭就是贏,不買就是賺"。因每次購物前都有產品曆史介紹,我就把購物當成上課增加知識的機會了。原來香水的起源也有一段故事。當年法國生活條件相當惡劣,即使貴如皇帝大臣,一年到頭也不能洗一個熱水澡,蠻夷之人茹毛飲血,體味較重。廟廷議事,皇帝大臣共居一堂,討論一熱烈,難免有熱血沸騰之時,再被禮服一裹,不免"香汗淋漓","香氣"也就噴薄而出,用網上流行語言,就是"王霸之氣盡露"了,大家臭味相投,一時甚為不堪。於是國王懸賞要求解決這個問題,重賞之下,能人盡出,香水於是就誕生了。不知大名鼎鼎的Chanel No.5是否也是當年禦用之物?
風土人情,所見所聞
首先,國力與道路清潔度相關性甚大。由瑞進意,瑞士道路淸潔,街上紙絮落葉皆不見。但一入意境,立馬就見街角處落葉打旋成堆,上麵有幾個花裏胡哨的塑料袋子隨風飄飄蕩蕩。這就是國際大城市米蘭所要給人留下的印象嗎?以後進入盧、德,街道又變得清潔整齊了。所以對做統計模型的同仁建議,若要預測道路清潔指數,可用GDP作為自變量。
摩,盧等國皆彈丸小國,開車不用一小時,即可橫穿全國。小國寡民,卻一個個又富得流油。在周圍大國眼中,應該皆是待宰肥羊。但奇妙的是這些小國居然一個個生存至今,實在不明白他們的生存秘訣是什麽。比如說盧森堡,應不是戰略要地,當年希特勒也就沒有駐紮重兵,同樣,盟軍也就沒有大肆轟炸這裏。所以盧森堡的絕大部分建築、古跡就被保存下來。反觀波蘭,應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四戰之地,一戰,二戰都在波蘭打得熱火朝天。可見這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是一件十分要緊之事。
曆史隨想
旅經羅馬,角鬥場(Colosseum)是每人必去之處。這座幾乎有二千年曆史的建築,蘊含著許多建築學,工程學上的精彩絕倫的傑作。直到如今,它的排水係統還在工作。(附帶說一句,羅馬人今天喝的自來水,也還是通過二千年前的引水管道來的。因為管道中產生的礦物質和細菌,外來遊客的腸胃不能直接喝生水,一定要喝瓶裝水。)但是看著黃沙覆蓋的角鬥場地,被其所遮蔽的囚室牢房,遙想當年角鬥士,大部分出於戰俘奴隸,被從暗無天光的囚籠趨趕上角鬥場地,人獸相搏,或人人相鬥,直至一方血濺黃沙,性命盡失,為的隻是大眾娛樂,真是人間至慘之事。實難理解當年大眾居然能冷血如此,妄顧人命至如此程度,人性的墮落真令人不寒而栗。二千年一路走來,難道有絲毫進步嗎?萬人坑,屠城,集中營,毒氣室,一直到把坦克車開上長安街,用化學武器對付本國人民,等等不一而足,屠夫們一個個"青出於藍",唯恐在殺人比賽中落後。聖經上說的明明白白,"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羅1:28)。邪僻之心一起,各種惡行也就做出來了。
當年在角鬥場上相搏的有很多是被俘的基督徒。一句英文諺語"Poor Christian faces lion alone"不知包含著多少弟兄的鮮血,但在康斯坦丁大帝畈依基督之後,一時教會勢力大増。在教會的強力反對下,角鬥娛樂被廢止了。血腥遍地的"人間地獄"成為傳播福音的佈道場。至今十字架遺跡仍清晰可見。而最後保護角鬥場仍是教會。因曆史上有一度角鬥場淪落成為羅馬無家可歸人士的棲息地,角鬥場被破壞得一塌糊塗,火災連連,是羅馬教會的大主教大聲疾呼,動員各界力量,才把角鬥場保存下來,最後成為今日的旅遊熱點。角鬥場若是有靈,當也想不到保護自己的竟是當年被屠之人的後裔吧。
一路走來,"羅馬帝國"一詞在導遊口中屢屢出現,當年羅馬帝國的疆界真是令人震驚。整個歐洲,再加上北非,中東都在其統治之下,在僅僅依靠馬車的落後交通條件下,羅馬帝國是如何保證它在這一片土地上的行政效率的,至今想來,仍有一點匪夷所思。不說橫跨地中海,單是翻越阿爾卑斯山,就令人不可想象,怪不得好多羅馬士兵翻過阿爾卑斯山,由意大利進瑞士之後,就一輩子再也沒回過家鄉,成為今日瑞士人的先祖。要不是天山山脈阻擋,羅馬帝國真有可能打到中國,到時康斯坦丁大帝vs.漢武帝,大將安東尼對陣衛青、霍去病,這真比"關公戰秦瓊"好玩多了。不過好在沒有打起來,不然受苦的還是兩邊的百姓,"最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中人。"要說治下疆界遼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都遠遠不及羅馬帝國,我國曆史上唯一能與之比肩的,隻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了。不過我對把成吉思汗,滿清王朝算成"我國曆史"中的一部分,算成中華民族中的一部分,這種曆史史觀有點不敢認同。因為根據這種邏輯,隻要統治過中國達一定年數的,就是我們的祖先,那麽日本人若不是統治中國八年,而是八十年,一百八十年,難道他們也就成為中國人,難道我們的曆史教科書會這樣寫:"?天皇是我國曆史上極偉大的一位君王。雄才大略,天縱英武。在其治下,我國疆土擴展至中途島,夏威夷,西伯利亞,泰國,錫蘭,印度尼西亞等地,使我國疆土擴展一倍有餘,為中華民族在地球上休養生息立下不世之功。?"今天多少人還記得"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中的冤魂,更有多少人知道在元朝漢人地位低下到何種程度,僅高於牲口而已。當時每個村莊裏漢人女子的初夜權全歸蒙古人,所以當時漢人為保血統純正,媽媽都會親手殺死自己的頭生兒女。這種慘事我們都忘記了。我現在不是說我們應把蒙人,滿人趕盡殺絕,但我也要指出我們大概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會在舞台上,電視裏盡情讚美頌揚統治過自己的異族君王。什麽"一代英主忽別烈?","乾隆大帝十全武功,十全君王?"等等,不知道這是荒誕還是荒謬,抑或兼而有之?人家俄國也被成吉思汗統治過,我不知道俄國的中小學曆史教科書是如何編寫的,最起碼人家沒有封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驕",或者"?成吉思汗是我國曆史上?"什麽什麽的。今天我們對蒙人,滿人全能放過,唯獨對自己的同祖同宗的台灣同胞就是不能放過。什麽運動會也不能參加,舉什麽旗,用什麽英文譯名,全要斤斤計較,必欲全麵封殺而後快,真不知是什麽心態。"寧贈友邦,不予家奴"?
宗教情懷
佛羅倫薩,是一個非常優美的意大利城市。
當年徐誌摩先生很熱愛這個城市,給了她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譯名:裴冷翠。其實誌摩先生的翻譯更接近意大利語的發音,而佛羅倫薩一詞是從英語發音翻譯過來的。因今日在漢語外文翻譯中,英文翻譯占主導地位,裴冷翠一詞漸漸鮮有人知了。由此可見話語權的重要。佛羅倫薩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當年文藝複興的起源地。文藝複興以前,歐洲全地神本主義流行,神權政權合一,教會在社會、政治、文化各領域中占絕對主導地位。表麵看起來,好像是一件好事。其實這並不合聖經的教導。聖經中說:" 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路20:25)"。這個教導就是今日憲法中政教分離原則的基礎。在中世紀,無庸諱言,由於教會違背了聖經中這個教導,掌握絕對權力,導致一係列腐敗黑暗事件產生。而為了掌握話語權,教會竟然禁止信徒閱讀聖經。由此可見,當時的教會壓製人們思想到何種程度。而且教會也把自己牽涉到一些教會不適合的領域,特別是自然科學中的一些領域中去,像日心地心的爭論,人體血液循環的學說,等等,更惡劣的是教會動用手中的權力,把一些自然科學領域中的爭論,上升為神學上的爭論,妄顧科學上的發現、證據,動不動就宣告對方是異端,是邪教,把人放上火刑架燒死。凡此種種,導致新教改革和文藝複興的發生。事實上,新教改革和文藝複興的先後發生,並不是兩個互不關聯的事件,而是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的領域。文藝複興本著人本主義的精神,衝破了人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枷鎖,各種新的思潮,新的文藝表現形式和手法,新的科學理論和發現層出不窮。而今回首,文藝複興時期真是群星燦爛,百花齊放。但是隨著人本主義的不斷提升,發展到現代,終至出現人高於神,"人定勝天"的思想理論。今天我們把神一點一點排除出我們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本來應該"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但是現在"該撒"占據了越來越多本應屬神的領域,像是倫理,道德,良知等等。在人們心目中,是非標準越來越模糊,絕對真理被相對真理漸漸所代替,導致今天普遍人心冷漠,無望,消極。世界各國的自殺率,特別是發達國家的自殺率不斷上升,各種惡性案件的發生,作案手法越來越殘忍,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我們確實應該思考:神本耶?人本耶?求神給我們智慧,讓我們掌握平衡,不要走向偏路。
結尾
行文至此,時差已被調整,失眠也漸漸"失蹤",它既不來煩我,我又何需再去尋它?"相忘於江湖"也是一件美事。而且隨著旅途的結束,"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思考,漸漸也成為"此情可待成追憶"的回憶。雜思雜感應該也就在此封筆了。個人逰歐的旅途可以結束,但我們每人豈不正走在一個永遠的人生旅途上嗎?旅途中的酸甜苦辣,喜樂憂愁每人各有不同。但每人在旅途中也一定有所思所想。人生存在的意義,靈魂歸宿的終點,可能是一個沉重飄渺的話題,但卻不正是這個人生旅途中,我們每人都需回答的問題嗎?隻不過我們平時沒有給予必要的關注罷了。你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這兩個旅途中經常要問到的問題有答案了嗎?
今天是逰歐最後一天。古人有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此話通常有兩解。一解是指讀萬卷書猶如行萬裏路,取的是開卷有益的意思。另一解是指既要讀萬卷書,也須行萬裏路,取的是理論須結合實際的意思。今有陳氏第三解,行萬裏路勝於讀萬卷書,取的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學問終在書本外的意思。粗粗一算,若把橫渡大西洋的裏程計上,這次旅程遠遠超過萬裏,途中所思所得希望也應過萬卷了吧。我要睡覺了,明天就要打道回府了,有空下次再聊 ?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