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 的“第一師範”,承接了千年的國學淵源——“嶽麓書院”的衣缽,循著國學之蹤跡,我們來到了湘江西岸的嶽麓山景區,嶽麓書院散落在蒼翠舒緩的嶽麓山巒之間,肅立在“嶽麓書院“遒勁有力的寬大門額下,虔敬有加,邁進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楹聯大門,虔誠拜謁這座創建於宋太祖開立九年(公元976年)的古老書院,這座”千年學府“是啟迪東方思維理念的國學寶庫,韜誨出中國近代曆史畫卷中無數的英雄豪傑,雖曆經千載,翰墨留香,辦學不輟……,不經意間我們也一並遊訪了與書院一脈傳承,號稱千年學府的“湖南大學”,流連於校舍、書院之間,絕無高牆屏障阻隔之虞,古韻悠長的校舍、樓堂與書院 間揉並陳,學生與遊人不經意間在千年的時空隧道中無數次地遊弋穿梭,感受著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熏染著濃鬱的國學書香,長沙真乃“古為今用”的典範。順著紅肥綠瘦,鶯歌燕舞的林林蔭山徑緩步前行,在春意婆娑的楓樹林間亭亭玉立著《愛晚亭》,這座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古老亭閣,飽覽了近代中國的風雲變幻、世事滄桑,“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耳邊拂過一陣和暖的山風,颯颯的楓葉聲似乎聽到了青年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們“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鏗鏘激辯。順著麓山寺山徑拾階而上,蔡鍔墓,似傳出了1915年護國軍起兵討袁的隆隆槍炮聲;黃興墓、陳天華……辛亥革命的曆史煙雲漫卷在萬裏長空,回聲依蕩,這些曾經驚天動地,再造一個中國的湖湘子弟們,安息在生機盎然的嶽麓山畔日夜俯視著這片久經滄桑、激情蕩漾的的土地……。一 一拜別了嶽麓山、寺,曆史的足音在耳邊依稀廻響。
回到了車水馬龍的長沙古城,留連在巷陌街市,見路邊長滿青苔的青石圍欄裏,眾多居民圍攏著一眼汩汩流淌的老井,洗菜淘米、取水挑擔,閑話家常,待細辯識出石條上“白沙井”幾個字來,不覺目瞪口呆,這就是久聞大名,從輝煌的湘楚文明走來,孕育出長沙古城的源泉之地,我們趨近井台,恭敬地掬一汪曾經哺育過祖先們的白沙泉水,清冽的甘泉和著親情、鄉情一起沁入了我們的心脾。
飯畢,順著池塘邊修舊如舊的土路,我們與摩肩接踵的遊人前往毛澤東故居參觀,拜謁心中聖地的遊人排起了長龍,遠在龍尾的我,雙眼被池塘對岸的圖景所點亮,童年美術課上畫過無數次的那座帶有山牆的農家小院依然靜靜地坐落在一抹青山腳下,“ 物是”但已“人非”,而今的農家小院,遊人如注,喧囂異常。隨著遊覽的隊伍一 一觀看了與普通農家別無二致的屋舍,但這裏卻孕育了一顆不尋常的靈魂——農家子弟毛潤之,“為有犧牲多壯誌“的一代偉人“敢叫日月換了新天“。從這裏走出的毛澤東,為實現自己的堅定信念而開創了波瀾壯闊的革命事業,曆經風雲變幻,數度力挽狂瀾,跨越時代洪流,帶領著中國人民站到了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了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誕生了!而今,經過百年曆史風雲洗禮的偉人故裏,紅色聖地土牆外的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曆史洪流激蕩中發生天翻地覆的社會巨變,國家富強,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