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級校友自駕遊美50天(轉載)(七)國會大廈

來源: 華西車城 2014-09-28 06:09: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3892 bytes)

2013年9月13日

 

今天天氣晴好。GeorgiaAVE. Motel 6旅館離最近的地鐵站Takoma Park Metro Station還有一段距離。9月13日一早,拿著旅店提供的指示圖,七彎八拐去坐地鐵上主城區參觀。華盛頓地鐵為美國第二繁忙的地鐵係統,僅次於紐約地鐵,通車於1976年。服務範圍包含特區及鄰近馬裏蘭州的喬治王子縣、蒙哥馬利縣、及弗吉尼亞州的費爾法克斯縣、阿靈頓縣、亞曆山卓市,目前有紅、橙、藍、綠、黃五線,共有86個車站及171千米長的軌道。華盛頓地鐵及公共汽車由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Transit Authority, WMATA)擁有及操作。且不同於紐約市、費城及波士頓的單一票價製,華盛頓地鐵同時依裏程及時段(分為尖鋒、一般、折價)計費,較為複雜。因而它不能帶人,一人一卡,卡費5$不退,進出站刷卡。我們每人購買一張卡,又損失5$。從駐地Takoma Park Metro Station乘地鐵紅線到Union Station,沿First St. SE向南走,一路都有風景,喜歡攝影的忘我構圖創作,哢嚓、哢嚓,還不時探討光圈、快門、速度交流心得;喜歡留影的流連於美景之中,擺著各種Pose,留下靚麗的倩影。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在一再催促之下,總算按預約的時間趕到了國會大廈參觀入口處。

國會大廈在華盛頓憲法大道與獨立大道之間,建在相對較高的地方,稱為國會山。它坐東朝西,正對華盛頓紀念碑。9.11以後,美國已是草木皆兵,雖然在紐約我們已經習慣了,但國會大廈參觀的安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比我們在紐約遇到的安檢更嚴格。水、食物、水果都不能帶入。我們的午餐要麽吃掉,要麽扔掉;水則要麽喝掉,要麽倒掉。好不容易處理完食品,覺得沒什麽問題,前去過安檢,不料在背包中翻出一包菊花,一包枸杞,連我自己都忘記了是什麽時候放在包裏的。老外問這是什麽,我不知到菊花、枸杞怎麽說,就說是:“Tea”。奇怪的是我們的菊花獲得允許帶入,枸杞則不讓帶入,而且那位安檢好像還認識枸杞,真不知老美在搞什麽鬼。一番折騰,總算滿足要求,進入了參觀訪客接待中心大廳,這是近年添加的新建築,它位於國會大廈右後方(應該是東南角),是一個半地下建築,共3層,包括一個展覽廳、一個餐廳、禮品店、通往各處的通道。20多年前我來這裏時既沒有參觀訪客接待中心大廳,也沒有安檢,國會大廈隨便進出。

美國國會大廈是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民主政府的象征。從1800年起國會大廈一直是美國國會所在地。國會在此議政立法;總統在此宣誓就職;總統的“國情谘文”也在此廣播天下。最早的國會大廈由威廉.桑頓設計,喬治.華盛頓總統1793年9月18日為大廈奠基。1800年美國政府從費城遷到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時,大廈還未完工,參、眾兩院全部擠在大廈北翼,直到1807年南翼完工,交由眾議院使用。兩翼之間留著建中央穹頂的空地上用木板連為一體。1814年8月第二次美英戰爭,國會大廈被燒得隻留下摟體空殼。1819年,重建後的國會大廈兩翼再次啟用,1826年,連接兩翼的中央主樓竣工,但圓形大廳的園頂還未架高。1850年美國政府決定在原大樓的兩端加蓋宏偉的翼樓,19世紀70年代,景觀設計師弗雷德裏克.勞.奧姆斯特德設計了擁抱國會大廈南北西三個立麵平台,不但使國會大廈有了更多的房間,還使國會山莊頂端這座突兀的雄偉建築有了壯觀的基座。也就是說,國會大廈具有如今的規模曆經了近80年光陰。

首先觀看了一部13分鍾長,名為“合眾為一”的影片,描述了美國國會如何建立了一種新型的政府、國會在美國人日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介紹美國國會所在地國會大廈。在政府導遊小姐的帶領下和嚴格管理下參觀了圓形大廳、參議院和眾議院開會的地方。圓形大廳內部空間高曠宏敞,金碧輝煌,氣勢輝宏,直徑約30米,高55米。四周牆壁上掛著8幅巨大的油畫,展現了美國的發展史。仰望圓穹頂上,可見風格浪漫的天頂畫,中央繪著“華盛頓之神”(Apotheosis of Washington),在這位開國總統的兩邊,是勝利女神和自由女神,另外又畫了13幅女神,代表立國13州。畫上的人物有4米多高,這樣,觀眾仰望時就感到自然逼真。可惜布倫米迪隻完成他的作品的一部分,便從腳手架上跌下來,幾個月後就去世了。後來,他的學生按布倫米迪遺留下來的草圖把天頂畫完成,而最後的補白是1953年完成的。圓形大廳的圓形的牆壁上,有8幅大油畫,記載了美國曆史上的8個重大事件。有一幅體現美國獨立戰爭場景的巨幅帆布油畫,是由喬治.華盛頓將軍的隨從參謀約翰.特朗布爾創作的,其他作品是描述美國早期的開拓和人口聚居點的形成發展。圓形大廳環立著形形色色人物雕像,總統塑像,一尊代表一個時代。南側還有的雕塑大廳,到20世紀90年代初,雕塑大廳共有94尊銅像和石雕像,其原形都是各個領域的一代英才,還有各州挑選出的傑出市民。參觀國會大廈允許照相,攝像則須要給導遊打招呼,得到準許。比起20多年前,遊人的自由度變得很小,不到1小時參觀結束,從圓形大廳正門出來,有3座巨形銅門。銅門叫哥倫布門,有十噸重,上麵刻著描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浮雕。

大廳正門向東,就算國會大廈東門了。從遠處看去,東門(國會大廈背麵)也很雄偉壯觀。16根乳白色石柱,挺立在門廊,人字型門廊屋頂,正中是浮雕,廊頂飄揚著一麵星條國旗。大廈的3層大圓頂及自由女神雕像清晰可見,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之下,更令人神往。三級台階把讓大廈顯得更高大、雄偉。下了台階是一個很大的廣場,廣場邊上有一條公路,路邊有幾個大花壇,再向外是大片草坪,其間間或有幾株樹木。我們繞著國會大廈觀看,無論從正麵看,還是從背麵看,都是一幢莊嚴、雄偉、壯觀、漂亮的建築。大廈全長233米,3層,以白色大理石為主料,中央頂樓上建有出鏡率極高的3層大圓頂。圓頂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銅雕像她頭頂羽冠,右手持火炬,左手扶經書,永遠眺望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大圓頂兩側的南北翼樓,分別為眾議院和參議院辦公地。眾議院的會議廳就是美國總統宣讀年度國情谘文的地方。它仿照巴黎萬神廟,極力表現雄偉,強調紀念性,是古典複興風格建築的代表作。 

 

白色的國會大廈被草坪和樹林環繞,遠看猶如被置放在綠絨毯上的象牙雕刻。此情此景,旅遊團的攝影大師逐漸顯示出各自的實力。首先是裝備,單反、長焦、腳架、手機、大容量存儲器;然後是技術,構圖、景深、曝光時間、聚焦、自然光應用;再就是拍攝形式,抓拍、特寫、視頻、人物、風景。愛好留影的也各出絕招,POSE一個賽一個,或優雅、或嫵媚、或陽剛、或搞笑。很多人流連於美景之中,忘了蔣總裁的旅遊計劃,多數人已經到了國會大廈正前方,有些還在圓形大廳出來的東草坪。蔣總裁急於完成旅遊計劃,軍團成員想創作更多的好作品,於是矛盾爆發了。幾經招呼不見效果,一貫溫文爾雅的總裁發火了,說到自已費心製定的,大家網上認同的旅遊計劃,忍不住留下委屈的淚水。軍亞舵主也分析了蔣總裁對完成此次壯舉的重要性,批評大家一定要聽招呼,不要脫離大部隊。大家都覺得過意不去,表示尊重總裁安排,繼續前行。

我們來到國會大廈正前方,前麵是一個橢圓形的大水池,越過水池,看到國會大廈的正門的多極廊台、梯道下是片草坪,草坪兩邊綠樹蔥鬱。正中,一些青銅群雕像立在水池與草坪之間,左邊一組像在行軍,右邊一組像在打仗,中間高高的塑像有四隻雄獅旁邊守護,那是紀念美國南北戰爭的英雄,也是後來美國第十八屆總統-格蘭特將軍騎馬造型的雕塑。據說這個人還到訪過中國,見過李鴻章呢。1896年李鴻章訪美時,曾在他的墓旁植樹一棵,並立碑紀念,不知到至今樹、碑猶在呼?放眼向南,一條延綿3公裏的綠化帶,遠處是高高聳立的華盛頓紀念碑附近打著圍欄,好像有維修工程在進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國家大草坪,或叫國家廣場。從1930年興建完工後,國家大草坪已經成為各種集會、慶典,甚至是抗議活動的廣場。反正我們還要重返此地,在國會大廈正麵拍照留念後我們先按計劃前往國會圖書館參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