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塞恩也譯作 琉森,最早看到這個名字,是從托爾斯泰的散文中,大文豪在文章裏表達了他一貫的人文關懷,也傾瀉了他的憤怒,難怪乎今天的盧塞恩沒有保留他的什麽印跡(純 屬個人猜度)。不過,更多的名人、藝術大師流連忘返於盧塞恩。奧黛麗赫本,索菲亞羅蘭,瓦格納,拉赫瑪尼諾夫、畢加索,英國女王....,他們的鍾情,足以說明盧塞恩的魅力。
盧塞恩的美是那種讓人頃刻間心靜的美,卡貝爾廊橋的鮮花長廊,皮拉圖斯山的雪頂,波光粼粼的湖麵,岸邊高傲的天鵝,風花雪月含情脈脈,精雕細琢不事張揚。雖然遍布全城的瑞士名表店免不了喧囂和銅臭味,卻也被近在咫尺的湖光山色浸染得悠然雅致,收斂了許多。
就連“勇敢威猛”這樣的概念,在盧塞恩也有了新解。“萬獸之王”的獅子,在這個城市以另外一種姿態展示在世人麵前。
盧塞恩小城的北麵,有一座公園,隔著一彎清水是花崗岩的峭壁,石壁鑿出一塊洞穴,裏麵雕刻了一隻獅子。習慣了披發昂頭、咆哮山林的雄獅在這裏軟軟地倒臥著, 一支斷矛深深地插在致命之處,靠著頭部立著的十字架圓盾暗示著這隻獅子的“籍貫”:瑞士。而前爪緊緊護衛著的則是象征法國王室的百合花徽章。使人動容的是 獅子的麵龐,緊閉的眼睛,無力鬆弛的雙唇,皺起的眉頭,披散的卷發....痛苦卻不失威儀,絕望而依然尊嚴,如戰士般凶猛,紳士般優雅。馬克吐溫這樣評 價:這是世界上最感傷的獅子,形象,準確。
據說,1792年法國大革命期間,為了保衛巴黎杜伊勒宮,法國國國王路易十六雇傭的1100名瑞士衛兵,有760名戰死。丹麥藝術家感佩於他們的勇敢和忠誠,雕刻了這隻負傷的獅子。
石像的上方刻有拉丁文,意為“獻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下方的日期標示的時間,是1792年的8月9日和9月2日、3日。
瑞士士兵的勇猛在歐洲曆史上有很高的聲譽。
追根溯源,這支軍隊猶如當年成吉思汗馳騁歐亞大陸的大軍——蒙古大汗依仗的是鐵騎;而瑞士軍隊則是手中的長戟。
文 藝複興時期的瑞士步兵擅長使用長戟。他們手中的長戟是標準的斧與矛的結合體,這成就了他們多麵手的特性:長矛上麵加了一柄很重的戰斧,矛頭可以進行刺殺, 斧頭可以用來劈砍,鉤子則用來鉤騎兵的馬腿。強悍的瑞士士兵靠著這種獨特的武器曾在歐洲戰場上風光無限,稱霸四方,被公認為最優秀的步兵。他們被羅馬教廷 和法國國王選為護衛足以證明。
1506 年,教皇尤裏烏斯二世組織了一支瑞士護衛隊。在1527年5月6日史稱“羅馬之劫”的事件中,瑞士衛隊為了掩護教皇撤離,189名衛兵中有147名戰死。 從此,5月6日就作為梵蒂岡瑞士衛隊的重要紀念日。2006年5月6日,時逢瑞士衛隊成立500周年,梵蒂岡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瑞士衛隊絕對忠誠的美譽再一次贏得世人的讚歎。
瑞士是一個典型的山國,整個瑞士就是兩山夾一穀,其間點綴著無數明珠般的湖泊。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大大小小的盧塞恩的湖光山色。山國養育了山民,山民的堅韌質樸,鍛造了曆史上瑞士衛隊的忠誠無畏,也成就了今日瑞士鍾表質量的精準上乘。
遊人至此,不知不覺腳步輕輕,習慣高聲大嗓的中國人也屏住了氣息,隔著那泓碧波仰望著,仰望著那隻山水相伴的雄獅,。我的腦海裏忽然湧上八個字:“意誌如山,柔情似水”。難道這也是丹麥藝術家的寓意嗎?
到瑞士,別錯過盧塞恩,別錯過那隻哀傷的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