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u Tongariki的日出
按計劃今早6點出發看日出。昨夜一直在下雨,鬧鍾響時我還不肯起床。LD去陽台上視察,回來匯報‘晴天,星鬥滿天。’我聽了一骨碌爬起來,梳洗打扮。
複活節島看日出的最好地點是東岸的Ahu Tongariki,離Hanga Roa鎮大約二十公裏。這裏有島上最大的神壇(ahu),15個巨大的摩艾(Moai)沿海岸一字排開,氣勢宏偉。
4月底5月初,島上日出時間大約是七點半,看日出不算太辛苦。那天是新月,我們出發時外麵一片漆黑。昨晚旅館老板傑羅姆告誡過,島上很多馬群亂穿公路,所以我們開著Daihatsu Terios低速行駛,一路小心翼翼。途中超過幾個騎車去看日出的遊客,並無驚險,倒是回程遇到一大群馬。
Ahu Tongariki的停車場就在路邊,我們到時已有7,8輛車停在那裏。停好車我們打開頭燈朝神壇走去,地上很多散亂的火山石,我走得磕磕絆絆。摸索著來到神壇正麵,我們坐下等待,等待第一縷曙光穿過石像放出異彩。
黑暗中可以聽到四周的人聲和馬匹跑動的聲音,還有相機的快門聲。複活節島是汪洋中一孤島,最近的大城市也在幾千裏外,這裏沒有任何光汙染,是拍攝星空的最佳地點。
漸漸的眼睛適應了黑暗,我清楚地看到曠野中黑黢黢的巨石像剪影。石像上空,銀河穿過、繁星滿天。
這一路在南美看了很多星空。Uyuni Salt Flat上的星空浩瀚悠遠,Atacama Desert裏的星空璀璨密布,然而最令我震撼的,還是黎明前Ahu Tongariki的這一幅。
星空下15尊Moai 傲然站立,靜靜守候著荒野和原始。霎那間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遠古石器時代,拉帕努伊祖先的靈魂似乎伸手可及。
1. 我攝影技術不精,無力捕捉這一時刻,隻好用網上圖片來充數。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921/14952145546_699fd4a6f6_z.jpg)
2. 黎明時分Ahu Tongariki Moai黑黢黢的剪影,15尊石像高矮不同,長相各異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98/14789982157_b13146ffcb_c.jpg)
3. Before sunrise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57/14953559816_a7ed5215a5_c.jpg)
4. 那天太陽從左麵的火山後升起,我們沒有看到曙光從Moai間穿過的景象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70/14994805715_bd70e3708a_c.jpg)
5. 巨大的Moai在荒野投下長長的身影,遊客在他們麵前顯得如此渺小。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67/15003175512_87b6144c9e_c.jpg)
6. 散落在地上的Pukao,紅色火山石刻成的Moai發髻有半人多高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49/14817052057_2be5c4ba93_c.jpg)
7. 光腳騎在馬上的拉帕努伊父女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99/15000468471_61e8db3d8a_c.jpg)
8. 島上的天氣瞬息萬變。日出過後海上飄來一堆烏雲,居然下起雨來。我們戀戀不舍地回旅館吃早飯。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95/14973463731_9f5e2f52bf_c.jpg)
9. 回程的路上天又轉晴。碰到一群馬慢悠悠地過馬路,在島上開車果然要小心。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54/14924978776_84bc6fa583_c.jpg)
10. 下午去采石場又路過Tongariki。那天天氣很熱,遊人大多去海灘曬太陽了,這裏很安靜。Ahu Tongariki 離采石場Rano Raraku火山很近,石像運輸方便,島上幾個大摩艾站立於此,最高的一尊有14米,重達80頓。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88/14947668375_75c9cfff9a_c.jpg)
11. 在Ahu Tongariki 前有一尊Travelling Moai,不知為何從神壇上走下,孤零零站在那裏。他的背景是Rano Raraku火山,島上石像都是在這個火山的采石場雕成,然後運往各處神壇Ahu。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60/14971827386_8c00b137b2_c.jpg)
12. 雲遊石像微微仰著頭,嘟著嘴。原來跟大部隊失散,他也很鬱悶。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92/14994797075_b66577a02d_c.jpg)
13. 從Rano Raraku采石場遠眺,Ahu Tongariki背朝大海,麵向荒野,背景是Poike火山伸入太平洋的峭壁和海中礁石,風景絕美。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87/14761030998_308c28fa3d_c.jpg)
1960智利發生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9.5級地震引起的海嘯襲擊了三千七百公裏外的複活節島,高達6-8米的海浪不僅摧毀了Tongariki的海邊神壇ahu,還將巨大的石像推入內陸近百米。
1992年Tongariki site開始修複。即便在現代社會,這也是一項龐大的項目。在考古學家Claudio Cristino帶領下,借助日本Tadano公司捐獻的大吊車,花了五年時間兩百萬美元,Tongariki長110米的ahu得到修複,15尊摩艾重新站起,成為今天島上無可爭的第一景點。
Ahu Akivi – 麵向大海的石像
看過日出回到旅館早飯已經上桌。今天客滿,16個客人在長條桌上邊吃邊交換旅遊心得。
吃過早飯我們自駕去看島上的主要景點,先去了鎮東北的Ahu Akivi。Ahu Akivi建成於16世紀,是島上晚期石像作品。島民對石像的崇拜在這之後突然土崩瓦解,轉而崇拜‘鳥人’。昨天去過的Orongo Ceremonial Village就是‘鳥人’競賽的地點。
巨大的摩艾是如何被運到島上各處的神壇一直是個爭議,但關於他們的身份倒是達成了共識:摩艾象征了拉帕努伊人的祖先,被各部落奉為神靈‘Make Make’。海邊的石像們高矮不同、長相各異,但都背朝大海、麵向內陸,保護守衛著各自的部落。隻有地處內陸的Ahu Akivi是個例外。這裏的石像不僅麵朝大海,而且七尊摩艾身高都在4米左右,重約12噸,大小高矮相近,非常難得。UCLA的Jo Anne Van Tilburg在詳細測量記錄了島上所有石像後發現,這七尊Moai的高度剛好是島上所有摩艾的平均身高。
考古學教授們推斷Ahu Akivi曾是天文觀象台,因為春分那天太陽正對石像落下,秋分那天從石像背後升起。不過我更喜歡當地人的傳說。
傳說中,拉帕努伊人的國王霍圖•瑪圖阿(Hotu Matu'a)的大祭祀長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的靈魂飛越大洋,瞥見世界中心的這座孤島。夢醒後國王派人出海尋訪,七個探險家登上複活節島,正如這七尊摩艾,麵向大海,等待他們國王的到來。。。
在島上三天我們來到ahu Akivi三次,本想在這兒也看一次星空,可惜碰到陰天,星星躲在雲層後。Akivi神壇邊有一個茅草棚,裏麵的幾張圖片展示了島民當年的生活。
在島上的最後一天我們從Ahu Akivi出發,爬了Maunga Terevaka火山,從山頂可以俯瞰全島。作為全島最高峰Terevaka隻有511米,我們剛從四千多米的高原下來,爬這小坡如履平地。可惜那天下雨,一片灰天灰水。如果晴天景色應該很美。
從Hanga Roa鎮去Ahu Akivi途徑一個小山包 - Puna Pau火山。火山口出產紅色火山渣,摩艾頭上戴的Pukao(發髻)就是從這裏開鑿的。
14. 島上的主要公路是兩車道的柏油馬路,一路向前好象能開進太平洋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46/14761274877_06707838bb_c.jpg)
15. 島的西岸布滿火山岩漿,湛藍的海水拍打著火山熔岩形成的堅固海岸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40/14947935885_65dc00c431_c.jpg)
16. 驚濤拍起幾米高的浪花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44/15007605051_301a18868d_c.jpg)
17. Hanga Roa鎮路邊就可以看到摩艾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905/14824152928_0cda75b393_c.jpg)
18. 這個雕像不知是什麽?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83/14824122790_608ef263c6_c.jpg)
19. Ahu Akivi是島上唯一麵朝大海的神壇,上麵站立著大小高矮相同的七尊摩艾,象征著最早登陸的探險者,具有神聖地位。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78/14947524252_0360448be6_c.jpg)
20. 七尊摩艾麵朝大海,引領、保佑著出海的拉帕努伊人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900/14761233699_35905aeb1a_c.jpg)
21. 拉帕努伊人居住的茅草棚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65/15010136432_805fe95ca3_c.jpg)
熔岩隧道(Lava Tube) - Caves of Ana Te Pahu
Ahu Akivi是柏油馬路的終點,再向前都是Off Road。我們徒步走了一段,路邊的矮樹上掛著熟透了的西番蓮,可惜沒有泰國的好吃。土路的盡頭是地下熔岩隧道(Lava Tube)名叫Ana Te Pahu,從前拉帕努伊人曾以此為藏身之所。
複活節島是火山島,當年地下熔岩經此流向大海,熔岩冷卻留下這個空心隧道。隧道有幾百尺長,裏麵陰暗潮濕,不時有水滴下來,地上布滿岩漿石,我們向裏走了一小段,穿著涼鞋走得磕磕絆絆,而且沒有照明基本看不到路,沒走到頭就退了回來。
22. Cave of Ana Te Pahu - 熔岩隧道的入口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80/14761228948_d39e51a8c6_c.jpg)
23. 隧道有幾百尺長,一直通向海邊。洞內很大,當年曾是拉帕努伊人的藏身之所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916/14808170270_fee38591db_c.jpg)
海灘Anakena Beach和沙灘上的Ahu Nau Nau
下一站我們去了島東北端的沙灘:Anakena beach,一千多年前,拉帕努伊人的祖先霍圖•瑪圖阿就是從這裏登陸的。
Anakena很大很漂亮,沙灘上新種了一片椰子林,遊客們在鬆軟的白沙灘上日光浴。沙灘邊有一些小食攤,很有度假氣氛。 烈日當頭,我們也下水泡了一會。
沙灘前是1980年修複的Ahu Nau-Nau神壇,上有七尊摩艾,4尊大的頭戴紅色火山石雕成的Pukao(發髻/Topknot),邊上一尊中等個頭,最邊上的兩個摩艾的大頭不知跌落何處,隻留下殘缺的身體。當年島上發生部落戰爭,石像被推下神壇埋在沙裏幾百年,倒因此避免了風蝕,成為島上保存最完好的摩艾。
24. 複活節島上的白沙灘Anakena Beach,當年拉帕努伊的祖先就是從這裏登陸。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62/14761074969_42e5a884de_c.jpg)
25. 背對大海,麵朝摩艾,陽光沙灘棕櫚樹。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901/14944684911_9effcae7c7_c.jpg)
26. 當年島上發生部落戰爭,神壇上所有摩艾全被麵朝下推倒。建在沙灘上的Ahu Nau Nau被沙土掩埋幾世紀,倒避免了風蝕,雕刻的細節保存完好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45/14924756926_a909f02931_c.jpg)
27. 五官精致的摩艾,胳膊和手的紋路依稀可見。可惜深陷的眼窩裏缺了珊瑚做成的眼睛。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82/14924735396_f682e645ab_c.jpg)
28. 這裏的Moai線條清晰,長相英俊,跟前麵看到土頭土腦的石像很不同。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911/14924749096_ec6faa3a19_c.jpg)
Ahu Te Pito Kura – 地球的肚臍
29. 島北岸離Anakena Beach不遠就是Ahu Te Pito Kura,從沿海公路上就能看到那尊倒地的摩艾,紅色的Pukao滾落一邊。這尊石像是島上被運上神壇的最高的一個。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86/15008925761_b01d00263d_c.jpg)
30. Te Pito Kura 神壇邊有一個旅遊團,遊客們排隊在一個石頭堆裏拍照。很巧,在這裏碰到飛機上坐我旁邊的日本遊客。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92/14825482147_a661de9594_c.jpg)
31. 我們好奇地走過去,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地球肚臍’,中間那塊圓石早被遊客們摸得滴溜光滑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593/14947689025_34bb2808b9_c.jpg)
相傳中間的那塊魔法圓石是一千多年前國王霍圖•瑪圖阿(Hotu Matu'a)帶來島上。坐在周圍的小圓石上雙手按住中間的大圓石,可以感受到它發出的‘mana’靈力。我們上去試了一下,沒什麽特別。實際上這不過是塊帶有弱磁場的石頭,不知拉帕努伊人是如何發現它的磁性?
Tips:
複活節島的英文名字是Easter Island,西班牙語(智利的官方語言)是 Isla de Pascua,島上的土著稱其為拉帕努伊(Rapa Nui)。
Ahu (阿乎)= 神壇
Moai (摩艾)= 大頭半身巨石像
Rano (拉諾)= 火山
Pukao (撲靠)= 石像頭上的’帽子‘,據說象征著拉帕努伊人的發髻
從小就知道這些神秘的巨石像,對複活節島更是向往已久。前年去巴塔哥尼亞時曾考慮順訪,但聖誕新年期間從Santiago去島上的往返機票要一千多刀,沒舍得。這次淡季出行,出發前兩周發現機票降價,臨時決定舍去秘魯的亞馬遜叢林,擠出時間去島上呆了三天。
LAN Air從秘魯Lima和Tahiti也可直飛複活節島,另外在島上看到遊輪停靠。複合節島是世界上最偏遠的有人居住的島嶼,離智利本土3,700km,離Tahiti 4,000km,不知這遊輪從哪兒來到哪兒去,路上要多少天時間?
複活節島很小,主要景點是島上的幾百個或站或躺的Moai石像。如果自駕,一個整天可以看完主要景點。唯一的問題是這裏天氣多變,經常下雨,所以要留些機動時間。
除了看Moai還有其他一些活動。島周圍的海水很清,但作為火山島潛水肯定不如珊瑚島好玩。島上還可以徒步、登山、騎馬、騎車,不過這裏的戶外活動跟智利其他旅遊景點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小島很安靜,在旅館房間裏除了雞鳴狗叫、風聲雨聲海浪聲,基本聽不到其他聲音,是個放鬆的好地方。晚上鎮上有土著舞蹈演出,dinner show一類的,我們旅館的法國鄰居看了兩場,據說都很好看。
複活節島物價之貴我早有耳聞,連路上碰到的瑞士遊客都會抱怨。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真到了那裏反倒可以接受。
住:
島上旅館很多,從幾十刀的Camping Site到一千多刀的高檔旅館一應俱全。LP上說旅館房間大多數季節供過於求,淡季即使不做預定下了飛機現找住處也不遲。
島上旅館除了最高檔的Explora大多在Hanga Roa鎮及周邊,離機場步行不過十幾分鍾,大多數旅館提供接機。
食:
島上真正貴的是食物。
複活節島基本不出產食物,海鮮都依賴智利大陸的空運,所以吃得很貴。我們的旅館早餐除了咖啡和茶,隻有麵包、黃油、奶酪、果醬、一份水果和一杯果汁,實在不算豐盛。圖省事,我們的三頓晚飯也是在旅館吃的,一人30刀,廚子水平不錯,而且可以自備酒水、飲料。中午在路上玩,超市或麵包房買幾個Empanada就著可樂就湊合了。
出發前看網上有人建議帶食物上島,我覺得沒必要。Hanga Roa鎮的主街上有三、四家超市,出售各式方便麵,一罐350mL的可樂大約兩刀,可以接受。還看到烤雞、蹄膀。金黃色的烤雞看起來不錯,我們嚐了一次,沒有任何味道。超市的收銀台前總排著隊,雖然超市的價格不算便宜,而且有兩家不標價。
行:
島上自駕很方便,主要景點集中在南麵的環島公路邊,不用GPS也不太會迷路。租車價格<=100刀/天,跟智利其他地方比起來不算離譜。 複活節島是彈丸之地,汽油雖貴但這筆花銷基本可以忽略。
島上景點都不遠,看到不少遊客騎車出遊。我們前兩天剛在San Pedro騎車受挫,沒有嚐試。
衣:
複活節島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沒有明顯的季節。4月底5月初,我們白天穿短袖短褲,女遊客也可以穿比基尼圍條絲巾,方便隨時下海。島上有時風大,看星空、日出、日落稍涼,最好帶一件防雨輕便外套。
島上很多路段有殘留的熔岩礁石,我穿Flip Flop但車上備一雙旅遊鞋。
複活節島三日(上)
複活節島三日(下)人類的奇跡還是災難?
【2014南美】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