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係列:大師 ( VI )

本文內容已被 [ MyNewYork ] 在 2014-07-23 13:33:2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燈光下,它們浮現著美麗柔和的光暈。
     光暈下麵是燦爛和淺淡的顏色。經年的衝刷似乎沒有在它們的表麵留下痕跡。奇特的形狀依舊追隨它們在世界某個被遺忘黑暗角落的遠古祖先。表麵有序,嚴密數學定義的花紋詮釋大自然不可思議的精確。。。
     站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一個展館中,我看著現代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收集的貝殼。
     我背後是巨幅照片:交替著勒•柯布西耶設計的城市、別墅、教堂、高樓、公寓、椅子們。
     我想起海灘,那個寒冷的八月早晨。。。

大師(VI

(紐約聯合國總部)美國人永遠不可能設計出來,歐洲人永遠不可能建造出來

Rem Koolhaas(建築理論家)

      60歲的勒•柯布西耶的臉漲得通紅,騰地從椅子上站起,衝到前方的牆前,一邊咆哮著,一邊把牆上掛著的所有的50幅設計草圖一一撕下,扔在地上。。。
      他的背後,九個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目瞪口呆。
      勒•柯布西耶衝出房門。
      所有的設計圖都在地上,隻有32號設計依然孤獨地留在牆上:這是勒•柯布西耶自己的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設計。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1887年出生在瑞士小鎮的查爾斯·吉納瑞特 (Charle Jeanneret)本應成為一個優秀的鍾表匠,就像他父親和祖父一樣。
      吉納瑞特從小喜歡繪畫,顯示了超人的藝術天賦。19歲那年,吉納瑞特開始在歐洲旅行,看歐洲的一些傑出的建築與藝術。旅途中他繪製了許多精美的速寫與水彩畫。
      盡管沒有受過正規的建築設計正式訓練,但天才的吉納瑞特有幸在數個歐洲的建築大師的事務所裏做學徒。當最終意識到他會選擇建築為他的終身職業,他把自己名字改成勒•柯布西耶(他外祖夫的姓):一個明顯象征他內心巨大的不安全感和堅定的信念:任何人都可以重新鑄造自己,堅持成為自己想象中的英雄。
      就像他的新名字一樣,他性格的這兩個特質伴隨了他的餘生。
      早期的勒•柯布西耶幾乎沒有設計和建造任何建築,而是潛心發明一種嶄新的建築理念來適應快速發展的機器時代。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著《走向新型建築》。書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機器”的著名理論和新型建築的五個特點:房屋底層采用獨立支柱;屋頂花園;自由平麵;橫向長窗;自由的立麵。他的新型設計理念和獨特見解強烈地衝擊了學院派建築思想,影響了整個世界的建築設計和建造,奠定了他的現代建築鼻祖的地位。
      他在1928年在巴黎近郊設計的著名的薩伏依別墅(Villa Savoye),完美結合了陽光、空氣、綠地三要素,是他的新型建築五點要素的周致詮釋。


薩伏依別墅(Villa Savoye


      1935年秋天,勒•柯布西耶第一次訪問紐約。站在曼哈頓層疊攀比摩天大樓巨大的的陰影下,他用了三個字徹底否認了紐約的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
      太小了。
      他理想中的紐約是整齊劃一,成千上萬的居民居住在沒有社會階層的巨型摩天大樓中。
      對勒•柯布西耶的“卡迪爾坐標”式的城市規劃和大樓設計,紐約人隻是聳聳肩,繼續他們現有的“混亂和動蕩”。兩個月後,沒有得到一個設計項目的勒•柯布西耶失望地回到歐洲。
      12年後的1947年春天,已被世界公認為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大師的勒•柯布西耶作為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設計小組成員之一再次回到紐約。這次他決定不惜一切要把他的作品留在這個“迷人而混亂”城市,成為一個“英雄”。
      在接下來的4個月裏,在首席建築師兼策劃人哈裏森(Wallace Harrison) ,洛克菲勒中心的設計者,的領導下,10名世界著名的建築師設計、修改他們的設計。在這當中,來自巴西的年輕建築師尼邁耶(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忠實弟子。勒•柯布西耶希望尼邁耶和他合作,共同設計。但哈裏森鼓勵尼邁耶單獨設計,遞交自己的設計方案。
      在最後的50個設計方案中,憑借的他的威望,勒•柯布西耶的32號方案:一座囊括聯合國大會廳和秘書處的巨型大樓的設計在競爭中遙遙領先。勒•柯布西耶勝券在握,一直到尼邁耶羞澀地提交了他的23號設計。


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

      尼邁耶的設計寬敞而流動,把聯合國大會廳和秘書處分成垂直和平行的兩個大樓,中間由一個方形廣場連接而達到平衡。
      與會者一致讚賞尼邁耶的設計,決定把他的方案作為最後的設計。
      當和勒•柯布西耶一起走出會議室時,尼邁耶聽到勒•柯布西耶低聲地說:明天早上我們得見麵談一談。
      無從知曉兩位建築師第二天見麵談話的內容,但是出乎哈裏森和設計委員會所有人的意料:尼邁耶最後遞交的設計是一個複雜而略顯古怪的複合體:一個勒•柯布西耶和尼邁耶的設計的謹慎結合。


紐約聯合國總部

      坐落在曼哈頓東河邊,4243街中間的聯合國總部由尼邁耶的39層鋁合金和玻璃結構的“國際式”秘書處的摩天大樓和勒•柯布西耶的帶有弧度的聯合國大會廳而組成,兩者由一個俯瞰東河的公園維係著平衡。
      從大樓建成後的1952年以來,尼邁耶的鋁合金和玻璃結構的聯合國秘書處摩天大樓已成為聯合國的標誌。它的現代、國際風格象征著現代、新興的力量和對未來世界不確定的樂觀精神。
      和光滑、修長的秘書處大樓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勒·柯布西耶沉重混凝土結構的聯合國大會廳。標誌性的圓頂天穹的龐大建築容納著聯合國每個部門的會議廳。舉行聯合國會議和投票表決的總大會廳的設計宏偉、強大、而內斂,給每個與會者一種沉重、嚴肅,和不可抗拒的內在的張力。       


聯合國大會廳

      2012125日,一直工作到104歲的尼邁耶在巴西去世。他回首當年:
      我一點都不後悔當時的決定。我感到他(勒•柯布西耶)想做這個項目。。。他是大師。

      我直起身來,退回燈光的陰影裏。
      我想到海灘,想到那個65年夏天的早晨,77歲的建築大師倔強地不理他的醫生不許他在海裏遊泳的命令,走入碧藍的地中海,就像他的一輩子沒人能阻止他做他想做的事情。
      前方是誘人、無盡的海天結合曲線,就像他多次用在他建築上的優美弧線。。。
      因為突發的心髒病,勒•柯布西耶在他心愛的大海中去世。

      出了現代藝術博物館,我走在初秋的花園大道上。
      下午的陽光漏過頭頂的樹葉,跳躍在寬闊的馬路上。
      我走過熟悉的裏佛大廈,西格拉姆大廈,和各種華麗而現代的公司大廈。

      在我轉彎,準備走下地鐵站的那一刻,突然的一個想法讓我不能呼吸。
      我回過頭來,看著前方大街兩旁整齊排列的鋼和玻璃的摩天大樓,劃一的國際式幕牆結構:勒•柯布西耶發明的現代建築風格之一。我想起不久前在新聞裏聽到的市政府提議重新劃分曼哈頓中城73條街區,為造更高、更大的樓房做準備:一個80年前勒•柯布西耶就提出的提議。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當我們走過大師殫精極慮地刻意在這個城市留下他的印記時,我們都絲毫沒有意識到:其實我們一直生活在那個來自瑞士小山莊、帶著強烈的不安全感,想要成為英雄的孩子天才的陰影下。。。

 聯合國總部大樓(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760 United Nations Plaza, New York, New York 10017
((212) 963-4475
地鐵4, 5,6, 7, SGrand Central Station

 

  

*照片來自網絡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