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行記
而這次,卻覺得好陌生,覺得不放心,覺得缺乏信息。像往常一樣,我總是從互聯網開始。從互聯網上,我明顯感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崛起。很多年前,還沒有百度,搜索中文‘阿根廷’,還不敢想像。而現在,從百度和穀歌,可以找出千百萬條,其中還包括不少的‘遊記’。
眼界開了,心情也複雜了,壓力也大了。看到更多的人,更有想法,更勇敢的人,敢於冒險的人,過去自己的自行其是的感覺受到了挑戰。
‘必須做得更好,見解更新,更獨特,更好。’就算是寫給自己,留給家人的日記吧。
這是一種什麽文化?是南美特有的文化還是歐洲殖民文化?我常常分不清南美到底是歐洲人還是原住民的南美人。南美有很多黑人,但顯然黑人不是那裏的主要人種,甚至不是主要的少數民族,如果是歐洲人,那他們的繁殖速度就不得不讓人驚訝。
放下背包,鎖好證件,我先去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最有名的九七大道與科連斯特大街交界的共和國廣場,這裏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標誌性方尖碑(Obelisk)。白色的獨立的方尖碑,高達72米,遠遠就顯現出獨特的氣勢。在華盛頓,在巴黎,在這裏,世界在不同的地方再次見證了古埃及文化的偉大。五千年前的創造,至今還在被全世界敬仰,崇拜,甚至是毫無修改。我希望我在中國不要再看見這種方尖碑,我希望我能看到不同的,新穎的東西。
照片2:方尖碑
198年的建國曆史,近150年來,雖然時有政局不穩,經濟發展曲折,但基本上處於和平穩定時期,加上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這個國家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阿根廷的最早經濟起飛,是1870年到1905年的三十五年間,那時,我們的爺爺還盤著長發,穿著馬褂。三十年來持續的8%增長,使這個世界排名第八的國家達到世界排名第四的美國的國民總產值的80%,高速發展加上越來越多的歐洲移民,使這個農業大國進入了資本主義。而一戰的世界性金融緊縮,又使資本主義進入了半社會主義。隨後的40年,經濟繼續發展平穩,二戰期間,阿根廷遠離了戰火,為交戰國提供糧食和肉類,獲取了豐厚的暴利,戰爭結束後的1946年,阿根廷的經濟僅次於美英而高居於世界第三,南美第一。1946年那遭人非議的傳奇式的從國外流亡回國的庇隆總統上台。開始了大規模國有化,還外債,追求經濟獨立,即所謂的“社會正義、政治主權、經濟獨立”。庇隆的做法,受到西方的打擊。1951年阿根廷經濟滯漲導致了1955年庇隆政府被軍隊推翻。其後,阿根廷政局動蕩多變,尤其是幾屆軍政府,實施自由經濟,無限製大量進口,導致民族工業萎縮,外債高築,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直到九十年代初才逐漸走向穩定和增長。阿根廷人均國民總產值接近一萬美元,遠遠高於上海,更是全中國的十倍左右。
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街小巷,盡管城市麵貌很像歐洲,我還是沒有發達國家的感覺。盡管阿根廷經濟曾經高居世界前列,加上百多年的平穩發展和遠離戰爭,但缺乏掠奪造成的深厚積累,所謂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正常積累很難造成雄厚的家底,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被掏空。阿根廷近代多次曾被套牢和掏空,眼下橫掃全球的金融風暴,正在把這個國家近年來的辛勞積蓄卷走。這是一個不幸的國家。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市中心大街,以步行街佛羅裏達街及其附近的幾條街道最為熱鬧,類似於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和北京的王府井。這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真正中心,是人的中心。不寬的佛羅裏達步行街,像世界上多數步行街一樣,兩邊是無數的商店,街上擠滿了來往的人群。白天還好,起碼不寬的步行街中心還沒有什麽小攤,到了晚上街中心也是小攤,更顯得熱鬧和擁擠。我住的旅館離這裏很近,我每天都要從這裏穿過,感受人氣。我喜歡熱鬧,從小如此。
照片4:佛羅裏達步行街
‘紐約。’回答說。大概是因為家庭和社會風氣,孩子想出國。
正確的回答是:布宜諾斯艾利斯。
要論真正城市發展史,布宜諾斯艾利斯比隔地心相對的上海還要老,在兩個城市發展的早期,都曾經是歐洲人冒險的樂園,都曾經被號稱是什麽‘明珠’,‘巴黎’。從市容上看,上海更新,特別是陸家嘴一帶,現代化程度非常高,堪稱世界前茅。但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上海的富裕程度,曆史故事不如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建築和街道,多數繼承了典型的歐洲風格。街很寬,有不少雕塑,主要大街邊上滿是奶黃色的石頭建築,上麵布滿了浮雕。城市裏有不少廣場和花園,大大小小有400個之多,其風格不同,但多數還是與歐洲廣場有相似之處,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各種城市雕塑,給人寬敞、舒適和閑散的感覺,讓人感覺如像是走在歐洲城市裏。間雜在古典歐洲建築中的玻璃樓房代表了近代的發展。而這座發展了數百年的城市有一個標誌,就是城市裏建築雖然不高,卻非常密集,比上海密集很多,街上兩邊幾乎沒有空閑,廣大的市中心,較少低矮的民房和小店,街邊的樓房雖然不高,但一棟接著一棟。路邊都是商店,人流來往如梭,顯得十分繁華。
布宜諾斯艾利斯陽光明媚,初夏的海風穿街過樓,不冷不熱,但姑娘們已經穿上背心,展示著西班牙女郎的豐滿身材,在這樣的街上散步,身邊不斷閃過美女,心境非常陿意。但幾天後,我卻脫掉一層皮,受到了上天的懲罰。
照片5:庇隆大街
照片8:國會廣場雕塑
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基本上是歐洲南部人,雖然是歐洲人種,但和中國差不多的緯度,陽光使他們也是黑頭發,幾近黃皮膚,唯一不同的是臉上的輪廓較深,體型平均說來比中國人胖。
幾百年來,從歐洲南部,特別是西班牙和意大利湧入的大量非法移民。據不完全數據,移民大約有幾百萬人,這對小小的阿根廷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僅僅是最近300年以內,就有大約500萬以南歐為主的移民湧入阿根廷。其中300萬隨後又轉移到美國。
像北美的新移民一樣,南歐的移民也是對原住民進行了種族滅絕。現在阿根廷的3千7百萬人的97%都是南歐人,剩下3%是原住民,混血和黑人。
受宣傳影響,我過去一直以為中國人的繁殖能力是最強。中國的擁擠就是這種繁殖能力的後果。我們的土地無法承受這種繁殖能力。仔細想來,歐洲人的繁殖能力比中國人還要厲害。小小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僅僅一小部分移民,就可以造就出3千多萬人口。這還是一個阿根廷。如果算上南美其他國家,巴西,智利,秘魯等,南美的好幾億人口就是歐洲人在短短的幾百年裏繁殖出來的。如果再算上北美,我們不得不承認歐洲人的繁殖速度是中國人的不知道多少倍。唯一不同的是,中國人隻是在本國土地上繁衍,而歐洲人則在南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擴展種族的範圍。
布宜諾斯艾利斯也像所有大城市一樣,城區有階級之分。城市的富裕程度從南向北升級。南方的拉博卡(La Boca)是最窮的地方,除了專門供遊客參觀購物的拉博卡港口外,幾乎都是過去平民低矮的住房,街上人很少。拉博卡往北的散特莫(San Telmo)是一般收入比較低的城區,建築比較舊,多半是居民樓,這裏毗鄰市中心區,人煙多起來了,街上比較髒,不少偏僻的街道還讓人覺得不是那麽安全。散特莫有布宜諾斯艾利斯著名的周末集市。過了市中心區,再往北,就是收入比較高的城區,東北的普爾托·馬德羅(Puerto Madero)是新區,有大片綠地,水塘,樓很新,街也很寬,而且還在繼續大興土木。而西北邊的熱可樂塔(Recoleta)是高檔住宅區,這裏有博物館,圖書館,教堂,公園,布宜諾斯艾利斯文化中心,高檔餐館和購物區。這裏也有很大片的步行街,但人氣顯然不如市中心的佛羅裏達大街和周末市場。作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亮點,熱可樂塔是遊人,特別是充滿小資情調的遊人必去的地方之一。
這個城市的所有有特色的建築,基本上都在市中心和城市的北部。
照片9:熱可樂塔區的荷花
布宜諾斯艾利斯頻臨大西洋,新的港口排列在城市的最北邊的海岸,海邊有很大的公園,但卻沒有人向我推薦海邊。我按照地圖打車過去,才發現這裏的海灘幾乎沒有開發出來,海水很髒很黃,海邊沒有什麽沙灘,盡管海邊有很多港口,但廣闊的海麵卻沒有多少巨輪。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火車北站開出向西部大陸散發出的鐵道,把沿海淩亂的港口區與布宜諾斯艾利斯北部的富人區隔開,保護了富人區。
大西洋渾濁的海水,讓我明白為什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人民要趕去幾百裏遠的太平洋沿岸城市去度假,去遊水。
照片12:大西洋海岸2
布宜諾斯艾利斯最令人失望的,還不是她的大西洋海岸,而是她的藝術博物館。
‘我們有兩個主要的藝術博物館,繪畫藝術博物館(Fine Arts Museum)是傳統藝術博物館,另外一個是馬爾巴博物館(Malba Museum),那是南美藝術。’旅館的服務員介紹道。‘
我當然是想看有特色的博物館。我去了馬爾巴博物館。這是最令人失望的一個博物館。隻有大概一間比較大的展廳,陳列的南美藝術品隻是一看就覺得是是曾相識的現代派作品,而且簡單而潦草,沒有派別,作品極少,展室很小。當參觀的人們走出展室時,還不斷在詢問是否還有其他的展室。藝術是富裕生活的象征,是達官顯貴的嗜好,曾經昌盛過的文化,都會留下藝術的痕跡。作為南美富裕的國家,即便是私人收藏,也應該有更多更好的自己的收藏品。
阿根廷的宗教文化完全是隨著歐洲人的遷移而流傳到這裏,沒有創新,是傳統歐洲的天主教。教堂依然是那麽大,依然漂亮,雕塑和繪畫依然栩栩如生,再次顯現出這裏是歐洲文化的延伸。市長廣場的天主教大教堂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照片16: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天主教堂內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拉博卡(La Boca)的港口是傳說中的南美探戈的起源地。像很多遊客一樣,我上當了。
‘哼,那隻是下層老百姓的亂來,不是真正的探戈。’旅館的服務小生不屑一顧地說。‘你還是要去看正規餐廳裏的探戈表演。最起碼,你如果去散特莫(San Telmo),那裏是老城,還有些過去的傳統,也許還能看到街舞的探戈,那裏也有不少俱樂部和餐館都有表演。’
我還是錯誤地選擇了去拉博卡的阿米尼托(Aminito)。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西南邊的拉博卡,是一條無名小海灣進入大西洋前的一個港灣,一個已經廢棄的荒蕪港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裏是南美探戈的起源地,港口已經變成專門的旅遊區。所謂的旅遊區,就是幾條街,圈起來,裏麵作為步行街,擠滿了小攤販和餐館和一條專門賣畫的街。畫街邊上的民房塗成彩色,一些羽羽如生的泥塑,講述著當年的民俗風貌。不多的遊客們坐在步行街邊的小餐館搭起的陽傘下麵,幾個餐館為了拉客,在裏麵請了舞者不時跳起探戈。街頭有一對拉客的探戈舞伴,穿著典型的惹火舞衣,擺著不同的撩人舞姿,邀請遊客照相或跳舞。我等了他們很久,卻不見他們跳。倒是沿街餐館裏,不時飄起音樂,此起彼落。
照片17:賣畫街
我走出步行街區的圍欄,周圍的景色立刻變得荒蕪,星期五的大白天,到處是關門閉戶,無所事事的小青年坐在街邊,街上冷冷清清,人很少。港口公共汽車和出租車很多,但一旦走出港口,就很難看到出租車。這裏離布宜諾斯艾利斯最近的地鐵站也很遠,是被布宜諾斯艾利斯遺忘的角落。
沒有了人,沒有了氣氛,哪裏還有那種出自內心的熱情和渴望?哪裏還有激情四射的南美探戈?如果你不是對南美探戈有那種信仰般的狂熱,你還是應該放棄出處,去聚處,去欣賞專業化的,經過藝術提煉的南美探戈表演。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商業推動和包裝。
我又去了當地人推薦的散特莫(San Telmo)區去尋找街邊探戈。這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老城區,但沒有被遺棄那種。這裏住的是一般較低收入老百姓,比較嘈雜,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北邊那些中產或富人區有明顯的差異。我看著地圖,按推薦走遍了這個區,也沒有看到人們所說的街舞,盡管比較擁擠,盡管不少年輕人在街上,但狹窄的街道和良莠不齊的人群,也讓人懷疑氣氛和環境,也感覺不到生活節奏能合上那種激情和快感,更感覺不到那種在無憂無慮的生活中產生的那種女權主義,那種展現女性的自主奔放,那才是我所知道的南美探戈。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個不夜城,這點是我喜歡的。相比之下,上海隻是在為外國人娛樂的地方才顯出夜生活的一麵。上海的多數居民區很早就黑燈瞎火了,從太空往地球看,夜世界中的中國的燈火,不說是第一第二世界了,就連印度都不如。而布宜諾斯艾利斯,晚上市中心一帶即便是半夜,也是人來人往,商店還燈火通明,餐館裏人氣十分火爆。
我每天都很晚回旅館,而且都要在佛羅裏達穿過,我想感受半夜時分的人流,感受生活。這是周六的夜晚,半夜已過,我從旅館飄蕩出去,從佛羅裏達到沿河的阿根廷大道(Av. Antartida Argentina),看見大批的人流,其中還有帶著孩子的中國人。這裏的中國人還是很少,帶孩子的就更少。我們彼此行著注目禮,我從孩子眼裏明顯感到他們的好奇。
我更好奇,半夜三更的,這麽多人去哪裏?從哪裏回來?阿根廷大道旁邊是過去的4個碼頭,我想現在已經早已不用了。沿河是看起來比較高檔的商店和餐館。半夜裏,商店已經關門,但餐館還都開著。可是街上那麽多人,不可能從餐館出來。我逆著人流往上走,原來是一艘船,船前還排著長隊,人們從四麵八方聚集過來排隊,參觀完的人又向四麵八方散去。我對阿根廷曆史不熟,不清楚為什麽半夜三更那麽多人,這天還很冷,我穿著短打扮,在寒風中發抖,實在沒有勇氣排在長隊的後麵,而且船好像也不大,看不出有很多的內容,我也沒有心情去仔細閱讀小牌子上的說明。我和旁邊的幾個小年輕聊起來。
‘這是皮特·撒明托·福雷蓋特船。這條船的曆史我們也說不清,反正有一百多年了,她有名是因為這條船上常有活動,比如是那些著名的樂隊,歌星。今天是一年中唯一的免費參觀的一天,所以人很多。隊太長,我們也不想等。’
這條船實際上是個表演的地方,常年停泊在這裏。有人喜歡在水上吃飯,賭博,遊覽,也有人喜歡在水上看表演。
‘這裏的夜很精彩,城裏還有很多節目,我們下麵還要去別的地方。’這已經是半夜一點多了。阿根廷的青年對中國了解不是太多,隻知道中國近年來發展很快,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小攤販,也賣很多中國的小禮品,阿根廷青年們還知道中國的一些電影。但滿大街琳琅滿目的廣告裏,卻隻有歐美,日本和韓國,沒有中國。
我沒有跟他們去。這裏有太多的誘惑,北邊的熱可樂塔和東北的普爾托·馬德羅一定有很浪漫的俱樂部和酒吧,一定有表演。今天太晚,風太冷,我還得回去寫遊記,還要準備明天的遠行。
夜,下雨了,雷聲大作,我打開旅館的窗戶,讓雨滴打濕窗口,讓雨聲傳進來,旅館送來一瓶阿根廷自己的葡萄酒尼托·色尼替諾,我一邊品著酒配著咖啡一邊把白天的事情記下來。
低沉的搖滾節奏,姑娘的尖叫聲,混著狂風暴雨從打開的窗戶傳進來。這種感覺真好,是生活的感覺,是家的感覺。阿根廷人比較閑散,脾氣隨和,不爭不怒,和這裏的富裕,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無關係,就像是生長在天府之國的我們四川人那種慢悠悠的性格,天塌下來,舞照跳,麻將照打。
第二天天亮,我出門時,發現那低沉的搖滾還在頑強地奔流著,我路過迪廳時,保安偶爾打開門,釋放出幾個疲憊的小青年,裏麵嘈雜的喧囂像浪潮一樣流出來,又被關上的門切斷。我路過過幾家迪廳,都是如此,老城區的迪廳外麵,還有警車,通宵未眠的警察預防著可能的無序。
所有中國旅遊網站,大概關於馬德普拉塔(Ma Del Plata)都是彼此抄襲:所有網站都黑字白屏地寫著:馬德普拉塔,被譽為‘銀海’,‘南大西洋的珍珠’距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40公裏(也有寫50公裏的)。我想阿根廷人如果知道,一定感覺就像把重慶說成是在成都的龍泉驛一樣。坐落在大西洋沿岸的馬德普拉塔市離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有400多公裏,坐汽車需要近5個小時。
馬德普拉塔是阿根廷最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也是阿根廷人向遊客推薦的首選訪問城市。每年12月到2月的夏季,這裏要幾乎接待整個阿根廷隊十分之一的人口。
‘和你們中國不一樣,這裏的火車非常慢,不方便,而且服務不好。’旅館的服務生向我介紹。我不知道小夥子怎麽會知道中國的火車怎麽樣,有一點我敢肯定,他沒有去過中國。‘如果去馬德普拉塔,你一定要坐汽車去。’
短短的幾天裏,我沒有坐過阿根廷的火車,但阿根廷隊長途汽車的確很方便,很舒服。長途汽車都是私營的,幾家公司,在瑞泰若的長途汽車站外包給數十家售票處,從早到晚,24小時,幾乎每小時都有不止一家班車去鄰近的城市,像馬德普拉塔的阿根廷人喜愛的旅遊勝地,是這裏最多的一趟車。
我一大早來到車站,像中國的火車站一樣,這裏已經滿是人了,汽車是24小時穿梭,樓上買票,樓下等車,小店鋪擠滿了車站。
天氣很冷,從等候汽車的乘客衣著和疲憊神態看,基本上是本國人,我沒有見到東方人的麵孔。下了一夜的大雨,把初夏的暖氣一掃而空,我隻帶來短打扮,躲在四麵敞風的擁擠的車站裏麵,直到汽車開門才跑出去。還好,汽車上暖氣已經打開。
長途汽車用的是飛機頭等艙的椅座,可以放平睡覺,前後地方也很寬敞,怪不得那麽多夜班車,看來是作好了睡覺的準備的。在阿根廷的日子,我每天在旅館隻睡兩個多小時,長途汽車是補瞌睡的好機會。
照片21:長途汽車站
從高坡上看,海灘就在腳下。天很冷,風很大,吹起海浪有一人多高,曬太陽的,遊泳的人顯然是沒有,倒有不少勇敢的衝浪者。
我下到海灘,來到衝浪人中間。這些衝浪一族正在曬太陽,想等到天氣暖和一點再下水。衝浪的,都是年輕人,除了一個看起來像個中年人。阿根廷的年輕人都比較友好,比較好說話,隻是不說英文。我想和他們一起照張相。
‘我來叫他們。’中年人很友善地把周圍的年輕聚攏起來。
我發現衝浪人中還有女性,其中包括美女。我一直以為這項冒險運動應該是男人的世界。
‘我想和姑娘照一張。’我向中年人求助。
照片29:馬德普拉塔科隆大街
照片30:馬德普拉塔科隆大街邊的別墅
馬德普拉塔是阿根廷人首選的夏日旅遊城市,號稱‘夏都’。僅40萬人口的馬德普拉塔,竟然可以容納同樣多的旅遊者,而且都密集地沿繞著海灘。長達27公裏的海灘,都有著很好的沙灘,海水也很幹淨,海邊大道寬敞而幹淨,整齊的遮陽蓬和更衣室排列在海灘上,城市依海灘而建,非常方便。每年夏天都要接待300萬左右的阿根廷人來此休閑,遊泳,衝浪,享受海風和陽光。上有天堂,下有馬德普拉塔。
照片32:馬德普拉塔科隆廣場
照片33:馬德普拉塔科隆廣場邊上的賭場
我走進一家看起來還比較大,比較幹淨,人比較多,穿得也比較能夠接受的餐館。菜單送過來,全是西班牙文。
‘%¥#&@!~……’
幾番比劃,都沒折。突然,侍者指指餐館角上,帶著我往那裏走。原來是拷肉屋。中間是炭火,四周吊墜著一片片不知道是什麽肉。
照片34:馬德普拉塔拷肉屋
等了很久,終於侍者用一塊木板跳著一個小火爐過來了,火爐上是幾塊看不出什麽的肉。我始終沒有明白,如果是豬肉,一來阿根廷人不吃豬肉,二來看起來象肚子上的肉,卻沒有一點肥肉。如果是牛羊肉,那怎麽會帶皮呢?
烤肉上撒著調料,誰知道是餓還是熱燒烤好吃,反正覺得還行。我又發現旁邊的人點了一款很好看的圓圓的,其實我是吃過的,隻是忘記了,我還以為是甜點。吃了烤肉,加點甜點,應該是很爽口的。我讓侍者也照樣來了一份。結果是意大利麵,裏麵是奶酪。好看,但實在是很難吃。
第二天一大早,我城裏轉了一圈回來,貴賓部上班第一時間。
我興衝衝地趕過去,好找,標牌很大。買票進去。
等我到樓上的暗室裏進去一看,卻是成人電影!這裏標牌很大,又在城市最熱鬧的地方。
‘噢,這裏是成人電影。你找探戈表演,在隔壁那個門。’
布宜諾斯艾利斯常常遇到不會英文的,這哥們英文卻十分流利,而且服務態度很和善,居然讓票房給我退了票。
‘沒有探戈表演,隻有探戈。’
三點半了,舞池裏還是那幾個老頭老娘兒。老頭是那種皺紋很深,像舊社會一樣,多半是發福的,老娘兒是縮水和發福的並存。在舞步中,有些時候是老娘兒幾乎身體倒在老頭身上,我不由聯想起拉博卡那些探戈泥塑,兩個肥胖的人扭在一起。真形象.
突然,我明白了,這裏不是什麽我想要看的南美探戈,這裏就是我們成都九眼橋下麵老年人跳舞的地方。我們中國大城市裏,都有老年人跳舞,隻是中國不買票而已,多半是在公共場合,在露天而已。這是傳統的歐洲宮廷探戈,不是熱情奔放的南美民間探戈。我現在明白了探戈與南美探戈完全是兩回事,探戈是對一部分人,南美探戈是對完全不同的另外一部分人。
Plaza)為中心,以博黎瓦大街(Bolivar)和迪芬薩大街(Defensa)為軸心,南起散鳩安大街(San Juan),北至市長廣場(Plaza De Maya),幾乎跨過半個布宜諾斯艾利斯,比地圖上標出的北至獨立大道(Independencia)整整長出一倍。其實再往北三個街區,就和佛羅裏達步行街的南端相鄰了。星期天,這兩個市場從南向北貫穿了整個布宜諾斯艾利斯。因為散特莫的集市隻是周末才開,所以當地人都隻把散特莫的集市叫周末集市。
市場上什麽都有,吃的,喝的,小禮品,古董,日常用品,裝飾品。這是我見到的最大的小商販市場。和別的小攤販市場不同的,是這裏還有很多表演的。有玩牌的,耍雜的,唱歌的,跳舞的,奏樂的,還有小樂隊。講價的,吆喝的,吵鬧的,找人的,哄哄嚷嚷,好一派熱鬧氣息。
照片38:佛羅裏達步行街北端的商店
‘快過來,擦一擦,我給你擦後麵。’旁人熱心地直嚷嚷。
離開的那天,我結束了對布宜諾斯艾利斯進行了最後的掃描,正趕回旅館,準備取出寄存的行李,離開這個國家。經過一段行人很少的大街時,我眼角掃到一閃,腦後明顯感到一股風,霎那間,又是大量飛來液體灑在我頭上身上。太明顯了,我立刻轉身,到處找人。背後沒有,我轉過寬厚的柱子,有人。我立刻用懷疑的眼光射過去。
‘我這裏有紙,我幫你擦吧。’奇怪,怎麽那麽巧,又是有紙,而且紙都是那種白色的餐巾紙,和幾天前一模一樣。
我不顧一切擺掉那人的幫忙,跑過街去,那邊人多,而且不遠處有警察。
阿根廷讓我重新思考一些概念,我更加佩服歐洲人的冒險精神,也看到了他們對人種的回報。相比之下,中國人還有很多路要走,除了增強國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觀念上的改變。阿根廷的農業資源給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也讓我對南美洲的概念更加完善。這裏不是歐洲,文化雖然還有繼續,但習俗,生活方式已經變異,人們的文化最終會向另外的方向分支。以後有機會我還會來這裏,還有好多地方還沒有去。安第斯山沒有看,火地島沒有去,我還想坐大巴去其他省,去看依瓜蘇大瀑布,去科隆劇場看戲,對了,最重要的是早早安排去看那激情的南美探戈。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