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我們到赫氏城堡(Hearst Castle)參觀,先看了一個四十分鍾的影片介紹,然後在山下乘客車行二十多分鍾到山上古堡。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在蜿蜒迤邐的加州海岸邊上聳立著一座夢幻城堡,這確實是一個名勝古跡。
這座建築史上的驚世之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威廉·赫斯特本人的決心和毅力讓人欽佩。他從五十六歲開始,曆經二十八年的漫長歲月來建造這座擁有165個房間、占地127英畝的城堡。人生有幾個二十八年,他把自己的金錢與精力都來耗費在城堡上,曆盡艱辛用飛機空運專用的建築材料和其他物品。在設計上可看出赫斯特的獨具匠心和執著熱情,他雇用專家精雕細刻,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管理,一磚一瓦都滲透著赫斯特的心血和理念。
由於赫斯特本人在十歲時,隨母親在歐洲進行了曆時一年半的旅遊,激起了他對歐洲建築與藝術的熱愛,所以城堡每個角落,每件工藝品、收藏品都展現著歐洲的風格。有些設計和裝飾雖不免浮華,但讓在美國出生沒去過歐洲的人,通過參觀可以領略到歐洲的建築風格和風土人情。
赫氏城堡是巨額資產,其煤、電、水、汽等能源消耗驚人,建築常年風吹雨打,房屋修繕和收藏品保存費用巨大。赫斯特家族後人將城堡捐贈給了加州政府,由政府和社會來管理和負擔上述費用。
赫斯特建造的是座城堡,由此聯想到當今的首富比爾蓋茨在西雅圖的豪宅。此宅被人稱為“未來之屋”,係當今世界上最豪華,最昂貴的科技“城堡”。它是現代化的太平洋式的建築風格,並有古典建築特色,共耗資1.13億美元,麵積6.6萬平方英尺。房屋大多在地下,由七間臥室,六個廚房,二十四個浴室,一個圓頂圖書館,一個接待廳,一個放著鮭魚和鱒魚的人工河。整棟房屋設計電子信息化,進門用一個微晶片帶你到整個房屋,每個地方都有隱藏式攝影機由微軟辦公室控製,整個房屋每年所交房地產稅就超過百萬美元,整個建築曆時七年才完成。這樣看來比爾蓋茨的城堡與赫氏城堡一樣都是在當時曆史環境下的產物,都是給後人留下來的一座讓遊人參觀的曆史博物館。幾百年以後,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社會的演變,豪宅又是什麽樣,是不是會有更先進的,讓科學去聯想吧。
世界上的富豪都用豪宅來標榜自己的身價,他們給社會和後人留下了什麽,他們給家庭和後代留下了什麽,隻有這些曆史博物館嗎?世界上億萬富豪是極少數,畢竟普通的老百姓和中產階級占多數,那麽富人把財富用到何處呢?有眾多的慈善家,把來自社會的財富再回饋給社會。楊瀾不到四十歲,捐資5.5億元,排名中國慈善家的第二位, 慈善捐贈大多用於教育、弱勢群體、貧殘人士及社會公益事業。有一些文學家、藝術家把自己的經典作品和極品留給了後人;也有些高超的工藝師、收藏家把稀世珍品傳給後人,它象征著一代人的輝煌。也有許多偉人,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麵有重大發明發現,推動社會發展,如達爾文的“進化論”,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再如愛迪生發明了電,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等,這些發明發現為人類帶來了文明進步,帶來了幸福快樂。也有的人追求革命理想,象保爾柯察金,為人類解放事業奮鬥,匈牙利詩人裴多非願為自由獻身。也有眾多的人虔誠地崇拜一種信仰,一種信念,研究一種理念,來渡過自己的一生,並希望這種信念能發揚光大,萬世流芳。這些信念隻能供給人們自由地選擇,但理念之路,理想之路,財富創新之路充滿著各種色彩影響著人類。
世界上有的窮人一無所有,就像一首詩寫位貧窮老人“人活七十古來稀,一生走來不容易,貧困疾病受煎熬,艱苦度日仍經曆”。他的一生隻有經曆才是寶貴的遺產和財富,人們不希望有這樣的經曆,希望後代都能擺脫貧困走上富裕日子。人們認為什麽是脫貧致富的門坎,重中之重仍是教育。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有了知識就要發展科技,科技是生產力,科技能致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上碩士、博士,通過掌握技能也能致富,把技能變財富,能工巧匠,一手絕活,一招鮮吃遍天下,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就有了生存能力,能自食其力,獨立生活。但是知識和技能不會垂手而來,要下定決心,付出艱苦的勞動代價,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有些富人雖然留給後人財富,但是後代吃老本,會坐吃山空,變富為窮,所謂“富不過三代”。信息革命亦是創造財富的途徑之一,未來財富一定會掌握在精通科技信息的人手裏,推動社會進步,曆史前進。
赫氏城堡造價昂貴,極盡奢華,這是在當時曆史環境下的產物。現今不論美國還是中國,財富積聚,更勝彼時。富翁們在充分享受自己的巨大財富之餘,也應施貧濟世,給社會及後人留下金錢以外的文化及精神財富。同時,無論貧富,每人都需深思吾生短暫,何以度今生而遺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