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目的地是文部南村。
早晨大家爬起來的時候,還在議論昨晚上查夜的事情。繼續為老板抱著不平。昨晚入睡很快,聽說過了午夜,街上的警車出動,用喇叭廣播告訴大家是回家睡覺的時間了。聽著新鮮,感覺這裏還有宵禁。。。
(116)紮日南木措
今天的路不算太難走。盡管都還是土路。也許都已經顛習慣了,不覺得啥了。人雖然沒什麽了,可是因為同行的車子變成了瘸腿貓,我們這輛車也加上了小心。兩車之間的距離不敢太大,一旦後麵的車子看不到了影子,我們這輛車就要停下來等。
措勤出來一直向東,沒有走多久,就來到了紮日南木措。湖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泛出藍藍的顏色,和羊卓雍措的顏色可以媲美。順著湖邊,我們看到旱獺,遠遠的在水邊溜達的狐狸。
紮日南木措的水很藍,很清澈,也很鹹。前兩者是我的觀察,後者是讚堆師傅的親身體驗。每到一個錯,不能明顯看出是鹹水還是淡水的時候,我們的司機師傅都要親自嚐嚐。“苦的。”這是他今天的結論。
(117)母與子們:其實我特別不想把他們貼出來
這裏居然有母子四人坐在門口曬太陽。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三個小不點兒。媽媽看上去26,27歲的樣子,我估計實際年齡應該在比這個年齡小。三個小不點兒中最小的的一個看上去還不到10個月,白白的嫩嫩的皮膚看上去真可愛。鼻梁還沒有長高,眼睛往邊上看得的時候,有時候會對眼兒。在藏區這是第一次看到這麽小小的孩子,皮膚這麽好,可見西藏的自然條件地確實太惡劣。在這裏鄭重聲明:藏民並不生來就黑。
(118)執子之手:是剪裁出來的
兩個大些的孩子,一個看上去有4歲,另外一個大概2,3歲,手裏拿著薩其馬在啃著。表情很深沉,和他們的年齡那麽得不相稱。不知道是不是見到我們這些陌生人有些緊張和害怕。年輕的媽媽始終笑眯眯的坐在門檻上看著我們,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我跑回車裏,拿出了小孩子喜歡的m&m豆,抓出來放到小朋友的小手裏,然後自己拿出一顆來,放到嘴裏,算是做個示範動作,表示能吃的。不管人家能不能聽懂,說:“不要忘了給媽媽吃。”哈哈。。然後指著那個不足歲的孩子,對媽媽說:“不要給他吃,會噎著的。”恐怕這個媽媽沒聽懂,趕緊拉了司機師傅給翻譯成藏語。看著這個媽媽很認真地點頭聽著,才稍微放心些。
圍著這一家老小拍了些照片。當時那個樣子,也沒法靜下心來認真抓瞬間,找構圖。第一次到西藏,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感觸太多了。這樣貧瘠的物質條件跟內地的差距恐怕有幾十年。。
離開紮日南木措不久,兩輛車飛馳在一塊平坦的草甸子上。這裏正在修路,車轍印多而且亂。前麵的車子一路當先,絕塵而去。到了一個岔路口的時候,我們車的師傅猶豫地放慢了速度,然後向右麵的路口開了下去。此時師傅的車子楊著黃塵在左前方靠近山腳的地方飛馳著。也許兩位師傅有默契,約好了到前麵碰頭?
(119)失聯之後主動回歸的隊友
後來事實說明: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兒。兩輛車走了兩個不同的方向。失聯了
好在兩位師傅經驗豐富,自覺回到分開的路口,相互等候,失聯是短暫地
(120)失聯期間遇到的小朋友,酷酷的樣子,照樣送上小吃
翻過一道道山梁,眼前豁然開朗,見到了藍藍的當惹雍措。傳說中最漂亮的錯。在這裏謀殺了不少快門壽命。兩位師傅看樣子對這段路不是太熟悉,沿途多次停車問路。
(121)當惹雍措
傍晚終於到了一個小村子,星星落落的幾間房子,跟我腦子裏的文部差異比較大。跟村民打聽出來的村名叫朗瑪六村。聽著感覺是我們到了一個計劃外的地方。繼續交流才知道我們打算住下的文部南村,在當惹雍措的東岸,與朗瑪村隔湖相望。暈倒。。。。
(122)雍措村裏的一家子
無所謂,住在哪兒都是住。
(123)湖邊的青稞
4張床分列在南北牆邊,西牆邊是一排櫃子,擺設著各種物品,除了經書,轉經筒,太陽能充電器這些能看明白是什麽的物件外,其他的基本看不懂。也沒好意思打聽。其實問一問應該也沒啥問題,就是不知道人家即便說了是什麽,我也不一定能明白是幹啥用的。東牆上靠著簡易的架子,放的是廚房用具。架子邊上是個藏式的立櫃。立櫃邊上還放著一個打酥油茶的桶。據說建房子的木料都是從新疆拉過來的。。乖乖。。新疆啊。。。這是啥概念啊。。
(124)朗瑪六村的女主人們
晚飯的製作過程非常熱鬧。屋子裏擠滿了人。村子裏的男女老少,除了特別年長的沒看到,大概都來看望我們這些外星人來了。據說我們是在這個村子留宿的第二撥外來人。第一波是一幫鬼子。還帶了皮劃艇下湖。沒想到啊,沒想到。。釣魚工具都帶了。。帶個充氣皮劃艇不是啥困難的事情。。希望能有機會再來,把釣魚和劃船都變成現實。哈哈。。
(126)她們的浮財
(127)自覺站隊
晚飯持續的很晚。我們回到自己的小黑屋,才發現條件真的很簡陋。所謂的床就是藏式長椅,鋪著坐毯。很硬。就這些,完全沒有任何鋪蓋。這下子睡袋發揮了充分的作用。沒有枕頭,就把衝鋒衣塞到裝睡袋的尼龍包裏將就了。同伴沒有這個福氣,向主人申請枕頭,結果得到一個化肥袋子包裹著什麽東西。哈哈。。跟我自製枕頭異曲同工。
今天一路上遇到人最多
(128)當惹雍錯