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布拉格
(2012年9月4-6日)
整整24年前,1988年的9月2-3日,我在布拉格呆了兩天,留下了25張照片。
那時柏林牆仿佛堅如磐石,共產主義似乎千秋萬代。布拉格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記得那時布拉格的美就讓我讚歎不已,也記得那時的店鋪大半空空蕩蕩,卻充滿著蘇式社會主義的特色。
24年如白馬過隙。然而世界,尤其是東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布拉格成了捷克共和國的首都。捷克和斯洛伐克友好地分了家。從前華約的中堅之一,現在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別加入了北約和歐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隻有“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碑”、“共產主義博物館”、“克格勃博物館”等場所在提醒人們舊製度的殘暴、無恥和荒謬。
舊地重遊,布拉格就像褪去粗布破衫換上羅衣霓裳的天生佳麗,更加美得令人無語。
老城廣場 –
揚•胡斯(Jan Hus)
紀念碑。胡斯是哲學家、史上第一位清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和卡爾文等人的先驅。羅馬天主教會視其思想為對基督教條顛覆性的威脅,於1415
年7月將其以火刑處死。他戴著一頂白紙做的、上書“邪教運動頭子”的高帽被推向柴堆(從湖南農民運動到文革,原來都跟中世紀的宗教裁判相通)。他的骨灰被撒入萊茵河。
老城廣場 –舊市政廳大樓天文鍾。大鍾剛在2010年慶祝了6百歲生日。誕生於1410年,此為世上第三古老的天文鍾,更是最長壽的仍未退休的天文鍾。這鍾不僅計時,而且顯示中世紀天文星相學對宇宙的認知。兩位製鍾人之一是查爾斯大學的數學和天文學教授。正點打鍾時,鍾上方窗口會輪流出現聖徒偶像。如同倫敦白金漢宮衛隊換崗,這是布拉格必看之景。在前往廣場的路上,我們的領隊莎拉告訴大家,但凡鍾鳴遊客昂首凝望之際,多半是小偷扒手行動之時。她再三叮囑大家把背包移到胸前,留意口袋。她並聲稱她能預測我們十來個人裏麵,誰最有可能被小偷相中。我猜想我這顢頇老漢多半會是她心目中的薄弱環節。
老城廣場 –自十五世紀上半葉以來就俯瞰廣場的Týn 教堂。24年以前,我拍過一張幾乎一模一樣的照片。
老城廣場 –聖尼克拉斯教堂。建於1737年。
老城廣場遊客。
在其1千1百餘年的曆史上,布拉格一直是中歐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神聖羅馬帝國(其版圖覆蓋今天中西歐的大部分地區)查爾斯四世當政時期(1346-1378)則是其黃金歲月。查爾斯四世把布拉格立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然後大興土木,在老城以外開辟新城,在維爾塔瓦河上架起查爾斯橋,在布拉格城堡著手建造聖維圖斯大教堂(不過這大教堂遲遲拖到5百多年後的1929年才完工),還建立了查爾斯大學。
查爾斯橋東側橋頭堡。1620年,信奉清教的波希米亞(捷克的前身)人起兵反抗主宰他們的神聖羅馬帝國。兵敗的次年,27個清教領袖被殺,他們的腦袋被懸在這門洞裏示眾。
清晨的查爾斯橋。橋身兩旁的30座雕像看上去曆盡滄桑,其實全是近世複製品。原件立於1700年前後。
查爾斯橋欄杆上新婚伉儷留下的連心鎖,這是近十餘年來歐洲興起的時髦。
查爾斯橋橋頭查爾斯四世紀念碑。
有室即有戶,有城即有堡。城堡多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始於九世紀的布拉格城堡也不例外。其與眾不同處,是其規模:占地近7萬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
風水寶地自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的。布拉格城堡是曆代波希米亞、神聖羅馬帝國君王的皇宮,在現代是曆屆共和國總統的住宅。不過如今其絕大部分對公眾開放。
布拉格城堡 - 聖維圖斯大教堂。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傑出代表,捷克最大最重要的教堂,波希米亞及神聖羅馬帝國君王的長眠之地。(中國的帝王不一樣。紫禁城裏沒有陵寢。)
布拉格城堡 – 聖喬治教堂,城堡裏另一重要教堂,現為博物館兼音樂廳。
布拉格城堡 – 頗具專業精神的業餘攝影者。
布拉格城堡夜景。
布拉格是個怎麽看都嫵媚迷人的城市,以下風光是從城堡所在的Hrad?any區拍攝的。
布拉格和維爾塔瓦河。
布拉格和維爾塔瓦河。
布拉格俯瞰。左上角綠色的Vitkow山上的Jan Zizka紀念碑是世界上第三高的青銅騎士像。1420年7月,胡斯教派將軍Jan Zizka曾在此山擊敗神聖羅馬帝國軍隊。Vitkow山是捷克的國家紀念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上除了Jan Zizka紀念碑,還有無名戰士墓和幾個紀念堂。Vitkow山還曾一度是捷共的“八寶山”:那裏以前有捷共領袖哥特瓦爾德的陵寢。 1953年去世後,他的屍體仿照列寧和斯大林模式被置放在帶玻璃罩的大理石棺裏供人瞻仰。其他20個黨魁的骨灰也都葬在山上。到了1962年,人們終於認識到動不動就得替一具僵屍保養維護塗脂抹粉實在是個餿主意,於是火化了哥特瓦爾德的屍體,把骨灰放進了大理石棺。捷共退出曆史舞台後,哥特瓦爾德和他的同誌們的骨灰被遷出了Vitkow山,埋葬在一個普通公墓裏,他們這才得到了最後的安息。(跟幾乎所有的共產黨一樣,捷共的內訌你死我活驚心動魄。在1951年的一次權鬥中,哥特瓦爾德將其“親密戰友”、黨的總書記斯蘭斯基以及一大批黨的高級幹部以“托派、鐵托分子”等等真偽莫辨的罪名送上法庭然後送上刑場。)
布拉格城堡下的Mala Strana區,從前德裔的高級住宅區。卡夫卡博物館就在此區的河邊。
從維爾塔瓦河兩岸看布拉格同樣美不勝收。
維爾塔瓦河畔。
維爾塔瓦河畔。
維爾塔瓦河畔。
這次我有時間去了24年前根本聞所未聞的一些景點。
羅瑞塔(Loreta)教堂。
羅瑞塔教堂裏展品之一。
耶路撒冷猶太教堂(Jerusalem Synagogue)。建於1906年,2008年起向遊客開放。猶太民族對信仰、傳統的堅持,他們的因循守舊、高傲、我行我素,使他們不易與其他民族融合;他們又太精明,一不小心就會發財發大財,因此動輒遭羨慕、遭嫉妒、以致遭恨。於是猶太民族的曆史就成了受歧視被迫害顛沛流離的曆史,於是他們習慣於低調、謙讓、不張揚,他們的教堂因而通常都簡單樸素。這是我見過的最富麗堂皇的猶太教堂,盡管跟基督教那些大教堂的巍峨壯觀仍然不可比擬。教堂二樓有題為“布拉格猶太人1945年以來曆史”的小型展覽。
老-新猶太教堂。建於1270年,當時叫新猶太教堂,後來附近建了個更新的,於是改名為老-新猶太教堂。這是歐洲最古老的仍在使用的猶太教堂。其內部比外觀更簡樸,幾乎什麽也沒有,門票卻要200克朗(10美元)( 耶路撒冷猶太教堂倒隻收80克朗)。旁邊有個猶太墓地,門票更貴,要340克朗,我隻能過門不入。
佩特林塔。在一百多米高的佩特林(Petrin)山山頂,是又一個欣賞布拉格全景的好地方。當地人稱其為“小埃菲爾鐵塔”。佩特林山是個滿布綠樹的大公園,有纜車通山頂。
佩特林塔下一景。
在當代歐洲藝術界,波希米亞主義意味著非正統、邊緣化、冒險、叛逆、放蕩不羈。捷克人是波希米亞人的後代,布拉格因此多少帶點波希米亞色彩。
舞蹈大樓(Dancing House)。完工於1996年,主體象征一對舞蹈演員,同時也象征動靜對立、陰陽對立。跟一切標新立異的事物一樣,大樓一度飽受非議,不過受到劇作家、詩人、民主鬥士、《七七憲章》起草人之一、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民選總統、捷克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哈維爾的大力支持。哈維爾一生大部分時間就住在大樓地塊的隔壁。
商店櫥窗。
商店櫥窗。
毋庸贅言,我不會錯過布拉格的一些另類景點。
列儂牆。從八十年代初起,這堵離查爾斯橋不遠的圍牆就充滿了與列儂和甲殼蟲樂隊有關的塗鴉,其中時而還會夾雜對當局的嘲諷批判。1988那年,這牆下曾多次發生年輕人與警察的衝突。當時我不知道有這牆。如今牆上塗鴉的內容以和平與愛為主。
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碑。2002年5月揭幕。紀念碑“獻給那些專製暴政的受害者,他們不僅包括被囚禁被殺害的,也包括生活被徹底毀了的”。據碑石記載,從1948到1989的41年間,全國共有205,486人被捕、170,938人被迫流亡、4,500人死於監禁、327人因企圖逃跑而被射殺、248人被處決。
共產主義博物館。於2001年開放,分共產主義夢想、現實和惡夢三部分,回顧專製製度下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館麵很小,展品也不多,我估計是民間性質的博物館。
老城廣場有定時定點的免費市中心導遊,那些擔任講解的都是放暑假的大學生。對他們來說,當導遊是種特殊的打工,有無收入、收入好壞,全在於他們的講解是否內容豐富、簡潔明了、生動風趣,他們能否像磁石吸鐵那樣,緊緊地吸引住聽眾,不管是專門而來的,還是半途加入的,讓人跟他們走到底,讓人在結束時樂意給小費。不出所料,我跟的小夥子講得非常精彩。
跟著他一大圈轉下來,最後到了瓦茨拉夫(Wenceslas)廣場。名謂廣場,實際上是條750米長的豪華大道。這是布拉格新城的商業文化中心,其東南端為國家博物館,西北端即老城與新城的分界。瓦茨拉夫廣場在很大程度上相當於我們的天安門,這裏舉行過無數慶祝活動,更見證過許多重大的曆史性事件。
1969年1月16日,一位名叫Jan Palach的大學生在國家博物館前的台階上自焚以抗議蘇聯的入侵。同年3月28日,15萬民眾不約而同匯聚這裏瘋狂般地慶祝捷克斯洛伐克冰球隊在世界錦標賽上擊敗蘇聯隊,而當時他們的國家正處於蘇軍占領之下。在1989年11月16日到12月29日的“天鵝絨”革命期間,這裏更是群眾示威的中心,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1月20日,50萬民眾在這裏呼籲結束一黨專政、實行議會民主。一個星期後,以胡薩克為首的捷共順應民意,宣布放棄權力。隨之與西德奧地利之間的邊界線上的鐵絲網被拆,規定共產黨一黨執政的憲法條款被刪除,昔日的政治犯哈維爾在萬眾歡騰中擔任了總統。1968年 “布拉格之春”的花朵被蘇俄和華約的坦克碾得粉碎。僅僅21年以後,當坦克呆在軍營,大炮不再對著老百姓和青年學子時,人民的意願終於成了現實。
“天鵝絨”革命又稱“溫柔”革命,即非暴力不流血的權力轉移和體製改變。
說到“天鵝絨”革命,那位導遊充滿深情。他說那時他還沒出生,但他和他所有的年輕朋友都清楚,沒有那場革命,就沒有今天的自由、民主和繁榮。他感謝他的前輩,感謝哈維爾(他稱哈維爾是捷克的曼德拉)。他的結束語是:“女士們先生們,沒有那場革命,我就不會有機會在今天為各位介紹我們美麗的城市。”
導遊。
瓦茨拉夫廣場。
我在布拉格所到之處,幾乎都屬於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