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級梭友自駕遊美50天(轉載)(十四)亦武亦文(耶魯)

來源: 華西車城 2014-09-28 07:09: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0652 bytes)

西點軍校現今的旅遊參觀停留點就隻剩教堂和訓練場這兩個地方,時間也差不多了,導遊招呼上車。遊覽車上,望著西點軍校美麗的校園,我突然想起了中國的黃埔軍校。其實黃埔軍校當時也是一所不錯的軍事學校,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曆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台灣,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二十三萬餘人。共產黨開國將帥中有34人出自於黃埔,其中:元帥5人、大將3人、上將7人、少將19人。國民黨的將帥中,除了幾位土軍閥外,幾乎全部是黃埔軍校畢業。曾幾何時,中國黃埔軍校與當年美國西點軍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等齊名為世界著名五大軍校。有時突發奇想:如果國共兩黨一直合作,不知到中國會是個什麽樣子?黃埔軍校又是個什麽樣子?

回到遊客中心,已過中午。這裏有方便的休閑桌椅,大家都就此休息、解決帶來的午餐幹糧。還可以參觀沒看完的展覽館和軍事博物館。

歇息後,開車繼續趕往紐黑文(New Haven),參觀耶魯大學。從西點到紐黑文有南線和北線,北線走I-84,南線走I-95。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的私立大學,始創於1701年, 初名“大學學院”(Collegiate School),是美國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學。耶魯大學最強的學科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生命科學,以人文、藝術、曆史、及法律最有名,理工科則在美國一流名校裏算是比較弱的。與西點軍校相比,可說是一文一武。耶魯大學的名氣在於它出名人。它曾經培育出了5位美國總統有關。他們是美國第27任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第38任總統傑拉爾德·福特、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第42任總統比爾·克林頓以及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什。從耶魯畢業的學術精英有13位學者曾榮獲諾貝爾獎。而擔任美國企業領導的耶魯人,數量也遠遠超過其他大學,飛機設計師和企業家波音、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羅伯特·戈伊蘇埃塔、國際投資家羅傑斯、TIME創始人享利·魯斯、聯邦快遞創始人弗雷德·史密斯、IBM公司前董事長約翰·艾克斯都是世人皆知的人物。另外,耶魯大學與中國的留學生交流也很有淵源,“中國留學之父”容閎就是畢業於耶魯,中國曆史名人詹天佑、馬寅初、晏陽初等也是畢業於耶魯大學。

由於我們是路過參觀,到達紐黑文後,在街邊(好像是Elm St.)找了幾個自動計費的停車點,在蔣導遊的指導下,好不容易把車停好。在我的印象裏,街邊停車點都是投硬幣,現在是刷卡,真是時代變遷、科技進步。一行人沿Elm St向西北,在Elm St與學院路交叉路口左轉沿學院路向西南,不遠就是耶魯大學老校園的Phelps Gate ,從這裏我們直接進入了耶魯大學老校園(Old Campus)。

雖然是初秋,校園中間的依然綠樹成蔭,林間草坪像春天一樣一片翠綠。偶有幾個學生坐在草坪上,一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一邊認真翻越手中的書本。大家在校園中隨意漫遊,四周漂亮的歌德式建築和喬治王朝式的建築與現代化的建築交相照映,把整個校園點綴得古典而秀麗。校園中有幾尊青銅塑像,其中有耶魯大學首任校長Abraham Pierson,任期(1701–1707);第十一任校長Theodore Dwight Woolsey,任期(1846-1871)。曆史上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是死對頭,尤其是在劃船比賽上,有些年耶魯大學比賽老是輸,因此Woolsey校長親臨賽場,此時教練就會把腳放在水裏,告訴隊員們校長來了,耶魯隊員們大為振奮,贏得比賽。據說是隻要是校長去,耶魯就能贏得比賽,所以人們認為他是能帶來幸運的人。於是乎到耶魯旅遊的人都會摸摸他雕像上的鞋子,以希望能給自己帶來好運,因此他的鞋子都被人摸得錚亮。抵近觀看,隻見這位長者端坐在一把普通靠背椅上,手持書本、目光慈祥、若有所思。塑像的右腳鞋尖果然有些發亮。

民族英雄內森·黑爾(Nathan Hale 1755-1776)銅像矗立在他在耶魯大學就讀時住過的寢室房子的左邊。他是耶魯大學1773界畢業生。 曾是喬治華盛頓將軍的情報員,被英軍逮捕處以極刑。臨刑前,黑爾說出了那句傳誦至今的話:“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沒有第二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 (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

繞過幾棟曆史悠久的教學樓,我們來到High St.街,街道兩邊有很多經典、古樸、造型生動的建築。如:耶魯橋(Yale Bridge),Tomb, 哈克尼斯塔(Harkness Tower)等。順著High St.走了一小段,向左(向西北)是一條綠樹成蔭的步行道,走過這段步行道便是約克街(York St.)。耶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藝術圖書館、美術館、戲劇學院、Rapunzel 學院、Davenport學院都在這條街上。這裏古典建築與現代建築交融,相宜成彰。靠約克街的建築是更接近現代的古典複興的佐治亞風格的建築,如College Pierson College和Davenport College;街道右邊屬於古典哥特風格建築,如Jonathan Edwards學院。在戲劇學院門前照了張像,以示到此一遊。前行一個街區,右轉回到High St.街,街口正好是高高聳立的哈克尼斯塔。該塔是安娜.M.哈克尼斯為紀念她死去的兒子,1883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的查爾斯.威廉.哈克尼斯及二兒子斯蒂芬.V.哈克尼斯(標準石油投資人)修建的。它建於1917 到 1921 之間,設計人Jams Gamble Rogers是當時很有名氣的設計師,耶魯的很多哥特式建築都是他設計的,他還設計了高272英尺的英國波士頓Botolph教區教堂。哈克尼斯塔高216英尺,其意義代表在該塔建設時耶魯正好建立216年(1foot/1year)。它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全石質結構高塔。尖拱雕花門窗、塔柱高聳,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塔的上部安裝有開放式銅質鍾麵,塔內有懸掛在鍾麵後邊的耶魯紀念組鍾。1922年修建時隻安裝有耶魯紀念組鍾10口,在1964年加固時,又增加了紀念組鍾44口,共計54口。白天由頂部的鍾麵指示時間,紀念組鍾每日在中午12點30分和下午5點整由耶魯大學的一個專門學生團體奏響,選奏的音樂從經典組鍾樂到披頭士都有。

跨過High St.街,再次進入老校園區,遊覽了Berkeley學院(南區)。Berkeley學院(南區)石階邊,兩個青銅螄子雕塑的造型十分別致,形象誇張而生動,不知是那位大師的作品。幾個學生站在石階下閑談,悠閑從容。旁邊的一塊告示張貼板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隻見一塊大約2-3平米的張貼板上,層層疊疊,貼滿了各種廣告,有征集團員的,有告知演出的;也有社區聚會的、推銷產品的;好像沒有違法的。不像中國小廣告滿天飛,大多數是違法的。同時城市管理方式少見規範疏導,而是著重打擊消滅,結果是越演越烈。看樣子政府的城市管理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

我們從老校園的Daniel Gate出來到耶魯大學圖書館參觀。耶魯大學圖書館是美國第一世界上規模第二的大學圖書館,它的館藏分布於22個建築物之中,擁有藏書1100萬冊和各種媒體形式的信息資源,其中包括善本書、手稿、檔案、地圖、照片、音像製品、樂譜、藝術作品, 和其它獨特的研究資料。藏館中最大的是史特林紀念圖書館、Beinecke古籍善本圖書館和法學院圖書館。學校還在紐黑文郊區設立有藏書庫,以收藏長久不用的圖書。

沿High St.街向東北方向不遠,我們來到一個小廣場。這裏是一個緩坡,正上方拾階而上是史特林紀念圖書館,向下有幾級石階連著一片草坪,直達學院街(College St.)。一到廣場,就發現靠南邊有一橢圓形的大理石桌子模樣的物件,平鏡般的桌麵由水鋪就,涓涓細水沿桌邊流下,匯入底部的水池。這就是耶魯有名的雕塑:“Women’s Table”。這個雕塑遠看上去很平常,甚至不像個雕塑,仔細地看, 桌子上有一個淺淺的凹槽, 水從裏麵流出來,在桌麵上薄薄地蓋了一層。凹槽被一圈數字環繞著, 一開始都是些像小圈圈的東西,好像水中的氣泡,漸漸地,漸漸地,開始有了數字,左邊好像是年代一樣的東西, 一年一年排列很整齊,從13到100到500到900再到5000多, 數字環繞凹槽, 像不斷擴散的漣漪。 “Women's Table”, 由耶魯大學建築係畢業的林瓔設計,獻給耶魯大學的所有女生。以前女生是不能進耶魯大學學習的,後來女權運動興起,女生才被允許上耶魯。這個桌子記載著耶魯所有就讀女生的年份與人數。說到林瓔,我們知道她是華裔,畢業於耶魯大學建築係,在華盛頓我們已經看過她設計的越戰紀念碑。

其實這個小廣場周邊有好幾個圖書館。向左下方望是Anne T. & Robert M. Bass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的對麵,就是我們要去的是古籍善本圖書館(Beinecke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和Woolsey圖書館。走過小廣場下方的草坪,沿Anne T. & Robert M. Bass圖書館和Sprague Hall之間的步行道行走,然後橫過華爾街(Wall St.),就是古籍善本圖書館和Woolsey圖書館所在的院子。院子中間是下沉式庭院雕塑,左邊是古籍善本圖書館,右邊是Woolsey圖書館。

進入院子,首先看見的是廣場中一個下沉式庭院雕塑,它由Isamu Noguchi設計,由代表時間的金字塔、代表太陽的圓環結構和代表機率的斜立方組成,寓意深刻,令人深思。Beinecke古籍善本圖書館,是一座由Gordon Bunshaft設計,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專門收藏古籍善本的圖書館。我們通過一樓的旋轉門進入了圖書館,正麵是通向地下一層的樓梯,下麵是館長和管理人員辦公的地方。地麵以上六層的書庫由一個玻璃的立方體環繞,而玻璃立方的外麵則有一個更大的與之不接觸的“盒子”罩住。據說這裏的消防設計很特別,當火災發生是,消防係統可以把玻璃盒子的空氣抽出,熄滅火情。這座建築的牆壁是由兩英尺見方的產自佛蒙特州的半透明大理石構成,因此可以使館內微亮而防止陽光中的其他有害射線破壞館藏圖書。今天是晴天,在二樓的閱覽區可以看見微弱的陽光透過外牆照進圖書館內。

院內見到的是Woolsey圖書館應該是後門,它的正門在College St.和Grove St.的拐角處。可以看見門前旗杆上的美國國旗正降半旗為17日海軍大樓槍擊事件遇難者致哀。時間關係,我們沒有進入這個圖書館參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