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日記

來源: 老流浪漢 2014-10-27 22:09:2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322 bytes)

肯尼亞日記
                                                                                                                --- 流浪漢

 轉眼間,十•一黃金周又到了.

去肯尼亞吧。埃及是去學習,很累。肯尼亞是玩。”我剛從埃及回來。

這將是我第一次跟旅行團走。也是第一次帶妻子為旅遊而旅遊。我很擔心我學不到什麽東西,看得少,稀裏糊塗的,擔心寫不出留作記念的遊記。
 

依賴感

去哪裏?” 妻子問,還剩三天了。

你去找。”

要帶什麽東西?”

你定。”

怎麽訂票?”

你去搞定。”

肯尼亞有什麽?”

不知道。”

第一次我沒有選地方,第一次我沒有自己去找機票,旅館,去安排行程,沒有自己列條子準備行裝,我甚至沒有打出一份像樣的地圖,在信息的海洋裏,沒有從舉手之勞的網絡上下載有用的信息。如果說這些是和妻子一起出去的福氣,我卻有一種懶惰,一種墮落,一種依賴的感覺。福兮,禍兮?

權當這次是為了休息,去到原始的動物園裏淨化掉與人奮鬥的疲憊。

晚上,我們趕到機場。機場人很多,十•一黃金周未到,擁擠已經開始。到處是那些常見的一群一群的人,領頭的打著各種小旗。墮落的我居然成了其中的一分子。我朦朦朧朧地加入到一群陌生人中,別人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別人,而妻子倒是在這種環境下比我更適應,在聯係的過程中,她已經和旅行社打了幾次交道,最起碼認識那隻領頭羊。

當我們去航空公司票台時,我才知道我們要經過另外一個國家轉機。當我讀出卡塔爾航空公司名字時,那個突然讓世界聽到阿拉伯人聲音的電視台,那個讓我知道除了曆史,石油以外的中東的另外一個中心,半島電視台的名字,清晰地冒出。那個傳媒的新貴,用勇氣,用阿拉伯人的信仰,打破了CNN在人們耳目間的壟斷。

 
圖組一、半島電視台


 


 














 


















卡塔爾的飛機半夜從北京起飛。我還是老規矩,一上飛機就昏昏入睡。上路了,要把平時缺的睡眠先補起來。四處奔波一定要‘四得’,吃得,餓得,睡得,困得。反正是有人帶著,安排著,還有妻子,什麽都不必擔心。我喜歡心情徹底放鬆的日子。依賴也是一種生活。

到達

從前麵的熒光屏的飛行地圖上,我知道飛機已經進入了肯尼亞。這個東非之窗的黑人國家,赤道上炎熱的太陽一定把土地烘烤成浩瀚的沙漠。從萬米高空上,我開始往下張望。透過雲層間隙,我看見黃色,又是黃色,像埃及那種幹燥的,缺乏生命的黃色。我再仔細看,卻看見明顯的耕作的圖案以及星羅棋布地均勻分布著居住區。

這是秋黃。” 我和妻子爭論到。她還堅持認為是沙漠。

我還糊裏糊塗的,不知道這個國家正位於赤道之上,這裏沒有四季,隻有雨季和旱季,即便要勉強說上秋天,還得看是這個國家的北方還是南方。肯尼亞的首都內羅畢在這個國家的南方,季節和中國相反,這裏現在是春天。

內羅畢國際機場小而簡陋,沒有什麽特色。這裏,我們見到了我們的導遊——黑人,沃大華。

沃大華中文很流利,很多生僻的字都知道,對中國的文化地理也熟悉。原來他曾經在號稱中國第一學府的清華‘留學’五年半。我在琢磨,MIT或是劍橋留學回來的海龜會不會去做導遊?


圖二、團隊和沃大華左三和兩個司機左一右一




























機場出來高速公路不規範,不是封閉式的,有點像成都周圍縣城上的一般公路,不過倒是有八條車道,仍然堵車,絡繹不絕的小販們乘著擠滿公路的汽車緩緩行駛或停頓的機會,向車裏的人兜售著各種商品,從堵車容易想到的飲料,零食,到家庭用品和賣給遊客的工藝品。我還吃驚地發現竟然還有幾個小販在賣足球。

這是因為堵車時,會想到兒子,也許會順便買一個足球帶回去。” 沃大華解釋到。

街上的轎車大多是日本車,款式舊,但開起來很猛。有很多麵包車,肯尼亞沒有國營的公共汽車。內羅畢的公共交通是用無數麵包車組成的小巴。和埃及不同的是,這裏小巴車站都有站牌,人們在站牌下等公共小巴,和中國街頭一樣。

汽車穿過市區,內羅畢是我見到的高樓大廈最少的首都。剛從擠滿了匆忙人群的地方來到這裏,相比之下,街上的人不算多,但更明顯的感受,是人們生活的節奏的緩和,看著街邊的行人顯然不是在為工作和生活奔忙,那種人本性的懶散,隨心所欲氣氛,悠然蔓延在城市。草坪上,公園裏或坐或臥的黑人,那種優哉遊哉的心態,感染了我。人活著是為了什麽?如果沒有吃穿的壓力,沒有攀比產生的在內心的欲望,人們會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呢?我不由想起家鄉成都。


圖三、內羅畢唯一的高樓


 


 


 



















由於同行人有的行李沒有到,我們首先去了內羅畢市郊的一個購物商場補貨,這裏商店風格和西方近代商場很相近,大概是因為這個商場靠近美國大使館和聯合國環保署。

我們粗粗瀏覽了商品和物價。日常生活用品和一般食物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不外乎是西方加上東方,提不起我們的任何興趣。這裏的物價略比北京高,大概是因為商場的檔次比較高的原因。

到達的第一晚,我們住在內羅畢郊外的撒伐日公園度假村。老牌殖民主義早已經在這個貧窮的國家裏享受上等人的生活。度假村修得很漂亮,全木結構,高高的大廳,全用粗木材,原始的氣氛,幽暗的燈光,整潔的裝飾,十分優雅。大廳正中龐大的大象標本栩栩如生。度假村內的一棟棟木屋,收拾得十分幹淨,整個房間裝飾也都是木頭的,沒有城市裏的水泥灰牆,別具一格。這是完全不同與歐美或北京那些連鎖旅館,而預示著我們的旅途將是大自然的結合。


圖四、內羅畢市郊購物區和旅館



 


 


























優雅的度假村把一路走來的髒亂都隔在了外麵。度假村很大,裏麵曲徑通幽,種滿了熱帶植物,儼然與外界隔絕,自成一統虛化了非洲的景色。

到達的晚餐上,有非洲舞蹈表演。表演是給外國人看的,原始的非洲情感表現,生活中的野性,狩獵、收獲後的喜悅,還是幾十年前的老傳統,相形與百老匯的舞台,甚至是現在中國的舞台,這裏沒有現代表現,沒有唯美的視覺,燈光,很難給人衝動的藝術感染。我隻是不明白頻頻拍照攝像的看客到底是想驗證自己的相機還是想留下到此一遊的記念。


圖組五、非洲舞


 








 















是夜,剛好有富家子女在度假村舉行婚禮,在我們木樓前的草坪搭起了巨大的帳篷,震耳的低音鼓徹夜不停,頑強地穿過隔音良好的門縫,讓我一直在猜想那是怎樣的一種熱鬧情景。我後悔沒有支起疲勞的身體,冒著寒冷去看看真正現代的非洲人喜歡跳什麽舞。從熟悉的音樂上,我估摸著那一定又是現在歐美流行的什麽迪斯科或是什麽的。現代舞蹈很多都是從黑人那裏傳來的。在這塊發源地,他們在跳什麽明天的舞蹈?

清晨,熱情的節奏停了,隻剩下小鳥的吱吱叫聲, 伴著花草的晨香,無限舒暢。我打著赤腳在平平的石板路上漫步,享受這難得的清淨,呼吸大自然的味道,世外桃源是不是就是這樣?

樹頂旅館

離開度假村,我們開始了肯尼亞遊程的第一站,阿伯待爾國家公園,著名的樹頂旅館,人稱修建在樹頂的旅館,就坐落在這裏。

肯尼亞以保護自然環境,以野生動物園聞名於世。全世界隻有這個國家,從政府到土著居民,對這片野生動物環境最有感情,對野生動物最尊敬,保護最好。今天的肯尼亞,為了保護這些野生動物,建立了幾十個國家公園。在這些國家公園裏,禁止狩獵,禁止建立現代化工業,甚至不能修建公路。

也許這是因為就是在這塊土地上,我們人類曾經和其他物種共同生活,發展。東非是人類生命的發源地。六百萬年前,人類在這裏從猴子慢慢脫離其他動物的圈子。聞名於世的“肯尼亞平臉人”,把人類曆史從三百萬年,推到了六百萬年。這裏流傳著比古埃及更古老的故事。

我想象真正建造在樹頂的旅館,很小的房間,簡陋的基本用具和勉強可以遮風擋雨的屋頂。很多年前,殖民者英國人用於狩獵的幾間小木蓬,後來不知道是哪位精明的商人擴展成“樹頂旅館”,這個建在粗木支柱上的旅館,將原來的大樹包在建築的房間之中,整個旅館再用樹皮從外麵圍上,僅露出上麵的樓層。這裏的二樓走廊裝著玻璃,三樓四樓走廊是開放的是觀賞台。原來的大樹,雖然還在旅館中間,但已經不再吃力,而僅僅是一種裝飾,一種對傳說中的故事的保存。

木樓裏的旅館客房很小,放著兩張單人床,中間隻有一個人寬的過道。房間用粗木建成,有兩個小窗。木樓的每一層設有洗澡間廁所。最難忘的,是這樣一個小木樓,居然還有一個很大的餐廳,大家在這裏聚餐,在荒山野嶺裏傳出陣陣歡笑。

圖組六、樹頂旅館





































聰明的店主在木樓的兩側挖了水坑,坑邊撒上鹽,在野生動物出沒的荒野,有了這兩種‘奢侈品’,還怕它們不來?

實際上,除了我們進出的時候,水坑邊上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最多的是非洲野牛,一種和我們南方水牛非常類似的野牛。野牛成群結隊到水邊喝水,舔鹽,最多的時候有上百頭野牛,黑壓壓的一大片。野牛大概已經習慣了它們身邊樓上的頻頻閃光的相機和低聲喧嘩,絡繹不絕地從小樓邊上來來往往。野牛的警惕性很高,常常是一點聲響就抬起頭來,幾隻大頭的野牛動也不動的盯著發聲的方向,經常是一點莫名其妙的原因,牛群就全體一下子飛跑起來,如果沒有真的危險,往往是跑了幾步,幾頭象是頗有權威的大牛會突然停下來,重新審視後麵,慢慢地,其他牛群也慢慢停下來。


圖組七、樹頂旅館邊的野牛群


 


 


 


 


能一下見到這麽大群的牛,我一時興起學了一聲牛叫,牛群馬上嚇得飛奔起來,不知是不是我學得象它們的報警聲,哈哈。我把這件事,寫在了旅館專門為世界各地的遊客準備的留言簿上。留言簿就是樹頂旅館的觀察日記,已經有幾十年的不間斷的記載了。留言簿按年代和時間,排列在觀光走廊的書架上,遊人隨時可以查閱,也可以記下自己的觀察,感想和記念。我記的那一天是十月一日。以後我要帶女兒們去看今天的記載。

野生動物的膽子和他們身體的尺寸成正比,大象的膽子就比野牛大多了。大象來了兩次,第一次是一隻孤獨的巨象,如果我沒有想錯,這是一頭公象,在爭奪繁衍資源中失敗的公象,在曠野裏孤獨的巨象十分失落,連牛群都不怕它,幾隻大牛幾哄幾拱,巨象感到無趣,慢慢離開了水邊。第二次來的,是象群,象群才顯現出動物之王的風範,它們慢慢地,毫無顧忌地趕走了牛群,占據了水坑邊上的鹽地,不慌不忙地飲水,悠閑地舔鹽,全然不把旁邊大群的野牛放在眼裏。最有趣的是那隻還在吃奶的小象,小小個,在母親的肚子下穿來穿去,我真擔心萬一母象沒有看清,一腿踩扁了它。可是就這隻小象,一點都沒有大家風度,不停地卷起鼻子去招惹旁邊的牛群,還專挑大個的野牛,衝著野牛嗷嗷大叫。大野牛一抬頭,眼睛一瞪就嚇得小象躲到母象的肚子下麵。用鼻子吃幾鼻子奶後,又鑽出來招惹其他野牛。


組圖八、樹頂旅館邊的大象和小象


 











 


除了野牛,大象,還有羚羊,垃圾鳥。幾頭野豬遠遠地在水坑的另外一邊傻乎乎地跑來跑去。野豬比家豬瘦,靈活,也精神很多,跑起來小腿頻率很高,好像總是在忙碌,使人聯想到<獅子王>裏可愛的朋朋的形象。

木樓裏每間小屋都有一個蜂鳴器,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打開蜂鳴器。打開蜂鳴器,如果半夜有野生動物來,根據動物的大小,蜂鳴器會鳴響一至四下。一下表示最小的動物,豺狼。四小表示最大的動物,大象。

半夜,蜂鳴器響起來了,我裹著被子,跑到寒冷的四樓觀察台,觀察員在守夜,告訴我有豺狼來了。豺狼很膽小,黑暗裏我用小望遠鏡使勁看,卻什麽都看不見。夜裏蜂鳴器響了兩次,我都趕出來,但都沒有看見什麽。大概豺狼跑得太快。

肯尼亞雖然正位於赤道之上,但東非高原的寒冷,在夜晚還是很冷,值班人員都穿著厚厚的棉大衣,每一次發現動物,不管大小,他都很認真的記載在觀察日記裏,也就是旅館的留言簿裏。

旅館不在好,有故事則名。我們去的這個樹頂旅館有很多故事,其中最有名,莫過於當年的英國皇室伊麗莎白的故事。伊麗莎白上樹時,身為英國公主,下樹時,貴為英文女王。在那個夜晚,英王駕崩。

 
赤道-東非大裂穀
 
清晨,我們依次下了樹,依然是遊客。

離開阿伯待爾公園,我們的車隊從南向西北直奔納庫魯湖國家公園。公路兩側沒有高山,可以看得很遠。走過很多地方,肯尼亞是我見到的物產最豐富的國家,土地都很肥沃富產,而且地勢平緩。幾百萬年來,不僅我們從猴子進化成人,這裏的土地也不再年輕貧瘠,淩厲的高山慢慢變得平緩,石塊早已風化成土地,植物、動物和富足的陽光在幾百萬年漫長的時間裏養育了這片土地。雖然這裏以缺水著稱,但幾天的行程裏,一點都看不出兩邊的幹燥和枯黃,土地是黑的,沒有沙漠,相反,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莊稼,草原,到處是成群結隊的牛羊。我一直很納悶這個國家怎麽會貧困。我一直相信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樣,什麽都不愁。現在這裏一定不可能缺糧食。

汽車在赤道上停下來,在赤道線正中,立著一塊牌子,朝北的一麵寫著北半球,朝南的一麵寫著南半球,下麵寫著這裏的海拔兩千三百米。

這裏是一年中四季翻倒的分界線。在赤道線上,有幾個工作人員在為遊客做著實驗。,用一個小漏鬥,在漏鬥裏灌滿水往下麵的水桶裏流水,水麵上飄著一根火柴棍,展示著漏鬥裏水流的旋轉方向。在北半球,漏鬥裏的水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他又把漏鬥拿到赤道線的南麵十來米的地方,漏鬥裏的水像魔術一樣果然‘科學地’按順時針地選擇起來。而如果在赤道線上,漏鬥裏的水就不打轉,直直地往下漏。遊客一片讚揚,顯示了對科學的理解和對中學課本的回憶。

 
圖組九、赤道


 


 


















我納悶,這實驗太圓滿了,問題也就是出在太圓滿上麵,因為環境太不圓滿。等工作人員離開,我自己拿起漏鬥,往裏麵灌滿水,再讓水往下流。果然,我立刻就恍然大悟了,發現了貓膩在什麽地方。等大家回來時,我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地想漏鬥裏的水往什麽方向旋轉就往什麽方向旋轉,猶如上帝之手。

看著,現在反時針轉。”在赤道的北邊我吆喝著。水麵上的小木棍科學地轉起來了。

再看,順時針轉。” 在同一個地方,木棍應聲而反科學地轉起來。

在妻子和遊客的不解中,我的虛榮心顯然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可惜居然沒有遊客猜出了其中的奧秘。小時候我就知道女人對物理很差,今天我又見證了這個事實。

穿過赤道不久,汽車停下來了。

這是東非大裂穀。” 沃大華介紹到。

如果真說是上帝創造了人,那東非大裂穀就是那鬼哭神泣的一斧。這創世一斧劈在非洲,從以色列的地中海,穿過肯尼亞,埃及等十三個國家一直劈到坦桑尼亞的印度洋海岸。我們眼前的,是峽穀的東非分支,從肯尼亞的北方鄰居埃塞俄比亞的亞丁灣,穿過肯尼亞,延伸到肯尼亞南方的鄰居坦桑尼亞的北部。

峽穀已經很古老了,象這片土地一樣古老。大自然的數百萬年的侵蝕,已經慢慢填平了原來一定是非常深而陡峭的峽穀,使它更像是一個緩緩的淺溝。溝底已經種滿了莊稼,到處是人家,炊煙升起,給我的感覺好像是成都周圍的丘陵。奇怪的是,東非大裂穀周圍的所有小湖,除了乃法沙湖以外,都是鹹水湖,鹹鹽給了峽穀周圍的動物獨得天厚的條件,造成東非野生動物的茂密繁衍。相比之下,美國那個年輕的大峽穀,顯得那麽陡峭,刀削搬的深溝裏衝擊著揣流,似乎更加壯觀。那個大峽穀和尋常的內地湖一樣奔流的是淡水。


圖組十、東非大裂穀


 


 















然而這個平凡而安詳的淺穀,卻是孕育人類的繽紛傳奇。我們人類曆史上的‘東邊的故事’就是講的我們祖先的祖先在這裏的故事。一千萬年前,從北非的咋得到南部的南非,到處都是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七百萬年前,這快生命的天堂突然裂開。剛裂開的東非大裂穀,一定也像其他年輕的峽穀一樣,有棱有角,陡峭而深沉,把這片廣柔的土地隔離成兩個決定性的地理區域。峽穀的東邊的幹旱和開闊,迫使古猿們走下樹枝,發展成人類,發展成現在在峽穀邊上嘰嘰喳喳、騷姿弄首的女士們。而濕潤,森林茂密的峽穀西邊,古猿們則繼續安逸地生活在樹上,不變地成了此刻峽穀邊上女士們鏡頭裏的黑猩猩。

肯尼亞,加上鄰居埃塞俄比亞出土的成千兩三百萬年前人科動物的化石,為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觀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祖先的祖先是非洲黑人。”我曾對璐茜說。碰巧的是,位於東非大峽穀北部的埃塞俄比亞的人類古化石,最著名的一快,就叫‘璐茜’ 。

真的?” 璐茜流露出不太相信的眼光。
 
納庫魯國家公園

我們來到肯尼亞裂穀省府納庫魯市,這裏位於東非大裂穀的中心。肯尼亞第四大城市的納庫魯比內羅畢更加矮小。我們棲身的市正中心十一層旅館,大概是這座首府的唯一高樓。隻有二十四萬人口的首府,比四川幾乎任何一個小縣城都小,但卻是肯尼亞的糧倉。我看不出這裏還是肯尼亞的交通樞紐,兩條國際鐵路從市中心穿過。由於行程安排緊,我隻是在旅館附近幾條街轉了幾圈。‘附近連大商場都沒有,隻有旅館對麵樹蔭下擠滿了賣假冒偽劣禮品的小販。’我嘀咕著。

納庫魯湖國家公園就在納庫魯市區附近。汽車開過去就十分鍾。剛到公園門口,我們就看見四處是狒狒在公園門口散步。盡管來來往往人很多,狒狒也習慣了和人類相處,但如果想走近它們,卻還是不容易。一個狒狒很輕易地挫敗了我企圖從後麵包抄它的企圖,從旁邊疾跑掉了。


圖十一、納庫魯國家公園


 


 








進入公園,車子在樹林裏穿梭,透過樹木的間隙,我們可以看見遠處白花花的一片。

納庫魯湖公園是世界上的觀鳥天堂,這裏我們見到了那著名的火烈鳥群。遠遠望去,數不盡的火烈鳥棲在湖麵,一望無際,場麵十分震撼人心。沃大華告訴我們,這裏有兩千萬隻火烈鳥,但據記載這裏大概是兩百萬隻。不管是多少,反正沒有人可以數得清,真擔心成千上萬的火烈鳥一直這樣吃下去,那裏來那麽多的小魚,昆蟲和小草?

白中帶紅的火烈鳥遠遠看去,點點紅白聯成一片,五彩繽紛,如虹似霞。


圖組十二、火烈鳥


 


 


 


 


由於火烈鳥附近的湖岸,全是由於長年累月的鳥糞填成,一般遊客很難走近鳥群。也許是眼前絢麗的景色極度吸引了我,我企圖走到離彩虹更近的地方。沿著湖邊,我朝鳥群走去。沼澤地彎彎曲曲,我踩著幹得發白的地方下腳,離大家越來越遠,隻有妻子跟在我後麵不時提醒我小心。我幻想著成群的鳥兒一起飛起,絢麗壯觀的奇景,能讓我得幸一見多好。

突然一瞬間,天塌地陷,我猛地掉進了濕潤的軟泥。我急忙趴在地下,爛泥陷到我的大腿處,心裏很恐懼,不知道爛泥下麵是什麽,生怕有什麽可怕的動物,生怕自己被拉下去。這種極度恐怖的感覺頓時籠罩了我,我拚命不顧一切把腿拔出來。還好,我安全了,沒有鱷魚或是什麽可怕的不知道的動物咬我。雖然腳上腿上全是惡心的臭泥,但心裏卻大大地鬆了口氣,似乎有那種大難不死的輕鬆。但瞬間的恐懼留下的記憶,恐怕很久都會留在心中。

短短的幾百米,我竟然兩次陷進臭泥。妻子嚇得大聲哇哇亂叫,不準我再往下走。如果是我一個人,我肯定會繼續往前走,反正都臭了,下麵小心點,應該不會有危險了。

除了火烈鳥,納庫魯湖公園有兩百平方公裏,開闊的草原上,星羅棋布的旅行車時隱時現,像小甲殼蟲一樣,奔馳在四麵八方。公園裏麵還可以看見成群羚羊,巨大的犀牛,長頸鹿和野牛。我們打開旅行車的頂蓋,站在車裏,旅行車像活動觀察站一樣。在旅行車附近,不時可以看到眾多的動物或成群或打單,引來女士們頻頻對司機叫停留影。


圖組十三、其他動物


 












 



































天慢慢黑下來,忽然下起了雨。我們急忙關上頂蓋,窗外的動物看著這些送上門來的,以前曾經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動物,也許正奇怪:

哼,這些硬家夥,居然怕雨。要知道雨水是動物生命的根本,應該喜歡呀,真可笑。

窗外的動物一動不動地站在雨裏,安詳地繼續吃草或小息。到底是進化後的人在享受生命還是這裏沒有進化的它們更懂得享受生命?
 
糧倉

離開納庫魯市,我們從淺處穿過東非大裂穀,往西北方向開去。

這裏是肯尼亞的麥倉。”很少講話的司機介紹到。司機叫史迪文,看上去很老實。肯尼亞人平均壽命是五十歲,而我們的司機已經五十歲了,可是他的身子骨顯然比我們車上任何人都經得起顛簸,而且在顛簸的地方還敢於飆車,讓我常常想起肯尼亞的長跑黑人在曠野裏赤腳狂奔的幻覺。最令我吃驚的,是他有十個,對,沒錯,有十個孩子,孩子雖然都大了,成家卻沒有立業,連工作都沒有。全家十四口人,又是沒錯,他已經有兩個孫子了,全靠他一個人為旅行團開車養活。史迪文住在首都內羅畢市郊的最大的一個工薪階級的小區裏,租房。中國最富裕的北京,一個司機能養活十四張嘴嗎?即便養活了,還能有那麽安詳的心態,那麽耐心而主動的對客人的服務嗎?

這時窗外正是結實的季節,兩邊望出去,一望無際的麥田,麥子已經很高了,並且開始抽穗了。平平整整的,和這之前看到的豐富多彩的經濟作物相比,又是一景。農場主土地都比較大,麥地很大片,很像中國江南景色。


圖組十四、肯尼亞麥倉


 


 


 


 

























要不是看到成群黑人在路邊,我感覺真像中國一樣。” 妻子說。

其實,仔細看去,麥地中間的農宅,外表和結構上,很像西方的農宅,甚至連色彩和宅外的花木都很熟悉。當然,這是農場主的宅院,農場外麵農工的住宅,卻是典型的肯尼亞農舍,很小,很破,千篇一律的小波浪式鐵皮屋頂,黑人們或坐或站地在房邊路邊友好地向路過的車隊揮手。肥沃的土地,豐富的物產,並沒有給這裏的人民帶來富餘的生活。這是我們在車上無聊時的一個話題。

走了不久,平整的公路沒有了,我們開始了顛簸的曆程。我相信當地旅行社選擇的一定是最好走的路,但直到我現在都不明白,兩旁明明是大片的麥地,茂密而整潔,時常還能看見經濟作物穿插其中。難道種子,肥料,農具,還有豐收的糧食不需要運進運出?大量的運輸難道不需要卡車?卡車難道不需要平整的公路?就算是國家公園不允許修公路,那已經顯得比較現代農村也不需要?

盡管在出發前,沃大華就開玩笑地告訴我們,今天有免費的馬殺雞。當時大家還不明白那是什麽意思,難道這是此行的一個項目?現在大家明白了。這裏是全身鬆骨式的馬殺雞,嚴格講,是車殺雞,殺我也。

史迪文看來已經很習慣在這種路上狂奔野跑,他一直像著急趕路式地奔命,因為我看見同行的車輛一直嫌我們的車太慢!們的小巴一直在狂熱地測試著花花綠綠的女士們對鬆骨的忍耐上限。

不用問,這肯定是日本車。隻有鬼子車才不會散架。”我是第二次有這種感覺了。第一次是去牙買加的藍山咖啡工廠的山路上。

我們像四川農村裏用的篩子上的小石頭,不時被拋到空中,又重重的落下來。妻子不時發出撒嬌的驚人尖叫。

終於,兩旁的糧食漸漸換成了荒原的景色,草沒有那麽高,人煙也越來越少了。

右邊遠處是長頸鹿。”史迪文停下車,用英文介紹到。沒有受過教育的史迪文可以講三種語言,肯尼亞官方的斯瓦西曆語,他家鄉的土話,-大概是基庫尤語,還有英語。

英文也是官方語言。在廣闊的國家公園裏,迪夫史就是我們的導遊,在寬闊的大草原上,他為我們尋找動物,看見動物就停下來,讓我們拍照和觀賞。


圖組十五、長頸鹿


 


 










我們還沒有進入國家公園,但遠處已經可以見到不少野生動物。

寬闊的草原,生長著一種灌木式的植物。植物枝上長滿了大小果實,外皮卻很硬,枝上還有很多堅硬的大刺。據說那是長頸鹿最喜歡的食物。真不知道外形貌似溫柔的長頸鹿怎麽對付這些硬刺。在樹叢裏,我們看見了象群。這個時候,大家已經對象群不是那麽驚奇了。

這是最後一個馬塞人的城鎮。” 史迪文說。

這個城鎮,絕對沒有高樓了。我見到了有生以來最小最簡陋的‘旅館’‘酒吧’也許還有最小的商店。

你看旅館!” 妻子一驚一炸像發現新大陸一般。“還有酒吧!”

我在猜測是否旅館可以放下一張床,酒吧可以坐下三個人。我甚至想我這肥胖的身軀是否可以擠進那黑洞洞的小門。

通過最後的城鎮後,前麵連公路也沒有了,一切都是靠汽車自己開出來的路。旅行車在一人來高的小樹叢或是灌木中按前麵的汽車輪胎印開著。車路十分時合,史迪文好像很熟,從來沒有猶豫該從哪個叉路走。我腦海裏冒出好萊塢電影裏常常出現的鏡頭:好多黑人一下子從四麵八方冒出來。黑人認路的本領難道特別高?

穿過樹叢,我們意識到僅僅是顛簸的公路現在算是奢侈品了,後麵的公路不僅顛,而且更要命的是灰塵。我們不是在度假,我們是來西天取經了。

這是我第一次領教灰塵,汽車開過後揚起的滿天灰塵。旅行車像一個龍頭,後麵跟著長長的黃龍,龍尾拖得很長很長。汽車在這裏需要離得遠遠的,不然後麵車上的乘客需要準備防毒麵具。我們的史迪文不知道是脾氣溫順還是歲數大了,卻總是落在別的車後,常常為了跟上車隊,不得不跟在其他車的後麵。這引起我們車上的陣陣叫苦。我們不時可怕地見證到前麵的黃沙像煙霧一樣滾滾湧進我們的車窗。連對沙土毫不在意的史迪文有時都不得不停下來等前麵的沙暴沉澱一下,因為沙暴裏連路都完全看不見了。

史迪文,離前麵車遠點,灰塵太大。” 車裏的女士們逼著我一次又一次地叫喚著。

馬賽馬拉

快要中午時,我們到了馬塞馬拉公園。馬塞馬拉公園以這裏的原住民馬塞族命名的公園,這是我們的最後一站,也是最精彩、最高潮的一站。

經過一天的顛簸和灰塵,我們來到了另一個世外桃源。馬賽馬拉公園的旅館修整得十分遐意,在野外顯出幹淨,濕潤而整潔。巨大的旅館客廳,仍然是用全木結構,高挑而寬大。餐廳,酒吧,禮品店,前台,當然還有周到的服務。

這個旅館有一般的房間和帳篷,誰願意住帳篷的舉手。” 沃大華問大家。

我是第一個堅決舉手的人。既然來了野外,就要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超乎想象,我還是第一見到這麽大的帳篷。帳篷是很結實的帆布圍起來,所有的門窗都是兩層,用粗拉練封口,是為了防止野獸侵犯。帳篷裏麵地板鋪麵,光亮得滑人,巨大的床,與我想象的帳篷裏的小床完全相反。後麵還有個寬敞的洗澡間,裏麵好像有用之不盡的熱水,帳篷裏麵家具和布置都十分得體,一切不隻是城市高檔旅館的方便,但更加上了原始非洲的風味。我再次感到過去的殖民者的享受生活。而我們中國老百姓比他們起碼晚了一百年。

 
圖組十六、帳篷旅館


 


 


 




稍做修整,洗去一身的塵土,我們離開旅館,進入馬塞馬拉國家公園。這是一望無際的丘陵草原,不高的樹叢時疏時密地散布在草原上。草原上汽車時隱時現,都在搜索,都在探索。但和所有司機一樣,我們的史迪夫顯然知道該到什麽地方去,他知道哪裏有水源,水邊一定聚集著動物們。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群過路的角馬,車隊停下來,靜靜地等待它們魚貫而行橫著通過前麵的道路。這是一小群角馬,大概才百把隻,它們一個接一個不慌不忙地穿過去。我們發現,先過去的角馬在過馬路後,竟然很整齊地排在那裏等候後麵的角馬從遠處絡繹不絕地趕來,不希望同伴掉隊。

角馬遷移是動物界最著名的景象,最大的遷移,是有數百萬頭角馬每年來回從肯尼亞的馬塞馬拉公園南下去鄰國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那是十分悲壯的一幕,數十萬的角馬會在遷移裏死亡,又有同樣多的,或是更多的新生命在遷移中誕生。十月的非洲,應該是角馬剛從南邊上來。難道我們會看見那剛剛曆經千辛萬苦來到這裏的角馬?

史迪夫繼續往前開,我們很快就看見了大群的角馬,在開闊的草原和丘陵上,漫山遍野的小黑點,星羅密布一望無際,永遠在不停地低頭吃草。數量,總是造成壯觀景象的主要因素。角馬很笨,跑得也不快,個子也不小,是猛獸最理想的食物。

這裏有兩百萬隻角馬。” 史迪夫介紹到。

兩百萬?” 我很吃驚,這比內羅比,比肯尼亞任何的城市人口都多。


圖組十七、角馬


 


 


 




























我們沿著角馬群的邊上往前開。

我們會看見獅子的。” 史迪夫解釋到。肯尼亞沒有老虎,隻有獅子。

一會,前麵一大堆旅行車圍成小半圓。

獅子。” 史迪夫向我們說。我們也猜到了七八分。

先映入眼睛的,是兩頭爬在樹上的豹子。濃密的樹葉使我們看不清豹子的全影。旁邊的小溝裏,則四仰八叉地倒著兩頭獅子在曬肚皮。再往前,是一隻雄獅舒服地臥在草坪上,全然不把四周圍著它的汽車放在眼裏,時而翻身,時而打哈欠,最後是徹底放開了爬在草坪上睡覺,如果是人被其他動物圍繞著,敢這樣放心大膽地睡覺嗎?雄獅的後麵,是兩頭母獅正在啃著一頭角馬。

獅子的進食順序是,先由雄獅進食,然後是母獅,最後是守在一旁的專門吃腐屍的垃圾鳥來打掃戰場。在一旁的孤樹上,等滿了垃圾鳥,密密麻麻的,地麵上甚至還停了不少孤樹上已經站不下的垃圾鳥。看來此時雄獅已經吃完,正在打發飽餐後的困倦全然無視周圍相機的閃光,人們的竊竊私語,汽車馬達的轟鳴和來來往往的車輛。


圖組十八、公獅子和進食的母獅子,等在邊上的鷹


 


 


 


 
















 

離獅子不遠的地方,我們又看見了吃飽了的豹子,也是同樣的懶姿,也是同樣的無視周圍的一切,肆無忌憚地做著自己最舒服的事。而附近的草原,到處是角馬的白骨堆。


圖十九、豹子


 


 









獅子和豹子四肢發達,都是能跑善奔之類,活動範圍可以非常大,我一直擔心我們是否能找到獅子的行蹤。每當我看到《探索》頻道上那些鏡頭時,都覺得攝影師一定成年累月地等在野外,尋找獅子。其實,現在我明白了,很容易。有幾百萬隻苯咄的美食,有水,獅子們還需要什麽呢?它們為什麽還要去流浪呢?看看四周密集的屍骨,我們知道獅子豹子們的活動範圍一定很小,怪不得史迪夫們一進公園就直奔主題,很有信心地找到獅子。

盡管獅子豹子就在身邊,盡管到處是白骨,數百萬隻角馬卻視而不見,好像那些都不是同類的屍骨。但想想數百萬隻角馬,就幾隻,幾十隻獅子豹子,根本危險不了角馬群體的生存。每年老死病死的角馬也遠遠多於被吃掉的角馬,更有長途遷移艱辛造成的大量死亡。據稱,有的遷移死亡率達到百分之四十。這雖然是過於誇張(除非角馬生殖能力極強,遷移周期出生率也達到同等水平) ,但遷移的殘酷,卻可見一般。

馬塞馬拉公園還有成群的大象,長頸鹿,也有不少野牛,但我們這時對這些小群動物已經審美疲勞了。

天漸漸晚了,太陽要落山了,我們開始往回走,夕陽透過雲層,打在開闊的草原上,給孤樹投下一個火紅的背景。我們曾經在無數攝影和電影上看到的那顆‘非洲之星’的孤樹,在這裏比比皆是。樹頂長成很平整的一個華蓋,極有特色。我們停下來,拍了很多照片,美麗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圖組二十、非洲之星


 


 


 


回旅館吃完飯,有馬塞族人來餐廳表演,我們太累,看了一會就回到帳篷。

我半夜醒來,絕對是伸手不見五指,白天見到帳篷裏放了很多蠟燭,現在是明白它的用途了。帳篷外各種奇怪的響聲此起彼伏,伴著嘩嘩的水聲,難道有誰半夜寒冷中在小溪裏洗澡?近處草叢,也傳來很響的穿過草叢的聲音。是誰肆無忌憚地不怕這漆黑的夜到處走動呢?誒,是什麽在門外,不停拍我們的帳篷?不管了,先睡吧。

一大早,沃大華在催我們吃完早飯後,來到我們帳篷的後麵。

這裏是河馬。河馬怕熱,白天都是把自己侵泡在水裏,太陽落山後才出去吃東西,等到第二天太陽出來前再回到水裏。現在正是河馬吃完了回來的時候。”沃大華介紹到。實際上,河馬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泡在水裏,讓水中的浮力,減少沉重的身軀對河馬的四肢的負重,這對河馬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放鬆。

我們帳篷後麵是一條幾十米寬的小河。不遠處的河麵已經有好幾條河馬的頭和脊背。

對麵山坡上,一頭大河馬正在向這邊趕來。河馬好像熟門熟路地徑直向河邊跑來,龐大的身軀在雜草和灌木中毫無阻擋地開出一條路。這肥胖的家夥一點都不具有本該有的苯相,不像大象那樣一步幾回頭,慢騰騰的。河馬靈活地一路小跑到了河邊,半分猶豫都沒有就立馬從河邊陡坡上連滑帶爬地轟轟烈烈掉進水裏。像回家一樣。

一會又回來了一頭河馬。這大概是成年的雄性河馬。河裏兩頭河馬馬上爭鬥起來,巨大的吼聲和轟轟的水聲伴隨著水浪擾亂了平靜的原野。不一會,一頭河馬離開了其他河馬,到一邊涼快去了。物競天擇。


圖二十一、河馬群


 











我用小望遠鏡在河麵上搜索,發現就在我們腳下的河麵,一隻鱷魚一直都不動聲色地潛在水麵,對不遠出發生的爭風吃醋好像毫不關心,一動不動。我猛然醒悟,昨晚夜裏的嘩嘩水聲和有東西上岸聲音,一定是這鱷魚爬上來了。
 
黑木雕
 
肯尼亞的旅行,很多時間都是在汽車上度過的,除了司機和導遊,很少和肯尼亞當地人打交道。如果說唯一和當地人打的交道,就是路邊的購物。

給我的感覺是,肯尼亞人比較老實。肯尼亞旅遊品商人們最有創造性的一招就是在沿途的廁所前的必經之路建紀念品小商店,讓上廁所的路穿過小店中心。曠野的草原,當地人可以不用廁所,但車裏的太太老爺們可不敢在曠野拉撒。沿途上沒有多少城市,鄉村間的方便之處就成了商販的商機。

肯尼亞盛產一種硬質木頭,黑檀木,簡稱黑木。真正的黑木是黑木樹的中心,樹的外麵是一般樹幹那種黃色,不容易被發現本質。黑木樹的截麵就成了一種外麵是黃色的圈,裏麵是黑色的樹心。黑木非常硬,也很重,掂在手上象石頭製品一般,是家具,工藝品的首選材質。

終於,我沒有拗過有購物癖的妻子。她看中了一個一尺多高用黑木雕成的長頸鹿一家。木雕很清爽,幹幹淨淨,長頸鹿的天然姿態配上黑木那青銅般高貴氣質,讓妻子愛不釋手。

我用小刀刮刮底座下的木頭,掉下深褐色的木屑,雕塑是黑木的。

多少錢?”

七百。” 一個高個黑人回答。他大概看出妻子非常喜歡這個雕塑。

肯鎊?” 我半開玩笑地問。

美刀。”

性價比不合適。我們繼續往前走。

中國人是肯尼亞人們的朋友,今天老板給了一個特價,五百。” 黑人追上來。

我們沒有回價。

朋友,你們給個價吧,起碼給個價。”

這是可以繼續降價的信號。

五十。” 我們覺得無心購買。

天,你們簡直是沒有誠意。重新給個真價錢吧。” 黑人搶天搶地地誇張叫著。

就是五十。”其實我們看見外麵的工人在打磨黑木,知道那非常堅硬,而且這麽大的雕塑需要不小的黑木樹。

我去跟老板商量一下。”

很快,他很興奮地回來。“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老板誠心要做生意,給你們一個不敢令人想象的價錢,兩百塊!

來來回回反複,木雕以九十塊成交。我後來知道,這塊木雕珍貴之處不是因為它是肯尼亞黑木,而是我萬裏迢迢從非洲把它抱著回到北京。我在北京工作每小時收費兩千五百塊,幾十個小時什麽都不做,在顛簸的非洲原野上,就抱著這塊黑木雕塑,在卡塔爾的轉機,在北京的入關,我都手提著這塊雕塑,讓它身價百倍。

幾個月後,我發現不少禮品店,都有這種黑木雕,當然,塊頭要小得多。每當這時,我都會去感覺一下那沉沉的重量,都會翻過來看看肯尼亞的商標,然後告訴朋友黑木雕的故事。

黑木雕。。。。’


圖組二十二、黑木雕


    


 


 


 

尾聲
 
第一次跟團旅行,結果比我先入為主的印象好很多。這是另外一種經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世界,我想我開始喜歡這種經曆,這種角度,而更重要的,是妻子一直伴陪在身邊,這是另外一種生活。
 
                                         2006126


所有跟帖: 

其中最有名,莫過於當年的英國皇室伊麗莎白的故事。伊麗莎白上樹時,身為英國公主,下樹時,貴為英文女王。在那個夜晚,英王駕崩。 -然後呢- 給 然後呢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8/2014 postreply 09:57:49

圖文並茂,美文。 -又見南山- 給 又見南山 發送悄悄話 (42 bytes) () 10/28/2014 postreply 15:28:26

老的。2006,國慶去的。 -老流浪漢- 給 老流浪漢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8/2014 postreply 18:57:03

一如既往地好看! -惜福666- 給 惜福666 發送悄悄話 惜福66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8/2014 postreply 16:46:06

讚!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31/2014 postreply 14:19: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