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貴州的一個古鎮。有人說,它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鎮。大多數的房子都是百多年前翻蓋的。仔細想想,一百多年也已經算是夠古的了。說點兒題外的話,旅遊其實有點兒象欣賞現代藝術,誰畫的這畫並不重要。又不是應付考試,沒必要費心背那些藝術家的名字。藝術欣賞不是為了武裝我們的大腦,而是為了豐富我們的心靈。隻要這件作品給我感覺,讓我看著它浮想聯翩。起一身的雞皮疙瘩還久久不願意離去,就夠了。對我來說它就是好作品。旅遊又何嚐不是如此?跟著感覺走。隻要感覺有了,不在乎它是中國的外國的,鄉村的還是城市的。我有一個上海的朋友,他和我的旅遊觀正好相反。每到一個地方都忙著記筆記。這個樓哪年建的?誰建的?為什麽要建?都誰在這兒住過?等等。現在好了,有搜狗了(中國國內的搜索網站)。名字取的多好,就連狗都能搜到這些信息。然而,“感受”這玩意兒是隻屬於你個人的,永遠是隻有自己才能搜到。我對鎮遠的感覺就非常好。它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有山有水有街道。由於有山有水,街道就變得高低錯落。在人們悠閑的漫步中,總會有不期待的風景突然構成,讓人駐足,咂麽咂麽嘴兒,掏出了相機。
一條河是古鎮的主線。不用說你沿著河走,就是站在一個地方看河的對岸,一天就有多次的變化。早晨,當然和我國其它的城市一樣,街道和廣場上都是成群結夥的早鍛煉的人們。以走路的形式居多。有不服不忿的 — 拍著胸脯子走;有剛從宮裏出來的 — 小碎步倒著走;有專治肩周炎的 — 掄圓了胳膊走。總之,走姿一看就是有講究、有傳授的。中午,當知了叫得最煩人的時候,人流也是最稀疏的時候。下午,大媽們(應該是大妹子們)就出來跳舞了。她們都穿紅戴綠,手拿扇子但不是為了扇涼。錄音機開到最大音量。用的曲子是毫無地方特色的,和上海北京的大媽們用的都是同一首歌。城鄉之間在音樂欣賞上拉平了檔次。我納悶兒怎麽才兩三點鍾就出來跳舞了?到了晚上我才明白。原來,晚上這兒成了大排檔,裏三層外三層擺滿了桌子。人們吃的是什麽我不得而知,但盤子裏的顏色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子裏:爛糟糟一片深紅(隻是印象而已)。
囉嗦半天該到正題了。每次在街上溜達都能看到店鋪後邊還有山坡。山坡上還有人家。每走到一個窄窄的胡同口我都往裏張望,總覺得此路不通,是私人住宅。其實隻要大膽地走進去,才知道條條小路都曲了拐彎地通向高處。我是閑人,慢慢往上走,欣賞每一家的住宅庭院。有的涼台在屋頂上根本不裝圍欄。雞、狗、小孩都在上邊玩耍。走著走著,聽到前方有掃地的聲音。緊走兩步來到了一個上山的路口。這條路算是比較長的了。一個老太太正在低著頭掃地。這老人一看就是個辛勤勞作一生的人,腰彎得讓人心疼。她的臉離地很近。家門口讓她打掃的幹幹淨淨。讓我聯想起了兒時經常看到有些人騎著一輛很舊的自行車,但擦得鋥亮。前後看看,就我和她。我想和她搭話,但又覺得她肯定聽不懂普通話。每當我見到任何勤勞的老人時,我都不由得想到我的老母親。我故意放慢腳步,想給老人照張像。可是沒想到老人是這樣地“目中無人”,頭一直都沒抬起來看我一眼。直到我上到了這條路的盡頭,回頭看她最後的一眼時,她還是那樣細致入微地掃著地,仿佛是在回憶很久以前的梳妝打扮。人的一生中會有多少這樣的偶遇。這個老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有這麽一位上山的過客對她產生了莫名其妙的情感。和這位老人擦身而過,我繼續往高處走了,而她的頭還是那樣誇張地低著。往高處看一眼,對她來說,有可能都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吧… …
【路行天下】擦肩而過不去的老人
所有跟帖:
• 很讚同你的感悟。 -LWL- ♀ (0 bytes) () 10/30/2014 postreply 07:05:55
• 謝謝分享。 -看風景- ♂ (0 bytes) () 10/30/2014 postreply 20:46:23
• 細膩的情感和文筆,喜歡! -郝斯佳- ♀ (0 bytes) () 11/02/2014 postreply 12:27:57
• 情感真摯,文筆細膩 -XQQ- ♀ (0 bytes) () 11/03/2014 postreply 18:49:47
• 感動。讚一分! -安娜晴天-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